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

浙江金華

金華,浙江省轄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建縣,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婺州。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坐標東經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境轄設婺城區、金東區2個市轄區,蘭谿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4縣級市以及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3縣,總面積10942平方公里。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2011年金華-義烏都市區被確定為浙江省的第四個大都市區,規劃2020年成為200萬人以上特大城市。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金華位居全國第33位,並且入圍大陸創新能力最強25個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列金華市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境域位置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境中部界於東經119゜14′-120゜46′30″,北緯28゜32′-29゜41′。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南北跨度129公里,東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積10942平方公里。市區位於東陽江、武義江和金華江交匯處,面積2044.7平方千米,2010年建城區面積66.7平方千米。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詩句生動概括了金華的重要位置和雄偉氣勢。金華市位於浙江省的中部,為省轄地級市,界於東經119゜14′ -120゜46′30″ ,北緯28゜32′-29゜41′,南北跨度129公里,東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積10918平方公里,2001年末人口447.94萬人,其中市區 91.34萬人。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地形山貌地形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千里崗山脈。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著武義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間小盆地,整個大盆地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的特點。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上游東陽江自東而西流經東陽、義烏、金東區,再匯合武義江而成金華江,其北流在蘭溪城區匯入蘭江。蘭江北流至將軍岩入建德市境。將軍岩海拔22米,為金華市最低點。
境內乾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金華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
地質結構金華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乾里崗山脈。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義縣、婺城區南部和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為大盤山和天台山脈,山體多由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大盤山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嶺。會稽山為天台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構成。主峰東白山位於東陽、諸暨、嵊州交界處。龍門山界於富春江與浦陽江之間,分布在浦江、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構成,局部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其餘脈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龍門山脈相連。千里崗山脈由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余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岩組成,中心部分為乾里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華夏構造控制,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
氣候變化氣溫
氣候金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年溫適中,熱量豐富,雨量豐富,乾濕兩季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但氣溫變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時有冰雹大風;夏季長而炎熱,且雨熱同步上升,常有乾旱;秋季涼爽,空氣濕潤,時間短;冬季晴冷乾燥,大氣層結穩定。年度總的光熱水條件優越,但時空分布不均勻。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垂直差異。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乾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頻繁。
金華市年平均氣溫(1953-2005年)呈“~“型曲線變化,尤其是80年代後期起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如金華年平均氣溫53平均值為17.5℃,1984年為16.6℃,2005年為18.2℃。2012年平均氣溫為16.7℃(浦江)~18.2℃(永康),金華、東陽、永康地區偏高0.1~0.3℃,其他地區偏低0.1℃~0.4℃。
降水
水系金華年降雨量較為充沛,但雨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地域差異都很大。季節降雨量分布呈單峰型,為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金華年總降雨量平均為1424mm,多數年份降水量均在正負20%距平範圍內振盪,降雨量最多年份出現在1918年為1918mm,降雨量最少年份出現在1978年為963mm。
2012年降水量1839.9mm(永康)~2052.3mm(浦江),全年總雨日170天(蘭溪)~192天(武義),偏多18.1(蘭溪)~27.2天(永康),其中金華市區年總降水量1952.5mm。

