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皋

梓皋

梓皋片(洞),古稱梓皋坑、梓皋約,位於廣東省五華縣水寨鎮。曾是鎮級設定,由壩心村、榕樹村、崗陽村、善坑村和中洞村組成。

梓皋簡介

位居琴江河畔(梅江支流),有梅華公路經過,更有聯珠塔、珠光寺兩大名勝點綴。風景秀麗,山河交錯,交通四通八達。

詳細介紹

概況

梓皋境內有山有水,有聯珠塔、珠光寺兩大旅遊景點,也有梓皋學校這樣的文化基地,還有基督教會。此外還有到到廣州等珠三角城市的長途汽車站,2011年更是成立了梓皋學校校友基金會。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梓皋壩心村聯珠塔
由五華縣城溯美麗的琴江河往東而下,約13千米處,東岸是河東鎮浮湖村竹木成林的秀氣山嶺,西岸是水寨鎮梓皋壩心村一片翠綠風景如畫的珠光山。在這個小山上有一座已200年歷史的五華縣重點文物――聯珠塔;古塔東邊50多米處的山腰裡,還有一座已將近200年至今仍香火壯盛的珠光寺。這兩處名勝成為當地一道非常亮麗的風景。
梓皋聯珠塔門聯

拔地千尋,永作山河之鎮;
凌雲百尺,直通宵漢而遙。
【登靈岩】
閣樹聯珠塔,岩花照石台。
――元末明初・陳秀民
聯珠塔建於清代嘉慶十七年(1812),由鄉人合資興修,以紀念薛特拔及第。塔門朝南,20多米外峻峭的山坡下面是江面寬廣、流水滔滔的琴江河。寶塔門額嵌“聯珠塔”石刻。塔聯云:“拔地千尋永作山河之鎮;凌雲百尺直通霄漢而遠。”塔內二至三層,有花鳥草木、飛禽走獸等圖案的磚雕,造型生動,形態逼真。各面窗額分別書寫“東關”、“西洞”、“南江”、“北嶂”、“雲峰”。塔體呈八角形,五層,為樓閣式磚石結構,約23米高。塔的四周地面全部展設麻石條磚。塔身用青磚砌築,頂層八角�尖,塔剎為呈葫蘆狀的整石。塔的底層每邊2.1米,直徑為5.5米,塔牆厚為0.8米。此塔的第四層收分急劇,用雙層棱牙角磚疊澀出檐做出平座,座上繞以欄板看柱。其餘各層為一層稜角條磚疊澀出檐。塔內各層展設木樓板,由木板樓梯相連。沿梯而上,人可以到頂層窗戶遠看到四周無窮的風光。
寶塔四周種滿了翠柏;後面是一片高大的竹林,將塔身襯托得更加迷人。從遠處看往,寶塔就像一支筆尖朝天的巨筆。
五華縣人民政府於1984年10月15日發出布告,將聯珠塔公布為該縣七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由於年代久遠,寶塔已有些地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損,特別是塔內的木料好些部份已霉爛。2001年初,該塔進行了全面修整,面貌煥然一新。珠光寺

