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鎮

永昌鎮

全國永昌鎮共有3處,一為杭州永昌鎮,二為甘肅永昌鎮,三為在四川北川縣新縣城永昌鎮,北川縣城新址選定於其鄰近的安縣境內,地理位置位於永安鎮和安昌鎮中間,由總書記親自定名為永昌鎮。此鎮距北川舊縣城20公里左右。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2010年1月31日舉行了成立大會,永昌鎮黨委、政府正式掛牌。作為“5·12”特大地震後唯一整體異地搬遷的新縣城駐地,新北川已經在永昌鎮初現雛形。北川新縣城永昌鎮將建成城建工程的標誌、抗震精神的標誌和文化遺產的標誌。城市總體布局為“一廊、一環、一帶、一軸”。一廊為安昌河河谷生態廊道;一環為沿新北川大道和新川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環;一帶為永昌河城市景觀帶;一軸為包含羌族特色商業街、抗震紀念園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設施的城市空間軸線。

基本信息

浙江永昌鎮

永昌鎮永昌鎮
永昌鎮位於富陽市西北部,與臨安市三口鎮接壤,距杭州市區60公里,距富陽市區26公里,14省道橫貫全境,與23、05省道相鄰,交通便捷。全鎮地域總面積49.54平方公里,居民點主要分布在永昌溪兩岸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另一部分居民點靠近春建鄉的鎮域東北角。轄區行政村5個,村民小組138個,總戶數3559戶,總人數108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70人。

據民國11年(1922)《新登縣誌》記載:“永昌在縣北,舊名唐昌,宋改今名。”清代轄區為永昌鄉。民國時,轄區為新登月和區依嶺鄉。1950年建政時,為青何鄉、昌嶺鄉和永何鄉,屬新登縣。1956年,三鄉合併為永昌鄉。1958年,屬新登公社永昌管理區。1961年,新登公社撤銷,永昌管理區成立永昌公社。1984年,復稱永昌鄉。1996年,永昌撤鄉建鎮。

永昌鎮永昌鎮
本轄區屬典型的江南丘陵,山青水秀,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條件較為優越,省道牧松公路貫穿全境,南接320國道2公里,對外交通便捷。

永昌鎮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全鎮竹林面積3萬餘畝,食用竹面積8200餘畝,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塑有“竹筍之鄉、生態之鎮”的美譽,其“矮胖鮮筍”食用筍響譽國內外。全鎮工業以造紙、化工、膠鞋、服裝、食品等為支柱產業。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86家,規模企業29家,其中億元企業1家。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1億元;工業總產值10.04億元;農業總產值1.05億元;財政收入3191萬元;人均收入達10300元。企業固定資產投入8000萬元;實到內資500萬元,實到外資50萬美元,自營出口768萬美元。

永昌鎮的社會事業發展得到長足的進步,長2.5公里的新街已全面建成,集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街道亮燈、綠化、美化工程全面完成,垃圾箱、衛生公廁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作。在軟體上,已形成了中心鎮各村共建、共享、共管的管理機制。中心鎮人口規模已達5000餘人,其中外來人員近千人。作為邊陲小鎮,無論從硬體設施建設還是軟體體制改革上,已遠遠領先於周邊鄉鎮。永昌鎮共有國小1 所,幼稚園 1所,在校國小生673人,入學率100%;在園幼兒220人。醫院(衛生院)1家,衛生室6個,社會福利性敬老院1個。初級衛生保健普及率100%。自來水普及率98.3%。各行政村相繼建成了健身點(宛)、籃球場、桌球室等體育設施。永昌鎮文體氛圍濃厚,民間文體活動非常活躍,永昌的龍燈、梅花鑼鼓遠近聞名。永昌鎮先後榮譽浙江省體育強鎮、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平安農機示範鎮、浙江省級教育強鎮、杭州市衛生鎮、杭州市衛生強鎮、杭州市生態鎮、杭州市教育強鎮、杭州市“東海明珠工程”、杭州市文明鎮等稱號。

