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中學

桐城中學

桐城中學簡稱桐中,安徽省示範高中,坐落於安徽省桐城市,由晚清文學家、教育家吳汝綸先生於1902年創辦。桐城中學經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不同的時代。校園現占地97,600m2,自創建以來,學校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晚清時期,被稱作“安徽革命教育的策源地”;民國時期,又被譽為“安徽省最優秀的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於1958年被確定為安徽省首批七所重點中學之一,1999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一百一十年來,學校秉承“勉成國器”的校訓,弘揚“勇當大任,志在爭先”的桐中精神,憑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校風和出色的辦學成就贏得了“人才的搖籃”的美譽。

基本信息

概況

桐城中學桐城中學
桐城中學由桐城派後期大師、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先生於1902年創辦。自創建以來,學校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晚清時期,被稱作“安徽革命教育的策源地”;民國時期,又被譽為“安徽省最優秀的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於1958年被確定為安徽省首批七所重點中學之一,1999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桐城中學環境優美,設施齊備。學校人文景觀尤為豐富,如後樂亭半山閣石刻柱左忠毅公祠惜抱軒銀杏樹、“毋忘國恥”紀念碑、渡江指揮部舊址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營造出得天獨厚的育人環境。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桐中得到長足的發展,學校現有建築面積近40,000m2,有裝備先進的教學樓和科技樓、藏書量達8萬冊的圖書館,400米跑道的標準田徑場,設備齊全的辦公樓、學生公寓樓、教師宿舍樓,還有能容納2,000多人的禮堂的餐廳等等。教學設施也逐步實現現代化,現擁有計算機室、理科實驗室文科實驗室音體美工室、勞技活動室、語音室、綜合電化教室、視聽閱覽室、電子軟體資料室、多功能報告廳、天文館和配套齊全的體育設施等,這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桐城中學管理科學,師資精良。學校堅持“改革創新、民主管理、從嚴治學、科研興教”的辦學理念,不斷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學校十分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學校現有高級教師60餘人,特級教師5人,省市級教壇新星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5人,省級以上優秀教師15人,在省級以上學術機構擔任理事或常務理事的有5人,地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18人,這為學校創造教育教學的高質量提供了可靠的師資保證。桐城中學學子優秀,人才輩出。中國前駐法大使、文化部部長黃鎮,農工民主黨首任主席、前交通部部長章伯鈞,北平市首任市長何其鞏,美學大師朱光潛,兩院院士孫德和慈雲桂陸大道,著名核物理學家疏鬆桂方正知,哲學家方東美,古文論家馬茂元,著名作家方令孺葉丁易舒蕪,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現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空軍少將曹新國等,都曾就讀於此。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為全國各類高校輸送合格新生一萬餘名,他們中有1,000多人已取得博士、碩士學位,有的已成長為新一代有影響的科學家、專家和學者,如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科學家方復全中國科技大學著名教授李定、段路明北京大學教授程和平,清華大學教授琚詒光等,還有500多名學子遠涉重洋,在國外攻讀博士、碩士或從事科研工作。桐城中學理念創新,質量上乘。學校大力實施“以人為本,全面培養”的教育理念,始終把教育質量看作生存的根本和發展的關鍵,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持續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聯考成績一直位居省重點(示範)高中前列。1984年、1991年兩度考出全省理科狀元,有百餘人在歷屆聯考中進入全省總分前10名,有4個學科的人均成績20餘次位居全省第一。在國家級學科競賽中,有500多人次獲獎,其中一等獎70餘人。在“東華杯”化學學科競賽中,榮獲全省唯一的“四連冠”。近年來,學校聯考成績不斷攀升,2004年、2005年、2006年聯考分別772人、836人、955人達二本線,達重點線人數均在300人以上。輝煌的業績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和來校視察各級領導的高度讚揚和充分肯定。學校先後獲“全國文教戰線先進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安徽省模範職工之家”、“安徽省綠色學校”等省級以上榮譽十餘項,被譽為“人才的搖籃”。《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曾多次報導過學校辦學經驗和教育業績。近年來,學校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與等國多所學校友好協作,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歷史沿革

桐城中學桐城中學
1902年,吳汝綸開辦“桐城學堂”。
1903年,“桐城學堂”開學。
1904年,改名為“桐城公立中學堂”。
1912年,改名為“桐城縣立中學”。
1949年,改名為“皖北安慶行政區第一中學”。
1950年,改名為“皖北安慶行政區桐城中學”
1952年,正式使用“安徽省桐城中學”校名。
1958年,被定為安徽省屬重點中學,時任外交官的黃鎮校友回母校看望,時任安徽省長黃岩來校視察。

發展規劃

桐城中學一、2007—2011年總體發展目標

堅持科學發展,創新管理機制,提高辦學水平;著力培養,潛心打造,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全面開展德育工作,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加快課程改革步伐,注重教育科研,創造優異的教育業績;擴大辦學規模,拓寬交流渠道,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合理規劃校園,提升服務質量,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全校師生員工和諧協作,努力拚搏,把我校打造成省內一流、國內知名、海外有影響的優質高中。

