清平三藩之亂

清平三藩之亂,是清朝事情的戰爭,具體是指平西王吳三掛、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個人聯合一起叛亂的事件。

是中國歷史上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叛亂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掛、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廷入關後,需要對付李自成起義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藉助的力量。但20年後,南方駐雲南的吳三桂、駐廣東的尚可喜、駐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經形成很大的勢力,與清廷分庭抗禮。其中吳三桂勢力最大,不僅在經濟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負擔,而且威脅到清政權。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吳三桂首先於這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吳三桂軍由雲、貴而開進湖南,幾乎占據湖南全省。進而進犯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等地都有藩王或將領回響。

概述

吳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禦工事,不敢再向北發展,康熙帝抓住機會調整戰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堅決打擊吳三桂,而對其他的叛變者卻實行招撫,通過分化反叛力量而孤立吳三桂。軍事上僅以湖南為進攻的重點,同時能夠充分信任漢將,這樣就鼓舞了朝廷軍隊的士氣,同時也爭取了民心。在耿精忠、尚之信歸順清廷之後,吳三桂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其實這時的吳三桂已到了窮途末路。他積鬱而死後,將所謂的“帝位”傳給孫子吳世藩。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軍進入雲貴省城,吳世藩自殺,歷時8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平定三藩,對於清廷來說,是真正完成統一、確立穩定的皇朝統治的標誌,為“康乾盛世”創造了條件。
三藩之亂是清朝康熙年間平西、靖南、平南三藩王發動的叛亂。
此即所謂「三藩」,他們手握重兵,割據一方,其中以吳三桂之勢力最大。康熙帝執政後,因明朝宗室消滅殆盡,眼見諸藩坐大...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兵攻陷昆明,世自殺,長達八年的「三藩之亂」遂告平息。
三藩
清朝初年,由於清朝統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將漢人降將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
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
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
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
上述三方勢力合稱三藩。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可掌控當地軍隊、稅賦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