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灣

沙克灣

沙克灣,號稱是水生生物之家,坐落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盡頭,被海島和陸地所環繞,以其中三個無可比擬的自然景觀而著稱。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占地4800平方千米)和最豐富的海洋植物標本,並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儒艮(海牛)和疊層石(與海藻同類,沿著土石堆生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存形式之一)。綠寶石般的海水,燦爛的藍天,人煙稀少而又地處偏遠,這一切使這個半島成了一個田園詩般的目的地。那些經過長途跋涉終於來到這裡的遊客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在這裡,等待你的有迷人的沙克灣世界遺產和海洋公園,也有壯觀的海灘和重要的海草床,有引人入勝的釣魚場地,也有古老的疊層石。還有準時出現的著名的芒基米亞海豚。

沙克灣沙克灣
位於澳大利亞西部城市帕斯以北800公里。澳大利亞大陸最西端,面臨印度洋,向北抵達卡那封鎮,向西延伸到沙克灣的外部島鏈伯爾尼島·多爾島德克哈托格島,面積21973平方公里。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沙克灣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沙克灣地處三大氣候帶的會合點,同時是兩大植物學地區的過渡帶。這裡是許多植物生長範圍的盡頭。澳大利亞的25%(即283種)維管植物僅限於沙克灣地區生長,許多植物的形態和種類只在植物帶的交界處才能發現。該地區的弗里辛納特港灣的南部有一種獨特的植物——歐石南,還有至少51個該地特有的以及新發現的品種。
沙克灣海域是世界上海草種類最豐富的海域之一,生長茂盛的12種海草覆蓋了4000平方千米的海域,加上1030平方千米的伍拉梅海草灘,構成了世界上最壯觀的海底森林。這些枝條柔蔓舒展、貌似柔弱的海草對當地的物理、化學和生態環境的影響卻不亞於劇烈的地殼運動。在海草和地殼運動的共同作用下,沙克灣的主要沿海地形,如福勒海底山脊,至今仍在不斷地發生變化。
沙克灣
沙克灣
礁岸附近的海草已繁衍了5000多年。這裡降水量少,蒸發量高,加上低潮經常湧入,形成高鹽漬的哈梅林沉澱池和拉里登海灣。
沙克灣的動物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半島和島嶼上,從而免遭在別處可能遭到的干擾。26種澳大利亞瀕危哺乳動物中,在伯尼爾島和多爾島發現了5種,如赤褐色的野兔、條紋野兔、夏克灣鼠和西部橫條紋袋狸等。
該地區棲息著超過230種的鳥類,占全澳大利亞已統計出的鳥類的35%。這裡是很大部分鳥類生活的最北端,如攝政鸚鵡、西部黃色知更鳥、藍胸仙子鷦鷯等。
這裡還以其豐富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種類著稱,約有百餘種。同樣,這裡是其中許多動植物種類生活範圍的最北端或最南端。重要的是沙克灣地區穴居著諸多動物,如沙丘蛙類,它們被認為無需地表水就可生存。該地有三種特有的沙地石龍子科動物,有澳大利亞已發現的30種龍蜥蜴中的10種。

介紹

沙克灣疊成石
龐大的水生生物之家沙克灣坐落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盡頭,被海島和陸地所環繞,以其中三個無可比擬的自然景觀而著稱。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占地4800平方千米)和最豐富的海洋植物標本,並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儒艮(海牛)和疊層石(與海藻同類,沿著土石堆生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存形式之一)。在沙克灣內,還同時保護著五種瀕危哺乳動物

沙克灣地區的海灣水港小儒艮島支撐著一個龐大的水生生物世界,海龜對蝦扇貝海蛇鯊魚在這個地區都是很常見的水生生物。鯨鯊與其他鯊魚不同,有漂亮的脊鰭,性情溫和,體形巨大,長度一般超過20米,主要以進食浮游生物為主。

與此同時,在這裡的一些地區,珊瑚礁海綿和其他的無脊椎動物以及熱帶和亞熱帶魚類形成一個很獨特的生態群落。寬廣平坦的海灘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掘穴類軟體動物、寄居蟹和其他的無脊椎動物。但是在沙克灣這個生態系統中最為基礎的支撐還是“海草牧場”。
沙克灣擁有面積最大和種屬分異度最高的海草平原。在其他地區,通常只有一到兩種海草分布於很大的地理區域內。例如,在北美洲歐洲的絕大多數地區只有一種海草。但在沙克灣地區卻有12種之多。在海灣的一些地方,每平方米內可以很容易地鑑別出9種海草。海洋公園和在科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海草平原形成了沙克灣這一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沙克灣內有許多淺水地區,這些地區是跳水和潛水活動的良好場所。古德龍殘骸被西澳大利亞海運博物館評估為最佳的殘骸之一。產於澳大利亞的海龜大多是食肉動物,一年四季在海灣中都可以見到單獨出現的海龜。但大規模的海龜聚集從7月底才開始,儘管海龜的繁殖季節通常是在此之後。傳統上,海龜和儒艮是其產地的土著居民餐桌上的佳肴。但在沙克灣地區,這兩種動物並沒有受到它們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的生存壓力。在海洋公園中,寬吻海豚這種野生動物會經常來到海岸邊與人們接觸,並接受人們投餵給它們的魚。
沙克灣的佩倫半島上,生活著一種鼠類,它比普通的老鼠稍大一些,又密又厚的毛覆蓋著身體上的黑色和茶色班點。這種鼠目前只有少量生存。

