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南鎮

梅南鎮

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部,總面積146。5平方公里。轄17個村和1個圩鎮居委,總戶數3119戶,總人口14776人。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1.37億元,林木、水力、石料資源豐富。

基本信息

簡介

[位置面積·政區人口]

梅南鎮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部,總面積146。5平方公里。鎮政府設新塘圩,距梅城16公里。轄17個村和1個圩鎮居委,總戶數3119戶,總人口14776人。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南部,距離梅城18公里,是國務院命名的第一批革命老區,朱德、古大存、李堅真、王維等革命老前輩曾駐紮梅南開展革命工作。全鎮面積145平方公里,轄區內有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有農戶3124戶,人口14817人,鎮政府設在新塘圩轄區內有1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有農戶3124戶,人口14817人,鎮政府設在新塘圩,圩鎮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梅南鎮地緣、交通環境優越,廣梅汕鐵路、206國道,梅揭高速公路穿鎮而過,梅揭高速公路的入口離鎮政府只有1.5公里,80%的村已通水泥路。
村莊全貌村莊全貌

[經濟發展狀況]

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1.37億元,比上年增長6%;工農業總產值1.24億元,比增5%,其中工業產值5935萬元,比增7.1%,農業產值6419萬元,比增3.1%;鎮級機動財力208.8萬元,比增9.3%;村集體經濟收入69.5萬元,其中年收入5-8萬元的6個,3-5萬元的6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450元,比上年增國加76元。

經濟

農業:在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堅持在發展中推進結構調整,在結構調整中求發展。在順里等9個村種植西瓜1490畝,總產2980噸,產值178萬元;在藍溪等7個村種植生薑750畝,總產1500噸,產值150萬元,沿206國道藍田等5個村種植蔬菜5062畝,總產7033噸,產值703.3萬元。全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1.54萬畝,糧食總產6390噸,畝產475公斤;新種水果158畝,其中臍橙30畝、台灣棗13畝、水密桃20畝、柚果95畝,全鎮水果種植面積8280畝,其中金柚3318畝,水果總產4640噸,產值730萬元,人均水果收入756;全年生豬飼養量9220頭,出欄5400頭,“三鳥”飼養量68.31萬隻;水產養殖面積760畝,水產品產量578噸。有種養相結合的小莊園2050戶,占全鎮總農戶的66.8%,其中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種養場2個。梅縣區瑤上鎮榕崗橫坑石場、梅縣區石扇宮子徑石場荷泗鎮七賢石場、梅雁壩頭沙場、梅縣區雁洋建材有限公司、梅南鎮新石橋石場、梅南鎮宋坑外石場、歐蘭山石場、梅縣區白渡蕉南村石場、梅南宋坑內石場、梅縣區金貝建材廠桃堯順發石場、梅縣區松源徑口灰、梅南鎮是中國現代象徵詩派創始人和雕塑藝術的鼻祖李金髮的故鄉。該鎮華僑眾多,人傑地靈,有旅外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萬多人,三胞鄉賢熱愛桑梓,近幾年捐款達600多萬元,興建家鄉的公益事業。
梅南鎮有山地15萬畝,林木資源豐富,盛產柴、炭、竹、茶葉,素有“砍不盡南坑竹,燒不盡龍山樹,采不盡九龍茶”之稱譽。近幾年,該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逐步形成具有梅南特色的“一村一品”專業村,如順里西瓜村、藍溪生薑村南坑毛竹村、藍田蔬菜村、軒外水果村、水美養雞村、北洞、九龍茶葉村等,特別是順里西瓜、水美山地雞、九龍茶遠近聞名。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梅南鎮的水力資源和石料資源豐富,分布廣,儲量大,已開發建設有小水電站7坐,裝機容量2000千瓦,興辦採石場5個,以資源型企業為主的工業有力地推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該鎮還藉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大為改善的機遇,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大力招商引資,近年落戶梅南的企業有塔牌集團梅縣區恆發建材有限公司、梅縣區誠業毛巾廠、梅縣區龍上電站、梅縣區金源攪拌站、梅縣區軒中水庫等。梅南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特別是九龍嶂有原始珍稀的動植物,紅軍團部練兵場舊址等,極具旅遊開發價值。梅南鎮已被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看好,已成為一方投資熱土。
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56億元,農業產值0.64億元,稅收1061萬元,為全區6個稅收超千萬的鎮之一,農民人均收入4484元,2001、2002年被梅縣區評為“兩個文明”建設先進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