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環境研究

氣候與環境研究

《氣候與環境研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期刊。 《氣候與環境研究》創刊於1996年。 據2018年5月《氣候與環境研究》官網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編委會擁有顧問13人、常務編委20人、編委23人。 據2018年5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共出版文獻1504篇,總被下載387053次、總被引32626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95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37。 據2018年5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載文量為1305,被引量為22869,下載量為40799,2015年影響因子為1.69。

辦刊歷史

1996年,《氣候與環境研究》創刊,為半年刊。

1997年,《氣候與環境研究》由半年刊改為季刊。

2006年,《氣候與環境研究》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氣候與環境研究》反映中國在氣候與環境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可持續發展奠定科學基礎。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氣候與環境科學領域的科研人員及大專院校的師生。

《氣候與環境研究》刊登的稿件主要反映氣候與環境領域代表中國科研水平的、具有一定創造性的學術論文、短論和研究簡報,有關中國國內外氣候與環境領域新動向、新問題的綜合評述,有關學術會議的報導,書刊評介等。

《氣候與環境研究》主要欄目有學術論文、短論、研究簡報、綜合評述、學術會議報導、書刊評介。

編委成員

據2018年5月《氣候與環境研究》官網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編委會擁有顧問13人、常務編委20人、編委23人。

顧問:陳泮勤、醜紀范、丁一匯、方宗義、洪鐘祥、黃榮輝、李澤椿、呂達仁、彭公炳、秦大河、任陣海、王明星、張新時

常務編委:李崇銀、戴永久、傅伯傑、符淙斌、胡永雲、林朝暉、穆穆、趙思雄、畢訓強、陳文、姜大膀、李維京、劉樹華、肖子牛、謝正輝、嚴中偉、俞永強、曾曉東、鄒捍、劉愛弟(專職)

編委:陳海山、陳亞寧、董超華、傅平青、傅雲飛、郭學良、郭正堂、胡非、黃剛、黃玫、雷恆池、呂世華、毛江玉、孫業樂、王式功、王元、夏祥鰲、陽坤、楊修群、張朝林、朱江、朱彤、左瑞亭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5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共出版文獻1504篇。

據2018年5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載文量為1305。

收錄情況

《氣候與環境研究》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5月5日中國知網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總被下載387053次、總被引32626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95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37。

據2018年5月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氣候與環境研究》被引量為22869,下載量為40799;2015年影響因子為1.6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名第292名,在天文學、地球科學(226種)中排名第32名。

榮譽表彰

《氣候與環境研究》被評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分析資料庫源期刊。

文化傳統

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現任領導

名譽主編:徐冠華、曾慶存

主編:李崇銀

副主編:戴永久、傅伯傑、符淙斌、胡永雲、林朝暉、穆穆、趙思雄、劉愛弟(專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