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全戈

楚全戈

楚全戈,是一件保存非常完整的戰國時期楚國的勾啄兵器,現陳列於《古代戰爭館》。它出土於安徽舒城縣秦家橋鄉,可以讓我們比較清楚地看到楚戈的面貌。

楚全戈

基本情況

楚全戈由戈頭、柲(即柄)、鐏(柄下端的飾件)組成,長1.62米。戈頭、鐏由青銅鑄造,柲由硬木作成。戈頭通長198毫米。其中援(用於勾啄)長125毫米,援和胡(可割殺)上開有刃,援上有脊;闌(用於固定)長111毫米, 闌側有三穿(用於穿繩綁紮);內(用於穿柲固定)長73毫米,上有一穿,兩面均有陰紋環繞。柲全長1.55米,上部已脫水變形彎曲,表面塗有褐色漆,現仍可見。柲桿斷面呈卵形,長22毫米,寬19毫米,在距頭部280毫米處收縮成直徑為14毫米的圓形。距柲頂端11毫米處向下開有一個長33毫米、寬4毫米用於穿內的長方形孔。孔下面有一長70毫米的槽,以固定胡部。柲下部裝入鐏內的部分長38毫米。鐏全長100毫米,口部呈卵形,寬19毫米;長22毫米。距口部11毫米處有一直徑為4毫米的圓孔,用以固定。距口部31毫米處一側有一耳,以下部分為蛇頭狀,上面有蟠螭紋。
戈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句(勾)兵",戈盛行於青銅時代。兵器有長、短之分。這件楚全戈是一種短兵器。周代兵器一般以弓矢、戈、矛、殳、戟五種兵器為一組配合使用的,號稱"五兵"。五兵又區分為"車兵"和"步兵"。《考工紀》記載:"車兵五兵為夷矛(長二丈四尺)、酋矛(長二丈)、戟(長一丈六尺)、殳(長一丈二尺)、戈(長六尺六寸)"。以上各種兵器的尺寸都是按周制說的。周尺,每尺合199.1毫米(見《中國度量衡史》)。依此計算,這種戈的長度僅有1314毫米,屬於短兵器。另外從1935年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的水陸攻戰圖銅鑒中看,攻城的步兵左手拿盾,右手持短戈的作戰的情況。這些都足以說明,當時作戰用了許多屬於短兵器的戈。楚全戈的長度僅有1米多,只能適於近體格鬥,為短兵器的一類。
"楚全戈"是戈這一兵器種類發展比較完善時期的代表,對研究中國古代兵器史、戰爭史等情況,均有重要的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