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鎮

流水鎮

流水鎮地處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南片中高山區域,位居瀛湖中心位置。流水鎮國土面積86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有耕地16500畝,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699萬元,人均純收入2035元。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流水鎮流水鎮
流水鎮集鎮占地202畝,總投資527萬元,歷史上曾是漢江“黃金”水道的重要碼頭,南入巴蜀,西行長安的交通要道。原鎮址已淹沒在水下,移民遷建的新集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成為方圓數百里,連線川、陝周邊縣鄉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流水鎮在省、市、區的正確領導和移民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高,鎮內交通四通八達,襄渝鐵路橫跨轄區,公路網狀分布,程控電話、移動通訊覆蓋全鎮,市區移民局投資560多萬元建起的流水河大橋和庫區公路已通車。
流水鎮流水鎮
新一屆黨委、政府“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攬全鎮工作大局,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扣打造安康瀛湖生態旅遊名鎮這一主題,紮實搞好以中心集鎮開發、公路交通網路和農田水利為主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實施集鎮周邊觀光生態旅遊農業,積極推進蠶桑乾鮮果為主體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切實推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一是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在認真組織田心、新堰、王家河3村的扶貧重點村建設的同時,爭取並完成雙埡村通達工程建設5公里。全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9.95萬元,占區下達任務380萬元的150%。招商引資150萬元,占區下達任務100萬元的150%。二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去年“三查三清”工作中,流水鎮組織全體幹部分村開展地毯式清查清理工作,按照一胎齊上壞、二胎齊扎管、堅決杜絕多胎的要求確定對象,流水鎮共落實各類手術343例,完成任務的85%。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平穩推進。三是產業結構調整大刀闊斧。流水鎮以退耕還林、大瀛湖綠化治理工作為契機,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共完成庫區綠化經濟林和用材林1353畝,護岸林1710米,護路林140米。

旅遊資源

流水鎮流水鎮
流水鎮是安康水電站庫區重點移民鄉鎮之一。這裡山青水秀,風景宜人,特別是安康電站下閘蓄水後,形成了47萬畝庫區水面,流水鎮就占了15萬畝,且鎮內湖泊縱橫,集鎮依山傍水,村莊錯落有致,妙景橫生,既有北方山水的壯美,又有江南水鄉的秀麗。西渝高速建成後將穿境而過,出口引線直達集鎮;襄渝鐵路橫跨其中,水、陸交通呈“網”狀分布,上可航運達紫陽,直取西南,下可順風抵安康,進入湖北。境內旅遊景點有聞名川陝的祖師殿將軍墓、名垂史冊的“謝青天”墓、普渡眾生的“何仙姑”廟等名勝古蹟,可供遊客觀光。

打造瀛湖生態旅遊名鎮發展戰略是新時期推進旅遊產業發展重要舉措,我鎮將以打造旅遊名鎮建設為突破口,以全方位項目建設為重點,全力延伸流水旅遊產業鏈條,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工作上以2006年9月5日市、區各級領導在流水鎮召開大瀛湖旅遊工作調研會議精神為動力,努力做好“打造流水古鎮,做好流水人家”的旅遊重鎮建設,全力把流水鎮建設成陝南傳統民居特色古鎮,使其成為瀛湖中部最大的生態觀光基地。一是擬把房屋改造風格定為陝南古民居風格,即:青磚、青瓦、古門窗碼頭牆石板街。改造完成後,能使遊客領略到陝南過去民居的功能和特點。

流水鎮流水鎮
現已建成傳統風格民居樣板房6間,近期將大規模全面鋪開。此項目擬定在2009年底前完成;二是加快集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增強集鎮服務功能。重點是全面增加集鎮排水、排污設施,遷建集貿市場,重新規劃商貿、飲食、農副產品一條街,整修改造集鎮標誌性廣場,鋪設樣式風格各異的石板街面。新修專用貨運碼頭,禁止貨運車輛在集鎮通行,使集鎮變成集觀賞、娛樂、商貿為一體的旅遊型集鎮;三是建設環繞集鎮周邊及瀛湖水面周邊人行休閒道路設施和垂釣設施,為遊客提供親水條件;四是著手建設瀛湖周邊風景帶。在瀛湖周邊進一步規劃建設瀛湖水位“327——357”30米寬風景帶,擬栽植垂柳和水竹,爭取在2007年栽植完畢,2010年真正見效;五是積極籌資新修河堤480米,準備包裝沿瀛湖水面的湖濱一條街開發建設項目,進行招商推向市場;六是積極開發祖師殿、娘娘廟等人文景點;七是在做好“打造流水古鎮,做好流水人家”旅遊產業建設的同時,全鎮積極抓好蠶桑基地、茶葉基地、林果基地等產業基礎建設,努力提高土特產的供給能力,為社會各界遊客提供較為豐富的產品,活躍當地經濟。

福州市平潭縣流水鎮

流水鎮流水鎮
流水鎮地處福州市平潭縣海壇島東北突出部,東北與東庠島隔海相望,東臨台灣海峽,西與中樓鄉相鄰,南與嵐城鄉接壤,總面積33.05平方公里,有耕地12262畝,灘涂5100畝。林地15460畝。1995年,下轄25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12229戶,4.88萬人。鎮址設流水村,距縣城9公里。

民國元年,流水鎮大致為原坑北區行政區域範圍。民國20年設平沙鄉屬二區;民國26年1月轄下的北苑、君山設立聯保;民國28年9月復設平沙鄉;民國31年8月撤銷區署,平沙鄉併入中正鄉。民國38年9月分設流水、五湖、君山、裕藩等鄉,屬一區;1952年屬六區;1956年併入中樓區;1958年4月撤區並鄉,分設流水鄉、君山鄉;當年8月屬流水分社;1961年建立流水人民公社;1984年9月恢複流水鄉。1994年12月撤銷流水鄉,建立流水鎮。

清以前流水就是一個魚貨集散地。清康熙年間是一個汛地。流水鎮的西部是農業區,東部是縣重點漁區。50年代至60年代初,漁業生產以近海捕撈為主,海水養殖較少,漁業機械化程度不高,漁船595艘,3343噸位,多為非機動船。1963年糧食總產量2067噸,占全縣總產量的14.1%;漁業總產量7603噸,占全縣的23.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農業生產得到加強,抗旱排撈能力不斷提高。漁業的機械化程度逐步增強,漁業生產開始向外海發展,並拓展國內其他漁場。1978年農業總產值1417萬元,其中漁業產值908萬元。糧食總產量2953噸,漁業總產量1.10萬噸。80年代以後在發展漁農業生產的同時,其他經濟發展迅速。漁業生產貫徹養殖、捕撈、加工相結合的方針,大力發展外海捕撈和遠洋捕撈,灘涂養殖發展迅速,養殖、蛤、海帶紫菜貽貝等。以水產品加工業為主的鎮、村辦企業迅速發展,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出口產品達10多種,成為平潭縣重要的出口基地。1995年,流水鎮擁有漁船524艘,1.34萬噸,已形成3個千畝養殖片,海水養殖面積達2800畝,鎮、村辦企業101家,產品出口的有40多家。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3.1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46億元(1990年不變價),其中:漁業總產值5450萬元,工業總產值8237萬元。外貿出口收購總值占全縣出口額的80%。漁業總產量4.13萬噸,占全縣總產量的26.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