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一所由浙江省水利廳承辦的全日制高等職業學院,是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範院校建設單位。學院立足浙江,依託行業,利用同濟大學教學資源,以大土木類專業為主體,以水利水電、建築藝術類專業為特色,相關專業協調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學院坐落在美麗的錢塘江畔,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835畝,校舍建築面積13.97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建築風格獨特。

基本信息

介紹


(圖)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浙江同濟科技職業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立足浙江,依託行業,充分利用浙江水利行業優勢、同濟大學學科優勢,建設以大土木類專業為主體,水利水電、建築藝術類專業為特色,相關專業協調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

學院坐落在美麗的錢塘江畔,地理位置優越,占地面積一千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3.97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建築風格獨特。

歷史沿革

1959年浙江水電技工學校創建
1996年浙江省水利水電幹部學校、浙江省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併入(合署)浙江水電技工學校
1980年浙江省水利水電幹部學校創建
1984年浙江省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創建
2007年浙江水利水電學校(資源)、浙江水電技工學校、浙江省水利水電幹部學校、浙江省水利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合併升格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辦學規模

校門校門

學院開設18個專業在校學生近5000人。建有13個(包含80個實驗實訓室)校內實訓基地,100餘個聯繫緊密的校外實習基地,為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學院擁有教學儀器設備3500多萬元。館藏紙質圖書31.5萬餘冊,各種期刊650餘種,電子圖書19萬餘冊。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師350餘人,其中副高級以上技術職務教師100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學位的教師占40%以上,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水利部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對象6人,浙江省水利廳“325拔尖人才工程”培養對象6人浙江省高職高專專業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壇新秀3人,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人員7人。
同時,積極聘用企業管理精英和技術骨幹充實師資力量,有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致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服務。

科研實力

學院堅持教學方式創新與特色專業領域的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學院獲省級精品課程3門,編寫出版教材30餘本,積累了一大批優秀教材。近三年承擔並完成了國家、省(市)各級教科研項56項,發表論文700餘篇,獲得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市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浙江省水利科技創新獎2項,獲省新世紀教改項目2項。科技創新獎2項,獲省新世紀教改項目2項。

校訓

校園風采校園風采

“厚德篤學修能”
厚德:指道德高尚。起源於《周易》“坤”卦的卦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院校訓中“厚德”的含義是社會的道德層次大體分成公民道德、職業道德、政治道德三個層面,我們要在加強公民道德這一基礎層面教育的基礎上,更要重視後兩類道德即職業道德和政治道德的教育,使師生成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的人。

篤學:指專心致志地學習。其典故出自《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陽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我院校訓中“篤學”的含義是要求學生踏踏實實、一心一意的學習,要求教師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育人,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培養其自學能力,掌握研究性學習方式,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修能:指學習和鍛鍊能力。語出《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我院校訓中“修能”的含義指在辦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師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對學生要不斷加強磨練,提高其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就業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

院系設定

機電系
機電系現有發電廠及電力系統、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和電氣自動化技術5個專業,下設電力、汽車、機制和電氣4個教研室及電氣工程、機械製造工程和汽車工程3個實訓基地。實訓基地下設電工電子、可程式序控制器、高壓開關、現代汽車技術、傳動綜合等實驗室,擁有電工工藝、電工考核、低壓配電、水機、汽車修理、汽車拆裝鉗工、金加工、數控加工、CAD/CAM等校內實訓車間及10餘個校外實訓基地。

電系現有專任教師32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2名,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7名,在讀工程碩士6人,雙師型教師12名,同時還外聘了3名教授和4名高級工程師。近年來,該系教師在教學、科研能力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已列為院級重點扶植專業,現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1門,承擔了省廳級科研改項目10餘項(其中世紀高職高專精品教材1本)。

機電系現有在校學生1100餘人,系部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倡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做到“一專多能,一人多證”。學生多次在全國及省級技能競賽中獲獎。畢業生由於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0%以上。

二、機電系專業介紹(5個專業)
(1)發電廠及電力系統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具備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掌握髮電廠及電力系統微機監控、經濟運行、調度及管理的基本技能或能力;掌握供配電系統和設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套用技術。培養具有發變電系統和設備、供配電系統和設備的生產、安裝與調試、運行與維護等知識和能力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
開設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主要包括:電工基礎、電工實訓、電子技術基礎、電子實訓、PLC原理及套用、PLC實訓、發電廠電氣設備、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水電站計算機監控技術及套用、電力系統自動裝置、供配電技術、供配電系統施工運行與維護等。

