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燮

楊敬燮

(1900~1931),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師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天台縣城東支部書記、特別支部負責人、台州中心縣委委員、浙江工農紅軍第二縱隊總指揮,後為浙南特委宣傳委員。1931年冬,在臨海東鄉(現名大田)游擊途中身負重傷,抬回家中流盡最後一滴血。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楊敬燮,又名夢周,1900年出生在天台縣東鄉(現名洪疇鎮明岙)西岙洋村一個農民家裡,20年代移居城關東門。其父楊子芳是武舉人,見兒子既愛勞動又聰明好學,常獲得本村塾師周松揚的賞票(對優等生的獎勵形式),心裡喜歡,盼望他學文做官。楊敬燮牢記父親教海,知道家裡靠結漁網為生,錢鈔來之不易,因而格外勤奮學習,1916年就讀於坦頭國小,1919年考入天台中學。5月,愛國學生上街遊行的情景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1923年中學畢業,奔赴“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北京,進入孔教大學讀書。他深感讀書機會之難得,勤工儉學,練就一手好書法,城關東門“紅療醫院”4字,就是他的遺墨。他用腳趾頭夾著筆桿也能寫出漂亮的字,寫文章能筆下生花。這所大學裡共產黨的革命活動十分活躍,他有機會接觸馬列主義,思想起了根本的變化,認識到推翻反動政府,拯救災難深重的祖國是頭等重要的大事。

革命階段

投身革命

1925年7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化名趙勝、朱伯新、張雲、老鳥,革命的浪潮把這位性格溫柔,文質彬彬,喜歡默默無聞地工作的大學生推上了領導崗位,與槍桿子結下不解之緣。鼓吹革命 這年年底,楊敬燮回到天台,住在城關東門。他在新居里辦起私塾,教窮苦孩子讀書識字,講解社會的黑暗和窮人的出路在於革命。1927年又開設“紅療醫院”,請來永嘉趙黎行任醫師。所謂“紅療”,是用四川紅花浸成藥汁,塗在特定的穴位上,為貧苦的百姓免費治療頭痛、牙痛等疾病。同時,“紅”也含有傳播革命思想的意義。從這年11月開始,他積極參加籌建黨組織的活動,發展黨員,建立城關東門支部,並擔任支部書記。從此,紅療醫院成為天台黨組織主要活動據點之一,上下聯繫,各種會議多次在這裡舉行,黨組織迅速得到擴大和發展。1928年2月16,省委派陳少安來此開會,決定成立中共天台特別區委。為了更好地掩護黨的活動,楊敬燮還擇定每周六舉行耶穌安息日會。

致力革命

1929年春,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革命處於低潮,楊敬燮迎難而上,聚集同志,堅持鬥爭。8月,在中央巡視員徐英的指導下,通過一番調查考察後,在紅療醫院召開會議,重建中共天台特支,楊敬燮為負責人之一。 這年秋天遇大旱,年成荒歉,奸商囤積居奇,米價飛漲,百姓怨聲載道,民眾紛紛起來鬧荒。天台特支主要負責人缺乏實踐鬥爭經驗,拿不出具體方案,9月17日,城關市集,鬧荒民眾起來衝擊縣政府衙門,縣長章駿倉皇地逃出後門時沒有有效的行動。兩天后反動政府捲土重來,武力鎮壓,抓走民眾首領夏汝木等人,當時又陷入無組織狀態。面對這種困惑局面,楊敬燮義憤填膺,在岩庵召開40多人參加的會議,決定發動500名武裝,收繳反動派槍械,把平糶鬥爭發展為秋收暴動,攻城劫獄,建立浙江工農紅軍第二軍,並對暴動時間、進軍路線、聯絡暗號等都作了統一規定。但是暴動的主要力量是依靠東鄉地方勢力“上黨”,到了約定時間,“上黨”按兵不動,只有200多名農民從各地趕來,武器匱乏,致使整個計畫落空。楊敬燮轉而改變策略,發動商店開展罷市鬥爭,在眾百姓強大的壓力下,反動政府被迫釋放夏汝木等人,並從溫嶺、黃岩調來糧食,煮粥濟荒,安撫人心。

