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之戰

法國之戰是1940年5月10日至6月22日法西斯德國侵略法國的戰爭。

法國之戰

正文

1940年5月10日至6月22日法西斯德國侵略法國的戰爭。德國侵占波蘭後,加緊對法國的進攻準備。1940年4月德軍占領丹麥全境和挪威各戰略要地後,形成了進攻法國的有利態勢。德國進攻法國的企圖是:首先集中優勢兵力攻占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北部,直撲英吉利海峽,迫使英國媾和;爾後揮師南下,進軍法國腹地,迫其退出戰爭。為此,德軍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展開136個師(含10個坦克師、7個摩托化師),計2580輛坦克,3824架飛機,7378門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編成3個集團軍群。A集團軍群擔任主攻,由K.R.G.von倫德施泰特上將指揮,配置在亞琛至摩澤爾河一線,任務是經阿登地區向英吉利海峽實施主要突擊,分割圍殲法國北部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隊;B集團軍群擔任助攻,由F.von博克上將指揮,配置在德荷邊境,任務是占領荷蘭和比利時北部,協同A集團軍群殲滅比利時境內的英法軍;C集團軍群擔任佯攻,由W.von勒布上將指揮,配置在馬奇諾防線正面進行鉗制;預備隊配置在萊茵河地區。英、法在敦刻爾克至巴塞爾的法國東北邊境地區配置有 114個師(其中9個英國師),由J.喬治將軍任司令,編成3個集團軍群。第1集團軍群轄41個師,第2集團軍群轄39個師,第3集團軍群轄11個師,預備隊為23個師(其中6個師由陸軍總司令M.-G.甘末林掌握)。此外,荷蘭擁有10個師,比利時擁有23個師。盟軍(含荷、比)總兵力為147個師,計3100輛坦克,14500多門火炮和3800架飛機。
1940年5月10日,德軍地面部隊在空降兵配合下向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發起迅猛突擊。德軍 B集團軍群一周內占領荷、比許多戰略要地。德軍 A集團軍群向阿登地區進攻,14日,強渡默茲河,重創盟軍並占領色當;爾後迅速向西推進,於20日占領阿布維爾。盟軍約40個師在敦刻爾克陷入重圍,其中大部在英國空軍掩護下於6月4日前撤往英國(見敦刻爾克撤退)。5日,德軍調整部署後揮師南下,和法國腹地開展進攻,迅速突破盟軍沿索姆河、埃納河構築的魏剛防線。10日,義大利對英、法宣戰,進兵法國南部。同日,法國政府從巴黎遷往南方。14日,德軍占領巴黎,並迂迴到馬奇諾防線側後。德軍C集團軍群從馬奇諾防線正面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馬奇諾防線迅即崩潰。17日即H.P.貝當接任總理的第二天,法國政府求和,22日和24日先後同德、意簽訂停戰協定,五分之三的國土被德、意占領。7月1日貝當政府遷往維希。
此戰,法軍亡8.4萬人,被俘154.7萬人;德軍死亡和失蹤4.55萬人,傷11.1萬人。德軍慎重選擇主突方向,對法比邊境不利於坦克部隊機動而對方防禦薄弱的阿登地區出其不意地實施主要突擊,從側後威脅馬奇諾防線並取得成功。法國軍事思想落後,墨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依託堅固工事的陣地防禦經驗;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把大量兵力束縛在防禦陣地上,對德軍裝甲坦克部隊的快速突擊認識不足。這是法國迅速敗降的重要軍事原因。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