就業方向
發變電系統和設備生產、檢測、安裝、調試、運行及水電站計算機監控等工種和崗位;供配電技術崗位群有供配電系統和設備生產、測試、施工、調試、改造和維護等工種和崗位。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水電站機電設備)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具備水電站機電設備基本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掌握水電站機電設備運行、調度及管理的基本技能或能力。培養具有水電站機電設備生產、機電設備安裝、機電設備調試、水電站運行與維護等知識和能力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

教師教師

開設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主要包括:電工基礎、電工實訓、電子技術基礎、電子實訓、PLC原理及套用、PLC實訓、發電廠電氣設備、水電站二次及保護、水電站控制原理,水電站計算機監控技術及套用、水電站故障診斷、水輪機、水輪機調節、水電站輔助設備、水電站電氣安裝與調試、水電站運行規程、高低壓綜合實訓、專業生產實習、水電站電氣值班員實訓和技能鑑定和畢業實踐環節等。

就業方向
在水電站、水泵站、機電設備製造和安裝企業從事機電設備生產、安裝、檢測、調試、運行和維護等工種和崗位。在電力部門和工礦企業從事電氣設備運行、維護和檢修等工種和崗位。

(2)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具備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掌握機械原理、汽車理論及汽車製造、裝配、檢測和維修技術,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和較強的動手能力,知識面寬,能適應汽車技術的發展,從事汽車製造、裝配和服務行業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
開設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機械製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構造學、汽車電器與電子設備、汽車製造工藝學、汽車行銷學、汽車CAD、汽車檢測與診斷技術、汽車電子控制技術、汽車裝配與調試等。

就業方向
汽車製造企業:從汽車或零部件的裝配技術、汽車的配件管理、生產管理或零部件的設計等工作;汽車維修企業:從事汽車維護與檢修工作;汽車服務公司:從事汽車或零部件的銷售工作。

(3)數控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培養掌握數控原理、數控編程和數控加工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從事數控程式編制、數控設備的操作、調試、維修和技術管理、具有特殊加工技術製造能力,並掌握典型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能力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
開設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機械工程製圖、計算機繪圖、工程力學、電工電子技術、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機械製造工藝學、工具機電氣與PLC、液壓與氣壓傳動、數控加工工藝及編程、機械CAD\CAM、感測器與檢測技術、數控原理及套用、數控工具機維修與調試。

就業方向
機電製造企業的現場技術人員:主要從事機電產品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機電產品的裝配、調試和質量檢查;數控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工作;數控設備調試與維修現場技術人員:主要從事數控工具機的技術改造、安裝、調試、維護與檢修等工作;機電製造企業的車間管理及售後技術服務人員:主要從事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及售後技術服務工作。
(4)機電一體化技術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良好職業道德,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掌握系統技術、計算機與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檢測感測技術、伺服傳動和機械技術等基本理論和實際技能,勝任機電一體化設備生產、運行、維修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開設的主要課程開設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主要包括:電工電子技術套用、電機及電氣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機械工程製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機械製造工藝學、數控維修技術、數控加工與編程、液壓與氣壓技術、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工程軟體套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套用、自動化生產線維護等。
機電製造企業的現場技術人員: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開發、設計與製造;機械、電氣、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和質量檢查;先進設備的操作、維護與保養工作;機電設備企業、檢測中心的現場技術人員:主要從事機電設備、自動化設備、生產線技術改造、安裝、運行調試、維護與檢修等工作;機電製造企業的車間管理及售後技術服務人員:主要從事生產管理、技術管理及售後技術服務工作。

(5)電氣自動化技術
本專業培養全面發展,具有創業、創新精神和良好職業道德,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能力,掌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技能,從事電氣自動化技術套用領域的電氣控制系統及供配電系統的安裝、設計、調試、維護及技術管理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開設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主要包括: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電機學及電力拖動、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變頻技術與套用、EDA技術與套用、電氣控制與PLC、組態控制技術、供配電技術、電力牽引供變電技術、現代高電壓技術等。
電氣控制技術方向,主要工作於弱電領域,從事電氣控制設備及系統的設計、檢測、安裝和調試等工作;供配電技術方向,主要工作於強電環境,從事供配電設備及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維護等工作。

