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閭

闔閭

吳王闔閭(?―公元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左傳》、《世本》作吳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公元前515年,吳王闔閭派專諸刺殺吳王僚,奪取吳國王位。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舊臣伍子胥為相,以齊人孫武為將軍,使國勢日益強盛。公元前506年,吳軍在孫武、伍子胥率領下,從淮水流域西攻到漢水,五戰五勝,攻克楚國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後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師,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復國。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槜李之戰中,被越大夫靈姑浮揮斬落他的腳趾,重傷而死,後葬於蘇州虎丘山。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率兵伐楚

吳王闔閭吳王闔閭

闔閭,原稱公子光,是吳王諸樊之子(《左傳》、《世本》作吳王余眛之子)。吳國在吳王壽夢在位時期開始強盛。吳王壽夢死後,四個兒子,前三個兒子諸樊、餘祭、餘昧相繼即位,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卻無心王位,屢辭王位而不授。餘昧病故,餘昧的兒子僚即位,是為吳王僚。公子光心有不甘,常常認為自己的父親兄弟四人,應當傳位給叔父季子。季子既不接受國家,而自己的父親最先繼位。既然沒有傳位給季子,自己就應當繼位。於是暗中招納賢能之士,準備襲擊吳王僚,奪回王位。

公元前525年(吳王僚二年),吳王僚派公子光率軍攻打楚國,公子光戰敗而且丟失先王的船。公子光懼怕獲罪,便偷襲楚軍,奪回王船後才回軍。

公元前522年(吳王僚五年),楚國逃亡之臣伍子胥前來投奔,公子光以賓客之禮接待他。

公元前519年(吳王僚八年),吳國派公子光攻打楚國,擊敗楚軍,將楚國的前太子建的母親從居巢迎接到吳國。借勢北伐,擊敗陳國和蔡國的軍隊。

殺僚奪位

吳王闔閭吳王闔閭

公元前518年(吳王僚九年),當時,楚國邊邑卑梁氏的少女與吳國邊邑的女子爭採桑葉,兩個女子的家人發怒而互相攻殺,兩國邊邑長官聽說後,也發怒而互相攻打,楚國滅掉吳國的邊邑。吳王僚大怒,於是派公子光討伐楚國,奪取楚國的居巢和鍾離二城凱鏇而歸。

當初伍子胥投奔吳國,勸說吳王僚:“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殺吳王僚而自立為王,又不能說穿此事,於是就將勇士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公子光大喜,便以伍子胥為賓客。伍子胥退隱鄉下從事耕作,以等待專諸的行動。

公元前514年(吳王僚十三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國內動盪之時,興兵伐楚。由於國內空虛,闔閭加大了策動政變的步伐,並在吳王僚班師回朝的慶功宴上派專諸將劍藏在魚腹中,趁上菜之機刺殺了吳王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的故事。由此闔閭奪得吳國王位,史稱吳王闔閭。

強兵興國

春秋列國地圖春秋列國地圖

當時的吳國雖已強大起來,但仍有不少困難:譬如常受江河海水的侵害,軍事防禦設施尚不完備,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沒有保障;國家糧倉還未建立,荒地也未充分開墾;西邊的楚國已成為雄踞中南的泱泱大國,南邊的越國也有很強的實力,對吳國構成威脅。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具有政治膽識的吳王闔閭大力搜羅人才,任賢使能,採納良策,聽取民聲。他任用了楚國舊臣伍子胥,聽取其振興吳國的建議。吳王闔閭任用伍子胥為行人(外交官),伯嚭為大夫,共同參議國事。經伍子胥推薦,吳王闔閭親自召見軍事家孫武,與孫武討論晉國六卿強弱,孫武獻出了自己的軍事著作兵法十三篇。當時正是吳國振興霸業之機,吳王闔閭讀了很感興趣,拜孫為將軍。

吳王闔閭命伍子胥主持修築的闔閭大城(今江蘇蘇州),於是名城蘇州(姑蘇)開始建立。吳王闔閭還設定守備,積聚糧食,充實兵庫,為稱霸諸侯作準備。經過幾年的努力,吳國不斷發展壯大,百姓豐衣足食,樂於為國家而獻身。為了給楚國點顏色看,他一舉滅亡了楚的附庸徐國,楚國對此也無可奈何,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徐國稱王。

