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舉兵起義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兒王莽,代漢建立新朝,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新莽殘酷統治。他推行“王田制”、王田奴婢政策、“五均六管”法等一系列所謂“新政”,激化社會矛盾,加重人民負擔,加上連年征戰、災荒頻仍,到天鳳元年(公元14年),已經是“緣邊大飢,人相食”了。王莽的暴政加速農民起義的爆發。
天鳳元年(公元14年),琅邪海曲(今山東日照境內)人呂母起義,聚眾數萬人。天鳳四年(公元17年),新市(今湖北京山縣境)人王匡、王鳳“綠林軍”起義,不久發展到五萬人。在這種形勢下,天鳳五年(公元18年),樊崇在城陽國的莒縣(今山東莒縣)聚眾一百多人起義。他自號“三老”,率部轉戰泰山,不斷襲擊官軍,隊伍發展到一萬餘人。不久,琅邪人逄安、東海人徐宣等相繼起義,率隊歸附,前後不足一年時間,樊崇領導的起義隊伍就擴大到數萬人。他們規定簡單明了的紀律:“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他們也沒有繁文縟節,“以言辭為約束,無文書、旌旗、部曲、號令”,所定官位、爵號也沿用西漢時期最低級的地方小吏的名份,“其中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次卒史,泛相稱曰巨人”。表現農民起義的純樸而簡單的目的。
歷史貢獻
樊崇起義後,先後與王莽探湯侯田況、太師羲仲景尚等所部多次大戰,殲敵萬餘人。地皇二年(21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等率10多萬官軍圍剿起義軍。樊崇率部在成昌(今山東東平西)迎戰。因怕起義軍與官軍混在一起不易識別,樊崇下令義軍士兵一律將眉毛染成紅色,從此,便有了“赤眉軍”。當時,赤眉軍軍紀嚴明,而王匡、廉丹的官軍卻四處擄掠百姓,關東地區民眾都心向著赤眉軍,“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的歌謠到處傳唱。兩軍交戰後,王匡、廉丹的官軍被打得四處潰逃,死傷萬餘人。赤眉軍乘勝猛追,於無鹽(今汶上境)再次激戰,殺死廉丹,趕跑王匡,消滅官軍10多萬。此後,樊崇揮師南下,連攻彭城(今江蘇徐州)、沛郡(今安徽濉溪)、汝南(今河南上蔡)、陳留(今河南開封)等地,連戰連捷。接著,再向東下魯城(今山東曲阜),向西破濮陽(今河南今縣)。前後5年,樊崇率赤眉軍艱苦奮戰,基本上消滅了王莽新朝在華東、中原的主力部隊,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了貢獻。
由盛轉衰
劉玄更始元年(23年),王莽新朝滅亡,更始皇帝劉玄在綠林軍的擁立下即位並遷都洛陽。不久,劉玄就派使招降樊崇和赤眉軍。樊崇表示歸附更始政權,與20多名赤眉軍領袖在洛陽受封列侯。赤眉軍也與更始帝軍隊聯合作戰,連獲大捷,兵力擴大到30營、30多萬人。但是,隨著政權的穩固,劉玄開始背叛擁其為帝的農民起義軍,並派兵襲擊赤眉軍後方,樊崇遂與劉玄政權決裂。他決定立15歲的漢宗室劉盆子為帝,自號建世。更始三年(建世元年,25年),赤眉軍建立了以劉盆子為皇帝的政權,樊崇被任為御史大夫。同年九月,赤眉軍攻下長安(今西安),推翻劉玄政權,處死劉玄,劉盆子入居長樂宮,樊崇率百萬大軍據守長安大街小巷。一時間,兵士歡欣,百姓鼓舞,到處都是昇平景象。然而,這種狀況只維持了極短的時間。幾乎與赤眉軍建立政權同時,漢宗室、南陽豪族劉秀也建立了東漢王朝,稱光武帝。他聯合地主、貴族勢力,分化、削弱農民起義隊伍。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在劉秀與地方貴族的封鎖和連年戰爭破壞下,由於劉玄舊部和關中豪強武裝夾擊,長安糧絕,境況困苦。赤眉軍士兵多是山東人,此時思鄉心切,而且紀律也日益渙散,事故迭出。為了擺脫困境,樊崇於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被迫退出長安。
樊崇之死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二月,赤眉軍在與漢將鄧禹、漢中延嶺、更始將軍李寶所部連續苦戰後,僅以20萬人突出長安東返。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正月,以佯敗誘敵之計敗鄧禹、馮異軍於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北)。三月,樊崇率軍進抵湖(今河南靈寶境)、崤底(今河南澠池境),遭到劉秀派遣的大將鄧禹、馮異的接連攻擊,損失慘重。接著,在宜陽又遭到劉秀親自率領的大軍的截擊,大部被殲,劉盆子、樊崇等被迫投降,赤眉軍的反抗鬥爭,也因此而告失敗。同年,樊崇和赤眉軍首領逄安等再度起義,結果失敗被劉秀殺害。
史籍記載
《後漢書·卷十一·劉玄劉盆子列傳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