晨鐘暮鼓,日月乾坤,天道酬勤。一萬餘永昌人民在鎮黨委、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同心同德,為打造“實力永昌、生態永昌、活力永昌、和諧永昌”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改革開放

永昌鎮雷竹
1979年,部分生產隊自發試行分田到戶。

1980年,逐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1年,興辦永昌膠鞋廠,為當時富陽較大的鄉鎮企業之一。

1982年、1990年,永昌中心國小兩度搬新。

1991年,投資150萬元拓建7.5公里牧松公路永昌段。

1992年,中外合資華昌製衣有限公司成立,此後相繼成立5家合資企業;投資4.5萬元建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省民政廳在永昌鄉進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1993年後,農民掌握竹筍反季節培育技術;民政村被任命為富陽市食用筍基地,竹筍成為山村農民經濟支柱。

1996年,撤鄉建鎮。1996~1998年,投資280餘萬元建成長1000米,寬16米的永昌街。

1998年,投資10萬元建成永昌鎮竹筍專業市場;實行殯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

民政村有農戶305戶,950人,是富陽市最早種植雷竹的村之一。家家戶戶開發低丘緩坡種植竹林,全村竹林面積40餘公頃,並且採用竹筍反季節栽培新技術,使出筍期延長3個月、竹筍出產率及質量大大提高,全村收入超過180萬元,僅此一項戶均年收入6000元。1996年,村被富陽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竹筍基地。

經濟發展

永昌鎮永星化工
永昌工農並舉,經濟較為發達。工業以造紙、化工、服裝、食品四大產業為支柱。全鎮現有各類企業186家,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有10家,產值在500萬元以上有20家。農戶走出傳統的糧食生產為主的發展模式,形成“一特多品”的產業格局。憑藉獨特的自然條件,培育出優質的食用筍,倍受滬、杭、蘇等人民青睞。隨著1998年成立的全市唯一的竹筍市場──青何竹筍市場和杭州富麗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的崛起,促進了永昌鎮竹筍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竹筍業已成為全鎮一大特色產業。

永昌鎮有造紙、膠鞋、化工、食品加工和板材等塊狀經濟。永昌鎮的工業經濟在保護原生態環境基礎上發展勢頭良好,但從發展現狀來看,由於受土地、環境等要素制約,要大規模招商引資,引進大企業、大項目不實現,只有在現有的工業經濟基礎上,通過技改促投入,挖掘潛力,更新生產工藝和更新設備,擴大原有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生產總量,盤活存量土地,以此推進永昌工業經濟的再發展。永昌鎮著力做好工業小區建設,加大工業小區招商引資力度,並促使已落戶在工業小區內的竹地板、食品加工、膠鞋等企業儘早動工投產。同時,盤活永昌中學現有土地存量,

永昌鎮現有竹林面積3萬畝,其中毛竹2.2萬畝,食用竹近萬畝。竹產業帶動了該鎮竹材、竹筍、竹筍販銷、筍加工等竹產業鏈,涉及筍農2000餘戶,竹筍加工企業70餘家,年創產值近億元。永昌鎮進一步加大對竹產業扶持力度,鎮財政每年拿出50萬元資金扶持竹產業、食用竹筍加工及竹製品企業發展,並與相關部門積極聯繫進行竹產業開發,進行種竹培育,推廣食用竹新品種,培育高質量的食用竹筍,打響永昌“矮胖鮮筍”品牌。深度開發毛竹筍材兩用林,推進竹製品業加工向精加工轉變,提高竹製品附加值,進一步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高食品加工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扶持,發揮竹產業協會組織作用,實行統一銷售,幫助竹農提高種竹經濟效益。

竹筍種植和販銷為永昌農戶的一項主要經濟收入,年產竹筍1600噸左右。但由於無專業市場,村民只能在馬路邊交易,影響了交通。鎮人民政府根據村民需要,投資8萬元,在青何殿邊興建富陽市唯一的竹筍專業市場,設攤位25個,占地1600平方米。竹筍市場年交易量可達250萬公斤,交易總額1000萬元,最高日交易量達10萬公斤。竹筍主要銷往杭州、蕭山、上海等地,部分遠銷日本。市場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拓寬了永昌竹筍銷售渠道,打響了永昌竹筍的名聲,推動山村經濟發展。