建築系

建築系是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重點建設系部之一,現開設有城鎮規劃(城鎮建設)、建築設計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和鋼結構五個專業及方向,2012年起新增建築工程管理專業,構建了從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整個過程的建築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形成了以重點專業為龍頭,其他專業配套的建築類專業群。其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為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建築設計技術專業為全國水利示範專業建設點。

建築系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有浙江省省級教學團隊1個。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11人(其中教授1人),中級職稱18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17人,85%以上為雙師型教師。浙江省高職高專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2人、浙江省教壇新秀2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1人、浙江省水利廳“325拔尖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培養人才1人。大部分教師具有國家註冊建築師、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建造師、註冊造價師和註冊監理工程師的執業資格。

建築系目前承擔2門省級精品課程和4部省級重點教材的建設。已建成的中央財政支持項目----工程施工技術實訓基地和以建築規劃仿真設計所等實訓基地已發揮了積極作用,5000M的土木工程綜合實訓中心正在籌建中。簽有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長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勤業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歌山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工業大學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浙江寶盛投資集團、浙江五洲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武林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等30餘家緊密合作的校外實習基地。

建築系切實貫徹落實“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創新辦學理念,積極探索“2+1雙主體、互融合”的辦學模式。高質量的辦學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連續三年就業率達99%以上。
建築專業
主要課程:美術基礎、建築製圖與陰影透視、建築初步、建築構造、建築力學與結構選型、建築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中外建築史、建築施工圖設計、建築法規、建築場地設計、室內設計。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築設計單位,從事中小型建築室內外方案設計和建築施工圖設計;面向房地產開發公司或建築諮詢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建築設計、設計諮詢等工作。

建築工程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獲得建築工程專業技術崗位的基本訓練,掌握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識圖與構造、建築材料檢測、建築CAD、建築力學、工程測量技術、建築結構、地基基礎工程、建築施工技術、高層建築施工、施工組織設計、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技術資料管理、招投標與契約管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築施工企業,從事施工員、安全員、預算員、質量員、測量員、材料員等崗位工作或從事建設監理工作;面向工程造價諮詢企業,從事工程概預算等相關工作。

城鎮規劃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需的城鎮規劃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初步村鎮規劃能力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製圖與陰影透視、中外城市建設史、城市規劃CAD、城市規劃原理、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城市規劃法規與管理、城市開發與房地產、城市濱水區規劃設計、村鎮規劃、建築設計。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面向城鄉規劃設計院或建築設計院,從事村鎮規劃、居住區規劃、城市設計等相關工作;面向規劃諮詢公司,從事城鄉規劃管理或諮詢等相關工作;面向房地產開發公司,從事規劃設計、諮詢、管理工作。

建築設計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建築設計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造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能從事建築設計的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

水利系

一、概況
水利系前身是浙江省水利水電學校建工部,是我院建校初期最早設立的系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積累了豐富的水利建設套用型人才教育經驗,為我省水利系統培養了大量的優秀專科、中職學生,為我省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專業教育
目前水利系開設有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水利工程、設施農業技術、工程測量與監理四個高職專業。
(一)水利水電建築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水利水電工程及建築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備工程監理的基本理論,具有編制工程招投標及契約管理、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等較強實踐能力以及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等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水利工程製圖、水利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建築材料、水力學、工程水文與水利計算、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築結構、水工建築物、水利工程經濟、水電站、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工程造價與招投標、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水利水電工程檢測與管理等。

就業方向:就業主要面向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施工部門從事施工、工程監理、工程管理及在水利水電設計等方面工作。
(二)水利工程(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專業建設項目)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從事灌溉、排水工程(含水資源開發利用、灌溉排水系統、水工建築物、水泵站、水電站等)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工作,併兼顧城鎮規劃、鄉鎮供水工作,具有較強實踐能力以及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等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建築材料、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水力學、工程水文與水利計算、工程CAD製圖、建築結構、水泵與泵站、水工建築物、水利工程施工與概預算、水利工程管理、灌溉與排水工程學、防汛與抗旱、鄉鎮供水工程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一線,從事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節水灌溉、工程給排水、工程運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設施農業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可控環境條件下的農業生產(即工廠化農業生產)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設施農業建築、設施栽培灌排技術等方面從事規劃設計、經營與管理、科學研究等具有較強實踐能力以及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高等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基礎、植物與植物生理、工程測量、作物學、建築材料、流體力學、土壤肥料、農業氣象、建築力學與結構、設施環境設計、灌溉與排水、設施園藝栽培、農業設施建築與施工、農業設施施工技術與種子種苗生產技術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設施農業工程建設與生產一線,可以從事農業設施工程、設施栽培灌排技術的規劃設計與施工,設施園藝作物生產等方面工作。
(四)工程測量與監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工程測量與監理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從事建築工程測量,工程建設契約及信息管理,進行質量、進度和投資的有效控制,具有分析、解決工程測量和工程監理問題及工程施工協調能力的高級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開設主要課程:工程製圖與水工CAD、工程材料與檢測、測量平差原理、工程地質與土力學、工程力學與結構、工程測量技術、控制測量與GPS測量技術、地籍測量與房產測量、工程契約與安全管理、工程施工技術與組織、工程投資控制、工程質量控制、工程進度控制、工程建設監理實務、工程項目管理等。