建制沿革

金華建制久遠,因位於金星與婺女(星)分野,而得名金華。
春秋時屬越,戰國後期越為楚所滅,遂屬楚。
秦、漢為烏傷縣(治所在今義烏境內),屬會稽郡(紹興)。東漢設長山縣。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以會稽郡西部設東陽郡(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東、長山之陽得名),治長山(今金華市區),屬揚州,領長山(今婺城區、金東區、蘭溪)、烏傷(今義烏)、永康、吳寧(今東陽)、豐安(今浦江)、太末(今龍游)、新安(今柯城區、衢江區)、定陽(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縣,治設長山。晉延其制。
南朝·梁紹泰二年(556)置縉州,陳天嘉三年(562)撤縉州,東陽郡改名金華郡。“金華“一名源於“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地。
隋開皇十三年(593)改置婺州。大業三年(607)復置東陽郡。
唐武德四年(621)復改婺州,並分置衢州。天寶元年(742)改婺州為東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婺州。宋延其制。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寧越府,至正二十年改金華府。
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遂昌、金華、蘭溪、龍游縣部分地置湯溪縣。金華府領金華、蘭溪、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湯溪8縣,故有“八婺“之稱。
1912年廢府。1914年置金華道,轄區擴及原衢州、嚴州府。1927年廢道,各縣仍直屬於省。民國期間,行政督察區序號、轄縣、專署駐地時有變換。民國28年(1939年)6月,設磐安縣,劃縉雲縣之5鄉,永康縣之3鄉,天台縣之飛山鄉,東陽縣等都鄉,為磐安縣境。
1949年5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金華,設立浙江省第八行政區。10月,改名金華專區轄2市9縣。1955年3月,衢州專區撤銷併入。嗣後,金華專區轄縣(市)續有撤併、復置,並與杭州、麗水等毗鄰市地互有調整。1958年11月,撤銷湯溪縣。1968年4月,改為金華地區。
1985年5月,撤銷金華地區,原金華、衢州兩縣級市分別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體制,並於金華城區設立婺城區,郊區設立金華縣,同時撤銷蘭溪縣,設立蘭谿市(縣級)。金華市轄婺城區、蘭谿市和金華、永康、武義、東陽、磐安、義烏、浦江7縣。原金華地區的龍游、開化、常山、江山縣劃歸衢州市管轄。
1988年5月,撤銷義烏縣設立義烏市(縣級),撤銷東陽縣設立東陽市(縣級)。
1992年10月,撤銷永康縣設立永康市(縣級)。
2000年12月,撤銷金華縣,與婺城區互有調整,縣境東部設立金華市金東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底,金華市設婺城、金東2個市轄區,蘭溪、義烏、東陽、永康4市以及武義、浦江、磐安3縣,建立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44個、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274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站)3006個、社區服務網點6980個、捐贈接收站(慈善超市)64個。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郵編 政府駐地 管轄
婺城區 1388 63.09 321000 賓虹西路2666號 城東街道、城中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江南街道、西關街道、三江街道、秋濱街道、新獅街道;羅店鎮、蔣堂鎮、湯溪鎮、羅埠鎮、雅畈鎮、琅琊鎮、洋埠鎮、安地鎮、白龍橋鎮;蘇孟鄉、竹馬鄉、乾西鄉、長山鄉、莘畈鄉、箬陽鄉、沙畈鄉、塔石鄉、嶺上鄉
金東區 657 30.70 321000 光南路836號 多湖街道、東孝街道;孝順鎮、傅村鎮、曹宅鎮、澧浦鎮、嶺下鎮、江東鎮、塘雅鎮、赤松鎮;源東鄉
蘭谿市 1313 66.34 321100 蘭江街道府前路81號 蘭江街道、雲山街道、上華街道、永昌街道、赤溪街道、女埠街道;游埠鎮、諸葛鎮、黃店鎮、香溪鎮、馬澗鎮、梅江鎮、橫溪鎮;靈洞鄉、水亭畲族鄉、柏社鄉
義烏市 1105.46 190.79 322000 稠城街道縣前街21號 稠城街道、北苑街道、稠江街道、江東街道、後宅街道、城西街道、廿三里街道;上溪鎮、義亭鎮、佛堂鎮、赤岸鎮、蘇溪鎮、大陳鎮。
東陽市 1739 82.01 322100 江北行政中心 吳寧街道、南市街道、白雲街道、江北街道、城東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鎮、虎鹿鎮、歌山鎮、佐村鎮、東陽江鎮、湖溪鎮、馬宅鎮、千祥鎮、南馬鎮、畫水鎮、橫店鎮、三單鄉
永康市 1049 57.34 321300 東城街道金城路15號 芝英鎮、石柱鎮、前倉鎮、舟山鎮、古山鎮、方岩鎮、龍山鎮、西溪鎮、象珠鎮、唐先鎮、花街鎮,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江南街道
浦江縣 915 39.07 322200 浦陽街道人民路38號 浦南街道、仙華街道、浦陽街道;黃宅鎮、岩頭鎮、鄭宅鎮、檀溪鎮、杭坪鎮、白馬鎮、鄭家塢鎮;虞宅鄉、大畈鄉、中余鄉、前吳鄉、花橋鄉
武義縣 1577 33.74 321200 壺山街道壺山下街 白洋街道、壺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鎮、桐琴鎮、王宅鎮、桃溪鎮、泉溪鎮、新宅鎮、茭道鎮、柳城畲族鎮;大田鄉、白姆鄉、俞源鄉、坦洪鄉、西聯鄉、三港鄉、大溪口鄉
磐安縣 1199 20.99 322300 安文鎮龍山路1號 安文鎮、尚湖鎮、方前鎮、新渥鎮、尖山鎮、玉山鎮、仁川鎮、大盤鎮、冷水鎮;胡宅鄉、窈川鄉、雙溪鄉、深澤鄉、雙峰鄉、盤峰鄉、維新鄉、高二鄉、九和鄉、萬蒼鄉

自然資源

礦產金屬

境內發現的礦產有56餘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2種。礦產以非金屬居多,其中以螢石儲量最為豐富,是國內主要產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帶,探明儲量及有地質根據計算的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武義、永康、義烏、東陽、金東等縣(市、區),共有大型螢石礦床(礦石儲量在200萬噸以上)3處,武義後樹居首位,中型礦床(礦石儲量大於50萬噸)30處,小型礦床60處及礦點礦化點292處。其次為石灰岩,主要分布於金華--蘭溪之間的金華山南坡,儲量約為2億噸。金華九龍--山口岩礦儲量0.8億噸。沸石資源主要分布於金華湯溪、永康中山、東陽馬宅一帶。
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礦有螢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礦、金、銀、銅、鉛、鋅、煤、石煤、鈾、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種。其中主要已經開發利用的礦產有螢石、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建築用砂、飾面用花崗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鉀長石、高嶺土、陶瓷土、金銀礦、煤、礦泉水、地熱水等18種,其中螢石、水泥用灰岩、飾面用花崗石、建築石料、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為該市優勢礦產。

土地園林

2004年金華市土地面積109.21萬公頃,人均土地0.24公頃。耕地面積16.63萬公頃,其中水田14.43萬公頃,旱主地2.20萬公頃。人均耕地為0.045公頃,每個鄉村勞動力平均負擔耕地0.074公頃。園地面積6.01萬公頃,其中桑園4629公頃,茶園1.56萬公頃,果園3.32萬公頃。林業用地69.4萬公頃,其中有林地61.04萬公頃,灌木林地5.69萬公頃,疏林地3300公頃,未成林地3900公頃,苗圃地551公頃,無林地2.4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61.3%。水域面積5.23萬公頃,其時生溪面積2.79萬公頃,水庫1.13萬公頃,山塘1.31萬公頃。未利用土地面積有7.62萬公頃,其中宜農荒地3.92萬公頃。土壤面積為100.9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2.45%,10個土類、16個亞類、53個土屬、102個土種。地帶性土壤有紅壤和黃壤兩類,其中紅壤34.93萬公頃,占士壤總面積的34.60%。非地帶性土壤有8類。

植物動物

植物
金華市在植被分區中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其中森林樹種440種,草本植物約300餘種,農作物品種資源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銀松、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種。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79.8萬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纖維、淀科糖類、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藥材等幾百種。糧食作物有水稻、麥類、豆類、薯類以及高粱、小米等400餘種。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類、蔬菜、茶葉、水果、蠶桑、藥材、花卉及苧麻、席草蓮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類400餘種,其中義烏的糖蔗、青棗,武義的西湖蜜梨、宣蓮、米仁,蘭溪的烏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華的佛手、舉岩茶,東陽的東白茶、席草,東陽、磐安的藥材“浙八味“中的白朮、白芍、元胡、元參,永康的五指姜、黃花菜等是地方優質品種。另有引進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臍橙、超豐早1號水稻、泗棉3號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優良品種。
動物
動物金華市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餘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爬行綱2目6科20餘種。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雲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畜牧業歷史悠久,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蜂等,金華兩頭烏和蘭溪花豬、永康灰鵝等為地方優質品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以及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鯝魚、鱖魚、鰉魚、泥鰍、黃鱔、鯰魚等30多種。此外還有甲魚、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動物。並有引進加州鱸魚、杜洛克豬、伊沙雞、非洲駝鳥等優良品種。
河流水系