吳國經過吳王闔閭的一系列改革,具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吳王闔閭開始把重點轉向軍事上的發展。他訓練吳國的士卒,以適應與中原諸侯國作戰的需要。又重用軍事家孫武,提高戰術素養。加緊製作鋒利的寶劍,以供戰爭之用。一切準備就緒,吳王闔閭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強大的楚國。

攻入郢都

吳王闔閭吳王闔閭

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三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伯嚭率軍攻打楚國,奪取楚國的舒邑,誅殺吳王僚之弟、逃亡投降楚國的燭庸、掩餘二公子。吳王闔閭謀劃攻入楚國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將軍孫武說:“民眾疲勞,不能攻打郢都,要等待時機。”

公元前511年(吳王闔閭四年),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楚國的六邑和灊邑。

公元前510年(吳王闔閭五年),攻打越國,擊敗越軍。

公元前509年(吳王闔閭六年),楚國派子常、囊瓦率軍攻打吳國。吳軍迎頭還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楚國的居巢然後撤回。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九年),吳王闔閭詢問伍子胥和孫武說:“當初你們說不能攻打郢都,現在情況如何?”二人回答說:“楚國大將子常貪婪,唐國蔡國都恨他。大王您如一定大舉伐楚,必須聯合唐、蔡二國才能成功。”於是吳王闔閭聽從他們的計策,出動全部軍隊,與唐國、蔡國一道西進伐楚,來到漢水邊上。楚國也發兵抵拒,雙方隔水列陣。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欲戰,吳王闔閭不許。夫概說:“大王已把軍隊委託於我,作戰要抓住有利時機才是上策,還等什麼!”夫概於是帶領其部五千人突襲楚軍,楚軍大敗奔逃。吳王闔閭縱兵追擊,追至楚國都城郢都,與楚軍交戰五次,五戰都把楚軍打敗。楚昭王逃出郢都,跑到鄖縣。鄖公之弟想殺死楚昭王,楚昭王又與鄖公逃到隨國。吳軍進入郢都,創造了春秋時期攻占大國都城的先例。

夫概反叛

吳王闔閭吳王闔閭

公元前505年(吳王闔閭十年),越王允常聽說吳王闔閭在郢都,吳國國內空虛,於是率軍攻打吳國。吳國另派軍隊迎擊越軍。楚國向秦國告急求救,秦國派軍隊救楚擊吳,吳軍被擊敗。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見秦軍、越軍接連擊敗吳軍,而吳王闔閭滯留楚國不撤離,夫概便逃回吳國而自立為吳王。吳王闔閭聞知此事,便率軍返回吳國,攻擊夫概。夫概兵敗投奔楚國。同年九月,楚昭王才得以回到郢都,而將夫概封於堂溪,稱為堂溪氏。

公元前504年(吳王闔閭十一年),吳王闔閭派太子夫差率軍再次討伐楚國,攻取了楚國的番邑,迫使楚國遷都於鄀(今湖北宜城東南)。從此吳國威震華夏。

傷重去世

闔閭闔閭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十九年)夏,吳王闔閭興師伐越,越王勾踐帶兵在欈李(今浙江嘉興南)抗擊(史稱“槜李之戰“)。越軍派遣敢死隊挑戰,三次沖向吳陣,全部失敗。最後越王讓犯死罪的囚徒走到吳軍陣前,舉劍自盡。吳軍只顧觀看這種奇怪的現象而放鬆防備,越軍趁勢攻擊,在姑蘇(今江蘇蘇州)大敗吳軍。

越國大夫靈姑浮用戈攻擊吳王闔閭,斬落吳王闔閭腳拇指。吳王闔閭被迫還師,軍隊退卻七里,吳王闔閭因傷重死於陘,後葬今天的蘇州虎丘山。

臨死前吳王闔閭命立太子夫差為吳王,對夫差說,你能忘記勾踐殺死了你的父親嗎?夫差回答說不敢忘。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二年),吳王夫差在夫椒(在太湖之中)擊敗越國,攻入越國都城會稽(今浙江紹興),終於為父親吳王闔閭報復了越國。越王勾踐派人向吳國求和,伍子胥認為不能答應,要求滅掉越國以除後患,但吳王夫差志得意滿,答應越國的求和,並著越王為之服役。後來伍子胥屢諫,吳王夫差卻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殺。伍子胥臨死前說:“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地”,後來果如其所料,吳王被越國所滅。

