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棉

桐棉

桐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溫熱病、痢疾、痔瘡、疥癬。

基本信息

藥用植物基本信息

【藥 名】:桐棉
桐棉
【來 源】:為錦葵科植物桐棉的根、葉。
【功 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
【主 治】:用於溫熱病、痢疾、痔瘡、疥癬。
【性味歸經】:苦、寒。入肺、肝、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外用:搗敷患者。
【別 名】:截萼黃槿、恆春黃槿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海南)、台灣。
【拉丁名】:原植物桐棉Thespesia populnea (L) Soland ex corr.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藥用植物生長習性

生長分布

桐棉長於海邊地區,原產於三亞崖縣。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於中國廣東一帶,台灣主要分布於恆春半島海岸熱帶海濱地區,但台灣原產的恆春黃槿族群數量目前正處於小而持續的下降,能繁殖之成熟個體少於250株正處於瀕臨絕滅的階段。亦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海岸地區。

生長環境

桐棉適合生長於濕潤,高溫陽光充足的環境而排水力良好的中性至微鹼性的壤土或砂質土壤中。恆春黃槿可抗強風、耐旱耐鹽耐陰性佳,但耐寒性則較差。

藥用植物形態特徵

種屬

桐棉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可高達4-8米,最高亦不過9米。樹皮具纖維質。

葉片

葉闊卵形,互生,頂端急尖或長漸尖,全緣或微波狀齒緣,基部呈心形,背面披褐色盾狀鱗片,腹面近無毛,長約8-15厘米,寬約7-10厘米;葉柄長約2.5-7.5厘米;葉脈5-7條呈放射狀,較黃槿明顯;托葉線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

花朵

花單生於葉腋,花冠黃色,於乾後逐漸變成淡紫紅色,小苞片3-5枚,早落,長圓狀披針形,長約8-10毫米;花萼成杯形,外面密披鱗片,內面密生長柔毛,具5尖齒,長約7-9毫米;花梗長約2.5-5厘米;雄蕊管長約2.5厘米;花柱粗糙呈棒狀,頂端5槽紋。

果實

果為近球形蒴果,果皮革質,外殼具浮力,成熟時黑色,不完全開裂,直徑約2-3厘米,內含4-20粒數量不等之種子。種子披褐色柔毛,呈三角狀卵形,長約12毫米。

藥物用途

桐棉性苦、寒,入肺、肝及大腸三經。全株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於溫熱病、痔瘡、痢疾及疥癬等。

錦葵科植物

錦葵科(學名:Malvaceae)是錦葵目的一個科,根據花和果實的構造,本科分為錦葵族梵天花族和木槿族。本科約有50屬,約1000種,分布於熱帶至溫帶。中國有16屬,計81種和36變種或變型,產全國各地,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種類較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