創建紅軍

1929年11月,楊敬燮調任台州中心縣委委員,負責抓武裝,他與台州中心縣委書記石瑞芳去玉環開闢工作,在楚門、清港、田馬、凡塘、外塘、海山等地發動民眾,組織農會,發展黨員。不久建立楚門區委,有黨員130多名,農會會員800多名,有14個鄉村建立游擊隊,開展武裝活動。1930年3月,楊敬燮把玉環的14支農民武裝與溫嶺西鄉武裝合編為塢根游擊大隊。浙南巡視員金貫真,在1930年2月28日《關於巡視溫台給中央的報告》中,對他作出這樣的評價:“中心縣委現在還只有3人,兩個知識分子,一個土西醫(指楊敬燮)。他們工作都很吃緊,特別那個土西醫更好、更有工作效率,他是去年11月間提拔起來的,他表示處處能接近民眾,能發展新組織。在組織上的新發展,差不多完全是他的力量。”

1930年3月下旬,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和浙南紅軍總的戰略部署,楊敬燮回天台創建紅軍,在棲霞鄉(現併入城關鎮)濫田村設立指揮部,組織暴動。濫田地處桐柏山區,周圍山巒重疊,有20來戶人家全是佃農,靠看山、租地、扛轎、賣柴度日,民眾基礎好,有一個堅強的黨支部。縣委領導人經常來村活動。1928年9月省委常委龍大道出席的,成立浙南特委的台溫兩地黨的代表會議就在此召開。楊敬燮召開濫田支部黨員和積極分子會議,把接待各路武裝隊伍的任務交給他們。濫田全村沸騰起來,男女老少參加放哨、送信、膳宿接待等工作。楊敬燮派特工中隊襲擊後英地主陳奓山家,繳獲糧食1000多公斤,豬兩頭及部分槍枝。派人通知天台境內、臨海黃沙及寧海馬岙、龍宮的游擊隊到天台集中。按期到達的有天台境內的各路游擊隊員460多人。

出任總指揮

3月28日,宣布浙江工農紅軍第二縱隊成立,楊敬燮任總指揮,陳天保任副總指揮。指揮部設參謀、軍事、文書、總務幾處。天台游擊隊編為第一支隊,金叔明任支隊長,袁存生、周振三任一、二大隊大隊長,袁友佳、王金地、許長福、王老滿為一、二、三、四中隊中隊長,許世哲為軍需。歡岙、城關、螺溪周赤衛隊編為特工中隊,由副大隊長周傳帽兼任中隊長,直屬指揮部領導。繪著錘子、鐮刀和步槍圖案的浙江工農紅軍第二縱隊的旗幟在濫田山上迎風招展,呈現一片歡騰的景象。從此,天台紅軍光榮誕生。3月29日,因濫田村小,移軍桐柏宮。 桐柏山上人歡馬躍,戰旗獵獵。國民黨天台縣政府和駐城敵軍驚恐萬狀,一面急電向省求救,一面下令駐天台的省保全處五團一營四連出戰。楊敬燮擬定前後夾擊的殲敵計畫,令袁存生、周傳帽分兵從桐柏嶺和濫田嶺下山。狡猾的敵人見山上兵動,抵擋了一陣,敗退回城。次日,敵連長杜榮芳再次率兵出城。楊敬燮改變策略,誘敵深入,捕捉戰機。敵人果然緩緩進抵桐柏山腳的落皇橋紮營,欲與山上紅軍對峙。紮營未定,楊敬燮派周傳帽率特工中隊悄悄下山,趁黑夜向敵營猛撲,斃敵1名,繳獲部分戰利品,敵倉皇奔逃,縮回城裡。