組成

沙克灣貝殼海灘
沙克灣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平島島嶼群組成,灣內有許多島嶼分布。沙克灣海岸線長達1500公里,有全澳大利亞最高的海岸線,最高處高達200米。沙克灣的意思是“鯊魚灣”,是英國航海家威廉·丹皮阿在1699年起的名字。沙克灣內有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鱉。鯨鯊與其他鯊魚不同,性情溫和,體形巨大,長度一般超過20米,主要以進食浮游生物為主。
沙克灣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之間,給海洋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是各種洄游性魚類的必經之處。座頭鯨每年冬季從南極海域北上,9月前後在海灣內尋找配偶、繁衍後代。
沙克灣內生長著12種海藻,海藻的分布面積廣闊,總面積達4800平方公里。透過清澈的海水,可以看見墨綠的群生海藻;還有珍稀動物——儒艮在這裡生殖繁衍,儒艮又叫“海牛”,是大型哺乳動物,體長可達4米,儒艮性情溫和,雌性儒艮壽命可達70歲。沙克灣的疊層石藍藻聚居群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

日暮,在長有藍藻的疊層石的映襯下,沙克灣景色迷幻。
珊瑚叢

沙克灣
沙克灣

寬闊的珊瑚叢是水下觀賞的又一美景。珊瑚礁塊的直徑大約有500米左右,其間充斥著豐富的海洋生物。無數色彩斑斕的珊瑚爭相映入人們的眼帘,藍色、紫色、綠色、棕色等等,真是美不勝收。這個地區海生的淺紫色海綿也極為有名。在這個地區,有一個美麗的藍色石松珊瑚的生長群落,仿佛是一個大花園一樣。此外,頭珊瑚和平板珊瑚也隨處可見。

儒艮

儒艮別名人魚,屬於儒艮科。儒艮的身體呈紡錘形,長約3米,體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細體毛,沒有明顯的頸部,頭部較小,上嘴唇似馬蹄形,吻端突出有剛毛,兩個近似圓形的呼吸孔並列於頭頂前端;無外耳廓,耳孔位於眼後。無背鰭,鰭肢為橢圓形。尾鰭寬大,左右兩側扁平對稱,後緣為叉形,無缺刻。鰭肢的下方有一對乳房。背部以深灰色為主,腹部稍淡。儒艮為海生草食性獸類。其分布與水溫、海流以及作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關係。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叢中出沒,有時隨潮水進入河口,取食後又隨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以2~3頭的家族群活動,在隱蔽條件良好的海草區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人認作“美人魚”浮出水面,給人們留下了很多美麗的傳說。儒艮是由陸生草食動物演化而來的海生動物,曾遭到嚴重捕殺,資源受到破壞,亟待加強保護。

沙克灣自由自在的鯨鯊

疊層石

疊層石是一種具有很細紋層的石灰岩白雲岩,它是在海洋邊緣的某些環境下,由低等藻類的生命活動連同各種物理化學作用形成的。這些藻類主要由絲狀藍藻和綠藻組合而成,一些真菌和和紅藻可能也參與了疊層石的形成。疊層石一般由很多層組成,每個紋層在顯微鏡下能看到一個發亮的層和顏色暗淡的層構成。發亮的部分主要是顆粒大的碳酸鈣礦物,發暗的部分主要是很細的泥粒和藻類的化石。這種結構跟藻類生長的晝夜變化和潮汐周期密切相關。在藻類生長旺盛的時候,形成單個紋層中發暗的部分,反之形成發亮的部分。
疊層石有很多種形態,如圓柱狀、圓錐狀、扁圓柱狀、板狀。不同的形態與不同的環境是對應的,板狀的形態對應的是水流比較強的環境,圓錐狀對應的是比較安靜的水動力環境。後期有些疊層石還出現分叉。
最古老的疊層石發現於踞今約28億年前的南非布拉瓦白雲岩中。不分叉的疊層石出現在距今25—27億年前,分叉的柱狀疊層石主要繁盛於20億年前到6億年前,隨後逐漸衰落。現代的疊層石主要分布在北美巴哈馬群島和西澳大利亞沙克灣。

物種

可愛機敏的海豚也是這片海域的常客。座頭鯨每年冬季從南極海域北上,沿海岸遷徙時會在沙克灣暫停歇息,9月前後在此尋找配偶。經過長期的濫捕,它們在西海岸的數量從20世紀初的20萬頭銳減到1962年的500頭一800頭。因近年來實行了有效的保護措施,現在座頭鯨的數量有所回升,有2000頭~3000頭。灣內時常可見鯨鯊優美的脊鰭,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魚有著20米長的巨大身軀,卻是鯊類難得的馴良之輩,它的一張大嘴吃的多是浮游生物。
灣區的德克哈托格島佩龍半島綠海龜紅海龜的築窩之地,這裡已接近其生活的最南端。德克哈托格島是西澳大利亞的紅海龜最重要的安居地。此外,許多甲殼類動物、魚類和水母都選擇沙克灣作為其幼體期的“搖籃”。

旅遊

由於沙克灣的水勢平緩,水質清澈,水下可見度好,平均可見度為20米,吸引了眾多的潛水愛好者。沙克灣專門設有宿營和潛水中心,為潛水者們提供水下嚮導和潛水器材。這些水中探險者們使用通氣管就可潛到湛藍清澈的海水中,盡情飽覽美麗多姿的珊瑚礁,五顏六色的各種魚類從潛水者們的身邊游過。同時沙克灣還是游泳、划船和垂釣的理想去處。[1]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