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師範大學

海南師範大學

海南師範大學(英文簡稱:HNNU)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的多科性省屬重點師範大學,坐落在美麗的濱海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口市。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1949年秋的國立海南師範學院。截至2013年,學校設有18個學院,30個科研機構,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教育碩士點,53個本科專業,各類學生2萬多人,專任教師894人,面向全國30個省(市、區)招生。學校有龍昆南、桂林洋、靈山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5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816.54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63.67萬冊,電子圖書112.02萬冊,各類中外文資料庫18個,無線網路覆蓋全校。在2014最新中國校友會網大學排名中位列第284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海南師範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校園風光
海南師範大學是海南省最早成立的學校之一,其前身是中等專科學校“海南師範學校”,坐落於海口,1949年秋創建,1951年,海南師範學院搬遷到府城鎮西北部的私立瓊海中學內(今海南中學),范會國任院長。把瓊海中學、匯文中學與匹瑾中學等校合併為海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何仁楷任主任(校長)。

1952年7月,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海南師範學院的二、三、四年級學生和部分教師歸入其他院校,部分教師和一年級學生留在原址成立海南師範專科學校。1953年,院系又進行調整,海南師範專科學校併入華南師範學院(今華南師範大學)。1953年9月海南師範專科學院撤銷,海南師範專科學校附中接收其校址和部分圖書、儀器,改建為海南中學。

1958年,在海南中學校園內重建海南師範專科學校。同時在原有的校舍、部分圖書設備基礎上從海南中學、瓊台師範學校抽調部分優秀教師充實海南師範專科學校的師資力量,經過籌備,1958年秋季正式招生,吳耀南任校長,復辦後,由廣東省人民政府主管。學校開設中文、政史、數學、物理、生化、俄語、體育7個專業,學制2年,該年招生280人。

海南師範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校園風光
1962年,全國高校院系再次調整,將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區師範專科學校、海南工業專科學校、海南教師進修學校、先後併入海南師範專科學校,是當時廣東省保留下來的唯一的一所師範專科學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大學停辦。

1984年海南師範專科學校撤銷,1978年瓊台師範學校創建

1979年瓊台師範學校改名為海南教師進修學院

1985年海南教師進修學院更名為海南教育學院

1986年,學校復辦,恢復海南師範學院校名。

1999年,海南師範學院與海南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海南師範學院。

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該校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4年,教育部同意在學校原有基礎上籌建海南師範大學。

2007年,學校正式更名為海南師範大學,並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優秀”。

2008年,學校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重點大學進行建設,同年秋,文學院、信息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和經管學院入駐海口市桂林洋大學城。

2010年8月30日,化學與化工學院、政法學院遷入海南師範大學桂林洋校區

2010年,國務院學位辦正式將學校列為新增博士學位授予權建設單位。

2012年7月6日,教育科學學院遷入海南師範大學桂林洋校區

設施建設

學校擁有龍昆南校區、桂林洋校區、靈山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50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17.90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13.32萬平方米。

校區 地址 郵編
海南師範大學桂林洋校區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桂林洋高校區海濤大道校際1號 571127
海南師範大學龍昆南校區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龍昆南路99號 571158
海南師範大學靈山校區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大道313號 571126

桂林洋校區

..海南師範大學-校園風光
項目位於海口市的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內,開發區處在瓊北沿海城鎮規劃的龍頭位置,北臨瓊州海峽,東鄰國家級紅樹林保護區,西接海口新市區,南連美蘭國際機場(距離4公里),距海口市中心區10公里,瓊文高速公路從開發區南部穿過,陸、海、空交通十分便利。桂林洋經濟開發區已初具規模,生活設施較完善,已完成了部分的水、電、路、通訊、排污、排水管道等主要基礎設施建設。已引進工業,旅遊項目一百多家,2004年工農業總產值達14.8億元人民幣,國內生產總值3.4億元人民幣,已初步形成繁榮昌盛的海口現代化衛星城。項目所在區域屬熱帶濕潤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4.3C,年降雨量1760毫米,一年四季風和日麗,冬暖夏涼,氣候怡人。

