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話

江陰話

江陰通行吳語,使用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方言。江陰話分為城裡、東鄉、西鄉、南鄉4大門派。江陰話有29個聲母,43個韻母,7~8個聲調(城裡7個)。江陰話也是吳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江陰話是千百年來江陰人積累的寶貴語言財富,具有江陰特色。

基本信息

概述

江陰方位江陰方位
江陰位於中國江蘇省南部,面積987.5平方千米人口120.35萬。位於北緯31°40′34″至31°57′36″,東經119°至120°34′30″,長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北濱長江,與靖江隔江相望;南與無錫市區(錫山區、惠山區)接壤;東連張家港、常熟;西鄰常州。地處蘇錫常“金三角”的幾何中心。
江陰本市居民絕大多數屬漢族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太湖片方言,通行吳語上海話
江陰市轄6個街道、11個鎮:澄江街道、城東街道、夏港街道、申港街道、璜土鎮、利港鎮、月城鎮、青陽鎮、徐霞客鎮、南閘街道、雲亭街道、華士鎮、周莊鎮、新橋鎮、長涇鎮、顧山鎮、祝塘鎮。市人民政府駐澄江街道澄江路9號。此外,江陰經濟開發區:新城東辦事處、港口辦事處、石莊辦事處、靖江園區。根據各個鎮不同還分很多語系,每個鎮之間說話都不一定能懂。
江陰的刀魚特別鮮。這是江陰的特產。當然現在是吃不起了,新上市要買1000多元一斤。不過你到江陰到處可聽到與刀有關的話。原因是江陰話里,“什麼”,上海人說“啥”,江陰人說“刀子”。比如;上海人說“今朝吃啥物事?”,江陰人說“今朝吃刀子啦?”。不了解的人是要被嚇壞了。又比如;上海人說“儂臘做啥啦?”江陰人說“尼臘作刀子?"
江陰人講話大多數人講話比較直,並且喉嚨特大。(我指的是大多數).我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有一次,我在火車站等火車,正靜靜地坐在那裡,突然一聲巨響,震耳欲聾,“××。是坭喔,裱漿葛,(江陰人的口頭禪)”這時正個車站周圍的人眼睛都看好我們倆,可這位老兄還沒感覺到,還在繼續說;“裱漿葛,刀辰光來葛啦!”,這時過來2位聯防隊模樣的人,問“什麼事?”他這時還沒察覺自己聲貝太高了,驚動了聯防隊,迴轉身,反問人家,“刀子啊?""你們在乾什麼?”“偶嘎作刀,管坭刀子?”“嘿!,,,,”。我一看不行了,都誤會了,趕快起來解釋,好不容易平息一場誤會,他還喋喋不休地嘮叨個不停。
江陰地方雖小,可方言差別很大,一股分東鄉,西鄉,東鄉人講話近常熟口音,“我”“你”“他”叫“藕”“能”“概”。而西鄉人講話近常州人口音,說“藕鍋”“坭鍋”“達鍋”,而往南鄉,如青陽,崤歧這裡又象無錫口音,叫“藕里”“坭哩”“竇哩”了。這還不算,真正細分,還可分出不少區別。這裡贅敘了。江陰本地人是可以聽懂的,外地人聽起來三個地方好像三個國家的語言了。

保護

方言是一個地方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江陰的方言也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江陰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如何在推廣國語的同時,大力保護方言?市文聯副主席鄔麗雅從2007年年初開始研究整理江陰方言,並在《江陰日報》副刊上開闢了名為“江陰人話搭頭”的專欄。她通過翻閱大量資料,在大量蒐集、整理、注釋工作的基礎上,編篡成《江陰方言集》。與此同時,市文聯還打算配套錄製《江陰方言集》的讀音光碟,方便人們學說江陰話。

意義

“江陰方言不僅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語言,還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江陰方言,同時也就保護了江陰文化的多樣性。”《江陰方言集》作者鄔麗雅認為,推廣國語,並不影響方言的生存,大家都有責任和義務為方言營造一片生存“綠土”。

