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英[滬劇表演藝術家]

汪秀英[滬劇表演藝術家]
汪秀英[滬劇表演藝術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秀英,浙江慈谿人,生於1922年。十歲時拜前輩演員汪彩蓀為師學唱申曲,改名汪秀英,後入婉社兒童申曲班,不久嶄露頭角。先後與筱文濱、夏福麟、施春軒等同台演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汪派”創始人。

原名張秀英,浙江慈谿人,生於1922年。十歲時拜前輩演員汪彩蓀為師學唱申曲,改名汪秀英,後入婉社兒童申曲班,不久嶄露頭角。先後與筱文濱、夏福麟、施春軒等同台演出。1936年在丁婉娥成立的“婉社申曲兒童班”學習,在大世界掛牌演出《雙珠鳳》、《火燒百花台》等劇目。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長期在施家劇團,後自組英華、英施劇團及長江滬劇團,任團長,直至“文革”。

她能扮演各種不同類型的婦女,尤擅長塑造中、老年婦女形象,是滬劇旦角中戲路較寬的演員之一,也能反串男角和兼唱多種流派,頗具功力,為觀眾所擊節讚賞。她曾經飾過《陸雅臣》中的羅母、《啼笑因緣》中的沈鳳喜、《顧鼎臣》中的陸素珍、《史紅梅》中的史紅梅、《枯木逢春》中的冬哥娘等許多角色,並曾反串陸雅臣用五種流派演唱“嘆五更”,在《花弄影》一劇中,她扮演的方嘉年,是一個生理上女性而行動和外型都是翩翩小生的雙重身份的角色,演得相當成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她的表演分寸得當,激情洋溢,深切動人;其唱腔爽朗流暢,清晰明快,尤以演唱[賦子板]著稱,緊湊穩妥,具有獨特色彩和較強的表現力。

人物影響

三四十年代與丁是娥、顧月珍、小筱月珍並稱為滬劇“四小名旦”。1950年上海市春節戲曲演唱競賽時演出《水上吟》,獲演員一等獎。1954年華東戲曲匯演時演出《婦女代表》,獲演員一等獎。 於1997年逝世。

滬劇明星

滬劇的前身是申曲。20世紀30年代,流行在上海的申曲在京劇、文明戲演出影響下,滬劇藝人筱文濱等採用了新穎的燈光布景、服裝舞美,注重演出的音樂效果,除胡琴、弦子、笛、鼓板外,添加了其它伴奏樂器,並在繼續演出傳統劇目同時,還把中外一些電影、話劇、文明戲劇目搬上舞台。
邵濱孫| 趙春| 華雯| 茅善玉| 王珊妹| 吳素秋| 俞麟童| 徐林祥| 萬智卿| 汪秀英| 馬莉莉| 王寶興| 袁濱忠| 顧曼君| 諸惠琴| 解洪元| 丁國斌| 周根生| 徐俊| 凌愛珍| 陸敬業| 筱愛琴| 施春軒| 小筱月珍| 方佩華| 沈仁偉| 羅月華| 孫徐春| 張杏聲| 陳甦萍| 筱文濱| 汪嬋娟| 向佩玲| 丁是娥| 許幗華| 石筱英| 楊飛飛| 沈惠中| 徐伯濤| 汪華忠| 王盤聲| 劉銀髮| 王明道| 筱蘭英| 趙春芳| 韓玉敏| 沈國雄| 王雅琴| 張劍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