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維管束植物

水生維管束植物

水生維管束植物是生活在水體當中的維管束植物的總稱,它包括水生蕨類植物和水生被子植物。水生維管束植物(俗稱水草)是個生態學名詞而不是分類學名詞。

水生維管束植物

正文

包括水生蕨類植物和水生種子植物。這些植物均有由韌皮部和木質部組成的維管系統,韌皮部和木質部分別擔任有機物和水分的輸送。維管束植物是植物界的高級類群,它們中的大多數有根、莖、葉的分化。
水生維管束植物由於長期生活於水中缺氧、弱光的環境,在形態結構形成一系列特殊的適應性狀。在根、莖、葉內形成一套完整的通氣組織系統,可以保證各器官和組織對氧氣的需要,並可減輕體重,增加葉片的漂浮能力;水中葉片很薄,多呈帶狀、線狀,可以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無機鹽和光的表面積。有些挺出水面的植物,由於水上和水下葉片所處環境和具有的功能不盡相同,形成了兩種葉型,即異型葉。
水生維管束植物按照生態類型可分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是整個植物體沉沒在水下,與大氣完全隔絕,常見種類有金魚藻 ( Ceratophуllum demersum)、茨藻 ( Najas marina)、黑藻(Hу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asiatic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篦齒眼子菜(P.pectinatus)等。浮水植物是葉片漂浮在水面,又可分為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前者的根扎入水底基質,只是葉片浮於水面;後者全株浮於水面。常見的浮葉植物有睡蓮(Nуmphaea tetragona)、水鱉(Hуdrocharis asiatica)、荇菜(Nуmphoides peltatum)、兩棲蓼(Persicaria amphibium)等。常見的漂浮植物有槐葉萍(Salvinia natans)、浮萍(Lemna minor)、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等。挺水植物是莖葉大部分挺出水面,常見種類有蘆葦( 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уpha orientalis)、慈姑(Sagittariatrifolia)、茭白(Zizania Latifolia)、水蔥(Scirpus tabernaemontani)等。
水生維管束植物對水體污染有一定忍耐能力,一般把水生維管束植物的出現,作為乙型中污帶或寡污帶的標誌。鳳眼蓮對砷很敏感,用0.06ppm含砷廢水灌溉,經2小時葉片即出現傷害症狀,故可作為砷污染的指示生物。
許多水生維管束植物對水體污染有很好的淨化作用。如水蔥可在酚濃度高達600ppm的水體中正常生長,每100克水蔥經100小時可淨化單元酚 202ppm。它的體內有較大的氣腔,乾枯後仍能漂浮水面,衝到岸邊而被清除,使吸收入機體內的酚不會重新返回水中。蘆葦能將酚分解為二氧化碳,每100克鮮蘆葦在24小時內能分解酚8毫克。茭白、慈姑、蘆葦、香蒲、鳳眼蓮、水蔥等對水體懸浮物有較好的去除功能。水蔥能在兩周內使食品工廠廢水的生化需氧量降低 60~90%。蓼屬植物對DDT的富集可達十萬倍。一些水生維管束植物對某些重金屬也有較高的富集能力,使水體得到淨化。菹草用含鋅混合廢水栽培一個月左右,體內含鋅量超過原有含鋅量的8倍。鳳眼蓮用含鋅混合廢水栽培38天,體內含鋅量比原有含鋅量增加 133%。黑藻、金魚藻、菹草對砷的淨化能力也很強,在含砷混合廢水中栽培的菹草,體內含砷量可超過原有含砷量的16倍,金魚藻可超過2倍。浮萍對鎘的富集能力很強,其乾物質的含鎘量可達17ppm。
水生維管束植物是淡水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是食物鏈的重要環節,對研究污染物在水生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規律以及可能危害人畜的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水生維管束植物淨化廢水,還須妥善解決如何回收進入這些植物體內的重金屬問題,以免這些植物殘體腐爛後,再度引起污染。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