分布

江陰江陰
江陰市沿江地區,以及錫澄路北段地區的方言歸屬於北部吳語區太湖片的毗陵小片,東鄉和南部的方言則歸屬於蘇滬嘉小片。毗陵片地區中,西鄉方言明顯受常州話以及蘇中吳語的影響,而以江陰市區,即澄江鎮,為中心的地區,與臨近的無錫、常州、張家港、常熟等地區語言相比有明顯的特點。
都說,“上海話嗲,蘇州話糯,常州話犟,江陰話硬,常熟話拖”。“硬”幾乎成為江陰方言的代名詞,代表了它在吳語區中的一種精神面貌。其實號稱“十八蠻”的江陰方言,怎一個“硬”字能蔽之呢?
“城裡話硬,東鄉話拖,西鄉話犟,南鄉話團,灘里話侉。”有人將“十八蠻”細分成城裡、東鄉、西鄉、南鄉、灘里這5大“門派”,並分別用“硬、拖、犟、團、侉”來歸納不同門派的“殺手鐧”。一句最平常的“你今天去哪裡吃晚飯?”5種門派的講法各不相同,硬派:“你家今朝到賴里吃夜飯啦?”;拖派:“能得今額勒拉里吃夜飯”;犟派:“你咕今朝勒拉里吃夜飯”;團派:“嫩搭今朝了拉里吃夜飯”侉派:“你個晚到拉切噶”。外地人聽了一定是一頭霧水,本地人也未必能全部明了。

“硬派”城裡話

江陰人“南人北相”,城裡人講話的硬,梗嗆、嗓門大。人說,“寧和蘇州人吵架,不與江陰人說話。” “纏”、“叨樣”、“婊將”……城裡話簡潔乾脆,硬朗短促,發音利落,多為入聲。就拿“纏”字來說,“吃掉”可以說成“纏落”,“吃啊”便是“纏啊”,聽起來十分爽快

“拖派”東鄉話

東鄉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常熟,卻沒有常熟那么拖。常熟話的拖,實際上是它在讀音節奏處理上的不均等,這個特點與周莊、華士以西的部分話有幾分相似。真正接近常熟的北國、顧山卻沒有這樣的特點,只是發音極像常熟語。東鄉人發音“他們”為“給的”,伯母為“娘娘”,發聲為陽平,稱小女孩為“小細娘”,尾音部分拖音比較明顯。

“犟派”西鄉話

西鄉話總體語調類似常州話。西鄉人的發音很犟,聽起來有一股子牛勁。“你咕、我咕”,咕哩咕嚕,很實在地發音讓人想起孺子牛。西鄉人的“蛔線”,說的就是蚯蚓,把蚯蚓這種動物的形態以及相似形態的動物一併表達出來了。

“團派”南鄉話

在語調上類似無錫話的南鄉話。同屬南鄉的青陽、月城、徐霞客鎮,雖在方言的發音上有著各自的特點。青陽人把“青陽”發成“親娘”音,頗有幾分音律美,月城語言優雅,哪怕指責別人“你這個人怎么這個樣子”,也發成“能降個人朗文降個樣子啦”,細聲細氣,即便是被說的人聽了也不覺十分刺耳。徐霞客鎮則是柔中帶剛。

“侉派”灘里話

灘里話是江陰境內江淮方言,語言接近對江七圩八圩的語言,呈帶狀分布在石莊到西郊的江邊上,人口二萬餘,以利港最多約一萬五千餘人。這些人的祖先主要來自對江,也有來自南通、鹽城等地。現年輕人能說吳語。該方言以利港長征村語言為代表。
澄要話(市區,夏港,南閘雲亭,山觀,峭岐)
澄西話(申港,利港,璜土)
澄東話(周莊長涇祝塘華士新橋,顧山)
澄南話(月城青陽馬鎮
灘里話(石莊到西郊的江邊)