水系水系
金華市域內江河分屬錢塘江、甌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9332.73平方公里、949.71平方公里、341.6平方公里和293.96平方公里,分別占金華市總面積的85.49%、8.69%、3.13%和2.69%。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溪有40多條。 金華市區主要支流“河長“一覽表
序號 河流名稱 出境水質現狀 流徑鄉鎮(街道)
1 白沙溪 劣Ⅴ類 沙畈鄉、琅琊鎮、白龍橋鎮
2 梅溪(含外畈溪) 劣Ⅴ類 箬陽鄉、安地鎮
3 玉泉溪(水電瀆) 劣Ⅴ類 蘇孟鄉、西關街道
4 王坦溪 劣Ⅴ類 多湖街道
5 薌溪 劣Ⅴ類 源東鄉、曹宅鎮、塘雅鎮
6 莘畈溪 Ⅳ類 莘畈鄉、湯溪鎮、洋埠鎮
7 梓溪 劣Ⅴ類 雅畈鎮
8 航慈谿 劣Ⅴ類 傅村鎮、孝順鎮
9 東溪 Ⅳ類 澧浦鎮
10 桐溪(含漪溪) 劣Ⅴ類 長山鄉、白龍橋鎮
11 赤松溪 Ⅴ類 赤松鎮、東孝街道
12 孝順溪 劣Ⅴ類 源東鄉、鞋塘辦事處、孝順鎮
13 通元溪(含回溪) 劣Ⅴ類 新獅街道、城東街道
14 八仙溪 劣Ⅴ類 嶺下鎮、江東鎮
15 長湖(盤溪、乾溪) 劣Ⅴ類 城西街道、羅店鎮、竹馬鄉、乾西鄉
16 厚大溪 Ⅳ類 塔石鄉、嶺上鄉、湯溪鎮、羅埠鎮、 洋埠鎮
17 西溪 Ⅳ類 澧浦鎮
18 壽溪 Ⅱ類 雅畈鎮

人口民族

人口流動

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457.19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536.16萬人。
2012年末總人口470.63萬人,其中市區93.92萬人;非農業人口110.22萬人,其中市區32.24萬人。金華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為135.91萬人,占25.35%。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77.77萬人,占51.81%;女性人口為258.39萬人,占48.19%。

民族概況

2010年金華市少數民族常住人口數為18.26萬人,比2000年“五普“增加了14.63萬人,占金華市總人口的比例為3.4%,比2000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除俄羅斯族、裕固族、塔塔爾族和珞巴族4個少數民族在金華無常住人口外,其他少數民族在金華都有常住人口。其中萬人以上少數民族共有5個,按人數多少排列分別為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畲族,它們的總人數為13.18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數的72.2%,占金華常住人口的2.5%。金華市所轄縣(市、區)無一是由單一民族組成,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義烏市、永康市、浦江縣和婺城區等地。

經濟產業

綜合概述

經濟初步核算,2013年金華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958.7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40.20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445.7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72.8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62688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49.8:45.2變化為4.7:48.9:46.4,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比2012年提高1.2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金華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0.20億元。農作物播種面積272.1千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為153.4千公頃,總產量為88.30萬噸;棉花播種面積6.8千公頃,產量為1.07萬噸;油料播種面積為25.4千公頃,產量為4.69萬噸;蔬菜播種面積為43.5千公頃,面積與上年持平,產量為93.1萬噸;藥材播種面積7.1千公頃;果用瓜種植面積10.4千公頃,產量為23.02萬噸;花卉苗木種植面積14.4千公頃。共完成綠化造林面積4.357千公傾,跡地更新面積1.94千公傾,其中人工更新面積1.352千公傾;完成重點防護林工程建設面積0.943千公傾,其中人工造林0.508千公傾、封山育林0.435千公傾;市區和磐安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創建省級森林城鎮8個,省級森林村莊24個,市級綠化示範村235個。肉類總產量為26.30萬噸,其中豬肉22.74萬噸;生豬出欄296.39萬頭;家禽出欄2090萬隻;牛奶產量7.54萬噸;水產品產量7.78萬噸。

第二產業

工業工業
工業
工業2013年金華市完成工業增加值1256.66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2.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371.19億元,銷售產值4160.3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015.34億元,占銷售產值的比重為2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7.78億元。新產品生產增長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211.58億元,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7.7%,提高3.7個百分點。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326.37億元,增長8.4%;其中利潤199.59億元,增長8.2%。金屬製品,紡織,醫藥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紡織服裝、服飾,汽車製造等六大行業實現利潤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49.6%。
建築
2013年金華市建築業總產值達2722.2億元;完成建築業地方稅收27.8億元,占全市稅收總收入的13.8%。建築施工面積32162萬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積9355萬平方米。2013年建築業企業在省外完成產值1741.0億元,占浙江省省外完成產值的17.3%,占金華市建築業總產值的64.0%。

