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紀念館

淮海戰役紀念館

淮海戰役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東南郊的鳳凰山東麓,建在淮海戰役紀念塔的東南,這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館頂是琉璃瓦,中間是廡殿重檐門廊,建築面積2800多平方米。

基本信息

簡介

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

該館藏品1.5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共展出文物照片圖表、美術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戰役總前委用的電台、隨軍民工支前使用的小竹桿、烈士生前的筆記本等。館內另設放映廳,放映有關淮海戰役的歷史影片。專題陳列“徐州雙擁陳列館”,陳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題詞15幅,照片約500幅,實物近40件。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期三個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1948.11.6~1949.1.10)而建立的紀念館。館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南郊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內。1959年籌建,1965年11月開放。該館藏品 1.5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79件。共展出文物、照片、圖表、美術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戰役總前委用的電台、隨軍民工支前使用的小竹桿、烈士生前的筆記本等。館內另設放映廳,放映有關淮海戰役的歷史影片。專題陳列“徐州雙擁陳列館”,陳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題詞15幅,照片約500幅,實物近40件。 淮海戰役紀念館是為了紀念解放戰爭時期三個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1948.11.6~1949.1.10)而建立的紀念館。館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南郊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內。1959年籌建,1965年11月開放。

戰役概述

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性的大規模殲滅戰。它是著名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持續時間最長、消滅國民黨軍最多的一個戰役。人民解放軍參戰的兵力,計有華東野戰軍(以下簡稱華野)16個縱隊、1個軍,中原野戰軍(以下簡稱中野)7個縱隊,以及華東軍區、中原軍區、華北的冀魯豫軍區部隊,共約60萬人。國民黨軍投入的兵力,計有國防部徐州"剿總"直接指揮下的7個兵團、2個綏靖區所屬的34個軍,共約80萬人。這一戰役,是繼濟南遼瀋諸戰役之後 在全國軍事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解放戰爭戰略決戰勝利展開之際發動的。人民解放軍在兵力、裝備不占優勢的條件下,依靠中共中央軍委的英明決策,總前委的統一指揮,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和參戰地方武裝的密切協同,廣大指戰員的浴血奮戰,以及華東、中原、華北冀魯豫人民的全力支援,以傷亡13萬餘人的代價,取得了消滅國民黨軍555000餘人的巨大勝利,創造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少有的奇蹟。

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開始,至翌年1月10日結束,歷時66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1月6日至22日,首殲海州、新安鎮西撤之黃百韜兵團於碾莊地區,攻占了宿縣,孤立了徐州之敵,並爭取國民黨第三綏靖區3個半師起義,阻擊了徐州蚌埠豫南之敵的增援。第二階段,11月23日至12月15日,繼殲豫南來援之黃維兵團於雙堆集地區,在徐南蚌北展開大規模阻擊,粉碎了國民黨軍南北對進、三軍會師的企圖,解放了戰略要地徐州,追擊、合圍徐州西撤之杜聿明集團,並殲滅了其中突圍的孫元良兵團。第三階段,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經過20天的戰場休整,廣泛開展了強有力的政治攻勢,後經96小時激戰,將杜聿明集團全部消滅在陳官莊地區,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淮海戰役,使南線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歸於消滅,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廣大地區遂告解放,國民黨的政治、經濟中心南京、上海處在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國民黨反動統治從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狀態。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中全國勝利的到來。

新館落成典禮

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

正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到來之際,作為紀念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淮海戰役的紀念館經過近三年的擴建整修,以嶄新的面貌迎來了今天早晨的開館儀式。總政副主任劉永治、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江蘇省省委書記李源潮、省長梁保華等相關官員出席並為新館剪彩。

上午九點,在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憑弔過後,參加活動的老同志和相關官員來到剛剛落成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新館參加開館儀式。在儀式上,朱文泉對新館利用等多媒體技術再現恢弘的戰爭場景給予以了高度的評價,他說:“新館的建成改善了歷史文物展覽的環境,對於發展戰爭文化、發揚戰時精神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擴建後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投資一億多,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二萬五千平方米,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陸戰博物館。陳列現在分為戰前形勢、戰役實施、戰役勝利等七部分,共展出珍貴文物照片藝術品和製作品近三千件,比原先增加了近一千件。新館還運用了平面圖景、立體造型和可觸、可感的“四維式”展示手段,生動還原了當年淮海戰役的宏大壯闊的場面,重現那段崢嶸歲月。不少參觀者都表示,新館比舊館漂亮了,氣派了,多媒體互動化的展覽比單純的數字圖象更具感染力。

記者在新館裡採訪到了一位曾經在淮海戰役中擔任過偵察工作的老同志吳偉峻。館裡逼真的場景勾起了他對戰爭的回憶,他激動萬分地指著一組戰時展品說:“我們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作戰的。現在生活好了,是那時戰友們以生命跟敵人拼殺換來的。”