1998年全鎮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入1200餘萬元,華昌製衣有限公司、華捷製衣有限公司和東亞化工廠三強聯合,投資800萬元,興建永星化工有限公司,生產三聚氫氨;雙飛橡膠廠投資200萬元,生產旭日牌內胎;富春內胎廠投資200萬元進行企業擴建。科技型企業的改擴建增強了鎮經濟發展的後勁。

城鎮建設

永昌鎮民政村
撤鄉建鎮以後,鎮委、人民政府把小城鎮建設擺上議事日程,制定規劃,加快實施。3年間投入資金281萬元,完成臨街建築拆遷3800平方米,埋設地下管道2300米,鋪設人行道小方塊1.1萬平方米,栽種綠化樟樹145株。10月底,完成街道路面柏油鋪澆,長1000米、寬27米的永昌新街道建成。

1998年,動工興建青何完全國小,年底完成教學大樓12個教室、4個辦公室1700平方米。全部工程在1999年4月底前完工。青何完全國小建造計畫投資85萬元,這是繼1996年建造昌嶺完全國小,1997年興建永昌中學學生宿舍樓後的又一大興教工程,3項工程累計投資195萬餘元,改善了全鎮的教育教學環境。

昌嶺公路依嶺段嶺高路滑,給依洛、樂和兩村人民的生活、生產帶來極大的不便,鎮委、人民政府把改造昌嶺公路依嶺段作為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的重要內容。在富陽市人大等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籌集資金25萬元,完成依嶺段880米路面水泥鋪澆。

花塘塢水庫是何雲村農用灌溉和居民飲用水的主要水源。因年久失修,庫底淤積,壩體滲漏,急需修建。在富陽市水電局的大力支持下,於1998年11月中旬動工修建。經清淤、固壩,將水庫壩高從原來的10.5米提高到15.5米,整個工程投入資金120萬元,工程在1999年3月底完工。修建後庫容量增至30萬立方米,比原來增加3倍,受益農田面積80公頃,增益46.67公頃;並為村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與鞏固體育強鎮、生態鎮等創建相結合。永昌鎮先後通過了體育強鎮、衛生鎮、生態鎮等一系列的創建,鎮黨委、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來鞏固這些創建成果,各整治村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來改善本村的一些文化、體育等設施,重點整治村青山十分注重基層文化硬體設施建設,通過多方籌資正在建設籃球場、休閒健身場地等活動場所,並計畫對各場地進行水泥硬化,為村民們強身健體提供了場地。已經順利通過驗收的一般整治村樂和村也正在著手建造籃球場、休閒場地等。

杭州市實施“交通西進”、“旅遊西進”戰略和富陽市融入大都市、打造“山水文化名市,人居休閒勝地”名片為契機,永昌鎮充分發揮山水優勢和生態優勢,逐步推進以休閒旅遊、觀光人居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服務行業建設。接軌大都市,讓城裡人願意來、走得進、留得住,有消費,最終促進永昌經濟發展。

永昌鎮踩高蹺

民風民俗

消逝的習俗——踩高蹺、抬架

建國前,每逢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第二年元宵,永昌、永橋、何雲等村就會舉行盛大的鬧元宵活動,其中高蹺和抬架活動別具一格,深受人們喜愛。踩高蹺,一般高3米左右,20歲左右的青年男子雙腳綁在高蹺上,扮演各種人物形象,表演各種動作,或四人拋鋼叉,或雙人表演對打,有時可由多人表演一段古裝戲劇,深受人們喜愛。抬架,一般為3層高7米左右,底層為2平方米一大台板,由8人抬著,板底固定伸出長2米和4米左右鐵桿各兩根代表二層、三層。每根鐵桿藏於台上所立10餘歲童男、童女衣袖之內作擎舉狀,演員或站台上或綁紮於桿底。常表演的節目有《白蛇傳》、《王三姐拋繡球》等節目中分解成的多個片斷,由童男、童女扮演各個角色,每表演完一個片斷,改換一次服裝,接著表演下一個片斷。架台3層增加了表演的立體效果。