桂林洋高校區第一期已入駐的瓊台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和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位於該校區東側。與海南省廣播電視大學、海口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和海南職業技術學院將作為第二批學校入駐高校區。

桂林洋校區建設征地面積2505.5畝,校園使用土地面積為1998.8畝,採取整體規劃、穩步推進、分期建設的原則規劃建設。將分三期建設,十一•五期間,完成一、二期建設,2010年後為第三期建設規劃。2006-2008年為第一期建設規劃,已征地1515.45畝(含桂林洋農場後勤項目合作用地),預留發展用地990.05畝。新校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已經省建設廳批覆。一期建設總建築規模為66696㎡,包括公共教學樓(14189㎡)、信息中心大樓(15750㎡)、文學院教學樓(10344㎡)、外語學院教學樓(10437㎡)、招待所及教師休息用房(6579㎡)、風雨操場(6939㎡)及運動場(2458㎡)六個項目,一期建設項目已按程式審批。一期建設投資估算(含征地)約3億元。

教學理念

校園海南師範大學-校園風光
六十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立足海南,秉承“崇德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踐行“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樹校”的辦學理念,形成了鮮明的教師教育、地方本土特色優勢,發展成為海南省教師教育中心,重要的高級套用人才培養基地、科學研究基地和海南教育文化對外交流基地,為海南基礎教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校訓
崇德尚學求是創新

學科建設

學校現設有18個學院,30個科研機構。現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專業學位教育碩士點,53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30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各類學生2萬多人,其中碩士研究生652人,全日制本科生16620人,留學生209人。

院系專業

學院 專業
海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音樂學(音樂教育、音樂表演)、舞蹈學(舞蹈教育、舞蹈表演)
海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與服裝設計、繪畫
海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教育學、學前教育、套用心理學
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歷史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
海南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 國小教育(中文與社會方向、英語教育方向、數學與科學方向)
海南師範大學政法學院 思想政治教育、法學
海南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經濟學、金融學、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
海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
海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海南師範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電子商務、軟體工程
海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 物理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
海南師範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化學、套用化學、製藥工程
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園林
海南師範大學地理與旅遊學院 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旅遊管理、酒店管理
海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留學生教育、對外漢語推廣
海南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函授、業餘、脫產、自學考試
海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旅遊與運動康複方向、高爾夫運動與管理方向)
海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近現代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碩博重點

項目 學科
一級博士點 生態學、化學、中國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級碩士點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學(思政)、教育學原理、教育管理、課程與教學論、國小教育、體育學、學科教學(語文)、學科教學(歷史)、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學科教學(數學)、數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學科教學(美術)、美術學、學科教學(物理)、學科教育(英語)、學科教學(音樂)
省級重點學科 生態學、基礎數學、中國當代文學、有機化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體育學、中國史、美術學、地理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 生物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 生物科學、國小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英語

師資力量

校園海南師範大學-校園活動
截至2013年,學校有專任教師894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478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63人,具有博士學歷367人。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首批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及省級各類專家150人。有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培育團隊,10個省級教學團隊。入選海南省“515人才工程”47人,海南省委省政府重點直接聯繫專家9人,海南省教學名師6人,海南省優秀教師2人,海南省“教學十佳”7人;海南省重點(扶持)學科責任教授5人,海南省中青年學術骨幹3人;另有擔任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的兩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33人