據介紹,館中展出的《淮海戰役全景畫》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尺寸最大的全景畫。它是由魯迅美術學院的教授歷時五年創作,學院學生經過近二百天在紀念館裡的現場製作完成,作品高十八米五,長一百四十四米,懸掛以後直徑達五十米。全景畫由巨幅背景畫和三維立體空間兩部分組成,參觀者只要坐在緩慢鏇轉的位置上,就可以欣賞到不斷變換的場景,聽著講解員的介紹,就能了解到整個淮海戰役的進程,光電技術營造出的硝煙戰火讓畫面更加立體和生動,觀眾仿佛在置身於真實的戰爭場景中。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爆發於一九四八年冬天。紀念館籌建於一九五九年,到二〇〇三年,已接待參觀者約三千萬。由於該館建於三年自然災害和經濟嚴重困難時期,建築質量標準低,陳展面積僅為二千八百平方米,設施條件差,消防安全隱患突出,接待能力嚴重不足。二〇〇四年十一月,經中央批准,徐州市開始對紀念館進行改擴建工程。

新館雄姿

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

2007年7月17日,坐落在江蘇省徐州市的淮海戰役紀念館新館經過三年建設,現已全部完工,18日將正式對外開放。

淮海戰役新館座落在淮塔園林南側,陳展面積1.2萬平方米。展館陳列廳分為四個部分,上下兩層。新館設東、西、南、北四個出入口,南門臨水。直徑50米的全景畫館位於中央。室內陳列根據淮海戰役,設15個戰爭場景。展館主體四周為20米高的柱廊,烘托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的主導地位。戰役實施展廳內設有惟妙惟肖的“十人橋” 場景、“圍殲黃伯韜” 場景、“徐州解放”場景、“戰地新年”場景等。展廳里陳列的照片、蠟像浮雕,很生動地再現了1948年11月6日至11月22日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圍殲黃伯韜軍團,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圍殲黃維兵團、合圍杜聿明集團,以及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的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戰場休整、全殲杜聿明集團的恢弘氣勢

特別是全景畫館展出的《淮海戰役全景畫》以淮海戰役三大戰場為背景,整個場景氣勢恢弘,畫高18.5米,長144.5米,面積2674平方米,地麵塑型1491平方米,共用油畫顏料6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全景畫,也是目前世界全景畫史上最大的全景畫。該畫生動地再現了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戰役碾莊雙堆集陳官莊三大戰場的戰鬥場面和人民支前的宏偉畫卷

烈士紀念塔

淮海戰役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

為了紀念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弘揚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英雄們的革命精神,1959年國務院決定在江蘇徐州南郊鳳凰山興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工程於1960年動工,1965年11月6日淮海戰役發起17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淮塔園林占地1200畝,經過近40年的建設,如今的淮塔園林擁有紀念塔、紀念館、淮海戰役碑林、總前委群雕、國防園等五大建築,粟裕骨灰撒放處、胡耀邦植樹處、青年湖等十大景點。整個園林氣勢宏大、風景秀美,是一個歷史內涵深刻、人文景觀豐富、自然景色優美的革命紀念地和風景遊覽區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0萬中國人民解放軍與80萬國民黨軍主力在廣闊的黃淮平原上展開殊死決戰,經過65晝夜的浴血奮戰,人民解放軍共殲敵55.5萬餘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次戰役從根本上動搖了蔣家王朝的統治,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

淮塔園林自建成開放以來,先後接待了胡錦濤江澤民溫家寶李鵬朱鎔基尉建行李嵐清等四十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六個國家和地區的友好代表團、3000多萬各界民眾前來參觀憑弔,這裡先後被國務院、中宣部等部門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紅色旅遊景區、江蘇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十一月六日至翌年一月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至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

碑文

淮海戰役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決戰勝利展開之際發動的。國民黨反革命軍隊南線主力 猥集徐、海、蚌地區,妄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南下,屏障反動統治巢穴南京,瘋狂掙扎,挽救其垂死命運。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和華東、中原、華北的地方武裝共六十餘萬人,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毛澤東主席的英明領導下,會師淮海,決戰中原,以氣吞山河之勢,首殲海州西撤敵軍勁旅於碾莊圩,繼殲豫南來援重兵於雙堆集,再殲徐州傾巢西逃敵軍主力於永城地區。在強大的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面前,敵軍四個半師先後起義。這次戰役,人民解放軍浴血苦戰六十五晝夜,共殲滅敵軍五個兵團、二十二個軍、五十六個師,計五十五萬五千餘人。至此,蔣匪南線精銳部隊被殲淨盡,江、淮、河、漢廣大地區遂告解放。這一戰役,連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的傳達戰略決戰的勝利,從根本上動搖了美帝國主義扶植下的蔣家王朝的反動統治,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直搗南京、席捲江南、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同志偉大軍事思想的光輝體現,是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艱苦奮鬥、英勇善戰的結果。戰役中,參戰部隊全體指戰員敢於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敵人的飛機大炮坦克毒氣、冒風雪,涉冰河,架人橋,闖火陣,逐村逐屋激戰,一溝一堡爭奪,前仆後繼,奮不顧身,表現了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被解放的蔣軍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軍行列,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罪行,調轉槍口,殺敵立功。華東、中原、華北地方黨政機關和廣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二百萬民兵、民工,冒槍林彈雨,忍風雪饑寒,千里遠征,隨軍轉戰,對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淮海戰役中,許多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烈士們的高風亮節,激勵著我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壯麗事業中奮勇前進!

英雄們的偉大業績與日月爭輝!

烈士們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