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縣淹城

武進縣淹城

淹城位於常州市南面,距市區約七公里是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據說,這也是世界上公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面積約0.6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將近3000年的歷史。

簡介

武進縣淹城

傳說

 相傳商朝末年, 東夷奄君為躲避周王的攻打, 帶領部落南下, 築成挖壕固守數年, 因四周都是護城河, 好像淹在水裡一樣, 故稱淹城。
淹城氣勢壯觀,遺址有土牆三重, 分為外城、內城、子城, 各城均有護城河環繞, 只在西面有一出口通道。外城呈橢圓形,周長約2.5公里,內城和子城都為方形。城內有淹君殿、跑馬崗、甘露城、頭墩、肚墩、腳墩、玉井、搖鈴鐘聲、龍泉等古景點。城內外散布著的百餘個土墩中,以頭墩、肚墩、腳墩為最大。近年來淹城先後出大量幾何印紋陶罐、缸、瓮、缽等珍貴文物,其中有被譽為"天下第一舟"的獨木舟、造型優美的青銅器、原始青瓷器和陶器。部分出土文物曾到國外展出,受到讚譽。3000年的風風雨雨,留下的都是造化的傑作。涉足其間,猶如進入世外桃園,那江南水鄉充盈清澈的碧水,那蘊藏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給人古老、幽靜、深厚的感受,是考古、休閒、度假旅遊絕佳去處。無怪乎這裡有"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的說法。
此城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關於淹城的來歷和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誰,史學界和考古界眾說紛紜,至今仍無定論.一說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國的國都 ,奄君就是當時在山東曲阜之東的奄國君主.相傳奄君就是周成王時與商代後人武庚勾結髮動叛亂的奄國君王,被周成王所滅後,帶領殘部從山東輾轉逃到江南,在這裡鑿河為塹,堆土為城,仍稱"奄".因為古代三點水的"淹"字與沒有三點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傳至今,遂有"淹城"之名.另一說是春秋晚期吳國公子季扎不滿闔閭刺殺王僚奪取王位,決心與闔閭的強暴政治決裂,"終身不入吳國",便在封地延陵築城挖河,以示淹留之決心,幫名"淹城".自然,淹城的主人是季扎了.淹城,這座歷史古城,沿有許多不解之謎,有待考古工作者、歷史學家去揭開謎底。據史書記載,淹城古城牆最高達20米,牆基寬25-30米,全部由泥土夯築而成。

歷史

3000年的風風雨雨,留下來的都是造化的傑作。客觀存在有的是江南水鄉充盈清澈的碧水,有的是沃野上千年遺留下來的幾何圖形般的豐碑,以及許多蘊藏在地下的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涉足其間,猶如進入世外桃園,給人古老、幽靜、深厚的感受。這裡的人有這樣一種說法:"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可見,"淹城在人們心目中不同凡響的吸引力。中央和省市有關部門決定,要加緊開發淹城,使之成為太湖風景區的著名旅遊點之一。
1958年以來,淹城出土了大量幾何印紋陶罐、缸、瓮、缽和青銅器(如銅編鐘、銅鼎),在內城發掘出的獨木船,轟動了中國考古學界,最大的一隻為整段楠木火烤斧鑿而成,長11米、寬0.9米、深0.45米,被譽為“天下第一舟”,現珍藏在北京博物院。

考古

中華民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