第三產業

內貿
貿易2013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06.9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為1166.87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為240.11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277.16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29.82億元。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藥品中方境外投資額類、衣著類、化妝品類消費增長較快,這四大類商品零售額分別為10.71、33.67、41.70、3.73億元,分別增長40.3%、38.4%、29.1%、28.6%;石油類、食品類、家電類、汽車類消費增長平穩,零售額分別為142.93、24.62、19.36、256.35億元,分別增長11.8%、11.5%、10.5%、10.5%。金華市共有各類市場451個,市場總成交額為2380億元;其中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75個,年成交額為2283億元;商品交易市場435個,年成交額2121億元;生產要素市場9個,年成交額7.7億元。
外貿
2013年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342.7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325.3億美元;進口總額17.4億美元。出口有效主體增加。2013年新增備案企業1810家,有出口實績企業5799家;其中出口超5000萬美元企業145家。出口市場結構最佳化。金華市與219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其中出口超1億美元的國家和地區67個。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9家;契約利用外資3.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49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合夥企業外商認繳出資額1881萬美元)。工業利用外資繼續占主導地位。2013年新批工業製造業外資項目24個,實到外資占全市總數的55.3%,其中總投資超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9個。外資大項目帶動作用明顯。2013年新設立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8個,占金華市新增契約外資的38.8%。三產項目引資增長較快。2013年新設立第三產業外資項目35個,契約利用外資13589萬美元,增長1.48倍。新批核准境外投資項目37個,中方境外投資額18557.35萬美元。完成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營業額30618萬美元,增長18.8%。境外行銷網路建設成效顯現。2013年設立境外行銷網路29個,累計300個,涉及62個國家和地區。
投資
2013年金華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64.36億元。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384.97億元;投資項目(單位)投資979.39億元。民間投資快速增長,2013年實現民間投資1099.3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80.6%。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3.9億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667.53億元;其中工業投資666.3億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92.93億元。第二、第三產業投資比重分別下降和上升1.1和1.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投資結構調整為0.3:48.9:50.8。金華市省重點建設名單119項,列入省考核的項目108項,2013年計畫投資115.14億元,完成投資196.36億元,為年度計畫170.5%;當年新開工項目37項,未開工項目2項,開工率98.15%。竣工投產項目7項。列入市重點建設實施類項目總計277個,年計畫投資291.69億元,完成投資456.11億元,為年度計畫156.4%;未開工項目13個,開工建設項目264個,開工率95.31%。房地產開發房屋施工面積為2197.55萬平方米。2013年新開工面積519.11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11.2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為392.6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23.68萬平方米。
旅遊
2013年金華市共接待遊客4914.0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90.31億元,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4834.36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2.19億元;接待入境旅遊者79.7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45417.36萬美元。
財政
2013年金華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15.96億元。其中:上劃中央財政收入228.8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2.47億元。一般預算支出322.25億元。財政支出更加關注民生,新增財力的67.9%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城鄉事務支出、住房保障支出、農林水事務支出、公共安全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分別增長76.3%、41.9%、22.4%、18.1%、16.8%、16.5%、16.4%。
金融
2013年末金華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6161.56億元。其中,單位存款餘額2849.81億元;本外幣儲蓄存款餘額3022.28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5157.3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078.25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978.78億元。本外幣餘額存貸比為83.7%。
保險
2013年金華市保險機構保費收入120.79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2.43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68.36億元。2013年支付各類賠償及給付41.42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29.45億元;人身險賠款及給付11.97億元。
交通
2013年金華市交通建設共完成投資76.0億元。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7.14億元,國省道、縣道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1.49億元,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資5.53億元,農村聯網公路完成投資0.95億元,安保工程完成投資0.75億元,病舊橋隧加固改造工程完成投資0.84億元,場站建設完成投資27.80億元,水運建設完成投資1.50億元。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達到12036.79公里。2013年內公路旅客周轉量91.69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167.30億噸公里。
通信
2013年郵電業務收入82.74億元。其中,郵政業務收入9.05億元;電信業務收入73.69億元。2013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161.73萬戶。其中住宅電話83.75萬戶;公用電話20.97萬戶。2013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985.03萬戶;其中3G行動電話用戶19.64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208.7部/百人,固定電話普及率34.3部/百人。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達165.05萬戶。

社會發展

科學技術

科技2013年金華市列入市級以上科技項目770項,其中國家級89項、省級388項,新到位上級科技資金12977萬元,其中國家級3075萬元,比上年增長22%。新立市級科技計畫項目293項,其中工業類78項,農業類81項,社會發展類127項,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7項。申請專利23356件,其中發明專利2379件;獲專利授權15997件,其中發明專利480件。新認定省級企業研究院1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23家、市級32家,省級農業科技研發中心10家、市級8家,市級以上各類企業研發機構累計474家。新增浙江名牌產品28隻,累計269隻,新增加金華名牌產品73隻,累計390隻。制修訂國家或行業標準7個,獲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和服務業試點項目4個,省市級農業標準化推廣示範項目33個,農業標準示範區面積24.1萬畝,省級工業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4個。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93.9%,食品監督抽查合格率95.58%。特種設備定檢率、登記率和操作人員持證上崗率達95%以上,計量器具強制檢定22.77萬台件。

文化傳媒

2013年金華市擁有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10個,其中8個館獲評一級館公共圖書館。完成創建1個省級文化先進縣、1個省級文化強鎮、9個省級文化示範村(社區)、36個市級文化示範村(社區)和2個市區特色文化示範基地。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活動230餘場,完成送戲下鄉1853場,送電影下鄉44214場,送書下鄉33.9萬餘冊,送講座展覽1008場次,開展培訓10.7萬人次,企業文化走親(含鄉鎮)562場。全市文化市場健康平穩有序,出動檢查9215人次,檢查場所13106家次。廣播綜合覆蓋率99.48%,電視綜合覆蓋率99.73%,城區數位電視整體轉換率100%,數位電視用戶數129萬戶。

體育運動

體育2013年金華市創建省級體育強鎮、先進街道(社區)13個,創建省級中心村全民健身廣場10個、省級村級(社區)體育俱樂部24個,省級老年體育活動中心7個,建成體育小康村495個。成功舉辦了浙江省第二屆體育大會。共有來自全省11個地市和11個行業代表團近9800人次參加了58個大項的比賽,金華代表團獲得40金、34銀、46銅,獎牌和總分名次均列全省第四,獲得獎牌總數、團體總分成績二等獎。第十二屆全運會,我市運動員獲得1金2銀8銅,選拔組隊參加了19個項目的全省青少年錦標賽,共奪得30金24銀32銅。體育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半年時間共接待健身市民10萬多人次。2013年共培訓體育社會指導員800多人,審批二級運動員204人。舉辦了全國首屆橋牌俱樂部女子聯賽,共有全國12支隊伍近百名運動員參賽。體育彩票全年銷量達7.97億元,列全省第四。