特點

直白形象

家庭婦女沈愛珍(60歲)
我的母親是東台人,父親是江陰人。從小,母親和父親都搶著教我說方言。所以現在我既會說東台話,又會說江陰話。相比之下,我覺得直白、形象是江陰方言的最大特色。像清湯刮水,是指油水少;又如紫血,就是說凍瘡;駱駝說的是駝背。要學江陰話,靠單單背誦幾個江陰話單詞是遠遠不夠的,你掌握得再多,也只是形似,其精華內涵是一個外地人根本無法體會的,也是初來乍到的人無法掌握的。比如國語里有,但不這么用;而江陰人用,說出來普普通通,但卻是江陰人獨享的詞。我想,這樣的詞才是精髓。

幽默風趣

企業工人張建華(40歲):
賈樟柯的《站台》里,讓人最遺憾的事恐怕就是不懂山西話,那裡邊也許有許多只有山西人或者懂山西話的人才能體會出的幽默。就像江陰話,只有江陰人或者懂江陰話的才能體會出那種幽默風趣。
在我念國小的時候,教我們的語文老師喜歡用江陰方言講課,很逗,也很風趣。有次她說,有毛烏頭趁教師節來家裡搞促銷。毛烏頭先是說祝賀教師節,然後委婉地把她的化妝品推銷了出去。毛烏頭說,這化妝品用起來“否得了靈”。短短的“否得了靈”四個字,其中的妙處是無法形容的,這“否得了靈”恐怕只有地道的江陰人才體會得出其中的味道。
現在,我喜歡在周末去逛菜市場,因為在那裡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操著各種各樣的方言說話,是很有趣的事。聽習慣了江陰方言的生動,再去聽別的話,都會覺得江陰方言的魅力是別的方言所無法比擬的。

羞澀含蓄

中學教師王宇洲(28歲):
我是土生土長的江陰人,除了上課都用江陰話。在我成年以前的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感覺出江陰話的魅力來。因為從國小開始就推廣國語,反而喜歡上了國語。
對於江陰話的看法有所改觀是在我一次“出乎其外”之後。男友是北方人,他習慣用國語說“我愛你!”,可我總覺得用國語說“我愛你”有一種演戲的味道,不夠醇厚。然後他問我愛不愛他,卻堅持要我用江陰話回答,我忽然難以說出話來,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用江陰話去表達這樣的感情,似乎也沒有聽見江陰話里有這樣直接輕率的表達。江陰話是如此的含蓄而羞澀,即使說“我愛你”的時候都是怕羞地表達著其他意思,沒有直白的“愛”字,而是用“歡喜”替代。後來在心底練習了好多次,也還是說不出口,因為覺得這樣纏綿曖昧的語音承載著厚重而芳醇的感情,不是輕易能夠說出口的。