就業方向:就業主要面向水利建設、城市建設、交通建設、國土管理等工程建設一線,從事工程勘測設計、地形地籍測量、數字測繪、工程監理、項目代建、工程總承包等方面工作。
三、師資隊伍
水利系擁有一支政治立場堅定、學術水平高、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踏實肯乾的教師隊伍,全系現有專職教師25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2名;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的60%以上,具有雙師型資格教師占70%。並在企事業單位聘請數十位具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兼課、兼職教師。
四、教學與科研
水利系目前擁有工程施工技術和設施農業技術兩個校內實訓基地,包括土工試驗實訓室、建材實訓室、施工工種實訓工場、岩石礦物鑑定室、水力學實驗室、水利仿真實訓模型室、水利工程設計所、土壤與水處理實驗室、植物與植物生理實驗室、氣象觀測站、噴滴灌實訓基地及在建的臨江水利與設施農業實訓基地等。同時在浙江省廣川工程諮詢有限公司、浙江東洲監理諮詢工程有限公司、青山水庫管理局、曹娥江大閘樞紐工程管委會、陳蔡水庫管理局、周公宅水庫管理局、皎口水庫管理局、里石門水庫管理局、龍溪水庫管理局、餘姚市水利局節水灌溉示範區、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杭州晶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桐廬果樹研究所等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

近年來,水利系教師主持或承擔省(部)市(廳)級研究課題十餘項,公開發表科研、教研論文55篇,主編全國職業教育水利工程類精品教材10本,主編、主審及參編其他教材20本余本。共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市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水利廳科技創新三等獎1項,院級精品課程2門。

所授榮譽

榮譽榮譽

學院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水利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站。2006年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2008年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

說明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總面積 376.9 畝,總建築面積 11.1 萬平方米。 現 有專任教師 224 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 90 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教師 48 人,本科學歷教師 161 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28 人,“雙師”型教師 78 人。基本形成了一支數量適當、結構合理、素質良好,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專業技能的師資隊伍。
學院已設定的招生專業為建築設計技術、城鎮建設規劃、裝飾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電腦藝術設計等六個專業。 2006 年新申報了 水利水電建築工程、發電廠及電力系統、設施農業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水利工程、會計、水利工程監理和數控技術等八個專業。 努力形成以水利、建築、農業類專業為主,機電、計算機及經濟類專業協調發展、面向市場、特色鮮明、寬窄並存、結構最佳化的專業體系。
學院各類教學設施設備齊全,建有一批較為先進和頗具特色的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場所。現有藝術實驗室、建築工程實驗室、測量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汽車技術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室、電腦藝術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語音室、物理實驗室、水工基礎實驗室、岩土實驗室等實驗室 12 個,今後還將根據專業發展建設先進制造技術實驗室、發配電技術實驗室、施工綜合實驗室及財會仿真實驗室等,實驗用房 8085 平方米。建立了 31 個較為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能滿足各類教學需要。
學院目前擁有印本圖書 16.2 萬冊,各種期刊 225 種,電子圖書 3 萬冊,建有設施先進的電子閱覽室 。
學院建成了覆蓋學校各管理部門的校園區域網路, 1700 多台計算機通過校園網與國際網際網路、水利網等網路的連線,提供大範圍的信息服務和網上教學。
學院依託同濟大學的學科優勢、教育資源和水利行業背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學院以培養高層次、實用複合型水利、建築、農業職業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創新,課程設定創新,教學方法創新,管理機制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高素質職業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