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的前身是1989年批准、1993年建成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專業實驗室。2002年被批准成為水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4年10月經科技部批准,依託河海大學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6月通過驗收。

基本簡介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前身是1989年批准、1993年建成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專業實驗室。2002年被批准成為水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4年10月經科技部批准,依託河海大學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6月通過驗收,2008年通過第一次評估。

實驗室集中了河海大學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的優勢力量,開展套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上一評估期承擔科研項目134項,到款金額1.22億元,其中國家“973”計畫項目課題6項、“863”計畫項目課題9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與重點項目2項、自然科學基金(含社科、青年基金)項目26項、攻關(科技支撐)項目課題11項,以及國家重大工程項目22項。發表論文395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9篇,Ei檢索論文123篇;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以上1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項。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1篇與提名1篇。

實驗室擁有老中青相結合、多學科交叉融合、可持續發展的學術梯隊,現有固定研究人員69人,以中青年骨幹為主,絕大多數都擁有國外學習、進修的經歷。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2人,“111創新引智計畫”基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入選國家及省部級人才計畫30人次,有20餘人在國際學術機構中任職。

實驗室圍繞科學研究重點進行高水平開放實驗平台建設,加強對大型實驗設備及配套設施投入。現有3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57台(套),形成了由公共實驗平台與相關實驗大廳、大型試驗基地組成的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實驗研究系統。實驗設施全面開放、有償使用。

實驗室力倡“人才為本、學術至上、開放共享、和諧創新”的建設發展理念與“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實行依託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是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科研實體。建立了聘任、考核、管理與激勵等制度,實體化運行模式創新初見成效,為套用基礎研究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通過承辦國際國內大型會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展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建立國際合作研究機構(4個)等,增強了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實驗室已成為我國在水文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利工程領域開展創新性套用基礎研究、解決重大工程關鍵技術問題、培養高層次人才及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

研究方向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根據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面臨的國家目標和學科前沿問題,在充分研究本領域發展趨勢、結合實驗室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本實驗室確立了五大研究方向:

方向一:水資源演變機理和高效利用
研究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條件下的水資源演變回響機理,提出水資源合理配置與高效管理利用理論與方法。

方向二:水旱災害形成機理及防災減災
研究不同時空尺度水文循環演變規律及水旱災害形成機理,建立新一代流域水文模型及大氣—水文耦合模型。發展複雜防洪系統的實時洪水預報調度技術和方法及旱災預測系統。

方向三:水生態與水環境演變規律及保護
研究流域水生態與水環境演變的影響規律,突破湖泊內源污染控制的關鍵理論,建立水生態系統健康診斷標準以及評估體系,發展流域水資源保護理論,支撐水環境質量改善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國家目標實現。

方向四:河口海岸綜合治理與保護
研究河口海岸水動力學、泥沙運動和河槽演變機理及其生態環境動力學,尤其是高強度人類活動背景下長江下游-河口河流系統的演變規律,創新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天文潮、風暴潮的不同尺度耦合作用機制,建立和完善高精度海岸風暴潮預警預報系統及災害評估體系。

方向五:水工程安全與新材料
研究水工結構現代設計理論、地震等災害引起的水工程病害機理與治理關鍵技術,建立高壩及壩基病害檢測和安全監控理論與方法。研發高性能、超耐久、低能耗與環境友好型的水工程新材料。

實驗平台

實驗室圍繞科學研究重點進行高水平開放實驗平台建設,加強對大型實驗設備及配套設施投入。本評估期依託單位共投入經費3892萬元,其中實驗平台建設經費3642萬元,運行經費250萬元。現有30萬元以上大型設備19台(套),其中15台(套)為本評估期內新添置。形成了由公共實驗平台與相關實驗大廳、大型試驗基地組成的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實驗研究系統,全面開放、有償使用。

