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

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

圖書《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是由林呂建編寫,浙江人民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內容簡介: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中國揭開了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帷幕。30年來,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在這舉世矚目的偉大曆程中,浙江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八八戰略”,堅定不移地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之路,經濟社會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到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由124億元增加到18780億元,年均增長13.2%,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的排名從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產總值由331元增加到37411元,年均增長12.1%,從第16位上升到第4位;外貿出口總額由0.5億美元增加到1283億美元,年均增長30.9%,從第14位上升到第4位;財政總收入由28億元增加到3240億元,年均增長17.9%,從第14位上升到第4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20574元,年均實際增長8.2%,從第9位上升到第3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65元增加到8265元,年均實際增長8.5%,從第8位上升到第3位,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發展的協調性、普惠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開始邁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

圖書序言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中國人民揭開了史無前例的改革開放帷幕。30年來,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在這舉世矚目的偉大曆程中,浙江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八八戰略”,堅定不移地走創業富民、創新強省之路,經濟社會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到2007年,全省生產總值由124億元增加到18780億元,年均增長13.2%,從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的排名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產總值由331元增加到37411元,年均增長12.1%,從第16位上升到第4位;外貿出口總額由0.5億美元增加到1283億美元,年均增長30.9%,從第14位上升到第4位;財政總收入由28億元增加到3240億元,年均增長17.9%,從第14位上升到第4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32元增加到20574元,年均實際增長8.2%,從第9位上升到第3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65元增加到8265元,年均實際增長8.5%,從第8位上升到第3位,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發展的協調性、普惠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增強,開始邁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軌道。

浙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多彩縮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理論在浙江的生動實踐,是全省人民在浙江精神的引領下創業創新、富民強省的宏偉詩篇。30年來,我們充分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創新,在探索中前進,在突破中創造,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編纂的《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用翔實的史料,勾畫了浙江30年改革開放的清晰脈絡,記錄了浙江人民開拓進取的堅實腳步,描繪了浙江大地激盪人心的滄桑巨變,為社會各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功經驗提供了一份內容充實、鮮活生動的卷宗。

回顧總結改革開放30年,目的是銘記歷史,啟迪當今,激勵後人。當前,我省正闊步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征途上,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國內外巨觀經濟環境急劇變化的影響,又處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我們必須深入回顧總結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與時俱進地弘揚“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江精神,進一步增強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決心和信心,按照“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要求,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毫不動搖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堅持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動力;必須進一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改善民生,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浙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

2008年11月13日

作者介紹

林呂建,男,漢族,1955年12月出生,浙江寧海人,文學博士。畢業於杭州大學中文系,後曾在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攻讀碩士、博士課程。1999年赴美國休斯敦大學進修,2003年在中央黨校中青班脫產學習一年。曾任浙江省紀委常委兼秘書長、監察廳副廳長、中央紀委監察部杭州培訓中心主任。2001年任浙江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2008年5月,任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

編輯推薦

圖書《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是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後記

2008年3月底,省地方志辦公室根據省委宣傳部、省社會科學院黨委的指示,開始著手《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的編寫工作。3月下旬,向各市地方志辦公室和省級有關部門發出編寫《浙江省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的通知,要求各單位於5月底之前報送有關資料。先後共收到11個市、40餘個省直機關單位300餘萬字的資料。6月份起,開始《大事記》的編寫,一邊聯繫相關單位催交資料,一邊自己動手查補資料。其間幾易其稿,並經專家評閱、評審會評審、專題匯報會、有關部門審閱等程式,最後形成約60萬字的定稿送交出版。

本書的資料,除上述各市地方志辦公室、省直機關單位提供的資料外,主要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來源:

一是我省已出版的省、市(地)、縣(市)三級志書中的有關內容;

二是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檔案室提供的資料;

三是省檔案館編纂的內部資料《浙江省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約10萬餘字;

四是已有的相關省情資料和研究成果,如《浙江政報》、《浙江年鑑》、《浙江事典》、《浙江藍皮書》、《浙江經驗與中國發展》、《浙江省改革開放三十年典型事例》等以及各相關省級專業年鑑。

本書的編寫,始終得到各有關方面領導的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省委辦公廳副主任胡慶國、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孫厚軍、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鬍堅、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現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沈立江、省紀委副書記楊曉光、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王祖強等領導同志,從本書的編寫提綱、體例直到成稿後的審閱把關等各個方面,都給予了熱情的指導。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林呂建同志十分重視本書的編寫工作,不但擔當主編重任並做了大量指導和協調工作。省委副書記、省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任呂祖善同志更是在百忙中親自為本書作序,體現了對本書的高度關心和重視。