郭力華

海南師範大學生物系郭力華教授海南師範大學生物系郭力華教授
郭力華,女,漢族,祖籍吉林省吉林市,博士學歷,1963年5月14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大慶市,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長大。1992年到海南師範大學工作,郭力華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在高師戰線上23年如一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她修身律己,1994年獲得海南師院十佳優秀教師、1998年被評為師德標兵、2006年獲得海南師範學院為人師表獎;她38歲考取博士研究生並順利按期畢業取得學位,為中年女教師樹立了自信自強的榜樣。她鑽研教學,營造出和諧民主平等的大學課堂氛圍,多次被評為學院“最受畢業生歡迎的任課教師”、獲得海南省首屆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十佳、學院青年教學獎;她積極投身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中,為培養優秀的中學生物學教師付出艱苦努力並收效顯著,她主持多項教師培訓工作,成績優異,2003年獲海南省級中學骨幹教師培訓優秀指導教師;她致力於科學和科普事業,發表學術論文近30篇,出版多部專著和教材,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她義務為全省中國小作科普報告,受到4000餘名師生的熱烈歡迎;她任生物系主要領導12年,積極引進、扶持和培養人才,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甘當人梯,形成了最佳化的學術隊伍結構,使生物系成為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先進單位,其本人被評為省教育系統以及學院優秀黨務工作者近十次。她積極完成本職工作,多次年度考核為優秀。她關心學生成長,身患重病不忘捐資助學,深受歷屆學生的愛戴。2007年4月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郭力華“全國模範教師”的榮譽稱號。
郭力華老師於8月7日下午4點55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44歲。在她病重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國務委員陳至立、教育部長周濟委託有關部門的同志轉達了對郭力華老師的問候,省委書記衛留成,省委副書記、省長羅保銘,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文彰,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方曉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劉琦,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瓊瑛,副省長、教育工委書記姜斯憲,副省長林方略等領導親自到醫院看望了郭力華老師。得知郭力華老師去世的噩耗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門作了批示:送花圈致哀,向其家屬表示慰問。國務委員陳至立來電要求轉達:向海南師範大學郭力華教授去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屬表示問候,並以她的名義送花圈。告別儀式後,郭力華老師的骨灰被送往三亞,下午四點灑在南山海面。

蔡正聰

蔡正聰先生1978年畢業於海南師範專科學校(註:海南師範大學的前身)數學系,現任海南省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在海南師範大學桂林洋校區建設中,蔡正聰慷慨解囊500萬元用於興建化工學院教學樓。蔡正聰化學化工樓2010年1月破土動工,建築總面積達1.7萬平方米,總投資近3900萬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近3000萬元。化學化工樓設有熱帶藥用植物化學省部共建實驗室、海南熱帶藥用植物與香料開發套用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化學分中心、海南省化學教學實驗示範中心、套用化學研究所等科研和教學平台。
熱帶藥用植物化學省部共建實驗室現有面積3500平方米,已擁有2580多萬元的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室以我省的熱帶藥用植物資源為研究對象,以有機化學學科為基礎,運用化學、生物學、藥物化學和現代波譜分析和儀器分析等手段,以海南藥谷建設、熱帶植物和農用植物的開發加工以及綠色海島建設為主要研究任務,開展藥用植物化學成分的結構測定、生物活性與功能、結構修飾與合成、提取和分離工藝的研究。

科研學術

科研

校園海南師範大學-校門
學校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4個。

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海南省熱帶動植物生態學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海南師範大學熱帶藥用植物化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重點實驗室:海南省水環境污染治理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

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海南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基地、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海南省南海區域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海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004年-2013年,該校教師主持省部級以上及橫向項目36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獲各類科研經費2016.49萬元;獲海南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勵和科技進步獎勵24項。2002-2006年,出版學術著作及教材253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522篇,其中在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49篇,被國際權威索引SCI、EI、ISTP等收錄的論文149篇。

學術

截至2013年,學校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海南省教學成果獎9項。學校建有省級精品課程14門,省級重點課程4門。2004年-2013年,該校教師共主持省部級教改項目49項,校級教改項目84項;在省部級以上多媒體教材(軟體)評比中共獲獎20項;共主編、參編教材111部,有22部教材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006年,學校啟動的面向海南省11個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播種希望”行動計畫,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被寫入2007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准將東南亞漢語推廣師資培訓基地落戶學校,成為國家漢辦在中國南方唯一重點建設的基地。2013年,經教育部批准為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院校。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海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49年,是海南省歷史最悠久、館藏豐富、知名度高的圖書館。截至2013年,圖書館坐落於校園中心,總用地面積9637.9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2790平方米,桂林洋校區圖書館面積2080平方米。館藏圖書307.1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55.1萬冊,電子圖書152.02萬冊。

