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五里墩國小

武漢市五里墩國小

武漢市漢陽區五里墩國小,位於風光秀麗的墨水湖畔,創建於1953年,經過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辦學規模不斷壯大,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基本信息

信息簡介

武漢五里墩國小武漢五里墩國小

學校教育環境優美,目前占地面積為10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700平方米,綠化率達88%。
多年來,本校教職工在政府和社會關心支持下,以奮發精神為動力,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鍥而不捨,務實求真,建立了一支樂於奉獻,勇於開拓的教師隊伍,形成了“團結、文明、進取、創新”的校風、“真心、愛心、耐心、信心”的教風和“樂學、勤學、會學、善學”的學風。
學校擁有市區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教師、骨幹教師等十餘人。本科、大專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大大超過省市關於國小師資標準的規定。
本校屬市辦學水平先進學校、市校園環境建設先進學校,市綠化先進學校、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體教師積極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最佳化課堂教學,大力開展課改實踐,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師生在各類比賽中捷報頻傳。
我校曾榮獲少先隊工作示範學校,市雛鷹大隊等稱號,也是武漢市田徑、足球傳統項目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合格學校。聶葳、黃欣、何博等學生獲得“武漢市十佳少年”,“武漢市百名好少年”等榮譽稱號。學校田徑隊曾連續十年獲得漢陽區國小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校足球隊曾獲全市國小甲組冠軍,並代表武漢市參加全國比賽。多年來為各級運動隊輸送了不少人才。
昨天的輝煌已成為歷史,全校教職員決心再接再勵,加倍努力,在新世紀把五里墩國小辦成:素質教育的示範學校,教育科研的實驗學校,為中華發族的振興貢獻力量。

農民工子女

教師騰出辦公室農民工子女進課堂
校長王瑋說,漢陽區農民工子發比較集中。早在2002年,五里墩國小的老師們通過走訪,了解到許多農民工由於無力為子女支付學費,將孩子送到簡易棚戶國小學習。然而,據家長們反映,棚戶國小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均十分有限,不利於孩子們的升學和發展。
給所有孩子同樣的課桌,成了該校領導、老師的一致願望。
於是,校領導瞄準學校附近某國營企業自辦國小的閒置校址,於當年9月,迅速成立分校,返聘有經驗的退休老師開展教學,專門接收農民工子女入校。該分校的師資、硬體、對學生的管理、關愛贏得了農民工的信任與支持,家長們紛紛將孩子送來。到2004年,該分校接收的農民工子女已從最初的180名發展到220多名。
2004年春天的非典過後,五里墩國小經受了一場考驗。3月,分校所在地被武漢市漢陽區疾控中心徵用。為了全區人民的生命安全,五里墩國小默默地撤銷了分校。
分校說撤就撤了,但孩子們怎么辦?220個孩子如何才能順利成才?望著220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稚嫩的面孔,學校領導心如刀割。
經過研究,這些孩子的出路只有兩條:要么解散,要么整體遷入主校區。而該校主校區已有24個教學班,再增加6個班,教室都不夠用。
最後,老師們主動讓出原本就不寬敞的辦公室,再擠占了幾間功能室,終於騰出了6間教室,讓所有的孩子都回到了課堂。而至今,老師們都是十多人擠在一間小辦公室。
獨立班、混合班關愛潤物細無聲
農民工子女來到公立學校,如何融進城市學校的生活呢?
向孩子們贈送文化用品時,孩子們會像你想像的那樣歡欣雀躍嗎?
王瑋說,不是的。以前學校曾為農民工子女專門舉行了捐贈儀式。而孩子們接過文具等物品時,不是欣喜,也沒有愉悅,表現得沉默而尷尬。王瑋說,孩子們年紀雖小,但也有自尊心,這樣的捐贈人為地將他們界定為貧困生,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
為了讓老師對孩子的關愛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學校對農民工子女的分班有兩種方式:以獨立編班為主,混合班為輔。獨立班全都是農民工子女;一些成績優異的農民工子女主動要求加入學習氣氛更濃的混合班。選擇什麼班,全由孩子們自主選擇,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
閱覽室、電腦室、運動場……處處待遇平等
為了讓農民工子女真正融入學校生活,五里墩國小在堅持一費制的同時,還對一些貧困生減免了部分相關費用。此外,學校還多方面爭取幫扶資金,如通過團市委籌措資金,按時發放到家長手中。記者到達五里墩國小時,該校剛向34名學生家長發放了助學金,標準為每生每學期300元。錢雖然不多,卻溫暖了家長與學生的心。
王瑋說,在學校,農民工子女與城裡的孩子一視同仁,同等使用閱覽室、電腦室和塑膠運動場等。在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時,優秀的農民工子女都能被選拔出來。
由於該校處於城鄉結合地帶,當地學生與農民工子女的差異較小,加之該校領導、老師有意忽略其差異,農民工子女在這裡學習、生活得十分開心。採訪中,該校農民工子女足球隊正在運動場上進行訓練,孩子們投入的勁頭,足以證明他們已經融入了這裡的生活。
推廣國語、優惠進餐農民工子女受優待
據了解,該校在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學問題上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所有的老師都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定期舉行主題班會,還開設了心理諮詢室,及時發現他們學習、生活上的困難,並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困難。
為避免孩子們因口音不同受到歧視,該校積極推廣國語,讓孩子們在平等的條件下自由溝通、交流。王瑋說,從小在該校讀書的孩子,與漢陽當地學生幾乎沒有語言差異。除了在課堂上、生活中進行日常推廣,該校還專門規定,3月為班級國語推廣月,4月為全校國語推廣月。
在教學中,老師們發現,許多農民工子女由於父母忙於生計,沒有時間為他們準備午餐。學校雖然實行月票進餐制,按每餐3.5元的票準收費。但一些農民工每月收入僅300元左右,仍無力為其子女支付進餐費。
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對農民工子女進餐優惠實行每餐2元的標準,並允許他們單餐購票。此舉減輕了家長的經濟壓力,受到廣泛好評。家長們紛紛表示,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放心。[2]

武漢市知名國小目錄

武漢,九省通衢,地理位置優越,近些年基礎教育蓬勃發展,湧現了一批又一批教育優良的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