各市地方志辦公室和40餘個省級有關部門、單位,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料稿,為本書的編寫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許多廳局領導主動過問並審定本單位提供的稿件,體現了高度負責的精神;不少部門不厭其煩地對稿件進行多次修改,甚至重新編寫。由於收錄要求和全書篇幅所限,許多單位供稿中有不少內容未能收入書中,對此各部門、各單位都予以充分理解和合作。需要說明的是,有少數單位因工作繁忙、時間所限及其他種種原因,未能提供稿件,我們已通過其他渠道做了力所能及的蒐集補充,以保證本書資料的系統、完整性。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以個別聘請和召開專家評審會的形式,多方徵求有關領導和專家意見。王傑、雷雲、程炳卿、魏橋、朱嘉良、李華忠、陳先春、琚朝暉韓榮根等同志,都對本書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見和具體修改意見。有的專家還不止一次通讀全稿,逐字逐句修改潤色,從而為本書的質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浙江人民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同志,為保證本書的如期出版,協調了各個工作環節,組織了專門的編校力量;編、校、設計等各項工作的同志放棄休假,全力以赴,確保本書高質量地按時出版。

本書的具體編寫工作,由省方誌辦全體同志承擔。具體分工如下:王志邦負責1978~1982年、2007~2008年;張勤負責1983~1986年;周祝偉負責1987~1990年;董郁奎負責1991~1994年;王永太負責1995~1998年;顏越虎負責1999~2002年;陳野負責2003~2006年。為了能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如期出版,大家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聯繫供稿單位、討論收錄標準、查閱補充資料、精心篩選條目、嚴格核對史實、處理內容上的交叉重複,本著質量第一、精益求精的原則,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埋頭苦幹,最終將全書從最初上百萬字的初稿,修改審定至最後約60萬字的定稿。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歷史資料少等客觀原因,更由於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錯漏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8年11月

圖書附錄

附錄

2010年10月13日 10:36:41 浙江線上新聞網站

附錄一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常委名錄(1978~2008年)

中共浙江省第六屆委員會(1978.5~1983.11)

1978年5月25日至29日,中共浙江省第六次代表大會在杭州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中共浙江省第六屆委員會委員79人,候補委員19人;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人。中共浙江省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省委常委16人,其中省委第一書記1人,省委書記3人,省委副書記2人。本屆省委任期內,中共中央對省委領導班子作多次調整補充。

第一書記 鐵瑛(1978.5~1983.3)

書記 李豐平(1978.5~1983.3)陳偉達(1978.5~1978.10)陳作霖(1978.5~1983.3)官峻亭(1978.6~1982.9)

副書記 王芳(1978.5~1983.3)張敬堂(1978.5~1983.3)薛駒(1979.2~1983.3)崔健(1980.6~1983.3)

常務委員 鐵瑛(1978.5~1983.3)李豐平(1978.5~1983.3)陳偉達(1978.5~1978.10)陳作霖(1978.5~1983.3)官峻亭(1978.6~1982.9)王芳(1978.5~1983.3)張敬堂(1978.5~1983.3)薛駒(1978.5~1983.3)崔健(1980.6~1983.3)牟翰清(1978.5~1981.7)蔣寶娣(女,1978.5~1983.3)馮克(1978.5~1979.11)袁芳烈(1978.5~1983.3)王金友(1978.5~1983.3)王耀亭(1978.5~1983.3)李朝龍(1978.5~1983.3)王家揚(1978.5~1983.3)翟翕武(1978.5~1983.3)王博平(1979.2~1982.5)李克昌(1979.2~1983.3)張兆萬(1981.12~1983.3)商景才(1982.4~1983.3)陳安羽(1982.4~1983.3)

1983年3月,在機構改革中,中央重新任命省委領導成員。省委不設第一書記。

書記 王芳(1983.3~1983.11)

副書記 薛駒(1983.3~1983.11)陳法文(1983.3~1983.11)吳敏達(1983.3~1983.11)

常務委員 王芳(1983.3~1983.11)薛駒(1983.3~1983.11)陳法文(1983.3~1983.11)吳敏達(1983.3~1983.11)袁芳烈(1983.3~1983.11)張兆萬(1983.3~1983.11)羅晴濤(1983.3~1983.8)羅東(1983.3~1983.11)沈桂芳(女,1983.3~1983.11)張秀夫(1983.3~1983.11)厲德馨(1983.3~1983.11)王濰澄(1983.5~1983.11)馬驥良(1983.3~1983.11)

中共浙江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1978.5~1983.4)

書記 張敬堂(1978.5~1983.3)陳作霖(1983.3~1983.4)

中共浙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1983.4~1983.11)

1983年4月,根據中央指示,中共浙江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改為中共浙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記 陳作霖(1983.4~1983.11)

中共浙江省第七屆委員會(1983.11~1988.12)

