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子壩群

樓子壩群與下伏麻源群為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丁屋嶺組假整合接觸。可細分三個岩性段。下段主要灰綠色變質細砂岩夾千枚岩、變質粉砂岩及矽質岩,上部千枚岩中局部含少量磁鐵礦,頂部為厚>60cm的矽質岩。

地層名稱:樓子壩群

地層名稱(英文): Louziba Gr

階代碼:Z1

地區代碼:56

命名:

福建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於1979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福建長汀縣西南30km的樓子壩村。

沿革:

於1963年福建與江西兩省地質局合編之1∶100萬福州幅地質圖說明書中,將出露於閩西南泥盆系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巨厚淺變質岩,時代歸屬震旦紀—志留紀。1970—1971年間在1∶20萬長汀幅地質圖說明書中將其劃分為前震旦系板溪群、震旦系下統南沱組、上統陡山沱組燈影組。1979年福建地層表將閩西南前寒武系淺變質岩重新建立了地方性地層名稱,自下而上劃分為前震旦系樓子壩群。1985年《福建區域地質志》將樓子壩群的時代歸屬震旦系下統。

特徵:

樓子壩群與下伏麻源群為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丁屋嶺組假整合接觸。可細分三個岩性段。下段主要灰綠色變質細砂岩夾千枚岩、變質粉砂岩及矽質岩,上部千枚岩中局部含少量磁鐵礦,頂部為厚>60cm的矽質岩。中段灰綠等色中厚層變質粉細砂岩夾鈣質砂岩、千枚岩、板岩、矽質岩,局部偶夾變質泥灰岩透鏡體。上段為灰綠色等變質細砂岩、粉砂岩與千枚岩夾薄層矽質岩。頂部含磷偶見黑色炭質千枚岩。水平層理髮育,韻律層清楚。本群總厚>6317m,含豐富的微古植物;下段有:Trachysphaeridium sp., Archaeohystrichosphaeridium sp., Taeniatum sp.,中段有:Micrhystridium sp., Paleamorpha sp.;上段含有Microconcentrica sp., Brocholaminaria sp.等。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福建省區域地層表編寫組

年份1:1979

作者2:福建省地質礦產局

年份2:1985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