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頸骨折

橈骨頸骨折

橈骨頸骨折主要是由於暴力引起,當提攜角、肘關節多呈自然外翻狀,在跌倒手部撐地時暴力由遠及近沿橈骨向肘部傳導,當抵達橈骨上端時,橈骨頭與肱骨小頭撞擊,引起橈骨頭、橈骨頸或兩者並存的骨折。如暴力再繼續下去,則尚可出現尺骨鷹嘴或肱骨外髁骨折及脫位等。橈骨頸骨折並不多見常與橈骨頭骨折伴發,亦可單發,二者之致傷機制及診治要求均相似。

基本信息

橈骨頸骨折橈骨頸骨折
橈骨頸骨折主要是由於暴力引起,當提攜角肘關節多呈自然外翻狀,在跌倒手部撐地時暴力由遠及近沿橈骨向肘部傳導,當抵達橈骨上端時,橈骨頭肱骨小頭撞擊,引起橈骨頭、橈骨頸或兩者並存的骨折。如暴力再繼續下去,則尚可出現尺骨鷹嘴或肱骨外髁骨折及脫位等。橈骨頸骨折並不多見常與橈骨頭骨折伴發,亦可單發,二者之致傷機制及診治要求均相似。

診斷檢查

除外傷史及臨床症狀外,主要依據X線平片確診及分型。分析影響學所見,一般分為以下四型:

1.無移位型:指橈骨頸部的裂縫及青枝骨折,此型穩定,一般勿需復位。多見於兒童。
2.嵌頓型:多系橈骨頸骨折時遠側斷端嵌入其中,此型亦較穩定。
3.歪戴帽型:即橈骨頸骨折後,橈骨頭部骨折塊偏斜向一側,猶如人戴法蘭西帽姿勢。
4.粉碎型:指橈骨、頸及(或)頭部骨折呈三塊以上碎裂者。

發病機理

橈骨頸骨折橈骨頸骨折
提攜角、肘關節多呈自然外翻狀,在跌倒手部撐地時暴力由遠及近沿橈骨向肘部傳導,當抵達橈骨上端時,橈骨頭與肱骨小頭撞擊,引起橈骨頭、橈骨頸或兩者並存的骨折。如暴力再繼續下去,則尚可出現尺骨鷹嘴或肱骨外髁骨折及脫位等。肘關節後脫位最為常見,大多發生於青壯年,由傳達暴力和槓桿作用所造成。跌倒時用手撐地,關節在半伸直位,作用力沿尺、橈骨長軸向上傳導,使尺、橈骨上端向近側衝擊,並向上後方移位。當傳達暴力使肘關節過度後伸時,尺骨鷹嘴衝擊肱骨下端的鷹嘴窩,產生一種有力的槓桿作用,使止於喙突上的肱前肌和肘關節囊前壁撕裂。肱骨下端繼續前移,尺骨鷹嘴向後移,形成肘關節後脫位。由於暴力方向不同,尺骨鷹嘴除向後移位外,有時還可向內側或外側移位,有些病例可合併喙突骨折。肱前肌被剝離,以致形成血腫,肘關節脫位可合併肱骨內上髁骨折,有時骨折片嵌在關節內阻礙復位,可有尺神經損傷。

橈骨頭表面被有軟骨,中部凹入呈杯狀與肱骨小頭關節面相對。當肘關節伸直時,僅橈骨頭之前半部與之相接觸。屈肘時兩者全吻合,杯狀面之尺側為一半月形的傾斜面,於鏇前時與滑車之橈側邊緣相接觸,橈骨頭周邊也被有軟骨,稱柱狀唇(cylindricalrim),與尺骨之橈骨切跡組成上尺橈關節。橈骨頭並非正圓形,而系橢圓形。北京積水潭醫院在新鮮尺體上測定的結果為長軸24mm,短軸21mm,長短軸之比為8∶7。兒童的發病率較低,多發生在成年人。

臨床表現

橈骨頸骨折橈骨頸骨折
1.疼痛:橈骨小頭處有明顯疼痛感、壓痛及前臂鏇轉痛。
2.腫脹:較一般骨折為輕,且多局限於橈骨頭處。
3.鏇轉活動受限:除肘關節屈伸受影響外,主要表現為前臂的放置活動明顯障礙。
4.其他:應注意有無橈神經深支損傷。

脫位的特殊表現 肘部明顯畸形,肘窩部飽滿,前臂外觀變短,尺骨鷹嘴後突,肘後部空虛和凹陷。關節彈性固定於120~140度,只有微小的被動活動度。肘後骨性標誌關係改變,在正常情況下肘伸直位時,尺骨鷹嘴和肱骨內、外上髁三點呈一直線;屈肘時則呈一等腰三角形。脫位時上述關係被破壞,肱骨髁上骨折時三角關係保持正常,此征是鑑別二者的要點。