醫療衛生

2013年金華市共有衛生機構369個(不含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診所等),其中醫院、衛生院(含社區服務中心)261個,婦保院(所、站)10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6個;實際開放床位數22882張,其中:醫院和衛生院床位(含社區服務中心,不含婦保院)19170張;衛生技術人員3281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375人,註冊護士11759人;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0個,總人數534人;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0個,總人數307人。另有診所、醫務室、社區衛生服務站1906個,衛技人員2387人。村衛生室1742個,其中衛技人員547個。共有愛滋病實驗室57個、其中初篩實驗室53個,中心實驗室3個、確診實驗室1個。
主要二甲以上醫院:金華市中心醫院、金華市人民醫院、金華市中醫院、金華市第五醫院、金華市婦幼保健院、義烏市中心醫院、東陽市人民醫院、蘭谿市人民醫院等。

社會福利

截至2013年末金華市擁有各類社會福利單位135個,社會福利床位數26674張,收養各類人員13888人。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為99.24%。全市共有低保對象6.32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54億元;籌集醫療救助資金5283.9萬元,實際救助3.26萬人次;發放救災款1115.6萬元,救濟災民4.05萬人次,改擴新建避災場所88個。社區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建立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51個、城市社區服務中心(站)277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站)3201個、社區服務網點6980個、捐贈接收站(慈善超市)117個。全市共有社會組織4013家,其中社會團體1739家,民辦非企業單位2273家。金華市共有撫恤優待對象36674人,發放撫恤金13364萬元、義務兵優待金5869萬元、困難補助經費362.75萬元,退役義務士兵自主就業率達到100%,發放自主就業一次性經濟補助金2286.04萬元。

社會保障

203年末金華市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1.56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25.4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48.94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0.5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70.60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5.37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56.58萬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參保人數30.89萬人。

教育學校

浙江師範大學截至2013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全日制學校709所,在校生70.21萬人。其中國小425所,在校生40.10萬人;國中175所,在校生15.29萬人;普通高中65所,在校生9.02萬人;職業高中31所,在校生5.04萬人;普通中專4所,在校生5569人;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生2041人。全市有幼稚園1476所,在園幼兒24.60萬人,學前三年幼稚園入園率98.92%;有省等級幼稚園976所,省等級幼稚園招生覆蓋面86%;全市112個鄉鎮全部建有中心幼稚園。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9.46%,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國小入學率、鞏固率100%;國中入學率、鞏固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比例98.39%。國中畢業生升入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的比例為1:0.9,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更趨合理。全市高等院校共9所,在校生8.44萬人,其中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3.42萬人;高職院校5所(含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籌)),在校生4.71萬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3083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1.9%。
高等教育學校

學院名稱 類別 地點
浙江師範大學 大學 婺城區
浙江師範大學行知學院 獨立學院 婺城區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獨立學院 金東區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 婺城區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 東陽市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 高職 東陽市橫店鎮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 義烏市
浙江科貿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籌) 金東區
金華教育學院 婺城區
金華廣播電視大學 金東區
浙江交通技師學院 婺城區

高中教育學校
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金華第一中學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浙江省湯溪中學浙江省義烏中學浙江省東陽中學浙江省蘭谿市第一中學永康市第一中學浙江省磐安中學浙江省浦江中學武義第一中學艾青中學義烏市第二中學

友好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
奧地利霍拉布隆市
國際友好交流關係
南非金·威廉士市
澳大利亞·高士富市 德國·迪恩市 德國·普勞恩市 芬蘭·考沃拉市 法國·芒東市
三江口南非·巴法洛市 泰國·那空素旺府 越南·廣寧市
澳大利亞·戈斯福德市 美國·哈孟德市
巴西·聖羅克市 德國·下舒萊海姆市
國內友好城市
上海閔行區 上海徐匯區 山東威海市 山東濱州市 山西晉中市 陝西鹹陽市
甘肅定西市 貴州安順市 雲南曲靖市 廣西崇左市 廣西百色市 海南海口市

交通路況

鐵路

金華火車西站金華鐵路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對外則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的綜合運輸網路。滬昆鐵路、金千鐵路和金溫鐵路在金華市交匯,杭長高鐵,新金溫高鐵即將建成,甬金鐵路,金台鐵路,金黃鐵路均已獲批開建。以金華西站為中心,向四境輻射。滬港直通列車和滬昆、金溫、金千線上一切列車均停靠金華西站。金華境內始發的旅客列車有:金華西-合肥、金華西-煙臺、金華西-上海虹橋、義烏-泰州、義烏-上海虹橋、蘭溪-溫州。
金華西站位於市區迪耳路,滬昆線上的列車均停靠於此。金華南站位於城東北,屬於郊區,只有金溫鐵路上溫州方向車才會停靠此站。西站到南站打的至少35-40分鐘。金華站位於市區中山路,是金華最早的客運火車站,現為貨運站。

公路

金華公路北通杭州、上海、西連衢州、東接寧波、台州港口,南達溫州港。滬昆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長深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諸永高速公路等8條高速公路貫穿金華。330國道金華-蘭溪-建德已建成二級以上公路,滬昆高速公路杭金衢段、長深高速公路金麗段已於2002年建成通車。
金華有三個汽車站,西站是跨省的汽車站,南站和東站主要發往周邊市鎮。
金華汽車西站地址:鐵路金華西站西側的人民西路環城西路口發往:跨省、跨地班車,杭金快客每小時一班,上海快客每天2班。
金華汽車南站地址:八一南路和330國道路口發往:蘭溪、武義、永康、磐安4縣市的中巴(流水發車)。
金華汽車東站地址:環城北路陶朱路口發往:義烏、浦江、東陽的中巴(流水發車)。
義烏有賓王客運中心、南方客運站、江東客運站、義烏客運中心四個客運站。
賓王客運中心:位於賓王路與江濱北路交叉處。內乘坐2路、5路、9路、11路、16路、17路公車可達。
南方客運站(南方聯):位於稠州西路。有發往金華的客車,流水發車,最晚到18:30,車票25元。市內乘坐1路、5路、7路、9路、12路、17路等公車可達。
江東客運站:位於篁園路。市內乘坐3路、6路、10路、13路、17路公車可達。
金華往來義烏:金華西火車站坐K11公交到汽車東站下。汽車東站轉金華至義烏班車,首班車6:00,末班車18:30,間隔6分鐘一班,流水發車。