實驗室公共實驗平台由綜合樓內的4個公共實驗平台(水文水資源基本規律實驗平台、水生態與水環境實驗平台、水文模擬與公共信息資源實驗平台、同位素水文實驗平台)、5個實驗大廳(水資源綜合實驗廳、河口海岸綜合治理實驗廳、水環境綜合治理實驗廳、河口航道實驗廳和水動力環境模擬綜合實驗廳)、4個試驗基地(鐵心橋試驗研究基地、五道溝試驗研究基地、崑山試驗研究基地、宜興原位試驗觀測基地)組成,共同支撐實驗室五個方向的相關實驗研究。

研究項目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組聽取了彭世彰主任作的建設情況報告

"863"計畫 流域管理模型與GIS雙對象共享結構集成平台 任立良 2009-1-1 2011-12-1
"863"計畫 潮汐流發電高效雙向葉輪技術研究與開發 唐洪武 2009-1-1 2011-12-1
"863"計畫 作物水分虧缺補償技術-水稻水分虧缺控制灌溉調控指標體系與模式 彭世彰 2006-12-1 2010-12-1
"863"計畫 河流流域水資源綜合管理技術 劉凌 2004-10-1 2008-12-1
"973"計畫 湖泊污染物多介質遷移轉化與沉積物基準 王沛芳 2009-3-1 2010-12-1
"973"計畫 土石壩-水庫耦合系統動力學機理 陳生水 2007-12-1 2011-12-1
"973"計畫 喀斯特地區水循環動力過程及其水文生態效應 陳喜 2006-12-1 2008-12-1
"973"計畫 水分驅動下的海河流域生態演變機制與修復機理 彭世彰 2006-9-1 2011-8-1
"973"計畫 半乾旱地區地表生態和水文過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任立良 2005-12-1 2010-12-1
"973"計畫 幹流梯級電站的跨境影響及生態安全 劉恆 2004-4-1 2008-12-1
"973"計畫 長江中下游水沙、生態、環境綜合分析數學模型 陸永軍 2004-4-1 2008-12-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區域農村污染物系統削減技術與工程示範 劉凌 2009-8-1 2011-12-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調水引流工程水質保障與湖體水質改善關鍵技術及綜合評估 王超 2008-9-1 2009-8-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風暴潮對港口水陸域及航道安全影響研究 左其華 2006-8-1 2009-12-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江蘇省海洋908項目(第二、五、六專題) 張長寬 2006-6-1 2009-12-1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全國河湖普查 劉九夫、王國慶 2009-2-1 2009-12-1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中國水圖 張建雲劉九夫 2009-1-1 2012-6-1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港珠澳大橋建設與珠江口港口航道防淤減淤措施研究 左其華 2009-1-1 2011-12-1
國家重大工程項目 長江下游南京至瀏河口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防洪技術研究 夏雲峰,李國斌 2009-1-1 2009-6-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紊流結構對沙波附近泥沙運動的影響機理研究 唐立模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溝畦灌溉地表水流中化肥運動的動力特性及灌水施肥技術要素設計理論 繳錫雲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非常規突發水災害事件的應急合作機制與建模仿真 王慧敏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氣候變化下流域水文極端事件的回響機制及預測-以東江為例 楊濤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河口海域波浪堆積的形成機理及其數值模擬研究 鄭金海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一種新的區域大氣-水文耦合模式RIEMS-TOPX構建及其套用 雍斌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西南喀斯特流域水文變異性及生態水文過程耦合模擬研究 陳喜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自然單元法的三維非平面裂紋擴展模擬和試驗研究 章青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混凝土壩裂縫演變規律及轉異診斷非線性理論與方法 包騰飛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陸氣相互作用中地表地下水分側向運移過程機理研究 袁飛 2010-1-1 2012-12-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基於水文敏感區識別的磷分布模擬及危險源區定位研究 薛聯青 2010-1-1 2012-12-1

研究成果

流域水文物理過程及數字模擬 2007-12-27 8:55:37
河口水沙運動機理及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關鍵技術研究 2007-12-27 8:53:37
平原河網地區水環境演變規律及生態調控技術 2007-12-27 8:51:46
水資源配置理論方法及情景模擬系統 2007-12-27 8:48:24
多主體合作的水管理理論與模式 2007-12-27 8:45:28

