榠樝

榠樝

榠樝,薔薇科植物木瓜(榠楂)Chaenomeles Sinensis (Thouin) Koehne的成熟果實。植物榠樝的成熟果實叫“光皮木瓜”:又名光木瓜、木瓜、木李、土木瓜。主產于山東、雲南等地。是中藥木瓜的一種,主治:中暑,霍亂轉筋,腳氣水腫,濕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風濕性關節痛。

概述

榠楂榠楂

榠樝出自(《本草經集注》) 落葉灌木或喬木,高達10米左右。小枝無刺,幼嫩時被毛。單葉互生,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8厘米,寬3~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銳鋸齒,齒端有腺體,上面無毛,幼時密被淡棕色絨毛,下面被毛或後變禿淨,葉柄兩側和托葉的邊緣均有腺體;托葉披針形,膜質,早落。花單生於枝端,與葉同發或先葉開放,直徑3厘米左右;萼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8~10毫米,向外反卷,內面被毛,邊緣有細鋸齒,齒尖有腺體;花瓣淡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長約15毫米,先端圓或微凹,邊緣略帶波狀;雄蕊多數;子房5室,花柱5。梨果長橢圓形或倒卵圓形,長10~15厘米,黃色,芳香,果肉堅硬。種子扁平三角狀,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藥品簡述

榠楂榠楂
藥名:木瓜
漢語拼音:mu gua
英文名:Chinese Floweringquince Fruit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ructus Chaenomelis Sinensis
別名:光皮木瓜、土木瓜 、木李、蠻樝、瘙樝、木梨、海棠。
性味:酸、澀 ,溫。
歸經:入肝經脾經
功能:舒筋活絡,和胃化濕。
主治:風濕痹痛,菌痢,吐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4.5~9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資源分布:山東、河南、陝西、安徽、江蘇、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等省。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榠楂的果實。
採收儲藏:夏、秋二季果實綠黃色時採摘,縱剖,置沸水中燙後曬乾。
炮製:清水洗淨,稍浸泡,悶潤至透,置蒸籠內蒸熟,乘熱切片,日曬夜露,以由紅轉紫黑色為度。炒木瓜:將木瓜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焦為度。

用藥禁忌

1、《食療本草》:不可多食,損齒及骨。
2、《醫學入門》:忌鉛、
3、《本草經疏》:下部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

化學成份

含苹果酸、果膠酸、酒石酸、皂苷、黃酮等,種子含氫氰酸。

藥理作用

煎劑對小鼠蛋清性關節炎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所含蘋果酸鉀鹽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較高抑制率,臨床上常用於免疫功能低下的腫瘤患者;單味沖劑灌胃,對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配伍套用

1、風濕痹痛:配威靈仙、防己。
2、嘔吐,腹瀉,胸脘痞悶:配香薷、藿香。
3、關節疼痛,腳氣腫脹:配五加皮、松節。

藥材

乾燥果實呈長圓形,常縱剖成半卵形,長5~10厘米,寬3.5~4.5厘米群?~2.5厘米,外表面光滑無皺或稍粗糙,紫紅色,有時帶果柄,上端留有花萼凹陷,邊緣不捲曲或稍捲曲,果肉厚;質堅硬而重。剖面平坦,有子室隔壁和乾燥種子。種子呈扁平三角形,紅棕色,排列緊密.每室20~30粒。味酸澀,氣微。以個大、色紫紅者為佳。
本品在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山東、河南、雲南、廣西、甘肅等地的個別地區作木瓜使用,商品名"光皮木瓜"。參見"木瓜"條。

文獻論述

1、《本草拾遺》:"辛香。"
2、《日華子本草》:"平,無毒。"
3、《綱目》:"酸,平,無毒。"
4、《本草經集注》:"去痰。"
5、《本草拾遺》:"去噁心,止心中酸水,水痢。"
6、《日華子本草》:"消痰,解酒毒及治咽酸;煨食止痢。"
7、《日用本草》:"治霍亂轉筋。"
8、《中國藥植圖鑑》:"治肺炎、黏膜炎、支氣管炎、瘰癧、腺病及咳嗽等。長期服用對肺結核有良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