珠光寺建於公元1816年。相傳,當時鄰村有一大姓人與該村一小姓人產生糾紛,預備鳩集數千人前往械鬥。長時間以來,這裡的小姓人信仰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乞求護佑。當大姓人的人馬就要進村時,忽然狂風大作,接著雷雨交加,撲面而來,致使他們看而生畏,趕忙退卻,爾後不再敢進犯。
為乞求佛祖永久護佑平安,村里人協力建造了這個寺廟,供人們進香朝奉。從此這裡一直香火壯盛。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寺廟進行重修和擴建。擴建後的寺廟範圍可觀,內堂大廳的大雄寶殿上有如來佛祖及觀音菩薩的金身塑像。大廳內側門左側小廳是關帝廟;大廳內側門右側小廳是寺廟的辦公及接待等活動場所,另外,寺內還有鐘鼓樓和飯堂等建築。寺廟的大門與聯珠塔的門同一方向,楹聯的上聯是“國運興盛政策重教愛國愛人民”;下聯為“佛天浩蕩教法圓融修福修功德”。大門內,是一尊諾大的大肚笑勒佛塑像,兩旁的對聯是:“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笑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門坪足有三百平方米,全是堅實的水泥地板。門坪右側有一條“之”字形、全長60米的水泥路通往河邊放生場。放生場挨著江河的水面,像個碼頭,面積有200多平方米,也是水泥地板。這裡為供民眾放生和高僧法師為信士頌經做課的地方。這條路和放生場地,是由周邊大眾捐款,於2008年冬建造,路旁兩邊有上百棵翠柏,也是由信男善女種上往的,更加這裡增加了旖旎的風景。
珠光寺所在地梓皋,與興寧市水口鎮毗鄰。這寺廟治理委員會的8個人中,就有2個是水口鎮人。長時間以來,該寺制度完善,經濟公然。管委會委員們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把寺廟治理得井井有條,使這裡既有文化品位,又布滿著文明***的氛圍。從1992年開始,這裡是五華縣對外開放宗教活動場所之一。
珠光寺除農曆每月初一和十五正常的誦經做課活動外,還有幾場範圍宏大、參加人數眾多的隆重活動。主要有:每一年農曆三月十三為放生日;三月十九為太陽生日;四月初八為釋迦佛聖誕日;五月十三為關帝出巡日;玄月十九為觀音“百子聖會”。其中又以放生日和關帝出巡更加隆重。每一年的放生日,幾近都是個好天氣,數百名信士從梅縣區、興寧和縣內各處帶著鯉魚、禾雀、鴿子、壽龜等小動物來到這裡進行消災功德。寺廟管委會從平安寺等地請來高僧法師,眾人聚集在江邊放生平台上,順次將魚、龜放進江中;將鳥類放飛到樹林裡。然後高僧法師為信士們進行誦經做課。中午,信士們就在江邊坐桌開齋,大家沉醉在一片平和、歡快當中。由於做了善事,人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普遍感到心情和身體特別愉快。
五月十三“關帝出巡”
參加每一年五月十三“關帝出巡”慶典活動的人數最為多。早晨6時,民間遊藝活動開始。隊伍前面的人抬著神桌、神轎,然後順次為:扮裝武士者扛著一把40斤重的大關刀、卦定上面刻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高燈、吉彩、彩旗、鼓樂隊、醒獅隊和竹馬等。一支上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由寺廟動身,一路上鼓樂齊叫,熱烈非凡。他們由壩心村進進興寧境內的井聯、東興、官嶺、井下等村寨,然後返回榕樹、崗陽、壩心村,全程約15千米。這類活動的意義在於:民眾相信神明能夠“視察民情,確保平安”。因此遊藝隊伍所到的地方,村民視為吉祥到來,家家戶戶興高采烈焚香和燃放鞭炮迎接。上午10時許,遊藝隊伍回到寺廟。接著由高僧主持誦經做課,至中午12時,全部活動結束。人們分別坐在100多張桌旁同享午飯,皆大歡樂。由於梓皋一地兩名勝,因此一年到頭到聯珠塔和珠光寺觀光旅遊的人絡繹不盡,好些人還是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特別是該地下游5千米處的五華縣合江電站自往年建成以來,這裡的風光更是如詩如畫,風景更加迷人。300多米寬的河面如一平湖,山嶺倒影,恍如仙境;微風陣陣,碧波蕩漾,魚躍鷗飛。特別是春夏季節,這裡到處山花爛縵;一天到晚,清新的空氣總是散發著醉人的花香。使得遊人如醉如痴,流連忘返。

梓皋學校

梓皋學校位於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原名梓皋中學,創辦於1969年,1982年成為農村初級中學,於2011年7月23日更名為梓皋學校。
祥見梓皋學校。

梓皋學校校友基金會

梓皋學校校友基金會,由梓皋中學離休校長薛監華、現任校長朱清輝及校友薛首先、薛清桂、薛遠鋒、薛錫輝、羅妙其、羅友群、薛海東等人的倡議及組織下,2011年 7月23日下午“梓皋學校校友基金會” 正式成立,揭牌儀式在梓皋學校隆重舉行。
詳見梓皋學校校友基金會。