軼事典故

為女殉葬

吳王闔閭的女兒滕玉因對他有怨氣而自殺,吳王闔閭非常悲痛,在閶門外為女兒大造墳墓,又製作雕刻精美的石槨,並用金鼎、銀樽、珠玉待珍寶作為隨葬品。到了為女兒送葬那一天,吳王闔閭令人一路舞著白鶴,吸引成千上萬的市民跟隨觀看,到了墓地,吳王闔閭下令將跟隨觀看的男女全部趕進地宮,然後塞上墓門。這些觀鶴的百姓就這樣被埋進墳墓,成了吳王闔閭女兒的殉葬品。

愛吃鹹魚

吳王闔閭帶兵渡海攻打越國時,船上沒糧了。正張皇的時候,無數金色大魚遊了過來,它們自投羅網,成了吳軍的口糧,而且數目如此之多,直到吳軍班師,還沒吃完。吳王闔閭回來問那些魚還在么?身邊的人回答說都醃成了魚乾。於是吳王闔閭就大吃特吃起來,不覺得鹹,反而覺得味美,還當場寫下了一個字,上面是美,下面是魚,這字後來演變成了“鯗”,專指魚乾。

歷史評價

吳王闔閭吳王闔閭

司馬遷:“闔廬弒僚,賓服荊楚。”

王充:“孫武、闔廬,世之善用兵者也。知或學其法者,戰必勝;不曉什伯之陳,不知擊刺之術者,強使之軍,軍覆師敗,無其法也。”

趙曄:“始任賢使能,施恩行惠,以仁義聞於諸侯。”

司馬貞:“光既篡位,是稱闔閭。王僚見殺,賊由專諸。”

史籍記載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第四》

家族成員

父祖

祖父:吳王壽夢

父親:吳王諸樊

叔父:吳王余祭、吳王余眛(夷昧)、季札

弟弟

夫概,公元前505年,趁吳國被秦軍、越軍擊敗之機,自立為王,後兵敗投奔楚國。

子女

兒子

吳王夫差

公子波

公子山

女兒

叔姬寺吁

滕玉

墓葬

闔閭墓闔閭墓

闔閭墓,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虎丘山下劍池水中。其子吳王夫差為營造闔閭墓,徵調十萬民工使大象運土石,穿土鑿池,積壤為丘,歷時三年竣工。因闔閭愛劍,下葬時以“專諸”、“魚腸”等劍三千殉葬。陵墓上方劍池為清泉一泓,深可二丈,峭壁如削,景色幽深。相傳秦始皇和東吳孫權都曾派人來此鑿石求劍,但無所獲,惟鑿處成為深池,故稱劍池。一說劍池為冶煉寶劍淬火之處。

闔閭墓位於虎丘劍池之下闔閭墓位於虎丘劍池之下

闔閭墓所在的虎丘山劍池,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曾在此書寫“虎丘劍池”四個大字,,每一筆畫都有二尺多長,筆力遒勁。經風霜侵蝕,“虎丘二欄位落湮沒,於是在明代萬曆年間照原樣鉤摹重刻。所以蘇州人稱為“假虎丘,真劍池”,也有人說這句話暗指闔閭墓的秘密。

據方誌記載,劍池下面是吳王闔閭埋葬的地方,因入葬時把他生前喜愛的三千寶劍作為殉葬品埋在墓中,故名“劍池”。歷史上不少淘金者想挖掘闔閭墓。劍池的外側有一塊南北傾向的大盤石,面積有一二畝。傳說闔閭墓築成後,吳王夫差擔心工匠們泄露墓中的秘密,便將全部工匠邀來飲酒看鶴舞。白鶴也會跳舞,多么稀罕!他們興高采烈地伸長頸脖,等待著仙鶴降臨,但是等到的卻是一把把寒光閃閃的利刃。據說,當年千餘名工匠喋血石上,至今石頭還是紫褐色的,名曰“千人石”。吳王夫差以這種欺騙伎倆殘殺無辜,手段十分卑劣。

影視形象

《孫子大傳》中的吳王闔閭(尤勇飾演)《孫子大傳》中的吳王闔閭(尤勇飾演)

1996年電視劇《東周列國·春秋篇》李慶祥飾演吳王闔閭;

2006年電視劇《臥薪嘗膽》楊在葆飾演吳王闔閭;

2010年電視劇《孫子大傳》尤勇飾演吳王闔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