兩次出擊勝利,山上紅軍士氣大振,有人主張乘勝攻城。楊敬燮認為外縣的兩支武裝未到,紅軍力量單薄,而敵兵主力仍在,有城垣固守,一旦久攻不下,敵援兵到後相當被動,決定轉移。4月1日,楊敬燮率部向崔岙方向進發。行至石坦,令袁存生、周傳帽率第一大隊和特工中隊回北山,接應寧海的龍宮、馬岙隊伍。楊敬燮繼續率部行至狀塘,擒住兩名敵探,就在該村召開民眾大會,發表演說,宣傳工農革命和窮人翻身的道理。抵達安頭嶺時,與臨海的黃沙游擊隊200多人相遇,於是駐紮岙頭村,將黃沙游擊隊編為二縱第二支隊,委任詹躍華為支隊長,整休了4天,再度部署攻城計畫。忽接報告,袁存生和周傳帽部在華頂山藥師庵與敵作戰失利,部隊損失慘重,龍宮、馬岙游擊隊又未到達(後得知通訊員中途被敵抓獲,信未送到),遂改變計畫,把部隊拉到狀塘,命各路游擊隊回原地開展游擊鬥爭。楊敬燮返回台州中心縣委匯報。 紅軍二縱游擊隊從桐柏山轉移受挫失敗後,損失慘重,犧牲了不少同志,黨組織也基本停止活動。楊敬燮調往溫嶺塢根。當時塢根游擊隊有兵員300多人,內部矛盾激化、有面臨絕境的危險。楊敬燮到塢根後,以卓越的膽識和謀略,團結廣大指戰員,引導遊擊隊日益走上正規。

參加會議

1930年6月,楊敬燮參加在瑞安漁潭中村召開的浙南第一次黨代表會議,選舉為中共浙南特委委員、分工負責宣傳部,仍派往塢根整頓游擊隊,使隊員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有了進一步提高。按照7月24日浙南特委軍事會議的決定,楊敬燮與柳苦民等率領游擊隊轉戰於溫嶺、玉環、樂清3縣邊境,打了幾次勝仗後,把隊伍正式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二團,建立團黨委,部隊擴大至700多人,擁有槍枝300多,軍威大振。8月21日,楊敬燮把隊伍集中到溫嶺西門海島上,進行20天的整訓,宣布紅二團擴大為紅二師,公布了師團領導人名單(楊任師黨代表),民主選舉連排長,並明確提出“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封建勢力!”“窮人要翻身!”等政治口號,創造了紅二師的鼎盛時期。9月下旬,由於楊敬燮調往黃岩等原因,加上敵人的瘋狂“圍剿”,紅二師出現走下坡路的徵兆。11月5日,雖再次調楊敬燮去塢根,終因軍心渙散、領導層裂痕加深,導致主要領導人柳苦民遭內奸謀害。楊敬燮孤掌難鳴,被迫離開塢根。

獻身革命

1930年底,浙南特委遭敵人破壞,革命處於白色恐怖之中。面對險惡,楊敬燮毫不畏懼。1931年4月,他和藍塵侶、朱渭濱重建了台州臨時中心縣委,5月改為台州中心區委,7月17日設在海門(現名椒江市)的台州中心區委機關遭破壞,藍塵侶被捕,楊敬燮、朱渭濱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臨海東鄉。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黨中央號召加緊組織領導民眾開展游擊戰爭。楊敬燮和朱渭濱、陳育中在臨海東鄉(現名大田)莊頭國小重建台州中心縣委,計畫發動民眾,集結各地農民武裝攻打臨海,影響全台州。他以行醫為掩護,爬山涉水,深入農村,給貧苦農民義務看病,向民眾宣傳革命道理,深受民眾愛戴。他這種與敵人作殊死搏鬥的精神,讓敵人咬牙切齒。

1931年5月,浙江省高等法院檢察處發出通緝令,以“懸賞四百銀元”抓獲他。楊敬燮生活在民眾之中,安然無恙,奔波異鄉僻野,發動民眾,組織武裝,籌集槍枝彈藥,在臨海東鄉和天台東鄉等地組織起游擊隊,為攻打臨海作準備。 同年冬,楊敬燮在臨海東鄉下沙渡與敵人發生遭遇戰,身負重傷。輾轉抬回西岙洋老家後,因流血過多,無法搶救,於當晚犧牲。

1983年7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認楊敬燮為革命烈士。近年建成的溫嶺塢根紅十三軍第二師烈士陵園裡,非常醒目地豎立著楊敬燮烈士的墓碑,供人們永遠瞻仰、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