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會寺[安慶]

海會寺[安慶]

海會寺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北留鎮大橋溝村西。始建於唐代,寺內現存建築多重建於明清兩代。主要有佛堂、經殿等數十間,分正院、僧院、塔院,占地1.7萬平方米。寺內有高、矮塔各一座。矮塔為順慜和尚墓塔,建於唐末。高塔為通高約57米的舍利塔,八角十三層十檐,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青石為基,磚砌塔身,樓閣式,八面均設佛龕、鑲嵌琉璃佛像。

基本信息


簡介

海會寺海會寺
海會寺為省級重點佛寺,坐落於太湖縣白雲山麓,為唐代古剎。寺背倚白雲峰,有清泉飛瀑自雲崖而下,響聲如雷,因名響水崖。激流繞寺而過,名玉帶河,河上有石拱橋,建於宋,名玉帶橋。海會寺前殿、中殿毀於文革,近年始恢復舊觀。主體建築為一組仿唐建築群,紅牆黃瓦,在山圍綠繞中熠熠生輝,環境清幽宜人。山門匾額“海會寺”系趙朴老所書。《輿地紀勝》卷四十六載:“白雲山在太湖縣東三十里,有海會寺,其寺至今存焉。”宋代詩人王之道(宜和六年進士,有《相山集》傳世)有《游白雲山誨會寺》紀勝:

龍舒富山水,白雲又其角。
七峰互迴環,仰見天一握。
古木森建幢,蒼藤大張幄。
初疑翠黛掃,頗類清玉琢。
飛泉何處來?其勢白天落。
舂撞吼雷霆,激射紛雪雹。
田家承下流,伐石競耕鑿。
搖風麥初齊,泛水秋尚弱。
恍若桃花源,誤入不容卻。
況有古道場,碧瓦紅丹擴。
樓台鎖煙霞,松杉聚猿鶴。
我柬孟夏初,征衫汗如灌。
消除愛欲惱,澡洗塵土濁。
山神似相留,入夜雨還作。
明朝出山去,欲去更盤薄。
何當賦歸來,寄傲酬素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