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洞

法海洞

法海洞位於金山慈壽塔下,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傳說沿此洞可涉江抵達揚州。宋代名士張商英來此遊覽,留詩云:“半間石室安禪地,蓋世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龍歸海去,山中留下老頭陀。”

基本信息

簡介

據說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因宣宗篤信佛教,所以當時朝中有大臣送子出家的慣例。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他尊重父意,立志嚮往佛學,先在江西廬山學道修禪,後從廬山順江東下,來到鎮江金山,那時山上寺宇荒廢,荊棘叢生,還有蟒蛇為害。後來,他把原來盤踞岩洞中的一條白蟒鬥敗,驅蟒入海後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並開山種田、艱苦振寺,為創建金山寺歷經了千辛萬苦。法海是開山祖師,為了創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然而,在《白蛇傳》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話故事中,卻把法海說成是阻礙破壞一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和美滿婚姻的罪魁禍首,深遭世人譴責。當然,千秋功罪,歷史自有評論。寺僧將這首詩做成楹聯,懸掛在洞門兩邊,以表寸心。同時在洞中塑有法海像一尊,以示紀念。 其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