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竹簾

"梁山竹簾,又稱梁平竹簾,已被錄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辭海》記載:""竹簾畫,在細竹絲編織的帘子上加上畫的工藝品,產於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竹簾,是流傳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極其精美的手工藝品,又稱“竹簾畫”,是中國的特有工藝品。"

梁山竹簾,又稱梁平竹簾,已被錄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辭海》記載:"竹簾畫,在細竹絲編織的帘子上加上畫的工藝品,產於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
四川省梁山縣(重慶市梁平縣),設立於西魏元欽二年(公元553年),其後直到1952年的1500年間,一直名為“梁山縣”,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行政地名“梁山”。至今,重慶市梁平縣的縣城所在地仍稱“梁山鎮”。
梁平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梁平縣的千年文化遺產“梁山竹簾”、“梁山燈戲”、“梁平年畫”均已名列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梁山竹簾,是流傳千年的歷史文化遺產,極其精美的手工藝品,又稱“竹簾畫”,是中國的特有工藝品。它既實用,又是美化生活的重要裝飾品。
梁平竹簾,工藝製作歷史已逾千年。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年間,就被列為皇家貢品,飲譽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簾"之稱。
據《梁山縣誌》上記載:“竹木羽毛之屬,必它處所無及”,可以“征諸宋史”。
竹簾畫所用的不是一般竹簾。原料是纖維長、拉力好、韌性強、易於劈竹篾絲的當地慈竹,這樣才便於編織類似裝裱後的國畫“套子”(白坯,上面無畫)。
重慶梁平能夠成為著名的竹簾畫產地,因這裡處於長江三峽北岸,盛產各種竹子,適宜劈細篾絲的很多。
明代,四川梁山人就在粗線竹簾上直接用漆繪上各種吉祥圖案供室內外(所謂室外即作窗簾)懸掛。
清代,畫家方炳南開始運用具有傳統的國畫技法,在細絲竹簾上畫出山水、花鳥、人物等畫,也可以寫上書法作品,並成為陳設,又做成多種樣式,如:中堂、琴挑(細長)、斗方、橫幅、四條屏、屏風畫等等。
竹簾畫掛在窗戶上,既無礙通風通氣,又便於外窺,而在外面還不能看見室內活動。有的畫藍天白雲,意境甚高遠。
製作竹簾,加工工序包括:選竹、劈絲、編織、繪畫、成品修整等。由於竹簾由一根根竹絲和絲線編織而成,不吸收
這種畫簾,是用光滑纖細的竹絲作緯線,蠶絲作經線編織而成,然後在竹簾的幅面上畫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獸等國畫,成為精美的壁飾和窗簾,有濃厚的詩情畫意,極富有東方色彩和民族氣派。
梁山竹簾,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了很大發展,不僅受到國內外廣大民眾珍愛,被人民大會堂採用做為裝飾;而且還常常被選為國家禮品贈送給外國友人和政府首腦,為國增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