水運

“十二五“期間投資31.6億元,重點實施蘭江航道五升四整治改造工程,使蘭江航道達到五級通航標準;實施錢塘江中上游衢江(金華段)航運開發工程,通過梯級化方式達到四級航道標準;實施金華江下游(蘭溪電廠至馬公灘)航道整治項目,滿足通行單船500噸級的通航標準。將逐步成為具有裝卸、貿易、存儲、旅遊客運等多功能的綜合性地方港口。

航空

義烏機場是全國第二個縣(市)級中型航空港。能起降波音707、麥道82等大中型客機,先後開通的航線有廣州、北京、汕頭、廈門、深圳、瀋陽、海口、三亞、昆明等二十多條。義烏機場距義烏市區5.5公里,已達到4C級機場規模,機場配套設施完善,具備全天候起降的條件。義烏機場三字代碼:YIW義烏機場四字代碼:ZSYW。2012年1月6日上午,義烏機場國際航站樓工程開工奠基儀式在義烏機場隆重舉行。義烏機場國際航站樓工程是浙江省“十二五“時期的重點工程,也是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項目,主要由航站區工程、站坪工程、貨運站工程和總圖工程等四部分組成。主體工程2013年3月竣工,10月投入使用,為推動義烏航空口岸正式開放,建立便捷的國際進出通道,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帶動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從而進一步推進浙江民航強省建設。

機場交通

義烏機場距離金華市區50公里,離義烏市區10公里左右,是浙江中西部地區最大的航空港。機場到義烏市區新建了機場大巴線路,隨航班降落隨時發車,打的到市區20分鐘可到。機場打的到金華市區1小時左右可到金華,從機場坐班車前往金華,要到義烏市區的南方聯(南方客運站:位於稠州西路),再坐班車前往。

風俗文化

民間習俗

金華婺劇
婺劇《白蛇傳》婺劇在金華等幾個地區非常的流行,也是浙江比較有名的地方戲曲了。這婺劇是將幾種不同的聲腔結合起來,成為了一種合班。
婺劇的傳統劇目十分豐富,較有影響的劇目有:《黃金印》、《孫臏與龐涓》、《三請梨花》、《斷橋》、《西施淚》和現代戲《桃子風波》等。著名演員有江和義、徐東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錫貴、王金龍、葉阿苟、鄭蘭香、葛素雲、吳光煜等。
金華燈會
金華燈會,燈彩品目繁多,造型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金華、蘭溪稱板凳燈,浦江稱長燈),一般均有百餘橋(一節為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餘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迎橋燈主要陣式有:鐵索箍、肚裡滾、青蛇溜、麥餅挑、荷花鏇、剪刀股、雙開門、繞房柱等,極為精彩、驚險。
舊時廟會
舊時廟會多,尤以農曆八月十三胡公大帝廟會最盛。屆時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絡繹不絕。商賈雲集,百貨雜陳,除舉行迎佛等俗定儀式外,還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樓、迎抬閣、演大戲等娛樂活動。現各地廟會多成娛樂活動會、物資交流會和文化節,但膜拜神佛等封建迷信活動基本廢除,演戲、放電影、迎龍燈、遊藝、展覽等活動豐富多彩。
春秋社戲
舊俗為酬謝土地神祗保佑豐收,由某村或幾個村聘請戲班,稱“演社戲“。社戲一般於春社、秋社期間演出,也有於某神祗生日演出的。永康農曆正月十五演“壽龍戲“,三月十六日演“財神戲“,五月二十五日演“五穀神戲“等。又有為游橋、祝壽、得子、禁山、做譜等演出的。演場或在祠堂、曬場,或于田間溪灘臨時搭台。經費由族、常開支,或由主持者向民間籌集。
社戲亦有“斗台“之風,即幾個戲班同時在同地演出,以觀眾多者為勝。斗台前由組織者下令放銃為號,第一二銃準備,第三銃一響,各戲班先鋒齊發,鑼鼓共鳴,誰都不得搶先開場,斗台勝負按休場放銃響聲為準,其時觀眾最多者為“最紅場“戲班。“斗台“風以浦江為盛。
羅漢戲班
在東陽、義烏一帶以村為單位,人數多少不限,每年七月半集中訓練。開始推舉一人牽頭,稱“領袖“。主持“盤攏頭酒“,吃過攏頭酒者,注入花名冊,組成羅漢班。羅漢班武術有拳術、棍術、叉術、馬刀術、槍盾術、疊羅漢等。均請拳師教練。花樣有“背獨腳“、“疊龍亭“、“疊出門“、“奈何橋“、“疊馬“、“疊荷花“、“猴子洞“、“排字“、“疊牌坊“等。表演有飛叉、團叉、踏叉、套叉、鉤叉等技巧。外加走陣、打盾牌、開四門、打五虎等,道具有舊式刀槍劍棒十八般武器,綠毛獅子等,配以鑼鼓嗩吶,於農閒時外出表演。羅漢班的人一律穿黑衣、紅褲、竹節襪、黑白幫布鞋,腰系一條白毛巾,赤膊,不戴帽。
助興豁拳
是喜宴中的一項助興活動,又稱“猜拳“。有“對猜“(2人豁拳)、“三關“(3人豁拳)等。婦女在酒宴中喝酒不豁拳,用轉調羹的方式罰酒:將調羹放在一隻空盤內,同桌人輪流用手指撥調羹柄使之轉動,鏇轉停止後調羹柄指向誰即罰誰喝酒。