集錦

江陰方言集江陰方言集
1.來白想--來玩
2.滿好格--好 
3.覅來煩--不要煩 
4.門招為——明天見5.啥各么事啥?—— 什麼東西?
6.搞7年3 ——瞎搞
7.O比實欠----胡說八道
8.昏撒過K----- 傻眼了
9.買後點——下午三點左右
10.哈7答8——不著邊際
11.哈354——瞎說八道
12.亂78招——很亂
13.7里搞了8里——瞎搞
14.7佛老牽——不實在
15.1本正經——假正經
16.23活4——拿不定主意
17.151十——老老實實
18.結棍個——厲害了
19.困高--睡覺
20.一塌刮子——一共
21.腳七饅頭——膝蓋
22.賽過人——可憐
23.撒寧啦——誰啊
24.細切啥——男孩
25.啊畝——老婆
26.老官——老公
27.今朝吃點刀樣啦?——今天吃什麼?
28.負要撒厭了餵 細討債鬼——要作怪,孩子。
29.你格寧囊為澀港格啦,港湖啊港佛連千.——你這人怎么會這樣的,講話也講不連貫。
30.偶袖4,10港格彎,囊昂辦么?——我就是這樣的,怎么辦呢?
31.嫩個洗乾菜,一要吃生活!——你這小子,是不是欠捧!
32.非使,七否老千,腦膜炎,細短受命,吃傷活哩——(罵人,威脅人的話)
33.你要鍥刀樣啦?弗曉得你了蓋想刀樣么事啦?——你要吃什麼?不知道你在想什麼事?
34.你個寧啊?戀桃過過扁不成白鬍早咧。——你這個人啊,永遠也不會變好了。
35.落渾,幾個嘎臉像為人明各。作殺落咧。——這個家裡面弄得亂七八糟的,實在太髒了。
36.一世寧生,作落個咧。——一輩子沒什麼出息了.
日腳
江陰人講的日腳含義較多。1、具體的日子。如:“今朝啥日腳?”“今朝么十一月廿號。”當然,也可以講“今朝是幾號咧?”但前一種,也是一種表述方法。2、廣義的日子,實際就是指生活。如:“現在咯日腳要比過下頭(過去)咯日腳勿曉得要好過多少。”3、離本來意義較遠,演變成對某種如意的或不如意的事情發出的感嘆。如:“嘰要日腳,過種(那種)人么,真正叫人山人海。”再如:“日腳,嘰個天熱到啥辰光是個頭。”
牛吃蟹
我們構想一下,真的給牛吃蟹,該是個什麼情況?可能沒人見過牛吃蟹,照理牛也不會吃蟹,但是我們假設牛真的吃蟹了,那肯定不會要“蟹八件”來精工細作的。所以江陰人的牛吃蟹,主要意思是1、粗製濫造,既浪費資源又沒有成果。如:螃蟹現在很貴,一桌人在吃螃蟹,有的人吃得特別快,有人說:“一歇歇吃好咧?”“嘿嘿,牛吃蟹。”意思就是很粗疏地吃,浪費了。2、沒有能力,硬著頭皮上。如:半路上汽車拋錨了,老王是老駕駛員,有人說“老王,你來望望看呢,修修看。”“我是只會撥方向盤,修車是牛吃蟹嘓。”

詞表

以下列出部分來自《澄江志·方言》的分類詞表、慣用語,以及流傳在江陰地區的諺語。這些詞句也流行於其他吳語區,列出的原因是它們都符合江陰話的表達習慣。
江陰話有29個聲母,43個韻母,8個聲調。

天文

江陰話江陰話
亮月(月亮)
天河(銀河)
霍險(閃電)
落雨(下雨)
沒水(被大水淹沒)
迷露(霧)
陣頭雨(打雷下大雨)
矇松雨(毛毛雨)
劈風暴雨(大風大雨)
雷動(雷電)

時令時間

上晝(上午)
下晝(下午)
今朝(今天)
明朝(明天)
後朝(後天)
舊年(去年)
開年(明年)
春三頭(晚春)
寒天頭(晚冬)
夜快頭(傍晚)
晝心裡(中午)
先夜子(前天)
大先夜子(大前天)
叨辰光(什麼時候)

農事

難泥(泥土
軋稻(脫粒)
扎稻(割稻)
蒔秧(插秧)

疾病、醫藥

吼(氣喘)
濺(腹瀉)
傷風(感冒)
受印(著涼)
紫血(凍瘡)
三日頭(瘧疾)
野郎中(江湖醫生)

動植物

白果樹(銀杏樹)
洋山芋(土豆)
活猻(猴子)
曲蟮(蚯蚓)
田雞(青蛙)

用具

洋火(火柴)

尺箕(簸箕)
薄刀(菜刀)
筷兒(筷子)
笤帚(掃帚)
墩頭板(砧板)
揩臉布(洗臉毛巾)
筷具籠(筷籠)

衣服

背搭(背心)
套鞋(雨鞋)
頭繩衫(毛絨衫)

身體

下殼子(下巴)
酒潭(酒窩)
論子(結巴)
臉頰鼓(腮)
額角頭(額頭)
後墩腦(後腦勺)
肋朋骨(肋骨)
肩胛(肩膀)
胳肢窩(腋下)
腳節頭(腳趾)
手心底(手掌心)
膀肚子(腳膀)