肘關節脫位的合併症 後脫位有時合併尺神經傷及其它神經傷、尺骨喙突骨折,前脫位時多伴有尺骨鷹嘴骨折等。

X線檢查 肘關節正側位片可顯示脫位類型、合併骨折情況,並與髁上骨折相區別。

治療措施

橈骨頸骨折橈骨頸骨折
1.無移位及嵌入型:僅次肘關節用上肢石膏托或石膏功能位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施以手法復位,在局麻下由術者一手拇指置於橈骨小頭處,另手持住患者腕部在略施牽引情況下快速向內、外兩個方向鏇轉運動數次,一般多可復位。復位不佳者,可行橈骨頭開放復位,必要時同時行螺絲釘內固定術。不穩定及粉碎型者,則需行橈骨小頭切除術,但骨骺損傷者切勿將骨骺塊切除。

1.新鮮肘關節後脫位

手法復位,多用牽引復位法。在臂叢麻醉下,術者一手握住傷肢前臂、鏇後,使肱二肌鬆弛後進行牽引,助手作反牽引,先糾正側方移位,再在繼續牽引下屈曲肘關節,同時將肱骨稍向後推,復位時可感到響聲,如已復位,關節活動和骨性標誌即恢復正常,如果一人操作,可用膝肘復位法或椅背復位法。

注意事項:復位前應檢查有無尺神經損傷,復位時應先糾正側方移位,有時要先將肘稍過伸牽引,以便使嵌在肱骨鷹嘴窩內的尺骨喙突脫出,再屈肘牽引復位,若合併肱骨內上髁骨折,肘關節復位後,肱骨內上髁多可隨之復位;但有時骨折片嵌入肱尺關節間隙,可高度外展前臂,利用屈肌的牽拉作用將骨折片拉出。

橈骨頸骨折橈骨頸骨折
復位後的處理:復位後,用石膏或夾板將肘固定於屈曲90度位,3~4周后去除固定,逐漸練習關節自動活動,要防止被動牽拉,以免引起骨化肌炎。

肘關節脫位合併肱骨內上髁骨折或橈骨小頭骨折,手法復位失敗者,可行手術復位;成人可作橈骨小頭切除。

2.陳舊性脫位

陳舊性肘關節脫位,損傷在三個月以內,可試行手法復位,如不能復位時,切不可強力復位,應採取手術復位。如合併有尺神經損傷,手術時應先探查神經,在保護神經下進行手術復位,復位後宜將尺神經移至肘前,如關節軟骨已破壞,應考慮作肘關節成形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3.肘關節前脫位

手法復位時,應將肘關節呈高度屈曲位進行,一助手牽拉上臂,術者握前臂,推前臂向後,即可復位。復位後固定於半伸肘位4周,有時尺骨鷹嘴不能手法整復,需手術復位固定。

病期預後

橈骨頸骨折橈骨頸骨折
一般均良好,個別病例如後期有損傷性肱橈關節炎症狀時,可行橈骨小頭切除術。此外,尚有少數病例可引起骨骺早閉。骺壞死及上尺橈關節融合等。前兩者對肘部功能影響不大,後者因手術操作不當所致,應加以預防。

裂紋骨折,短期內固定後,即可開始活動。一般移位不多者,在伸直位牽引,並在內收位鏇轉前臂,使骨折的橈骨頭恢復其圓形或接近圓形,以免障礙前臂鏇轉活動。復位後用石膏托固定。2~3周后除去石膏托練習肘關節活動。粉碎型骨折有移位或復位不滿意者,應考慮早期做橈骨頭切除術,手術只限於成年患者。切除不能低於橈骨結節關節面。將斷端修平,清除周圍碎骨片後,將周圍軟組織覆蓋在橈骨斷端粗糙面上縫合。術後用三角巾懸吊肘關節於功能位,2周后即可開始活動。

併發症狀

橈骨頸骨折可以並發以下疾病: 

兒童由於橈骨近端薄弱,暴力作用可造成頭骺分離或乾骺端骨折,即橈骨頸骨折。如暴力繼續作用,肘關節進一步外翻,則造成肘關節內側副韌帶支持結構的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或肱骨內上髁撕脫骨折;而伸肘位時尺骨鷹嘴緊嵌於鷹嘴窩內可造成尺骨鷹嘴骨折;橈骨結節對尺骨的頂壓可導致尺骨上段骨折由於外翻暴力的影響橈神經與橈骨頭關係又極為密切,故容易受到擠壓或牽拉而致傷本病傷後還常合併肱骨內上髁、尺骨鷹嘴骨折及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損傷。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