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毛艾納香

柔毛艾納香

柔毛艾納香(學名:Blumea mollis)是菊科艾納香屬的植物。分布在巴基斯坦、非洲、尼泊爾、錫金、緬甸、阿富汗、斯里蘭卡、印度、不丹、台灣島、中南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江西、雲南、湖南、四川、廣西、廣東、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900米的地區,常生於田野或空曠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柔毛艾納香

種拉丁名:Blumeamollis(D.Don)Merr.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艾納香屬

屬拉丁名:Blumea

海拔:400-900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中國植物志:75:032

組中文名:圓錐花序組

組拉丁名:Sect.Paniculatae·DC.,Prodr

亞族中文名:闊苞菊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PlucheinaeReichenb

族中文名:鏇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草本,主根粗直,有纖維狀叉開的側根。莖直立,高60—90厘米,分枝或少有不分枝,具溝紋,被開展的白色長柔毛,雜有具柄腺毛,節間長3—5厘米。下部葉有長達1—2厘米的柄,葉片倒卵形,長7—9厘米,寬3—4厘米,基部楔狀漸狹,頂端圓鈍,邊緣有不規則的密細齒,兩面被絹狀長柔毛,在下面通常較密,中脈在下面明顯凸起,側脈5—7對,弧狀或斜上升,不抵邊緣,網脈明顯或僅在下面明顯;中部葉具短柄,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3—5厘米,寬2.5—3厘米,基部楔尖,頂端鈍或短尖,有時具小尖頭;上部葉漸小,近無柄,長l一2厘米,寬0.3—0.8厘米。頭狀花序多數,無或有短柄,徑3—5毫米,通常3—5個簇生,密集成聚傘狀花序,再排成大圓錐花序,花序柄長達1厘米,被密長柔毛;總苞圓柱形,長約5毫米,總苞片近4層,草質,紫色至淡紅色,長於花盤,花後反折,外層線形,長約3毫米,頂端漸尖,背面被密柔毛,雜有腺體,中層與外層同形,長約5毫米,邊緣乾膜質,背面被疏毛,內層狹,長於外層2倍,頂端銳尖;花托多少扁平,徑1—2.5毫米,蜂窩狀,無毛。花紫紅色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長4—5毫米,檐部3齒裂,裂片無毛;兩性花約10個,花冠管狀,長約5毫米,向上漸增大,檐部5淺裂,裂片近三角形,頂端圓形或短尖,具乳頭狀突起及短柔毛。瘦果圓柱形,近有角至表面圓滑,長約1毫米,被短柔毛。冠毛白色,糙毛狀,長約3毫米,易脫落。花期幾乎全年。

產地分布

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江西、廣東、浙江及台灣等省區。生於田野或空曠草地,海拔400—900米。也分布於非洲、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尼泊爾、錫金、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大洋洲北部。

中藥材

柔毛艾納香
【拼音名】RóuMáoàiNàXiānɡ
【別名】紅頭小仙、紫背倒提壺、紫色花
【來源】菊科柔毛艾納香Blumeamollis(D.Don)Merr.[B.wightianaDC.],以全草、葉入藥。
【生境分布】浙江、台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消炎,解熱。主治肺炎,咳喘,胸膜炎,乳腺炎,春溫風熱;外用治口腔炎。
【用法用量】3~5錢;外用治鮮葉數張,搓爛,沖開水含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菊科·艾納香屬植物

艾納香屬(Blumea DC.),菊科,5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的亞洲、非洲和大洋洲,我國有30種,產東南至西南部,其中艾納香B.balsamifera (L.)DC.的葉可提製冰片,供藥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有香味;葉互生,有齒或分裂;頭狀花序小,異性,盤狀,排成疏散的圓錐花序或穗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黃色或紫色;總苞卵狀或鍾狀,總苞片多列;緣花管狀,多數,雌性,頂端2-4齒裂;盤花兩性,少數,管狀,頂端5齒裂;花葯有尾;花柱枝狹窄,線形或內側略扁;瘦果圓柱形,通常有棱;冠毛1列,粗糙,剛毛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