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茶

洗茶

談到“洗茶”一詞,恐怕每個喜歡喝茶的人都不陌生,從詞義上講就是“把茶葉洗一洗”之意。尤其用茶壺沖泡功夫茶時,人們習慣先將茶壺衝上水浸泡一會兒然後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

基本信息

洗茶

洗茶
洗茶
人們用茶壺沖泡烏龍茶時,習慣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有些茶人解釋這樣做是因為要洗去茶葉中不乾淨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他們認為不“洗茶”的人,是“不講衛生”、“不懂茶藝”。但有否想過,這樣“洗茶”,連茶葉精華也在不知不覺中洗掉了?
其實,據學者考證,“洗茶”一詞始用於北宋,原屬於茶葉採制過程用語,後延伸至飲用過程中。而鮮葉從茶樹上採摘下來以後經過初制、精製,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篩揀等,不僅獲得茶葉品級,而且達到衛生標準。其中偶有夾雜物如茶灰、塵埃,經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進行浸泡,有利於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快感覺到茶葉香味,而不是單純為了洗去茶葉不衛生的東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較多,如茶多酚胺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盡顯茶的美味。根據有關實驗,茶的香味和有益人體的成分在第一泡後3秒即開始浸出,若超過3秒鐘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會大量損失。從市場經濟角度看,為拓寬我國烏龍茶銷路,謀求跨越式可持續發展,“洗茶”用語宜修正為“浸茶”或“溫茶”較為確切和科學。

茶藝

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裡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喝茶、品茶、茶藝與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方法

從茶童多年來了解的民間飲茶情況看,即便是僅僅把“洗茶”一詞改為“醒茶”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將“醒茶”或是暫且先叫“洗茶”的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適。那么,應該如何完成這一“洗茶”過程呢?
在多年的茶文化宣教工作中,茶童一直在努力推廣“免洗飲茶”理念,幾乎每期培訓、每一場公益講座中都要把“洗茶問題”作為一個重點課題來講。結果發現幾乎100%的聽眾都能理解並能接受茶童的新觀點,但同時也對此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的矛盾心態,那就是在明明知道洗茶不科學的情況下,如果不洗茶喝起來仍然覺得心裡彆扭的慌,老感覺茶葉不夠乾淨,心裡不爽。由此看來,欲想一時半會兒改變歷經了長達7個世紀的陋習並非易事,當大家都明白了“洗茶”實無道理之後,可能“洗茶”能否把茶葉洗乾淨已經變得不太重要,關鍵在於在品茶之前能否洗淨我們的心態了。
基於“洗茶”這一陋習還有著其存在的現實意義(因為不洗心裡感覺不乾淨,喝著心裡不爽,洗後再喝就放心了),所以我們不能一下子就不洗了,對於此問題茶童建議人們把“洗茶”這一過程加以合理的調適,從而做到既能洗淨飲茶人的心態,又不會白白流失茶葉的營養。經過總結多年的泡茶經驗,茶童推出一套能夠充分迎合現實需求的洗茶方式—-“快速洗茶法”。
“快速洗茶法”分兩種手法,一為適應不同人的飲茶習慣,二亦為適應於不同的茶類。

浸潤洗茶法

浸潤洗茶法就是在品茶之前,先將適量茶葉投入泡茶器具,然後注入開水,但對開水的注入量應有著嚴格的控制,以剛剛能夠浸濕乾茶為宜,然後迅速將水分倒掉,這樣我們不妨心裡告訴自己“我已經把茶洗乾淨了”(洗淨心態),這也與專業上所講的溫潤泡相吻合,而且如此操作還非常適合我們嗅聞乾茶被熱水浸潤後所散發的鮮靈的“溫潤香”,尤其是在品飲高檔名優茶時,“溫潤香”是非常高雅清幽的一種香氣,其亦是茶葉價值的一項重要構成部分。待享受完“溫潤香”,再進入正常的沖泡程式。
浸潤洗茶法既能溫潤了茶葉,使茶葉能夠充分的發揮優良茶性品質,又起到“洗淨心態”之功,可謂一舉兩得!

