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參

樹參

樹參,五加科小喬木,高2—8米,分布南方各省區,粵北最多。生於低山山谷或山坡陰濕的森林中。生於陰濕的常綠闊葉林中或山坡灌叢。分布南方各省區,粵北最多。根莖浸酒服,有祛風濕、通經絡、散淤血、壯筋骨之效,治風濕痹痛、偏頭痛及癰癤等。樹參四季常青,可作風景區的骨幹樹種和林層下的輔佐樹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樹參樹參
種中文名:樹參。
種拉丁名:Dendropanaxdentiger(Harms)Merr.
種別名:
科中文名:五加科
科拉丁名:Araliaceae
屬中文名:樹參屬
屬拉丁名:Dendropanax
中國植物志:54:062
是否栽培:野生

形態特徵

樹參樹參
喬木或灌木,高2-8米。葉片厚紙質或革質,密生粗大半透明紅棕色腺點(在較薄的葉片才可以見到),葉形變異很大,不分裂葉片通常為橢圓形,稀長圓狀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4.5厘米,有時更大,先端漸尖,基部鈍形或楔形,分裂葉片倒三角形,掌狀2-3深裂或淺裂,稀5裂,兩面均無毛,邊緣全緣,或近先端處有不明顯細齒一至數個,或有明顯疏離的牙齒,基脈三出,側脈4-6對,網脈兩面顯著且隆起,有時上面稍下陷,有時下面較不明顯;葉柄長0.5-5厘米,無毛。傘形花序頂生,單生或2-5個聚生成復傘形花序,有花20朵以上,有時較少;總花梗粗壯,長1-3.5厘米;苞片卵形,早落;小苞片三角形,宿存;花梗長5-7毫米;萼長2毫米,邊緣近全緣或有5小齒;花瓣5,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2-2.5毫米;雄蕊5,花絲長2-3毫米;子房5室;花柱5,長不及1毫米,基部合生,頂端離生。果實長圓狀球形,稀近球形,長5-6毫米,有5稜,每稜又各有縱脊3條;宿存花柱長1.5-2毫米,在上部1/2、1/3或2/3處離生,反曲;果梗長1-3厘米。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分布範圍

廣布於浙江東南部、安徽南部、湖南南部、湖北(利川)、四川東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和台灣,為本屬分布最廣的種。越南、寮國、高棉也有分布。

生長習性

生於常綠闊葉林或灌叢中,海拔自幾十米至1800米。

模式標本

采自四川南川。

注意事項

本種葉形、葉緣、果形及宿存花柱等變異很大,但葉片通常為橢圓形,有粗大的半透明紅棕色腺點,網脈明顯且隆起,果實通常為長圓球形,有縱脊多條,可以識別。
本種葉緣變異較大,全緣的較少,通常在近先端處有不明顯至明顯的細齒一至數個,或有疏離的牙齒,往往在同一份標本上有全緣及細齒兩種不同的葉緣。過去,將全緣的定名為Dendropanaxchevalieri(Vig.)Merr.,而有細齒或牙齒者被認為是齒葉樹參(變種)var.dentigerus(Harms)Li。但H.Harms在Gilibertiadentigera原記載中描述,“葉緣常有疏離小齒,稀亞全緣”,也指出了本種有二種不同的葉緣,故這兩種植物應該合併。合併後應以發表較早的GilibertiadentigeraHarms作為基名。

相似物種

我國台灣產的台灣樹參Dendropanaxpellucidopunctata(Hay.)Merr.,葉有分裂及不分裂的葉片,網脈明顯,腺點粗大,果實有縱稜,與本種極相似。根據早田文藏B.Hayata)的原記載,與本種區別僅在於葉片全緣,也應該合併入本種。

藥用價值

【苗藥】小荷風,屆招覓,青涼傘,雪花蓋頂:根治風濕骨痛《湘藍考》。

【瑤藥】陰陽風:用於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偏癱。

根、莖枝(楓荷梨):甘,溫。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用於痹證,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偏頭痛,臂痛;外用於:刀傷出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