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譽村

梓譽村

梓譽村地處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東北邊陲,隸屬雙溪鄉。50年代初為天梓鄉人民政府駐地。東、北與東陽市東陽江鎮相鄰,西與東陽市馬宅鎮接壤,距磐安縣城45公里。東陽江上游西溪流經村口,有山泉公路通窈川鄉和安文鎮,東江公路通東陽東陽江鎮。1992年有273戶、998人,有耕地549畝。改革開放之後,梓譽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了編織牆紙和木材加工業。編織牆紙的原料是葛藤皮、熟麻和草絲,皆本地所有。

基本信息

文化源遠

梓譽村梓譽村村莊一角
梓譽村民以蔡姓為主。始祖蔡元定,號西山先生。原籍福建陽崇泰里。宋慶元元年(1195)韓胄因立寧宗有功而專權朝廷,宰相趙汝愚及理學家朱熹都被罷官,元定也遭偽學之禁被謫道州。恐累及全家,命長子節齊(時任婺州教諭)攜孫蔡誥避難東陽,隱匿於顧嶺。逾年元定卒於道州。節齊奔喪還建陽,因不便同行,教蔡誥暫且寓居再圖歸計。後時世艱難,蔡誥欲歸不能,三世孫蔡炎徙居梓譽。後偽學案昭雪,梓為子木,將所居之處名為梓譽,含蔡氏子孫重享榮譽之意。
西山先生學綜百家,極為朱熹所推崇,兩人在一起時總是通夕不寢,相互講習,四十年如一日,朱熹親書理學名宗匾額相贈。以偽學被謫時,仍訓詁子孫要勤奮讀書,勿以吾得罪而遂懈,後蔡氏子孫也克矗家教,繼承傳統,文風久盛不衰,代有文士。直至民國時期,尚有十八根教鞭,外出執教。村內民國初年即辦起國小,1949年後創辦了梓譽中小
梓譽村梓譽村住宅
學,內設國小、國中和高中,學生600餘人。辦學過程中國家僅補助2000元,其餘全由梓譽村承擔。隸屬東陽縣時,梓譽為全縣教育先進單位,屢受嘉獎。村民也以培育子女讀書為樂事,近年村民子女大專畢業或肄業的有16人,其中有研究生1人,中專及高中的在校學生數十人。全村在外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教師等60餘人。
梓譽花燈名遐一方。其規模、格式、類別與東陽盧宅相仿,有珠燈琉璃燈料絲燈羊皮燈紅紗燈牌坊燈,還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這種極具民族特色、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燈彩,因其成本昂貴,只有少數村莊有所置備。文化大革命中,各村的花燈遭毀,獨梓譽的花燈未遭洗劫。元宵時擺設於祭案上的一對古瓷蟾蜍,向被視為無價之寶,也還保存完好。