獲獎成果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9 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重力壩深層抗滑穩定和處理措施研究 章青(12)
2008 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平原河流水動力理論及防洪安全技術創新與實踐 唐洪武(1) 肖洋 (2)
2009 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低丘紅壤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 彭世彰(4)
2009 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基於多主體合作和供應鏈的水資源現代調配理論、關鍵技術與套用 王慧敏(1),仇蕾(5)
2009 科學進步獎(基礎科學類) 一等獎 流域水文物理過程及數字模擬 任立良(1)、陳喜(2)、王船海(3)、王文(4)、袁飛(5)、瞿思敏(6)、石朋(7)
2009 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淮北平原黃潮土區“四水”轉化水文實驗研究 郝振純(2)、王加虎(4)、章啟兵(6)
2009 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黃河多沙粗沙區分散式土壤流失評價預測模型及支持系統研究 陳界仁(3)、楊濤(5)
2009 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 王超(3)
2009 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珠江三角洲河網複雜水道航道整治數學模型的建模與套用 鄭金海(2)、童朝鋒(3)、張蔚(4)
2008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南水北調東線濟平乾渠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蔡躍波(5)
2009 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碾壓混凝土壩安全診斷與預警的關鍵技術及其套用 顧沖時(1) 吳中如(2) 包騰飛(3) 蘇懷智(4) 鄭東健(5)
2009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中國分區域生態需水 豐華麗(3),王立群(9)
2009 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高水頭船閘閥門防空化創意技術與實踐 胡亞安(1)、李雲(2)
2009 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三峽工程圍堰發電期及通航初期提高船閘通過能力措施研究與實踐 胡亞安(1)、李雲(7)
2009 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珠江三角洲磨刀門水流泥沙運動規律及整治技術研究 陸永軍(2)
2009 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已建堤壩工程風險分析和應急對策的研究 盛金保(6)

申請專利

南科院三維流域洪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軟體V1.0 軟著登字第119235號 軟體 中國 李雲 2009
懸浮式鏇翼水力自動防淤清淤裝置 ZL200510094554.3 發明專利 中國 唐洪武 2008
具有遠程維護功能的光學坐標儀 ZL200310106598.4 發明專利 中國 唐洪武 2008
水利信息智慧型服務軟體 2008SR09565 軟體 中國 艾萍 2008
數字水文信息自動提取軟體DigitalHydro V1.0 軟著登字第0160527號 軟體 中國 劉金濤 2009
城市水系規劃導則 SL431-2008 標準 中國 王超,王沛芳 2009
大中河道複式平台面源截留淨化系統 ZL200810123577.6 發明專利 國內 王超,王沛芳 2009
斜坡式變滲徑面源截留淨化生態護岸組合系統 ZL200610096765.5 發明專利 中國 王超,王沛芳 2009
生態淨污型複式河床濕地系統成型方法 ZL200810018736.6 發明專利 國內 王超,王沛芳 2009
南科院潰壩參數經驗預測軟體[簡稱:NHRI.DamBrkPs]V1.0 軟著登字第0144626號 軟體 中國 李雲 2009
河口海岸工程隨機波浪傳播與變形數值計算軟體V1.0(HHU-WABED) 軟著登字第0150140號 軟體 中國 鄭金海 2009
基於柵格數字信息的洪水預報軟體RADPRFV1.0 軟著登字第0160525號 軟體 中國 劉金濤 2009
水資源費徵收管理系統V1.0 軟著登字0155739號 軟體 中國 薛聯青 2009
基於三維數字模型的渠道線型最佳化設計系統V1.0 軟著登字第0155741號 軟體 中國 薛聯青 2009
基於雙層規則化的渠道地面格線系統V1.0 軟著登字第0155743號 軟體 中國 薛聯青 2009