甘肅武威涼州區永昌鎮

永昌鎮位於甘肅涼州城區北面,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5700畝。轄22個行政村,即白洪、張英、校西、校東、東坡、煙下、中溝、南溝、和寨、和豐、山高、石碑、劉沛、梧桐、馬旬、水么、張興、下源、上源、白雲、張義、羊桐村,下設18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563人。鎮政府駐劉沛村。有中國小26所,在校學生8801人;衛生陸軍4處。因元朝在西涼府城(今涼州城)北15公里建設新城永昌府(永昌路駐地)而得名。境內現有大元刺賜西寧王碑,屬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現存於原地碑亭內,保存完好。鄉鎮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逐年提高。建成擁有固定資產近千萬元,職工近百人的大型麵粉加工企業——張義麵粉廠,現已發展成為全鎮農產品加工的支柱企業。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財政增稅、農民增收的目的。養殖業發展迅速。建立了東坡、和寨、校東規模養豬示範點,引進三元雜義優良品種4個;建成了年產1000頭瘦肉型仔豬的永泰良種豬繁育場和集小雞孵化、育雛、銷售一體化的養雞示範村——東波村。規模養殖戶發展到3800戶。瓜菜制種和玉米制種發展勢頭良好。瓜菜制種、玉米制種、脫水油白菜種植已成為永昌鎮特色優勢產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商貿長廊建設成效顯著。建成以鎮政府所在地為中心,以永昌經濟開發區為紐帶,向西延伸,四周擴散,東西輻射2.3公里,南北輻射2公里的集鎮開發區,初步形成集餐飲娛樂、商貿流通為一體的新型集鎮。 永昌鎮發展農業高科技示範區,努力建設以制種、蔬菜、農產品加工、商貿流通、娛樂、旅遊為主的小城鎮。發展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依靠科技進步,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全力實施內調外引、科技興鎮、小城鎮帶動三大戰略,確保農民增收和財政增稅目標的實現,推動全鎮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北川永昌鎮

四川北川新縣城所在地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正式掛牌成立。四川北川新縣城所在地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正式掛牌成立。

作為“5·12”特大地震後唯一整體異地搬遷的新縣城駐地,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2010年1月31日舉行成立大會。2010年,原北川老縣城等地居民入住後,永昌鎮人口將達4萬。作為“5·12”特大地震後唯一整體異地搬遷的新縣城駐地,1月31日,北川新縣城所在地永昌鎮舉行成立大會。2010年,原北川老縣城等地居民入住後,永昌鎮人口將達4萬。

行政區劃

永昌鎮是新北川版圖的第29個鄉鎮,名字取相鄰的永安、安昌兩鎮首尾一字,寓意著北川新縣城還有北川和全國一樣,永遠繁榮昌盛。2009年11月9日,省政府同意將北川羌族自治縣安昌鎮的常樂、紅岩、順義、紅旗、溫泉、東魚6個村所屬行政區域析出,設立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永昌鎮人
民政府駐紅旗村。永昌鎮距老縣城23公里,距綿陽35公里,現轄順義、溫泉、紅旗、東魚、常樂、紅岩6個村,60個村民小組,4883戶,11955人,幅員面積25平方公里。

城市布局

北川新址建設規劃圖北川新址建設規劃圖

轄區海拔高度545米~640米,中部為平壩,周邊多低山丘區,安昌河將轄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永昌鎮東、南臨安縣黃土鎮,西接安縣樂興鎮,北靠北川安昌鎮,東南部為北川-山東產業園,距離北川老縣城23公里,距綿陽35公里,108國道從中部穿過。安昌河縱貫南北。
城市總體布局為一廊、一環、一帶、一軸。一廊為安昌河河谷生態廊道;一環為沿新北川大道和新川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環;一帶為永昌河城市景觀帶;一軸為包含羌族特色商業街、抗震紀念園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設施的城市空間軸線。北川新縣城永昌鎮將建成城建工程的標誌、抗震精神的標誌和文化遺產的標誌。