1983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中共浙江省第七次代表大會在杭州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中共浙江省第七屆委員會委員49人,候補委員13人;中共浙江省顧問委員會委員34人;中共浙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34人。中共浙江省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省委常委12人,其中,書記1人、副書記3人。本屆省委任期內,中共中央對省委領導班子進行多次調整補充。

書記 王芳(1983.11~1987.3)薛駒(1987.3~1988.12,1983.11~1987.3為副書記)

副書記 陳法文(1983.11~1988.12)吳敏達(1983.11~1988.12)沈祖倫(1987.9~1988.12)葛洪升(1988.6~1988.12)

常務委員 王芳(1983.11~1987.3)薛駒(1983.11~1988.12)陳法文(1983.11~1988.12)吳敏達(1983.11~1988.12)沈祖倫(1985.1~1988.12)葛洪升(1986.8~1988.12)袁芳烈(1983.11~1988.12)張兆萬(1983.11~1984.11)羅東(1983.11~1988.12)沈桂芳(女,1983.11~1988.12)張秀夫(1983.11~1985.12)厲德馨(1983.11~1987.5)王濰澄(1983.11~1984.9)馬驥良(1983.11~1985.12)劉新增(1985.12~1988.12)

中共浙江省顧問委員會(1983.11~1988.12)

根據中共十二大黨章規定,中共浙江省第七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中共浙江省顧問委員會委員34人。省顧問委員會一次會議選出常委8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後又增補一名常委。

主任 鐵瑛(1983.11~1988.12)

副主任 張敬堂(1983.11~1985.12)崔健(1983.11~1988.12)

常務委員 鐵瑛(1983.11~1988.12)張敬堂(1983.11~1985.12)崔健(1983.11~1988.12)彭瑞林(1983.11~1985.12)翟翕武(1983.11~1988.12)劉亦夫(1983.11~1988.12)牟海秀(1983.11~1988.12)李藍炎(1983.11~1985.12)王耀亭(1985.12~1988.12)

中共浙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1983.11~1988.12)

書記 陳作霖(1983.11~1985.9)陳法文(1985.12~1988.12)

……

圖書目錄

序言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附錄

後記

供稿單位

精彩摘錄

……

1984年

……

10月

10月4~7日 省農業廳召開全省農田結構改革經驗交流會。會議提出,在糧食低水平相對過剩的情況下,要因地制宜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建立一個有彈性的,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有應變能力的農田種植結構,並做好糧食轉化工作,努力增產肉禽蛋奶。

10月12日《浙江日報》報導,全省農村政社分設工作於9月底全部完成,建立3040個鄉政府。

10月16日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指出營林生產應當以家庭經營為主要經營形式,扶持林業專業戶,改進木材採伐計畫的管理,放寬木材購銷政策,開放木材市場,改革木材運輸管理辦法,改進國有山林的經營管理和加強林政管理等。

10月18日 國務院批覆《關於寧波市進一步對外開放規劃的請示報告》,指出要把寧波市建設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批准在小港興辦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面積3.9平方千米。這是浙江省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0月28~30日 香港寰球集團董事會主席包玉剛和夫人黃秀英在1950年後首次訪問家鄉,捐贈相當於人民幣5000萬元的美元創建寧波大學。12月20日,鄧小平、胡耀邦在北京分別會見包玉剛。1985年1月4日鄧小平聽取谷牧關於寧波情況的匯報後,稱讚包玉剛捐資辦學是有遠見的愛國之舉。9月25日,鄧小平題寫“寧波大學”校名。

是月 省委書記王芳率領杭州市領導等晉京向國務院負責同志匯報杭州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討論杭州市改革和開放問題的會議紀要》,提出“把杭州建設成為我國東南部的旅遊中心和國際上第一流的風景旅遊城市”。

是月 甌江大橋開始徵收車輛過橋費。浙江省開始對利用貸款集資建造的公路橋樑、隧道等徵收通行費。

11月

11月1日 世界糧食計畫署(WFP)無償援助項目(簡稱2700項目)開始實施。該項目獲得世界糧食計畫署小麥等援助物資按規定折算為1179.6萬美元。項目落實在慈谿、上虞、紹興等3個縣47個公社的216個生產大隊,內容為新建標準化魚塘2萬畝。1987年10月31日項目完成。

11月20日 由海洋二所牽頭組建的南大洋考察隊,從上海港出發,前往南極半島西北,對南設得蘭群島周圍、阿得雷德島北部約10萬平方千米海域進行多學科海洋綜合調查。考察成果《南大洋考察報告》和《南大洋考察圖集》填補了國內科學史上的空白,擴大了中國在國際南極科學考察活動中的影響,獲198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1月29日 省廣電廳黨組發文就堅決制止新聞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問題作出3條規定。12月14日,廣電部向各省、市廣電廳(局)轉發此檔案。