發展前景

境內交通

廣東梅州市梅華公路(梅縣區扶大至五華縣大壩)全線建成,標誌著“客都”梅州市全面實現市到下屬縣(區/市)“1小時生活圈”。同時,梅州目前建成及即將建設5條高速公路,力圖成為閩粵贛最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梅華公路起始於梅州市梅縣區新城環島,經梅縣區的扶大、南口、荷泗、興寧市的徑南、新圩、水口、梓皋,終止於五華水寨鎮,與省道228線相接,全長62.6公里,按山嶺重丘2級公路技術標準進行建設。

慈善事業

五華縣水寨鎮推進創建教育強鎮工作 鄉賢大獻愛心捐資五百多萬 崗陽村村委主任蔡天賜自願捐資2萬元支持創強。梓皋離休老校長不僅捐資2萬元支持,還會同梓皋中學校長到珠三角發動校友、鄉賢捐款,推動了梓皋學校(九年制)校友基金會的創立,鄉賢薛清桂、薛遠鋒、薛錫輝、羅妙其、羅有群各捐款20萬元共100萬元為基金會注入了首批資金,校友劉麗霞先捐出現金3萬元,了解到梓皋學校老教學樓改造的資金困難後,又答應全額捐資支持該教學樓的改造。

大事記

1984年,10月15日,縣政府頒發布告:華城長樂學宮、獅雄山塔、梓皋聯珠塔、雙華風圍水口碑、梅林古大存故居、布美紅十一軍標語遺蹟、縣城祖獅嶺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第一批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8年,1月3日,聯邦德國基督教協會捐贈人民幣10萬元給大壩梓皋中學購置教學儀器。
9月,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和聯邦德國基督教會捐資31萬元人民幣、興建1600平方米的梓皋中學教學樓落成。
2005年,2月3日,途經水寨鎮七都、高車、中洞、善坑、榕樹5個村的梅華公路(梅縣區扶大至五華縣大壩)建成通車。該路全長62.6公里,五華段11.27公里,1小時可由縣城抵梅州市區及梅縣區。
2007年,6月11日上午,廣東興華水庫出現裂縫,7000名受威脅的井下村、榕樹村、崗陽村、壩心村的民眾被安全轉移。
2008年,水圳失修致千畝農田荒蕪。據村民介紹,近七八年間,村幹部就水圳一事向上級反映過多次,但水圳至今沒能得到修復。(梅州日報)
2009年,崗陽村1000多戶人家近2個多月來就沒有用上一滴自來水,整個村1000多戶人家整日為了喝上一口水而奔忙,挖井的挖井、挑水的挑水,連八十多歲的老人都出動了。
2011年,7月23日,水寨鎮梓皋學校舉行校友基金會成立儀式。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鄧伯錦

水寨鎮黨委政府、縣教育局有關負責人和部分鄉賢校友等參加。乘著水寨鎮創建教育強鎮的東風,梓皋學校廣泛發動社會鄉賢、校友捐款支持家鄉教育事業,至目前共籌得善款153萬多元。
8月4日上午,五華縣梓皋學校隆重舉行掛牌成立儀式,縣教育局局長李清昌、水寨鎮鎮長陳逸;崗陽、壩心、榕樹、善坑、中洞全體村幹部;水寨鎮中心國小負責人及學校全體教職工共100多人參加了掛牌儀式。