親屬

太公(曾祖父)
太婆(曾祖母)
好公(祖父)
好婆(祖母)
舅公(外祖父)
舅婆(外祖母)
阿婆(婆婆)
爹(父親)
姆媽(母親)
哥哥、阿哥、大大(哥)
嬸娘(嬸嬸)
娘舅(舅舅)
舅母(舅媽)

稱代

你家(你們)
我家(我們,不包括聽話人)
和你(咱們,包括聽話人)
他家(他們)
老子(對別人稱自己或他人的父親)
老館(丈夫)
阿姆(妻子)
新官人(新郎)
後生家(男青年)
老小家(男子)
丫頭家(女子)
老小(男孩)
小丫頭(七八歲的女孩)
娘娘們(成年女子)
兄弟(男同胞)
姊妹(女同胞)
養新婦(童養媳)
晚(音買)娘(後媽)

其他

扣(開退切)(去)
篤出扣(將物用力跑出去)
寄(記意切)(個、頭、歇)(這……)
過(個、頭、歇)(那……)
十庚(這樣)
叨則(什麼)
睏覺(睡覺)
吃茶(飲茶)
濺水(小便)
跑節場(趕集市)
做人家(節約)
謎(音妹)謎子(謎語)
乖嘴(接吻)
饞吐(口水)
收作(整理)
眼熱(羨慕)
肝油(豬肝)
乾麵(麵粉)
饅頭(包子)
打呼吸(打哈欠)
躲貓貓(捉迷藏)

動詞

演(好動)
斬(用刀剁)
把(給)
連(用針縫)
(剪條切)(躲在地上亂滾)
攪(音搞)(吵鬧)
掀(用力推)
搿(兩手抱緊)(搿骯切)(推,不一定用力)
唷(將東西弄彎)
呼(手持皮鞭猛抽)
部(蹲)
烈(擰)
霍(輕輕接觸)(尋變切)(拔禽獸毛)(虎三切)(打)

形容詞

木勒(愚笨
勒缸(在這裡)
煩勒(囉嗦不停)
下作(奸刁)
啃(搿恩切)頭(固執)

慣用語

一天世界(亂七八糟
一個眼目花(轉眼辦成事)
一腳落手(一步到位)
二不楞頓(不利索)
十三點(行為不正常)
十鴿亂盤(囉嗦糾纏)
三對頭,六對面(交代清楚)
下作胚(脾氣臭)
上吊缺根繩(走投無路)
小手小腳(無魄力)
小兒科(小氣
五勁起得六勁(十分賣力)
不成勒嗇不成堆(不正經者常聚在一起)
木頭木腦(呆笨)木知木覺(不靈敏)
木豬木狗(愚笨)
日不做夜摸索(白天歇著晚上幹活)
日長世久(久而久之)
日裡走勒大路上,夜裡困勒大床上(安心)
牛吃蟹(蠻幹)
牛比客人(吹牛者)
勿二勿三(不正經)
勿入調(不合規矩)
勿作興(不應該)
長腳豆芽菜(人瘦長)
白腳花貓(喜歡跑)
白露里的雨,到一宕壞一宕(壞人到一處壞一處)
末落落(最後)
出乖露醜(出醜)
半二勿三(辦事無耐心)
半吊子(辦事說話不直爽)
討惹厭(不自檢點,遭人厭惡)
畢結骨(十分寒冷)
老三老四(充老練)
老茄乾(充老練者)
蘿蔔當小菜(不被看重)
老吃老做(資格老)
夾炒螺螄(撿便宜)
耳朵根軟(沒主見)
死樣怪氣(愛理不理)
扦腳跟(揭人短處)
掃帚星、雌老虎(潑婦)
吊兒郎當(不負責任)
吊胃口(勾起別人的興趣)
吃勿識頭(挨批評)
吃夾檔(夾在中間受氣)
吃辣花醬(給點厲害嘗嘗)
團團轉悉悉轉(六神無主)
過歇頭(從前)
別苗條(比高低)
花露水(好處)
扳鵲絲(找岔子)
投人生(投胎成人)
聽壁腳(偷聽)
楊樹頭(無立場)
肚腸氧(看不過去)
釘頭碰釘頭(硬碰硬)
窮思極想(絞盡腦汁)
拆空老壽星(落空、吹了)
拆爛污(做事不負責任)
板板六十四(死板)
扳(音八)手扳腳(手腳伸開)
的溜滾圓(十分圓)
的角四方(十分方正)
獨角心思(主觀)
度死日過街(過一天是一天)
活里活絡(不肯定、不明確)
罵山門(公然罵人,發泄怨氣)
輕骨頭啷噹(輕浮)
牽絲攀藤(辦事不爽快)
神智野無(糊塗)
穿頭繩顛倒拎(不會持家)
穿嘴姑娘(搬弄是非)
既怕吃得又怕噎得(猶豫不決)
篤定泰山(定心)
掮濕木梢(上當)
排一排二(一個挨一個)
密密繃繃(多而密)
脫底棺材(敗家精)
眼皮急(眼紅)
笨屎蟲(笨蛋)
雪白滾壯(又白又胖)
搭勿夠(夠不上)喇叭腔(事情辦糟)
寒毛凜凜(十分害怕)
搖頭豁尾(音而)巴(高興、馴服)
觸霉頭(倒霉)
榻便宜(沾光)
敲釘轉腳(辦事謹慎牢靠)
碧波生清(清而潔淨)
瞎纏三官經(胡鬧)
聰明臉孔實肚腸(模樣聰明其實愚笨)
額角頭高(運氣好)
靠牌頭(依仗權勢)
嘴硬骨頭酥(口氣大心裡虛)
螺絲殼裡做道場(場地小施展不開)
豁翎子(暗示)
嚼白趣(閒談)
嚼舌根(瞎議論別人)