地方語言

吳語是金華當地人民交流的主要語言,金華話屬於吳語金衢片。共9個縣市,從通話情況看,金華、蘭溪接近,武義、永康接近,東陽、磐安與義烏接近,浦江更較特殊,湯溪鎮的吳語更為古老,保留了上古口音,較其他地區特殊。其源流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越國的官方語言,是古百越語與古漢語相互融合產生的。
金華八婺縣市的方言基本上是相通的,婺城區(除湯溪外)、金東區、蘭溪、浦江、武義這些地方語言比較接近,只有湯溪話有點不同,大體上說的“金華話“指的就是這些地方的方言,義烏腔比較生硬,人稱“義烏十八腔”。東陽話比較古樸、難懂,有時也把義烏、東陽兩地方言單獨稱為義烏話、東陽話,但也不過是講話聲調上的某些不同。考察金華八縣市方言的本字看,其實很多是同根同源的。其語音與國語差別較大,共有八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其語法也不同於國語,最為明顯的佐證是定語後置於名詞(如:腰身、菜鹹、筍乾、飯焦、豆腐軟、魚生、菜頭生、樓閣、酒汗、板砧、膀蹄、頭銜等);副詞後置於動詞(如:記添、吃添、走好等)。對不同性別的動物稱呼常後加如:豬公,豬娘,雞母,不同於國語的公豬,母豬,母雞。

餐飲美食

飲食飲食
飲食金華菜是全國8大菜系之一浙菜的重要組成部分。烹調方法以燒、蒸、燉、煨、炸為主。金華菜以火腿菜為核心,在外地頗有名氣。僅火腿菜品種就達300多道,講究保持火腿獨特色香味。
金華的風味小吃以金華夜煲最為著名。此外還有金華酥餅、東陽沃面、金華湯包、蘭溪雞子餜、浦江麥餅、磐安拉麵、金絲蜜棗、楊梅燒酒等。

非物質文化

東陽木雕蘭溪灘簧浦江板凳龍浦江亂彈、黃初平(黃大仙)傳說、永康十八蝴蝶
金華婺劇、金華道情、東陽翻九樓、永康錫雕、浦江麥稈剪貼、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
婺州舉岩綠茶製作技藝、金華火腿醃製技藝諸葛村古村落營造技藝、俞源村古建築群營造技藝
東陽盧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磐安趕茶場、浦江迎會、蘭溪斷頭龍、永康九獅圖
浦江剪紙、東陽竹編

宗教信仰

佛教

三十六洞天與金華道教。道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黃賓虹公園、。《神仙傳卷二·皇初平》是關於黃大仙最早的記載,而在金華的地方傳說中更有:大仙出世、叱石成羊、二仙造橋等民間傳說,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關於描述黃大仙的詩篇。
9城市旅遊編輯橫店影視城金華的山水和人文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黃大仙祖宮亦坐落於此。省級風景區永康方岩、蘭溪六洞山地下長河、浦江仙華山、武義郭洞-龍潭、磐安花溪、百丈潭、大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諸葛八卦村、仙源湖旅遊度假區、東陽花都-屏岩、湯溪九峰山等,或為山奇,或為水秀,可謂各擅勝場。金華的文物古蹟與奇山秀水交相輝映,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0處,省級文保單位37處,縣(市)級文保單位300多處,館藏文物達3萬多件。各處古蹟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傳統與現代交融、人稱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
金華:中國婺劇院、金華市體育中心、中國茶花文化園、金華市文化藝術中心、黃賓虹公園婺州公園、金華建築藝術公園、五百灘公園、市民廣場、人民廣場、施光南音樂廣場、金華動物園、清風公園義烏海洋世界、艾青公園等。

義烏:繡湖廣場、義烏江濱主題公園、義烏海洋世界、義烏梅湖體育中心、稠州公園、長城公園、雪峰公園等。

特色產品

特產火腿特產火腿
金華的花茶、舉岩茶、佛手均聞名於國內;金華火腿是金華市最負盛名的傳統名產,則以色、香、味、形“四絕“聞名於世,在國際上享有聲譽,相傳金華火腿於宋朝時期開創。金華的壽生酒以及八九十年代金華市曉明真菌研究所培育發展的大仙靈芝、靈芝盆景和佛手酒廠釀造的佛手酒也馳名中外。金華傳統名優特產還有金華酥餅、東陽木雕、義烏南棗、金絲蜜棗、金華佛手、宣平蓮子等多曾被列為貢品。

著名人物

黃賓虹金華這座古老美麗的文化名城,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建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金華素有“江南鄒魯“、“文物之邦“之稱。

金華市區

黃賓虹黃賓虹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太史公。宋濂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於夔州。代表作品有《送東陽馬生序》、《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等。
黃賓虹(1865—1955)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的開派巨匠,有“千古以來第一的用墨大師”之譽,原籍徽州府歙縣。原名懋質,名質,字朴存、朴人、亦作朴丞、劈琴,號賓虹,別署予向、虹叟、黃山山中人等。幼喜繪畫,課餘之暇,兼習篆刻。6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1887年赴揚州,從鄭珊學山水,從陳崇光(若木)學花鳥。除山水畫外,由於黃賓虹在美術史上的突出貢獻,在90歲壽辰的時候,被國家授予“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榮譽稱號,有“再舉新安畫派大旗,終成一代宗師“之譽。
艾青(1910—1996)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中國現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施光南(1940—1990)源東鄉葉村人,系政治活動家施復亮之子。一級作曲家,是新中國成立後成長的一代作曲家的傑出代表。他創作曲的《周總理你在哪裡》和《祝酒歌》享有盛名。《祝酒歌》在1980年“聽眾最喜愛的15首廣播歌曲“評選中獨占鰲頭,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入世界性的音樂教材。爾後他又創作了《潔白的羽毛寄深情》、《台灣當歸謠》、《假如你要認識我》、《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一大批優秀歌曲。不幸他卻早早地倒在鋼琴上,倒在歌聲中結束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義烏
駱賓王(約627—約684),字觀光,漢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唐龍朔初年,駱賓王擔任道王李元慶的屬官。後來相繼擔任武功主簿和明堂

