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氈草

毛氈草

毛氈草(學名:Blumea hieracifolia)是菊科艾納香屬的植物。分布於緬甸、尼西亞、巴勒斯坦、中南半島、菲律賓、台灣島、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廣東、貴州、福建等地,生長於海拔100米至1,600米的地區,多生於草地、路旁、田邊和山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毛氈草
Name: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
科:菊科
Family:Compositae
屬:艾納香屬
別名 臭草、鵝掌風、走馬風
漢語拼音 mao zhan cao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Ergeron hieracifolium D. Don;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

特徵

introduce:草本,高10-150厘米;莖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有密絹毛或綿毛,上部毛更密。下部葉倒卵狀匙形,長5-12厘米,寬1-3厘米,上部葉漸小,橢圓形至倒卵形,長3-8厘米,寬5-20毫米,無葉柄或幾無葉柄,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上面有密絨毛,後變近無毛,下面或兩面密生黃褐色絹毛或綿毛。頭狀花序在頂端和葉腋簇生排成緊密的疏穗狀,或在枝端密集成圓錐狀,直徑8-10毫米,無梗;總苞半球狀;總苞片4-5層,金黃色或頂端淡紫色,條狀披針形,密生綿毛;花托稍凸,蜂窩狀,無毛;花黃色,兩性花花冠筒狀,裂片三角形,有微毛;雌花絲狀,3-4裂,無毛。瘦果矩圓形,具肋,有疏微毛;冠毛白色。

分布

分布於台灣、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亞洲南部也有。生山坡草地、路旁。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主治泄瀉;毒蟲螫傷。

菊科·艾納香屬植物

艾納香屬(Blumea DC.),菊科,5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的亞洲、非洲和大洋洲,我國有30種,產東南至西南部,其中艾納香B.balsamifera (L.)DC.的葉可提製冰片,供藥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有香味;葉互生,有齒或分裂;頭狀花序小,異性,盤狀,排成疏散的圓錐花序或穗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黃色或紫色;總苞卵狀或鍾狀,總苞片多列;緣花管狀,多數,雌性,頂端2-4齒裂;盤花兩性,少數,管狀,頂端5齒裂;花葯有尾;花柱枝狹窄,線形或內側略扁;瘦果圓柱形,通常有棱;冠毛1列,粗糙,剛毛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