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山麻桿

毛果山麻桿

毛果山麻桿,大戟科、山麻桿屬植物,小枝被灰白色微柔毛。葉膜質,闊卵形,邊緣具疏生小腺齒,上面無毛,下面被微柔毛。分布於印度東北部、錫金、不丹和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雲南、四川等地。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毛果山麻桿Alchorneamollis(Benth.)Muell.Arg.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4(2)卷||大戟科EUPHORBIACEAE||山麻桿屬AlchorneaSw.||小托葉組Sect.Stipellaria(Benth.)Muell.Arg.||毛果山麻桿Alchorneamollis(Benth.)Muell.Arg.
5.毛果山麻桿新擬
Alchorneamollis(Benth.)Muell.Arg.inLinnaea34:168.1865,etinDC.Prodr.15(2):902.1866;Hook.f.Fl.Brit.Ind.5:420.1887;PaxetHoffm.inEngl.Pflanzenr.63(IV.147.VII):248.1914.——StipellarzamollisBenth.inJourn.Bot.KewMisc.6:3.1854.

植物形態

毛果山麻桿,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小枝被灰白色微柔毛。葉膜質,闊卵形,長9-20厘米,寬8-20厘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近截平狀心形,邊緣具疏生小腺齒,上面無毛,下面被微柔毛,基部具斑狀腺體4個;基出脈3條;小托葉線狀,長約3毫米,具疏毛;葉柄長8-10厘米,被微柔毛;托葉披針形,長5-6毫米,疏生柔毛。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長2-8厘米,1-3個生於小枝已落葉腋部,各部均密生短柔毛,花序梗短,苞片長三角形,長1-2毫米,雄花9-11朵簇生於苞腋,花梗長1.5毫米,近頂部具關節;雌花序總狀,頂生,長6-8厘米,各部均密生微柔毛,苞片披針形,長3-5毫米,小苞片長約2毫米;雄花:花萼花蕾時球形,直徑15毫米,近無毛,萼片3枚;雄蕊8枚;雌花:萼片5-6枚,披針形,長2.5-3毫米,具柔毛,其中1枚基部具腺體;子房球形,被短絨毛,花柱3枚,線狀,長6-8毫米,合生部分長約1毫米;花梗長2毫米。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果皮平坦,被短絨毛;種子扁卵狀,長約7毫米,種皮具粗皺紋。花期4-8月。

產地分布

毛果山麻桿產於雲南(碧江)、四川(瀘定)。生於海拔1200-1950米河谷坡地或溪畔林下。印度東北部、錫金、不丹和尼泊爾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大戟科·鐵莧菜族的植物和屬

鐵莧菜族(Trib. Acalypheae), 大戟科、鐵莧菜亞科的一個族,本族約80屬。中國國產20屬。
粗糠柴組
刺果野桐組
香野桐組
羽脈野桐組
風輪桐
雲南野桐
大葉石岩楓(變種)
野梧桐(原變種)
毛果山麻桿
崖豆藤野桐
銹毛野桐
小果野桐
粗糠柴(原變種)
小托葉組
盤狀腺苞組
石岩楓(原變種)
長梗野桐(變種)
海南山麻桿
白背葉(原變種)
絨毛野桐(變種)
尼泊爾野桐
湖南山麻桿
密序野桐(變種)
孟連野桐(變種)
毛桐(原變種)
印度輪葉戟(原變種)
兩廣野桐(變種)
栗果野桐(變種)
湖北野桐(變種)
紅葉野桐(原變種)
羽脈山麻桿(原變種)
厚柱山麻桿
輪葉戟
紅背山麻桿(原變種)
廣西白背葉(變種)
白茶樹
灰岩血桐
椴葉山麻桿
棒柄花
泡腺血桐
圓葉野桐
野梧桐
輪苞血桐
粗毛藤
海南粗毛藤
滑桃樹
鼎湖血桐
大苞血桐
刺果血桐
灰岩粗毛藤
綠背山麻桿
印度輪葉戟
灰岩棒柄花
長棒柄花
槓香藤
印度血桐
光假奓包葉
山麻桿
尾葉血桐
台灣血桐
山中平樹
台灣白桐樹
血桐屬
海南白桐樹
卵苞血桐
羽脈山麻桿
假奓包葉
安達曼血桐
喀西白桐樹
長葉白桐樹
白桐樹
樟葉野桐
滑桃樹屬
蓖麻屬
四果野桐
山靛屬
盾葉木
肥牛樹屬
輪葉戟屬
雲南大柱藤
白桐樹屬
中平樹
白大鳳屬
腺葉石岩楓
網脈野桐
石岩楓
腎葉野桐
山苦茶
南平野桐
毛桐
紅葉野桐
褐毛野桐
海南野桐
桂野桐
粉葉野桐
椴葉野桐
短柄野桐
東南野桐
粗毛野桐
粗糠柴
長葉野桐
白楸
野桐屬
山靛
墨鱗
墨鱗屬
大柱藤屬
血桐
草鞋木
白茶樹屬
水柳屬
風輪桐屬
粗毛藤屬
棒柄花屬
蝴蝶果屬
白大鳳
山麻桿屬
紅背山麻桿
假奓包葉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