艾青艾青
艾青主簿。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職。曾經被人誣陷入獄,被赦免後出任地方官臨海縣丞,所以後人也稱他駱臨海。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他做為秘書,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氏檄》。
宗澤(1060—1128),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漢族,剛直豪爽,沉毅知兵。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著有《宗忠簡公集》傳世。宗澤東京保衛戰是兩宋之際以宗澤等抗戰派將領為首的宋朝軍民抗擊金軍侵略、保衛首都開封的重要戰爭。
朱丹溪(1281—1358),漢族,字彥修,名震亨,元代著名醫學家,因家鄉有條美麗的小溪叫丹溪,死後,人們尊稱為丹溪翁。由於醫術高明,治病往往一帖藥就見效,故人們又稱為“朱一帖“、“朱半仙“。朱丹溪倡導滋陰學說,創立丹溪學派,對祖國醫學貢獻卓著,後人將朱丹溪和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一起,譽為“金元四大醫家“。主要著述有《局方發揮》、《格致餘論》等。其故里有墓園、紀念堂、紀念亭、丹溪路等。
馮雪峰(1903—1976)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1925年到北京大學旁聽日語,1926年開始翻譯文學作品及文藝理論專著。1927年加入共產黨。1929年參加籌備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後任“左聯“黨團書記。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1950年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後調北京,先後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文藝報》主編、中國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1954年因《紅樓夢》研究問題和“胡風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劃為右派;1966年又被關進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為他徹底平反並恢復名譽。

東陽
邵飄萍(1886—1926),原名鏡清,後改為振青,革命烈士,中國近代新聞史
嚴濟慈上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是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後人譽為“新聞全才“、“亂世飄萍“、“一代報人“、“鐵肩辣手,快筆如刀“等。
嚴濟慈(1900—1996),字慕光。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曾在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工學、暨南大學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任教授。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兼鐳學研究所所長、物理學會理事長。
蔡希陶(1911—1981),上海華東大學畢業。蔡希陶在西雙版納的葫蘆島籌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熱帶植物研究基地。1981年3月9日,蔡希陶因患腦溢血,不幸在昆明逝世。
朱惟精(1940年—2012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沙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長沙雕塑院院長、湖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湖南省文史館員、長沙市政協委員。2008年,朱惟精榮膺俄羅斯藝術領域最高榮譽“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稱號。雕塑作品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區),遠及美、德、日等國家和港、澳、台等地區,其水粉畫、油畫、版畫、國畫的創作水平也相當高,在美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永康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後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後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諡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

蘭溪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18歲補博士弟子員,在明代中過秀才,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後居於南京,把居所命名為“芥子園“,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著有《凰求鳳》、《玉搔頭》等戲劇,《肉蒲團》、《覺世名言十二樓》、《無聲戲》、《連城壁》等小說,與《閒情偶寄》等書。
黃初平(約328—約386),出生於蘭溪黃湓村,一說出生於義烏赤岸。後世稱為黃大仙,著名道教神仙。初平少年時在金華山放羊。十五歲得道士指引,到赤松山金華洞內石室修仙。後叱石成羊,得道成仙。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1897年,據說黃大仙奉玉帝旨意,塵凡布教,在廣東番禺的一個扶乩活動中顯靈,自道身世,勸人向善,引來不少信眾,赤松黃大仙之名因而得以顯揚。由於黃大仙十分靈驗,加上當時廣東的疫病蔓延,求醫問方的善信就愈來愈多。黃大仙降乩用的靈簽和藥籤一直沿用至今。在香港十分普及,九龍有黃大仙區、黃大仙祠。
盛利(本名盛瓅伊,又名盛瓅,手寫為“王“字旁加個“樂“字)1996年12月20日出生,中國著名童星、央視少兒頻道小主持人,曾出演《家有兒女》第四部、《小院故事》、《愛情手銬》、《大腕小保姆》、《飄逝的紅裙複姓部落》、《咱村來的大學生》、《寵物醫院》、《瘋丫頭》、《將門風雲》、《東方朔》、《小留學生》、《家有兒女新傳》、《生死大營救》等。現擔任CCTV少兒頻道節目主持人,曾參與2002年慶祝北京申奧成功一周年聯歡晚會、2003年CCTV春節聯歡晚會、2004年文化部春節聯歡晚會等多場大型晚會的主持與演出,並自編、自導、自演校園短劇《反轉校園之神秘書》(CCTV少兒頻道播出)。曾獲2004年北京“孫敬修杯故事大賽“一等獎、2006北京學生藝術節朝陽區聲樂一等獎等多個獎項,創作小說有《我來到另一個星球》、《複姓部落》等。
郎靜山(1892—1995),中國最早的攝影記者。郎靜山創立的集錦攝影,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一生酷愛攝影,精研攝影藝術創作無數,在20世紀中前期,以集錦攝影獨步天下。曾經獲得美國紐約攝影學會頒贈的1980年世界十大攝影家稱號。

浦江
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人稱東萊先生。與朱熹、張栻齊名,同被尊為“東南三賢“,“鼎立為世師”,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大家之一。所創立的“婺學“,也是當時頗具影響的學派之一。

武義
潘漠華(1902—1934)1920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出版《湖畔》、《春的歌集》,兩書收入其新詩68首。又創作農村題材短篇小說,有9篇收入《雨點集》。主要作品編入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應修人潘漠華選集》中的《漠華集》。

城市榮譽

金華市連續三屆被評為“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並獲得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衛生城市、中國十佳宜游城市、中國最安全城市之一、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十佳和諧城市等稱號。聯合國人居署又給市區康居工程建設頒發了“HBA·中國範例貢獻優秀獎”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12年中國大陸創新能力最強城市,金華名列第25位。列入市級以上科技項目786項,其中科技攻關項目249項。有3家企業及單位參與“863”等國家重大專項子項目實施。浙江省級項目413項,廳市會商及塊狀經濟轉型升級項目25項,重大重點科技專項9項。2012年到位省級以上科技資金10630萬元,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其中國家級資金3345萬元。2012至2013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出爐,在海關總署最新公布金華名列第44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