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樂

洪樂

洪樂。人物名。有航運元老。福建惠安人。解放前夊拒絕香港輪船公司的高薪延聘回到了祖國懷抱。建國之初,亟需引水員,洪樂同時在福州、泉州兩個港口引水。十幾年來共引領外輪485艘,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後來又當船長,安全行駛十幾萬海里。1958年至1965年,他連續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出席過全國群英會,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同名人物有喜劇演員。

基本信息

簡介

洪樂是從小提琴手改行做喜劇演員的。跟四分之一的澳大利亞人一樣,他出生在海外,越南戰爭的最後一天,他跟隨家人逃離西貢來到澳大利亞。那是1975年,還是個孩子的洪樂並不知道自己要去的是個怎樣的國家。三十多年後,他仍在試圖弄清這點。作為已經成名的喜劇演員,他讓數百萬澳大利亞人開懷大笑。

人物經歷

1900年出生在惠安山前村一個航海世家的洪樂,祖父和父親都是海員。從小在海里生海里長的洪樂,17歲當上二副,21歲就是一艘500總噸的輪船船長。1949年秋天,他任船長的貨輪在舟山海面被國民黨逃兵強行“徵用”,他以過人的膽識擺脫蔣軍,拒絕了香港輪船公司的高薪延聘,於1950年元旦回到了祖國懷抱。

建國之初,亟需引水員,洪樂同時在福州、泉州兩個港口引水。為了掌握港口的潮汐,他堅持每天作記錄,並以馬江中的一塊小礁石做為驗潮石,潮起潮落,只要看驗潮石的水位,就可以準確判斷閩江口的水位了,從此洪樂心中有了一張活的潮汐表。從前,外輪在港口裝卸貨以後總是高潮開航,到閩江口又碰到落潮,要等下一個潮水才能開航。他想,外輪在港口多停留一天,國家就要多花一筆外匯,要是低潮時就從港口開航,到了江口正好趕上高潮,外輪就可當天出港了。於是他提出了“單潮出航”的建議,有的外輪船長不同意,怕安全沒有保證。洪樂說,我是引水員,保你安全航行!事實證明,這個辦法行得通。從1950年當引水員開始,十幾年來洪樂共引領外輪485艘,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

59歲那年,洪樂又當上了船長。不管是多難駕馭的船,多難走的航線,他總能保證安全航行,完成生產任務。為了將自己在半個世紀的航海生涯中掌握的精湛航海技術和豐富經驗傳給後人,他找出多年積累的航海筆記,寫了一本《礁區航法》。這本書具有保證安全航行的重要價值,是一本傳統經驗和科學技術密切結合的工具書。

據不完全統計,自1950年起的二三十年中,洪樂共航行十幾萬海里,引領外輪485次。從1958年至1965年,他連續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出席過全國群英會,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