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戰術

槓桿戰術又名“進攻力學”理論(克勞塞維茨提出)。這種戰術的核心內容是正面佯攻敵人,而將主力迂迴到被攻擊方的後方或一側,給敵人以致命打擊。

槓桿戰術又名“進攻力學”理論(克勞塞維茨提出)。這種戰術的核心內容是正面佯攻敵人,而將主力迂迴到被攻擊方的後方或一側,給敵人以致命打擊。為什麼稱為“槓桿”戰術呢?可以這樣理解,同樣的力,作用力臂不同,產生的力矩的大小也不同。假如把整個戰場看作是一個力臂的話,以進攻某個山頭為例,從正面進攻這是一個力點,從山的一側進攻或從背後進攻都是一個力點。一個戰場分三個力點,正面、一側和後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置在正面,就好比把力用在槓桿貼近支點上一樣,對作戰戰鬥力發揮得很小。可是如果把一部分兵力從正面移置敵人的一側或後方進行迂迴,那么所發揮的力就不一樣了。對於敵人而言,因為後路被堵死了,就很可能陷入完全無法退卻的困境,從而喪失了他原有的優勢。
典型戰例:卡扎拉會戰,使用者隆美爾。會戰時,他對他的將領們說:“他說,這次做戰的關鍵必須造成我們不是向南進行一側包圍,而是向北實施正面突破這種假象,只要這種假象沒有被英國人識破,我的‘槓桿’就能撬動敵人的堅固防線,殲滅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