試驗研究基地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研究基地成立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試驗室實驗研究基地成立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五道溝試驗研究基地掛牌
2007年5月14日上午,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五道溝試驗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安徽省蚌埠市進行。出席揭牌儀式的嘉賓有:安徽省水利廳總工金問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汪斌,河海大學副校長嚴以新,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科院院長崔德密,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科院副院長虞邦義,水利部淮委水文局局長羅澤旺,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世彰、副主任劉凌及實驗室首席專家張行南教授、陳喜教授等。

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科院院長崔德密緻歡迎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介紹了重點實驗室的基本建設情況,突出強調了野外實驗基地的重要性。河海大學副校長嚴以新代表學校對基地建設作了重要指示,希望最大效率發揮基地的各項功能,發揮實驗室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在人才培養、科研項目等方面加強合作,多出成果。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汪斌及安徽省水利廳總工金問榮也分別講話,希望加強與重點實驗室的聯繫,促進五道溝實驗站的建設。最後崔德密院長和彭世彰主任分別代表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科院和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協定書上籤字。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科院院長崔德密、安徽省水利廳總工金問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汪斌及河海大學副校長嚴以新為"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五道溝試驗研究基地"揭牌。

五道溝實驗站與我校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此次基地的掛牌運行,將進一步為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豐富而寶貴的野外觀測資料,促進實驗室在節水灌溉、水資源高效利用、農田生態效應、非點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交叉研究,進一步提高實驗室科學研究水平。
五道溝試驗研究基地位於安徽省新馬橋原種場境內,占地1.4萬平方米。實驗站目前主要由大型地中蒸滲觀測室、氣象觀測場、徑流實驗場、農田灌溉與排水綜合治理實驗區等部分組成。實驗站自1953年至今50多年來,一直圍繞水資源、水環境、灌溉排水、飲水安全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開展範圍廣泛的水文水資源實驗研究。2001年承擔了水利部科技創新項目“節水灌溉示範項目工程技術與政策管理研究”,2006年承擔水利部948技術創新項目“淮北黃潮土區四水轉化水文試驗研究”。

通過建設驗收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建設驗收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建設驗收

2007年6月13日,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在南京組織召開了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驗收會。

出席會議的有: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劉燕美副主任、吳根副處長、朱慶平、楊曉秋、王志成,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曾向輝,教育部科技司張中民,江蘇省水利廳科技處處長張春松,江蘇省教育廳科技處副處長儲憲國;實驗室依託單位南京水科院院長、黨委書記張建雲,副院長李雲,科研管理處負責人;實驗室依託單位河海大學黨委書記林萍華,副校長嚴以新、朱躍龍,科技處處長趙堅、副處長蔡新;以及重點實驗室主任彭世彰、副主任、各研究方向首席專家等。

會議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吳根副處長主持。驗收專家組成員包括南京大學王穎院士、武漢大學茆智院士、中國水科院秦大庸教高、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所卲明安研究員、清華大學王光謙教授、四川大學許唯臨教授、華東師範大學丁平興教授、中國氣科院倪允琪研究員、中科院水生生態研究所謝平研究員和中科院環境生態研究中心陳求穩研究員等,王穎院士擔任驗收組組長。

專家組聽取了彭世彰主任作的建設情況報告,考察了實驗室綜合樓內水文水資源基本規律室等四個試驗室、水環境綜合治理實驗大廳、港航實驗大廳、長江口模型廳和鐵心橋基地,審閱了驗收申請報告和相關材料,並與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了座談,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經認真討論形成了驗收意見,認為:建設期內,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團隊建設、科學研究、組織管理、實驗平台、人才培養和開放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面完成了建設目標任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曾向輝,教育部科技司張中民,分別代表主管部門講話,並表示將繼續對實驗室建設給予大力支持。 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汪集暘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張建雲院長、河海大學林萍華書記分別在會上作了講話。 最後,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劉燕美副主任對驗收會進行了總結,並就實驗室建設作了指示和具體要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