●大學學報
海南師範大學學報》是海南創辦最早的高等學校學報。分為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由海南師範大學主管和主辦的綜合學術類期刊。
《海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反映海南師範大學和全國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動態,主要刊載具有較高水平的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套用研究、述評和綜述等學術論文。
《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全國百強社科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教育部“高校學報名欄建設首批入選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CNKI等資料庫全文收錄。主要反映該校和全國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刊載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的社會科學研究論文。[8]

合作交流

校園海南師範大學-軍訓
學校確立了“立足海南、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的服務定位,充分發揮毗鄰港澳,面向東南亞的人緣地緣優勢,積極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
截至2013年,學校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和台灣等地區的11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關係,互派學者訪問講學,互派學生交流培養,開展學術交流及合作辦學,推進了該校教育國際化進程。2004年-2013年,該校主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7次,出席國際學術會議63人次。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漢語教學,支持周邊國家華文教育;與泰國海南會館共建育民華文學校。2007年,學校與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漢語教學中心共同建成了中國在印度尼西亞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學院;承擔了海外漢語教師和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的培訓和外派任務,先後派出國際漢語教師志願者2批76人次,對外漢語教育蓬勃發展。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韓長日
副校長 林強、溫強、杜明娥、史海濤
黨委書記 林北平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誠一

校園文化

校歌
椰風陣陣吹天涯我們相聚在師大

無論今日來自何方這裡就是溫暖的家
啊刻苦學習為生命注入精華
用墨香書生裝扮青春年華
崇德尚學求是創新
優良的校風要發揚光大
海南師大美麗如畫
這裡就是我們的家
海風陣陣鼓天涯我們成長在師大
無論今日走向何方這裡仍是心中的家
啊辛勤耕耘開出鮮艷的紅花
把文明的種子灑遍海角天涯
崇德尚學求是創新
優良的校風要發揚光大
海南師大教育搖籃
我們建築瓊島
現代化的教育大廈
校訓
崇德尚學求是創新
校徽釋義
以英文字母為主體,經過藝術處理的字母"H"又似斜拉"N",代表“海南”二字首字母,同時又代表學校類型:Normal(師範);上面則海天一色,代表海南地理特徵;雲中日出又寓意“海師”蒸蒸日上;下面以字母"N"承托,表示University(大學)。又似人形站在講台上,突出學校以培養教師為辦學特色。紅色的"H"又似太陽,折線似海面,藍色部分則似翱翔的海燕,寓意學校的目標是培養追求真知,頑強拼搏的“海師人”。

學校地址

龍昆南校區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龍昆南路99號
郵編:571158
桂林洋校區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桂林洋高校區海濤大道校際1號
郵編:571127
靈山校區
地址:海口市瓊山大道313號海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郵編:571126

相關新聞

海口市科研儀器設備共享中心落戶海南師範大學
2013年10月30日,海口市科研儀器設備共享中心掛牌儀式在海南師範大學桂林洋校區化學與化工樓前舉行,海口市市科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偉與海南師範大學校長韓長日共同為共享中心揭牌。海口市科研儀器設備共享中心由海南師範大學分析測試中心與海口市科工信局聯合建立,設於化學與化工學院一樓,占地1000多平方米,現有總價值近3000萬元的設備,包括核磁共振波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大型儀器。

錄取情況

學生來源

華南:
38.1 %華東:
18.6 %東北:
12.4 %西南:
12.4 %西北:
12.4 %華北:
6.2 %

男女比例

男生:
45.6 %女生:
54.4 %

錄取分數線

理科江西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錄取批次
2014 - 500 - 提前批
2011 528 501 474 二批
2010 556 514 472 提前批
2009 546 508 470 提前批
2008 552 515 505 提前批
2007 585 548 511 提前批
2006 553 532 511 提前批
2005 - - - 二批

海南省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