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遺址景區

河姆渡遺址景區

河姆渡遺址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姆渡博物館於1993年5月正式落成。

基本信息

河姆渡遺址景區

河姆渡遺址景區

河姆渡遺址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姆渡遺址景區由博物館、遺址現場展示和原始生態區三部分組成,江澤民主席為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題寫了館名。
1993年在遺址西側建起了博物館,占地3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建築結構採用“乾欄式”形式,以體現河姆渡原始時期的建築特徵。人字形坡屋面上設定5-7組交叉構件,象徵著七千年前卓越的榫卯木作技術。整座建築造型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鳥,表現了先民愛鳥、崇鳥的習俗。文物陳列館分三個展廳,以三百餘件出土文物精品為依託,輔以模型、木雕、燈箱、照片等,展示了七千年前先民的生產生活內容和精神面貌,反映了先民的勤勞和智慧。觀覽其中,您將為先民的創舉深深地嘆服。
博物館自對外開放以來,國內外專家學者紛至沓來,參觀考察、追根尋源,從中得到靈感和啟示。目前已接待觀眾六十餘萬人次,外賓涉及七十二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為了使河姆渡文化內涵的展示更加形象化、生動化,更具直觀性、趣味性,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充分發揮河姆渡遺址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1999年又在遺址保護區的原兩期考古發掘現場開發建設了“河姆渡遺址發掘現場和原始聚落展示區”。展示區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主要由兩大區域組成:28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現場復原展示區;河姆渡乾欄式建築復原和原始聚落展示區。其側重複原五幢計1200平方米的河姆渡乾欄式建築,展示其總體風格和榫卯木構技術。並運用情景雕塑及規定環境置景等藝術手段,展示七千年前先民生活、生產的狀態及場景,生動形象地演示遠古中華的歷史起源和文明啟蒙。
2002年,利用河姆渡遺址東北地形、地貌高低錯落的優勢,建起“河姆渡原始生態區”。生態區占地約七百畝,以一片樹林植被和一條貫穿森林、沼澤的曲徑溪河與小型湖泊沼澤為骨架,營造了古樸幽深的原始生態環境。遊客沿著曲徑陸行或操縱原始的舟楫通往麋鹿渚、竹洲、部落村、楊梅島、桂花潯等幾個湖沼中的陸地,與悠閒散養於樹林灌叢蘆葦中的小動物親近,受到穿上粗紡或仿獸皮原始衣著的人們的接待,身臨其境,體味史前文化氛圍,追索遠古歷史意境。

河姆渡景區東距寧波25公里,西距餘姚25公里。百米寬的姚江在博物館南面自西向東流過。周圍有山有水,自然環境優美,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田園風光特色,不愧是一處集考古、教育、休閒於一處的旅遊度假勝地。

河姆渡遺址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姆渡博物館於1993年5月正式落成。這座博物館位於餘姚河姆渡鎮浪墅橋村,據說秦末漢初時,這裡來了一位隱士叫黃公,是史書上記載的“商山四皓”之一。死後就葬在姚江南岸的山上,這座上因而就稱為黃墓山。後來隨著山民、商販往返姚江南北的增多,這裡就設立了一個義渡,叫黃墓渡。到了清代,以知道為什麼,這黃墓渡逐漸被改稱為河姆渡了。也許是諧音之故,也許還有別的原因。

圖片

11
22

相關條目

呼和浩特土默特學校
斯特維亞菊
太陽系八大行星
證券交易市場
1,2-二甲苯
遼寧電視台
湖北衛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