文物勝跡

梓譽村蔡氏宗祠
梓譽村內有蔡氏宗祠鍾英堂上和堂朝龍廟等古代建築,1984年文物普查後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報省呈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氏宗祠面臨錦溪,朝南偏東,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平面為一縱軸線布局,由牌坊式門樓、天井、前廳、穿堂、二小天井和後廳組成。前廳、穿堂和後廳成工字形,整條軸線長32.25米,寬12.4米,成一矩形平面。前廳檐柱、內柱均呈梭形,有側腳、柱身上端成卷殺,柱礎鼓形,屋檐用勾頭滴水。梁架結構為穿半式和抬梁式相結合。朱熹題贈的理學名宗匾額懸於前廳正中。前廳天井以卵石鋪成圖案,有旗桿石一對,刻有花卉圖案,氣氛壯嚴肅穆又幽雅靜謐。
鍾英堂布局為三合院式,有正廳3間,東西廂房各6間,正廳拼柱全用抬梁式,廂房拼柱用穿半式,鼓形柱礎刻著圓點和花紋。堪稱絕技的雕刻是這座建築的價值所在,其範圍非常廣泛,從梁架上的月梁、鴟魚、雀替、斗拱、貼雕等到門窗上的窗格、花板以及柱礎、洞門和天井中的卵石鋪設,都有一定的藝術圖案。雕刻內容有山水花鳥、飛禽走獸、人物故事等等,豐富多采,僅不同姿態的龍雕即有200餘條。其中正廳貼雕更是整座建築的精華所在,鏤空的花卉草木、飛禽走獸栩栩如生,維妙維肖,鳥在展翅,花在臨風,龍騰虎躍,意境靈動。天井中原有溪水引進,鑿有魚池,置有花壇,使整座建築格調高雅。建廳時主持人蔡亨洪親自設計,遍請名師,高手齊集一堂,才有此爐火純青的傳世佳作,參觀者無不嘆為一絕。
上和堂也稱上廳,在錦溪之邊;朝龍廟聳立於村口山腰,建於明嘉靖十六年(1537),對古建築的研究均具參考價值。此外,村內曾有清朝武秀才蔡樹培所使用的大刀一把,重180斤,刀尖懸銅錢千餘文,蔡樹培能於鼎上架弓,如握釣魚竿一般握住刀柄末端作姜太公釣魚之勢。文化大革命中,此刀作為四舊被毀。
村口的梓譽大橋長85米,歷史上屢建屢圮,現在的橋已是第四次所建。村西筆架山亦稱西鶴坪,登上峰巔可望東陽的西峴山、禹山、巍山、東江水庫、南江水庫及磐安的大盤山尖。還有石筍一根,最為秀削;村東有黃桐淵天然礦泉,流量大而純度高,炎夏時寒涼徹骨,嚴冬則熱氣騰騰,具開發價值。

經濟發展

梓譽村吳家曦局長考察村環境保護情況
梓譽村的耕地,原有相當一部分坐落於外村,土地改革時劃歸外村,耕地減少。為解決人多田少的矛盾,群策群力,將溪灘、旱地改為水田共120多畝,為解決溫飽打下基礎。繼而又整修道路,使主要道路能車子化,1975年又落成梓譽大橋,使農業生產條件大為改善。在生活福利設施方面,梓譽是磐安縣最先用上自來水的村,也是附近最先用上電的村。
改革開放之後,梓譽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了編織牆紙和木材加工業。編織牆紙的原料是葛藤皮、熟麻和草絲,皆本地所有。男人上山割藤,婦女在家編織,男割女織把剩餘勞力利用起來。全村有40多台織機,年收入多者數千元,少者也有數百元。從事竹木加工的已有全村20%的戶,組織了3家木材加工廠,生產各種型號、各種規格的包裝箱,門窗、模板、墊簟及其他竹木建材,產品銷往東陽、義烏、永康、杭州、寧波、上海等地,年產值約80餘萬元,創利20餘萬元。進入90年代,勞務輸出的收入超過其他各業,1992年全村已有380餘人外出做工。

板栗市場

磐安縣雙溪鄉梓譽村,全村288戶農戶,7459畝山林,戶均26畝,耕地面積只有591畝,戶均僅2.1畝,是個典型的山區小村。該村在板栗開發中巧念“市場經”,通過最佳化品種結構,實行精細管理,改進行銷策略,1998年全村戶均板栗收入1000元以上,2008年戶均達2000元以上,到2005年板栗進入盛產期後,預計戶均收入可達5000元以上。
梓譽村1989年開始發展板栗。全村發展板栗1700畝,以優質“毛板紅”和本地傳統名產“雙溪油光栗”為主導品種的板栗基地超過了1300畝,占了總栽植面積的3/4強。“雙溪油光栗”光澤艷麗、果大味甘、耐貯藏等優點,在市場上十分俏銷,價格雖然比其它品種板栗高出二三成,購買者仍絡澤不絕。村里成立了專業技術服務組織-梓譽村板栗協會,配置了森防噴霧器、修枝剪等小型農機器具,為農戶提供植保修剪、採摘、貯藏等單項或全程服務,解決了農戶一家一戶做不好或做起來不合算,其他經濟組織又不願意做的事情,提高了板栗開發的質量和檔次。為了解決開發中的技術難題,村里先後請來浙江林學院森防專家和縣裡經濟林栽培專業技術人員到村里進行技術攻關和技術培訓,使困擾栗農已久的板栗“空苞”、板栗疑難病蟲害防治等問題得到了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