刮沫洗茶法

刮沫洗茶法就是在沖泡茶葉時,先將適量茶葉投入泡茶器具,注水時採用懸壺高沖的手法,一次性將開水注滿泡茶器具,這時茶湯會有豐富的泡沫產生並漂浮在茶湯表面,我們習慣上往往認為泡沫就是茶葉中的髒東西(其實茶湯中的泡沫並非全是因為茶葉中有髒東西而產生的,恰恰相反,茶湯中的泡沫主要是因茶葉中所含有的一種叫茶皂素的物質而產生),然後只需把浮沫刮掉(一般會認為髒東西已經被洗去了)就可以放心的飲用了。這樣既可以洗淨心態,又不會流失多少茶葉的營養,茶童在“四君子茶藝”中即是採用的此種洗茶方式。
茶童相信通過對以上兩種變通的洗茶手法的講解,想是喜歡喝茶的人大多都能夠駕輕就熟的來完成這一快速“洗茶”過程。當然,“洗茶”這一聽之不雅、棄之難為的“經典名詞”,茶童希望待我們慢慢適應了新的“洗茶”方式之後還是改稱為“醒茶”為宜。

注意事項

洗茶的時間不能太長

1、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較多,如茶多酚、胺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益,而且盡顯茶的美味。根據有關實驗,茶的香味和有益人體的成分在第一泡沖水後3秒鐘即開始浸出,若超過3秒鐘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會大量損失。因此洗茶時,水注入後應儘快將水出,不可停留過長時間,免得茶葉中有效成分大量損失。
2、洗茶是水溫不宜太高
名優綠茶採用早春嫩芽製作,如果以沸水洗茶,會破壞茶葉中的茶氨酸、維生素等有效成分,同時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在此過程中會大量揮發,從而影響後續沖泡的茶湯品質。因此,一般應採用低於80℃的熱開水進行洗茶操作。而對於烏龍茶而言,由於採用的是較為成熟的茶青加工製作,因此可以採用沸水進行洗茶。
關於洗茶的介紹:“洗茶”之禮自古有之。據學者考證,“洗茶”一詞始用於北宋,原屬於茶葉採制過程用語,後延伸至飲用過程中。“洗茶”不僅是茶飲時的一道必要的程式,同時它還是中國五千年飲食文化和文明禮儀於茶飲時的一個體現,蘊含著中國茶道的精神內涵、文化底蘊和高雅深沉的審美情趣。

總 結

以上三個方面的闡述,茶童都是在假設茶葉存在污染的前提下展開的,那么茶葉真的像我們假設的那樣存在著如此嚴重的污染嗎?
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的制茶時期,茶葉生產主要靠純手工製作,除了自然污染之外,加工環節的污染的確也實實在在的存在。尤其是腳揉茶,這種功效低又不衛生的加工方法也曾經被外國人在報章上配以“中國茶農用腳揉茶的照片”登出來,顯示“飲中國茶不衛生”。但時至今日,隨著生產力的跨越式提高,各種先進的制茶機械被規模化套用,茶葉生產早已脫離了純手工製作時期,進入工廠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時期,尤其是近十幾年來,全國各地建立了多處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與有機茶生產示範園,茶葉質量更是得到空前的提高。從制茶工藝上來講,鮮葉從茶樹上採摘下來以後經過初制、精製,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篩揀等,不僅獲得茶葉品質、品級,而且達到了國家要求的衛生標準。加之國家職能部門亦於2007年已把茶葉質量監控納入QS認證管理,大大加強了對茶葉衛生狀況的檢測與監管。
所以說,今天我們所飲用的茶葉質量基本上都是非常衛生的,大家大可不必為茶葉的衛生狀況而擔驚受怕,在洗與不洗、如何去洗等問題上傷太多的腦筋。
當然,茶童在此討論“洗茶”問題,不僅僅是要討論“洗茶”的科學性與否,目的亦不是討論如何洗茶的問題,其意義和目的是提醒人們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應更多的考慮現實的東西,要用一種挑剔的眼光、驗證的心態來看待傳統文化,當繼承者繼承之,當完善者完善之,當發揚者發揚進而光大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