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

泠,拼音是líng(注音:ㄌㄧㄥˊ),清涼,液體降落,凋謝,姓氏,通“伶”。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清涼:~冽、~然。

◎液體降落:同僚涕~。——《冀州從事郭君碑》

◎凋謝:~落、~散。

◎姓氏。

田字格中的“泠”字 田字格中的“泠”字

◎通“伶”。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水,從令,令亦聲。“令”本義為“(受)役使”,轉義為“承擔任務”。“水”與“令”聯合起來表示“承擔飲用和漂洗任務的水”、“接受官府命令為居民服務的水”。

本義:清水、飲用水。

特指:水名,泠水。

(2)同本義。即安徽的“青弋江”

泠,泠水,出 丹陽宛陵西北入 江。——《說文》。按,亦名 清水,今之 清弋江也。

(3)清涼:泠冽、泠然、泠風。

(4)液體降落:同僚涕泠。——《冀州從事郭君碑》

(5)凋謝:泠落、泠散、凋泠。

(6)姓氏。

(7)通“伶”。藝人。

晉侯…見鍾儀…,問其族,對曰:“泠人也。”——《左傳?成公九年》

又如:泠人(伶人。古代樂人)。

〈形〉

(1)清涼;冷清。

子能使子野盡為泠風乎?——《呂氏春秋?任地》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李白《登太白峰》

(2)又如:泠冽(清涼,涼爽);泠然(寒涼;清涼);泠風(小風;和風)。

(3)清澈。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唐? 劉長卿《聽彈琴》

(4)又如:泠波(清澈的水波)。

(5)輕妙的樣子。

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莊子 齊物論》。註:“輕妙之貌。”

(6)又如:泠然(輕妙的樣子)。

〈動〉

(7)液體降落。

同僚涕泠。——《冀州從事郭君碑》

(8)凋謝。

泠落;泠散;凋泠。

翠老紅泠。——《春從天上來 ·成都重見某女伶》(和吳彥高會寧老姬之作,清末近現代初 ·周岸登)

黍麥凋泠。——《春從天上來 ·明故宮》(用吳彥高韻,清末近現代初 ·周岸登)

方言集匯

◎粵語:ling4

◎客家話:[客英字典]lang1、[台灣四縣腔]lang1、[客語拼音字彙]lin2、[寶安腔]lin2、lang2、[海陸豐腔]lang1。

◎潮州話:羅英5(龍)。

常用詞語

泠泠、白露泠泠。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水名。《說文》水出丹陽宛陵,西北入江。
又關中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出浮胏山。
又零陵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南出九疑山,北流經泠道縣。
又桂陽曲江縣有泠水。《水經注》泠水出泠君山。
又淸泠,水名。《張衡·西京賦》耕父揚光於淸泠之淵。《注》在南陽西鄂山上。
又三江之水曰三泠。
又泠泠,水聲。《古樂府》山溜何泠泠。
又風聲。《宋玉·風賦》淸淸泠泠,愈病析酲。《莊子·逍遙遊》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又音聲洋溢曰泠泠。《陸機·文賦》音泠泠而盈耳。
又泠風,和風,所以成谷也。《呂氏春秋辨士篇》師為泠風。
又邑名。《左傳·哀二十五年》將適泠。
又麊泠,漢縣名,屬交趾郡。泠道,亦漢縣名,屬零陵郡。
又與伶通。《左傳·成九年》晉侯見鍾儀,問其族,曰:泠人也。《正義》泠氏世掌樂官而善,故後世名樂官為伶官。
又《集韻》朗鼎切,音笭。水貌。
又靈年切,音蓮。毛長總結也。《周禮·天官·內饔》羊泠毛而毳羶。《注》泠音靈,徐邈音朗年反。

字源演變

小篆“泠”字 小篆“泠”字
楷體“泠”字 楷體“泠”字

字型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 中國大陸宋體
香港明體 香港明體
日本明朝體 日本明朝體
韓國明朝體 韓國明朝體
舊字形 舊字形

拼音是ling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