諺語

社會行情
江陰江陰
一張嘴巴兩層皮,翻來翻去都有理
一隻碗不響,兩隻碗叮噹
人少好吃飯,人多好做事
人情如逼債,鍋子當鐵賣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笨世上練,刀鈍石上磨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
兒子像娘,起屋上樑
女兒像老子,蓮心篤(煮)棗子
七里纏勒八里,蒲鞋穿勒襪里
九九八十一,算盡又算絕
門不開,戶不開,煙囪里偷落八仙台
不要氣,只要記
不識相,吃點辣花醬
天無百日雨,人無一世窮
火到豬頭爛,功到自然成
公要餛飩婆要面
見人挑擔不吃力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只管籮里米,不管籮外粞
左手不相信右手
引線(針眼)大的洞,盤籃大的風
各人各福,爛泥菩薩住瓦屋
吃了橘子勿忘記洞庭山
吃家飯,屙野屎
吃勿窮穿勿窮,算計不著一世窮
吃的鹽和米,講的情和理
吃啥飯,當啥心,敲啥木魚念啥經
當面是人,背後是鬼
羊肉未吃到,惹得一身騷
百里無輕擔
冷勒風裡,窮勒債里
冷粥冷飯好吃,冷言冷語難受
揀日不如撞日
楊樹葉子掉下來怕打開頭
說著風,就扯篷
急性病碰到慢郎中
閻王好見,小鬼難擋
就了田雞餓煞蛇
眼睛一眨,老雞變成鴨
困勿著,怨床腳
越吃越饞,越坐越懶,越困越癱,坐吃山空海要乾
江陰強盜無錫賊
貓來富,狗來窮

拼寫

聲母表

條目 清不送氣塞音 清送氣塞音 濁塞音 清擦音 濁擦音 陰次濁 次濁
唇音 p 幫 ph 滂 b 並 f 敷 v 奉 'm 媽 m 明
齒音 ts 精 tsh 清
s 心 z 邪 'l 拉 l 來
舌頭音 t 端 th 透 d 定 - - 'n 那 n 南
舌面音 c 見 ch 溪 j 群 sh 曉 zh 樹 'ny 拈 ny 疑
牙音 k 光 kh 框 g 狂 - - 'ng 嗯 ng 牙
喉音 ' 影 - y 鹽
w 黃
h 好 gh 匣 - -