梓皋文化

梓皋約

客家歌謠《韓江水路歌》
舉頭甜水金瓜塘,七娘長竄河口鄉。
棍子黃�樓背段,旱田鴉鵲望長崗。
馬山玉磨萬壁面,宮前等水小洋江。
龍村打鼓石溪響,龍湖牛角鬧新塘。
堵河枚村低坑約,橫流學園鯉魚江。
鸕鶿錫坑下阜壩,池溪湖渡到油塘。
玉茶黃橋赤坎心,水寨下壩河口鄉。
七都長潭梓皋約,橫石水口小峰崗。
欖淡水庫安貨地,宮塘點火新塘光。
羅衣長沙胡鰍角,梅潭白馬到程鄉。
州里下去系頭塘,羌畲犁洛到西陽。
張州青草蘭蘇缺,曬禾鱷骨丙村鄉。
北尾麒麟馬口塔,三門丈八望州光。
黃沙烏流鬆口塔,介溪燕賴小紅娘。
蓬辣小流東閣出,清水灘下有磨房。
倒谷洋桃賣薯壩,犁寨三河合口塘。
蚊州蛇拖九龍出,宋公高陂大布塘。
黃竹赤米兼轉水,周坑散溪及留隍。
葛布烏山從水出,曲溪歸湖到頭塘。
意溪湖州鳳凰出,鵝壩東鳳梅溪鄉。
去到杏花汕頭市 水陸兩路更兼程。
――註:這是韓江水路沿岸的地名串詞。

梓皋中學七七屆同學會

念奴嬌・梓皋中學七七屆同學會
三十三年,歲月快,恍忽春天一夢。
農家學子九十幾,課堂書聲朗朗。
蔡劉薛曾,還有李謝,同窗情誼深。
竹馬青梅,誰結秦晉之好?
而今變化真大:球場小了,校園已拆建。
昔日奔跑練筋骨,是為實現理想?
做了阿公,做了阿婆,還做了老闆。
至今記得,榕樹崗陽壩心。
臨江仙・同學情
赤腳踏步上水中,猶記少年求學。兩年寒窗迎高考,縱刻苦用功,分數天注定。各奔西東人生路,命運公平對待。三十年後喜相逢,緣來你我他,還是梓皋人。
七律・茶亭崗
半日讀書半日勞,挑水種蔗夜風涼;
可憐少年身骨瘦,周六回家帶米糧。
前年重上茶亭崗,滿山柚子秋色老,
斷牆新屋炊煙直,果園再無書聲朗。
寄高一同床李佰華一首:
佰華不是百花開,同床同夢求學苦;
語文政治數理化,茶亭崗上看拖卡。
寄高二同床蔡端陽一首:
端陽學習到三更,高考臨近心慌張;
那年分道揚鑣時,床鋪兩頭不高歌。

梓皋名人

薛祥華

薛祥華,1942年9月生,廣東五華人,大學文化,五華縣梓皋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中學高級教師。自1965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歷任教研組長、教導主任多年,先後擔任過中學政治、語文、數、理、化等學科教學。所任學科,常在升學考試中位居前列。其中1988年他所任政治學科在升學考試中,人均成績達到89.3分,居當年全縣第一。1989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教師,名字載人廣東省(1979~1989年)10年改革開放《群英譜》中,並獲得獎金、獎品及榮譽證書。1998年夏受《中國領導人才全庫》編委會之約,並投稿一篇,題為《淺談領導藝術》的論文現已被《中國領導文庫》選入第一卷中。此外,1998年9月受國家人事部人事與人才研究所之邀,參加新疆伊寧市舉辦的"知識經濟與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同年11月又受中國未來研究會之邀,參加雲南西雙版納州景洪市舉辦的"知識經濟與科教興國"學術研討會;同年12月又受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之邀,參加廣西南寧市舉辦的"知識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另在教書育人方面,也取得較為顯著的成績,近10年來,該校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近千名學生,其中也不乏佼佼者。

薛首先

薛首先,男,一九六二年二月出生,漢族,系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人,一九八四年八月參加工作,一九八八年八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大學本科。參加工作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至現在,中學高級教師,現任職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校長。
1981年8月――1984年8月就讀嘉應學院物理系。
1984年8月――1990年8月任教於五華縣梓皋中學,團委書記。
1990年8月――1993年8月任教於五華縣水寨中學,中學一級教師。
1993年8月――2005年9月任教於深圳市光祖中學,其間任科組長,年級長,教導主任,副校長。
1994年8月――1997年8月就讀於廣東教育學院物理系。
1999年12月評聘為中學高級物理教師,並一直任職到現在。
2005年9月――現在任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校長,黨支部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