截至目前,由山東援建的北川新縣城首批40萬平方米安居房已經率先封頂。考慮到北川老縣城居民在地震中損失特別慘重,山東援建者在援建任務之外,將所有安居房進行了裝修,這項工作將在2010年3月底完成,屆時居民僅需添置家當就可入住。
此外,新縣城的36條主要交通幹道建設也基本完工,一大批率先啟動的民生項目迅速推進,17個委託山東承建項目全部啟動,大批自建項目正在進行前期施工準備。
2010年,原北川老縣城等地居民入住後,永昌鎮人口將達4萬,城市建設用地3平方公里;到2020年,人口將達到7萬,城市建設用地7平方公里。
據北川縣誌記載,北川建縣最早可追溯到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已有1445年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風雨中,北川縣名、治所多次變化,新中國成立時,縣治所位於禹里鄉。由於匪患嚴重,且交通不便,1952年,北川縣治所從禹里遷往曲山。“5·12”特大地震發生後,北川縣城所在的曲山鎮被毀。經國務院批准,北川縣城整體遷址重建。

地名由來

胡錦濤總書記為北川新縣城所在地親自斟定地名“永昌鎮”。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一是考慮到該地處於永安鎮安昌鎮之間的特殊地理位置,同時也是祝福這座縣城的人民永遠繁榮昌盛。“新縣城取名很重要。”原住北川縣城的一些民眾表示。而在安昌鎮順義、溫泉等6個村的村民對此表示,上面怎么安排好了就可以,他們大都認同自己已經是“北川人”了。

汶川大地震後,北川羌族自治縣政府駐地曲山鎮遭遇滅頂之災,震後治理難度極大,地質條件已決定了北川縣城無法就地重建。去年5月22日,溫家寶總理重返北川考察時稱“一定要再造一個新北川”。

異地選址的北川新縣城位於安昌鎮東南兩公里處,處於永安鎮與安昌鎮之間,距離老縣城23公里。北川新縣城緊鄰安昌河,依山傍水,自然條件優越,可建設用地8平方公里左右,為城市的重建和長遠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北川新縣城規劃負責人之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楊保軍介紹說,新縣城地質條件好,遠離地震斷裂帶,可利用建設用地充足,有利於推進北川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促進山區人口疏解。

2008年11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審查通過了北川新縣城選址,確定新縣城位於安昌鎮以東約兩公里處;2008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川慰問災區民眾時為北川新縣城取名為“永昌”,寓意永遠繁榮昌盛;2009年2月,民政部批覆同意北川、安縣新的區劃調整方案;2009年11月,省政府同意將安昌鎮的常樂等6個村析出,設立永昌鎮。

“永昌”,它建立在重建美好家園的決心與信心基礎上,一年來,我們誰都能看到災區人民的自強、自立、自救,堅強、堅定、堅韌,誰都能看到各級黨組織、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共產黨員衝破重重的精神壓力,吃苦在前,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戰鬥堡壘作用、模範帶頭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抗震救災過程中形成的凝心聚力已經轉化為災後重建的決心與信心,這是一股強大的重建動力。

“永昌”,它建立在改革30年來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單靠決心信心是無法完成重建任務的,國家對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給予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和金融扶持,並積極提供物資、技術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除了未來受到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植外,國內金融機構也積極表態,加大力度支持四川災後重建設,扶持四川擴大內需重點項目。前不久,中國銀行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簽署了總額高達3000億元的《全面戰略合作協定》等等。

“永昌”,它建立在行動上而不是觀望,一年來,全體中華兒女沒有停止過對地震災區的關注,始終用情體會著災區人民的冷暖,用心關注著災區的重建進程,用愛伴隨著災區前行的每一步。一年來,全國人民獻愛心紛紛捐款捐物,全國各地各部門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災區重建家園,有的單位給予災區重建技術的支援,有的單位公開表達支持災後援建的願望,有的單位參與災後重建的項目大概有十餘個,各地重建資金源源不斷流向災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