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博物館

河東博物館

河東博物館,位於運城市紅旗路,籌建於1979年3月,原址在解州關帝廟,1986年10月1日新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具有河東地方特色的博物館,隸屬於運城市文物局。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河東博物館河東博物館

博物館座北朝南,占地面積10655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餘平方米,總體布局分前後兩部分,前為展覽、辦公區,後為生活區。主要建築有古建門樓、東西廂房、碑廊、陳展大樓、藏品庫及辦公樓。前院有假山、水池、灌木、奇石,環境優美。古建門樓由原運城文廟明建敬一亭搬遷而來;15間碑廊陳列有歷年徵集的古代墓誌和石雕、石刻,精品迭出,其中“龍門全景圖”刻石將昔日龍門盛景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

館內藏品

河東博物館河東博物館

博物館庫房面積200平方米,從河東大地上發掘、徵集到各類藏品7000餘件,珍貴文物250件,包括石器、骨器、陶瓷、青銅、玉器、漆器、雕塑、古錢、書畫、刺繡、碑刻等,博物館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近年來,引進和舉辦了《紅岩魂》、《唐薛儆墓石槨及線刻藝術展》等各類展覽,《關公文化展》於1997年赴台展出;《河東歷代名碑精品展》榮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提名獎。編印出版有《館刊》、《運城地區歷史沿革》、《運城地區名人名勝錄》、《河東歷代史選》、《河東文物攬勝》、《人、神、聖關公》等多部。在國內外出版的著作中收錄和各級報刊上發表學術文章近百篇。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河東博物館座落在運城市紅旗路北側。該館原設在解州關帝廟內,鑒於運城是整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0年,決定遷建館址。

1986年5月,竣工開館。新建成的博物館占地16畝,地勢平坦,環境優美。博物館正門系運城文廟“敬一亭”遷建物,面寬三間,進深兩間,歇山頂,黃色琉璃瓦覆蓋,外觀大方;展覽樓的東南部,建有碑廊15間,陳列著龍門石雕等古代碑刻;主建築展覽樓迎門而建,面寬48.6米,進深24.2米,占地1176平方米,分上下兩層,設七個展廳。屋頂為跋山、樓閣式,樓的兩層分設外圍走廊,參觀者可憑欄遠眺。展廳寬敞明亮,以裝修自然大方取勝。

歷史文物

河東博物館河東博物館

河東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它們均是在河東大地上發掘、徵集到的歷代各種石器、骨器、陶瓷、青銅器、玉器、漆器、雕塑、手飾、古錢幣、書畫、刺繡、碑帖、碑刻等。這些珍貴文物,分為四個展廳向參觀者展出: “運城地區歷史文物陳列”:這個展廳以實物、照片、文字、圖表等形式,概括地反映了運城地區從上古至明清這個漫長時期的歷史面貌。展覽共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展出了在距今約170萬年的芮城西侯渡遺址出土的燒骨節、大象牙床等多件化石;70萬年前的芮城合河遺址的納瑪象牙化石模型、人工打制石器等;10萬年以前河津北里村、垣曲柳村腰等人類遺址上的多件石器。

第二部分展出的文物有距今四千多年的夏代鬲、爵,商代青銅器、爵、陶豆、銅箭頭、骨幣等;傳說中國始祖后稷,殷商賢相傅說,晉文公重耳等古人活動事跡圖片以及後稷廟,傅說版築處,晉文公墓等遺址照片。

第三部分展出了自戰國時期至清代各個朝代的陶器、銅器、鐵器等多種文物;同時展出的還有聞名中外的永樂宮建築照片和臨摹壁畫;萬榮飛雲樓、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等古代建築照片;以及我區的歷代名人,如戰國遊說家張儀、哲學家荀況、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宋代史學家司馬光等人的故居照片、畫像和事跡介紹等。較為真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在河東這塊發祥地上的文明史和光輝業績。 “河東碑刻拓片陳列”:展出的碑刻拓片五十餘件,是從館藏的近三百件拓片中挑選出價值較高的,以捲軸形式裝裱而成。這些碑帖,內容豐富,反映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面貌,而且有歷代名家的撰文和手書,確為文學、書法藝術珍品。

“揀選文物展覽”:這個展廳的展品全部是本館工作人員從廢品收購站里搶救出來的文物,種類有食器、禮器、兵器、車馬器、日用器和生產工具等,其中戰國銅量器,商代銅觚等,屬珍貴而稀有的重要文物。  

“河東戲曲文物展覽”:展廳內以一百多幅圖片、文字介紹及大量珍貴的實物,向參觀者介紹了河東戲曲的發展過程。在眾多的展品中,有屬於龍山文化時期的原始樂器——石磬;有在臨猗出土的春秋晚期的編鐘、編磬;運城出土的漢代百戲樓模型;芮城出土的漢代舞俑,唐代舞俑、樂琴、樂譜;聞喜金墓樂俑磚雕;稷山元墓戲俑磚雕;明嘉靖時製作的蒲劇蟒袍;蒲劇名伶王存才生前用過的蹺,以及蒲劇表演藝術家閻逢春演出時曾用過的白蟒袍、靴子、帽翅、髯口、鞭子,筱月來用過的翎子等遺物。 河東博物館還不定期地舉辦各種內容的展覽,豐富當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

歷史價值

河東博物館河東博物館

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1979年籌建,198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在職人員2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正高1人、副高1人),中級職稱13人。

開館以來,該館充分利用古河東地上地下豐厚的文化遺存和全區館藏文物優勢,以展示“河東歷史文化特色”為主題,先後成功地舉辦了地域鮮明、色彩斑斕的《河東歷史文物陳列》、《河東戲曲文物陳列》和《萬榮出土唐薛儆石槨線刻藝術陳列》等基本陳列及各類臨時展覽200餘個。其中,創辦的《關公文化大展》,在運城和省城引起強烈反響,於1997年春節期間,應邀到台灣展出100餘天,參觀人次多達500餘萬。展品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效益之好,居山西乃至全國對台文化交流項目之首;《河東歷代名碑精品展》以其內涵深厚、設計獨特、製作精巧、效果逼真,一舉獲得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評選“提名獎”。多年來,該館始終堅持實行全天候對外開放,先後接待觀眾數十萬人次。

學術成果

史料整理和學術研究,成果頗豐。編印有《館刊》、《運城地區歷史沿革》、《運城地區名人名勝錄》、《河東歷代詩選》、《河東歷代循吏事跡》、《河東博物》等內部資料計數十萬字;由國家和省級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了《河東文物攬勝》、《人?神?聖關公》、《司馬光塋祠碑誌圖錄與校釋》、《宗臣史家——司馬光》、《山西解州關帝祖廟楹聯牌匾》、《徐悲鴻傳》、《稷益廟壁畫》等多部專著;在國內外出版的著作中收錄和各級有關報刊雜誌上發表了《司馬光塋祠碑誌的價值和意義》、《從出土文物看漢代河東的“百戲”》、《永樂宮潘德沖石槨戲曲線刻圖試探》、《晉南發現北齊裴子誕兄弟三人墓誌》、《后土祠興建原因探究》等學術文章近百篇。另有《文明聲韻》、《解放太原》、《室有蕙蘭》等美術作品和不少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展覽並獲獎。

交通路線

(圖)河東博物館河東博物館

地址:河東博物館位於運城市紅旗東街318號,從火車站乘10路公車即可到達該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