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新城

(圖)海西新城海西新城

今日南安!一座迅速崛起的海西文明新城!藍天、碧水、長堤、街景、花卉、樹木,構成如詩畫卷呈現在世人面前;慈善、助殘、優撫,民生保障如春風化雨滋潤人心;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事業與經濟相互滲透融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活力新城

文明、和諧、宜居的生活空間,正使南安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讓南安人在感受美好新生活的同時,滿懷自豪和喜悅。

南安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重要目標,著力營造齊抓共管的工作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環境、規範守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統籌有序的發展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和諧環境,市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持續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品牌不斷凸顯。幾年來,南安在繼續保持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全國教育“兩基”工作先進地區、全國無菸草廣告城市、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省衛生城市等多項榮譽的基礎上,又首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省級園林城市等稱號。

以人為本全民共享和諧

(圖)海西新城海西新城

2008年,南安市實現生產總值比增14.7%,財政總收入比增20.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增31.2%,躋身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第54位、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第40位,入選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中國全面小康成長型百佳縣和第四批金融生態城市,經濟運行質量穩居泉州市前列。

南安在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在極力構建一個惠及全民的和諧環境。近年來,該市切實加強施政能力建設,通過深化理論學習,加強幹部教育,嚴格依法行政,創新行政服務等方式,進一步確立了責任性、服務型政府形象。該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縣級行政服務中心,率先推行建設工程網上招投標,率先制定實施社會中介組織規範管理辦法,率先出台為企業排憂解難60條措施並被全省轉發推廣,率先建設優企惠企網站,行政服務創新走在全省前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凝聚了文明城市創建力量。

社會穩定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南安市近年來全面開展“平安南安”創建活動,不斷健全防範網路,加強普法教育,推進基層民主,維護公民利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斷完善。2008年該市偵破刑事案件2590起,“打盜搶、抓逃犯”專項行動戰績位居泉州第二,命案破案率100%,市公安局被評為“2005-2007年度全省公安機關偵破命案工作先進集體”,治安滿意率創歷年新高,平安市建設榮獲省級表彰;至目前,南安市、鎮兩級全部設立“12348”法律服務熱線,設立法律援助中心1家、工作站72個;建立11個農村婦女培訓基地,全市有21萬名農村婦女掌握1-2門實用技術。人民民眾安居樂業有了良好保障。

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為此,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通過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加強監督檢查,規範優質服務,積極推進“誠信南安”建設。通過開展“誠信一條街”、“文明誠信經營單位”、“守契約、重信用企業”創建活動,塑造了誠信經營氛圍,市場環境得到大幅改善;設立“12315”消費者維權站和服務點501個,消費者投訴案件受理辦結率100%;市氣象局、市電力客戶服務中心等一批視窗分別被命名為省、泉州競賽活動示範點;2007年全省公交“四化”服務工作會在我市召開,市公交精細化管理模式得到上級充分肯定並向全省推廣。

城鄉統籌共建文明環境

武榮公園里,市民健身跳舞,喜看白雲綠樹映水流;農民培訓基地內,農民變身“學生”,勤學各種職業技術。在南安,無論你走到哪裡都能夠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文明花香。

著眼於夯實創建文明城市的基礎,南安市不斷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打造南安特色的文明品牌。該市深入開展“八進社區”活動,文明社區創建紮實推進,如今,該市各社區普遍建立了文明市民學校、老年人活動室、圖書館(室),金街社區被評為“全國文化進社區先進單位”。有序推進文明村鎮創建,加大特色新農村和農村精神文明陣地建設力度,大力創新企村、銀村、村村共建模式,形成“文化先導、產業帶動、生態發展、素質提高、改舊建新、和諧促進”等六種特色新農村創建類型。官橋內厝村成為全省首個“中國十佳小康村”,九都鎮獲省“環境優美鄉鎮”稱號,蓉中村農民文化節和蘭田村“世紀之村”信息化服務平台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亮點。

基層文明創建方面,南安深入開展文明單位(學校、風景旅遊區、企業)創建活動,積極推進軍民共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學校,全市建立106個軍民共建點,湧現出各類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450多個,市女企業家擁軍協會被評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單位”。此外,該市紮實推進和諧企業創建。開展創建和諧勞動關係工業園區活動,加強外來務工人員的服務和權益保護。就業方面,利用勞動力市場等公共就業服務平台,為外來工免費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維權方面,加強以《勞動契約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為重點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加強日常監察與專項檢查。僅2008年,就監察企業1172家,受理勞動爭議案件620件,結案582件,追回農民工工資370萬元,解決工傷補償撫恤金244萬元。生活方面,該市共有520多家企業建有“藍領公寓”,許多企業設立職工之家、閱覽室、卡拉OK廳、健身房等場所,蟠龍工業園區被授“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南華紡織公司被評為“全國創建和諧勞動者關係模範企業”,並在全國推廣其創建經驗。

“文化低保”帶動文化繁榮

農村商鋪里設立便民讀書室、公益電影放映點精彩的影片讓村民大飽眼福、勞動部門發放免費就業培訓券……這種種文明和諧的場景皆來源於南安在全省率先實行的“文化低保”工程。

2007年,南安市在全省首推“文化低保”工程,按照“示範先行─輻射拓展─覆蓋全市”的思路,首期選擇61個創建村、16個示範村開始創建工作。2008年,“文化低保”工程創建範圍和覆蓋面得到進一步擴大,共完成100個村居創建任務,並創建34個公益電影放映點、10座公益文化戲台和38個“農家書屋”,開展“愛心螢屏進千家”、文藝下鄉、流動圖書下鄉、公益電影下鄉等活動,並組織了86個省、泉州市級文明單位結對幫扶“文化低保”創建村,有效幫扶“文化低保”對象2271名,受惠民眾達156萬人次。隨著“文化低保”工程深入開展,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日漸完善,農村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民眾文化生活大大豐富起來。

“文化低保”工程帶來了南安“大文化”環境的繁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被納入南安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在南安遍地開花。市委講師團經常深入各鄉鎮(街道)進行巡迴宣講,加強街道市民學校和社區教學點等宣傳陣地建設,推行《南安市民文明公約》、《南安市民“十不”行為規範》,加強文明禮儀教育,舉辦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暨建市十五周年系列活動和開展首屆“感動南安十五人”評選,這些活動使南安的思想道德建設邁上新的台階。與此同時,科技教育事業日益繁榮,義務教育負債化解工作全面啟動並走在泉州市前列,高考中考和國際學科奧賽取得佳績;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計畫試點縣,每年投入科普經費100萬元;加強招才引智,成立南安市經濟顧問團,引進博士後等各類高層次人才280多人。民眾文體事業成效顯著,農村、社區、企業、校園文化團體發展迅速,各類民眾文化體育事業協調發展,成功舉辦《同一首歌》大型演唱會、社區廣場文化節、第十屆南音大會唱等活動,小品《步步高》、輕喜劇《右眼跳財》獲國家級獎項,文化遺產保護,“掃黃打非”工作以及全民健身活動得到有效開展。此外,未成年人教育、慈善捐助、志願者服務、結隊幫扶、無償獻血等公益活動得到全面開展,南安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日益凸顯。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而如今,撒播在南安各個角落的文明花朵已經處處綻放,散發出的芳香沁人心脾,讓人們的心靈和城市一起變美,也使南安這座美麗的城市變得更具魅力。南安人正踩著跨越的腳步,踏著文明的鼓點,力爭打造一個城市形象優美、社會秩序良好、人文環境開放、市民素質文明的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