是月 建立浙江省專利管理處,1985年成立浙江省專利事務所。1987年4月,省人民政府轉發省科委《關於加強專利工作的意見》,同年發出《浙江省處理專利糾紛暫行辦法》。

12月

12月5日 經省政府批准,武林大學(浙江樹人大學的前身)在杭州成立。這是浙江省第一家民辦大學。1994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為國家承認學歷的民辦全日制高等學校,納入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00年9月,浙江樹人大學與浙江電子工業學校、浙江輕工業學校、浙江對外經濟貿易學校四校合併組建成新的浙江樹人大學。

12月5~16日 省委召開七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精神,總結交流前段改革的情況和經驗,研究部署下一步經濟體制改革和1985年的工作。同時在會上印發體制、改革等6份徵求意見稿。

12月6日 省委批轉麗水地委《關於積極發揮青田僑鄉優勢的情況調查報告》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黨委要定期研究僑務工作,檢查各項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

12月21日 省政府印發《我省教育事業領導管理體制的暫行規定》。

12月25日 經省政府批准,溫州大學成立。

12月27~31日 省政府在杭州召開全省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會議。

12月31日 奉化溪口蔣介石故居和蔣母墓道分別修理和修復竣工,並對中外遊客開放。

是月 全省98.75%的村通有線廣播,通村率居全國第一位。

是月 舟山海洋漁業公司與塞內加爾辛帕士公司合資建立中非漁業有限公司。次年2月27日,舟山海洋漁業公司4艘8101型漁輪參加我國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赴西非塞內加爾漁場生產。是年浙江省各級政府根據《中共中央關於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全省普遍開展延長土地承包期工作。

是年 在縣以下黨政機關普遍推行選聘契約制,全省共選拔聘用契約制鄉鎮幹部5000多人;在縣以上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試行幹部招聘契約制,在湖州、衢州等市和磐安、雲和景寧等縣招聘機關幹部1000多人。

……

2008年

……

6月3日 截至是日,浙江省籍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和全省僑辦系統幹部通過各種途徑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物共折合人民幣3.049億元。

6月11日 省委召開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座談會。省委書記趙洪祝強調,要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開闊的思路、更加務實的舉措、更加有力的保障,興起文化大省建設新高潮,推動浙江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6月17日 汶川大地震後,浙江上下開展抗震救災活動,至是日12時,全省為四川抗震救災捐贈款物36億元。全省138萬餘名黨員交納抗震救災“特殊黨費”近4.2億元。

6月18~20日 省委書記趙洪祝率省對口支援工作組赴四川廣元市青川縣,實地考察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工作。與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省長蔣巨峰等交流抗震救災和對口支援情況;與廣元市、青川縣主要領導對接對口支援工作,慰問青川部分受災民眾和浙江在川參加抗震救災的人員。

6月25日 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開全省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電視電話會議。會議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全面建設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會的高度出發,紮實推進“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幫扶全省百萬低收入農戶在今後5年內奔小康。

6月26日 省政府印發《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同意省統計局、省經貿委、省發改委制定的《浙江省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施方案》、《浙江省單位GDP能耗監測體系實施方案》,省經貿委、省統計局制定的《浙江省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省環保局制定的《浙江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實施辦法》、《浙江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實施辦法》、《浙江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實施辦法》和《浙江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6月27日 省委召開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興起文化大省建設新高潮、推動浙江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工作。省委書記趙洪祝作題為《興起文化大省建設新高潮,推動浙江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報告。大會審議並通過《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綱要》明確今後5年浙江省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

6月30日 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7周年暨先進表彰、黨的十七大精神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總結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表彰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優秀共產黨員、省支援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省支援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

是月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浙江省72項(85個子項)上榜,再次位居全國第一。

至是年 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浙江省先後開放8個一類口岸(其中5個海港口岸分別為寧波舟山溫州台州嘉興港,3個航空口岸分別為杭州、寧波和溫州機場),以及5個外輪海面交貨點和接卸點;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先後開放12個二類口岸(後經清理整頓撤併為6個,國家“十一五”口岸發展規劃中劃入相應的一類口岸);經海關總署批准,設立一批陸路外貿貨物海關監管點(封關點)和郵政國際郵件交換點。目前,全省海港口岸共對外開放和啟用85個碼頭(171個泊位),已開闢至歐洲、美國、中東和東南亞等地遠洋國際貨櫃班輪航線201餘條,其中幹線113餘條,月航班達860餘班。全省空港口岸先後開闢至日本韓國新加坡曼谷馬來西亞杜拜和東南亞等國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10餘條國際和地區定期航線,平均每周航班達228架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