韻母表

a 家
ia 寫 -
o 沙
io 靴 -
y 斯
-
- - i 移 -
- u 烏 - iu 遇
ae 愛 uae 怪

au 包 - iau 蕭 -
ou 歌 - iou 舊 -
ei 狗 uei 悲
-


ie 先
oe 乾
ioe 捐
an 梗 uan 橫 ian 陽 -
on 東 - ion 兄 -
en 真 uen 昆 in 清
ah 鴨 uah 刮 iah 腳
eh 黑 ueh 闊 ih 立
oh 讀 - ioh 局 -
r 而文 m 無白
ng 五

拼寫示例


Ngou

鵝鵝鵝,
Ngou ngou ngou,
曲項向天歌。
Chioh-ghan shian thie kou,
白毛浮綠水,
Bah-mau vei loh-shiu,
紅掌撥清波。
Ghon-tsan peh tshin-pu.
聲母29個
p巴布兵壁 ph怕票胖潑 b旁伴布拔 m美敏棉木 f夫方武福 v扶墳飯佛
t多丁懂德 th梯透聽貼 d同杜定奪 n奴暖南諾 l李柳蘭亂
ts再張酒則 tsh超昌寵促 s少山宣雪 z繩船字食 dz查成傳直
c居豬朱決 ch勸吹氣吃 j求聚瞿傑 ny扭擬牛肉 sh水虛兄血 zh如樹序狹
k乾公廣各 kh看千康擴 g共逛跪軋 ng偶眼熬額
h好灰虎瞎 gh孩效胡王 ?五有愛怨
韻母39個
y試知治恥 i鄙未記西 u布虎烏婆 iu濾須水朱
a家拉價灑 ia也借謝斜 ua娃哇
o瓦巴掛話 io靴
ae街敗反斬 uae怪懷慣還
au操包少交 iau表橋繞小
ei悲周歲去 uei會鬼餵塊
oe半南扇川 ioe捐玄軟拳
eu畝都火數 ieu九就謬劉
ie變千念全
an剛幫浜硬 ian兩讓香強 uan橫光荒王
en本吞森陳 in命丁金巡 uen困昏滾棍
on轟從中重 ion軍允兄巾
ah尺法弱雜 iah甲略腳劇 uah滑刮括豁
oh綠各郭國 ioh肉菊缺入
eh脫刻色黑 ueh闊骨忽獲
ih別卒力吸
(m)姆嘸 (ng')五 (er)兒二爾耳

代表

帶著江陰話的吳仁寶帶著江陰話的吳仁寶
吳仁寶,男,漢族,1928年11月17日出生,195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曾任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黨委書記等職。現任江蘇省政協常委、全國小康村研究會會長、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華西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江蘇省江陰縣華西村黨委、村委、企業集團總辦公室主任。
身為地地道道的江陰人,滿口江陰國語,甚至是放棄國語嘗試江陰話的吳仁寶是江陰話的代表,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委員長都給他做過“翻譯”,把他的江陰話翻譯成國語。總書記和總理為我當“翻譯”江總書記走了(後),他們說,吳仁寶你不得了,總書記又為你當翻譯,這是最高級別了
記:我聽說,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委員長都給您做過“翻譯”。
吳:(笑)那是1992年,我在北京開一個座談會,我講話他們聽不懂,當時的總理李鵬聽得懂,他幫我翻譯了。會議結束以後啊,別人來打趣我說,吳仁寶你不得了,總理為你當翻譯。(後來)江總書記到華西,我找了個翻譯。
記:把您的江陰話翻譯成國語?
吳:對。江總書記說不要翻譯,我聽得懂你的話。我講了後江總書記又為我給大家翻譯了。江總書記走了(後),他們說,吳仁寶你不得了,總書記又為你當翻譯,這是最高級別了。我說呢,我感到非常慚愧,但是又非常高興。為什麼?因為作為我來說,人家都能講外語,我連國語都不會講。所以我的水平太低了。反過來說,我又非常高興,高興什麼呢?看到中央領導為人民服務,我是個農民,語言上有困難,李鵬總理、江總書記為我服務,所以我感到非常高興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