二、2007—2011年主要發展措施

(一)完善規章制度,創新管理機制
1、完善管理人員述職、測評制度。堅持民主評議校級領導制度。建立中層管理人員年度目標考核評價方案和民主測評制度。逐步實施中層管理隊伍的補員競爭上崗制度。繼續實施學生評教制度、教學人員評價教輔人員和後勤服務人員的評議機制。
2、強化民主監督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保證監督作用和教代會的民主管理作用。進一步推進校務公開。
3、完善以責定崗、以崗定酬、多勞多得、優勞多酬的分配機制。
4、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學校預算制度、大型支出集體審批制度、經常性開支申報制度和年度決算報告制度,管好用好各項資金。
5、重視對外宣傳。成立宣傳隊伍,做好招生、教育成果等宣傳工作。力爭每年有多篇報導見諸縣、市級主流媒體,5年內有2篇以上報導見諸省級以上主流媒體。
6、建立校友定期交流制度,爭取校友對學校更多的支持。在總結成功舉辦百年校慶經驗的基礎上,創新觀念,創新方法,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著手籌備2012年的110周年校慶工作。
桐城中學桐城中學
(二)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能力7、加強黨政管理隊伍建設。領導班子要自我加壓,開拓創新,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服務於教學,服務於師生,服務於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選拔具有責任心強、能力突出、民眾口碑好的優秀中青年教師作為管理人員,充實各級管理隊伍。
8、最佳化教師結構。建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任課教師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達100%,力爭培養或選聘5名以上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中級以上職稱者占80%以上。教師隊伍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
9、加強名優教師隊伍建設。搞好名師的申報評審工作。推出3—5名特級教師,10多名市級以上教壇新星、學科帶頭人和一批骨幹教師。
10、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完善“青藍工程”和“3510工程”(3年成長,5年成才,10年成名)。實行導師制和培養目標責任制。採取有力措施為青年教師成長創造條件。
11、建立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繼續實行教師試教競聘錄用制度。制定並實施職稱聘任、評先評優等量化細則。
(三)堅持育人為本,培養高尚人格
1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認真貫徹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安慶市中國小教師行為“八不準”》,建立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13、提高德育隊伍的整體水平。黨組織、工會、政教處、共青團、學生會等部門,根據師生各自的特點和任務,開展健康有益的活動。定期召開班主任培訓工作會議。將德育工作落實到各處室、年級、班級,滲透到日常管理工作和課堂教學之中。
14、堅持“抓常規、重養成、講實效”的原則。完善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德育工作機制。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活動,確保學校不發生重大違法亂紀事件、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15、最佳化德育評價機制。制定並實施《班主任德育工作評比細則》和《班級德育工作評比細則》。完善《桐中學生手冊》、《桐中學生一日常規》。不斷拓寬德育途徑,增強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文明的思想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深化課程改革,堅持質量強校
16、探索實施新課程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認真組織實施《桐城中學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努力培養和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能力,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革教學質量評估模式,實行學生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7、建立和完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課程開發和課程評價制度,必修課、選修課學生管理制度和成績評價制度,教師教學管理和教師教學績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師繼續教育制度,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制度等。
18、加強教研組和學科建設。繼續保持強勢學科在全省的領先地位,扶持薄弱學科建設,力爭各學科均衡發展,全面進步。制定並實施《桐城中學優秀教研組考核量化細則》。
19、創造一流教育業績。繼承發揚“備課要深、講課要清、作業要精、輔導要勤”的教學傳統,不斷創新,確保“三高”(重點大學錄取率高、會考優秀率高、學科競賽獲獎層次高)質量目標的實現。
(五)加強教育科研,提升教育品位
20、堅持科研興師、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發展戰略。制定並實施《桐城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工作方案》。以全面實施新課程方案和推進高質量的素質教育為主題,帶動校本教研廣泛開展。
21、實施課題研究帶動策略。加強聯考研究,提高備考質量。申報3—5項前瞻性、針對性,、實效性較強的國家級課題。力爭每位教師都會課題研究,都有成功的研究案例。
22、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緊扣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落實教學常規,說國語,寫規範字,運用現代教育裝備認真組織示範課、優質課、公開課、研討課、觀摩課等,促進廣大教師教學方法的全面出新。把每學年的教學開放日活動打造成教師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繼續辦好《教學通訊》,宣傳教育理論,推介課改信息。
23、擴大合作交流。探索與國內外優質學校合作辦學和教育交流的途徑和方式。與國內外1—2所高中名校建立友好合作學校。發揮我校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幫扶和帶動周邊的薄弱學校。積極引進外籍教師來校任教,積極選派教師參加進修培訓。
(六)科學規劃校園,加快硬體建設
24、調整校園布局。擴大校園面積,按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休閒區“四區”格局規劃和建設校園。力爭將校內教工生活區整體搬出,現有校內教工住宅樓改造為學生公寓樓。5年內將班級數擴大到60個。
25、改建三項工程。對辦公樓和前教學樓進行維修和改造。將現和平堂改建為車輛停放場。改造後山大操場,建立塑膠跑道。
26、加強信息工程建設。豐富網上資源,實現“家校通”。建立教師電子備課室和學生電子閱覽室。安裝校園監控系統。更新校園廣播系統。
27、規範圖書管理。搞好圖書的利用和回收工作。五年內藏書量達到10萬冊。
28、創建省級標準檔案管理室。不斷豐富檔案資料,規範檔案管理。
(七)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
29、美化校園環境。加強對半山閣、渡江指揮部舊址、後樂亭、碑刻、石柱、長廊、左公祠鐘樓銀杏樹、紫藤等人文、自然景觀的維護和管理。在2004年獲得“安徽省綠色學校”的基礎上,爭創國家級綠色學校。
30、創建節約型學校。加強師生節約意識的培養。開源節流,不斷改善教職工的工作條件,穩步提高教職工的福利待遇。
31、提高后勤服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積極推進學生住宿及就餐的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模式。
32、關心師生健康。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的管理與監督的力度。定期對師生進行體檢。
(八)豐富校園文化,最佳化育人環境
33、爭創省級文明單位。構建和諧校園,最大限度地調動師生的激情和創新活力,使學校成為每位師生的精神家園。
34、激活校園文化元素。充分發掘二野渡江指揮部舊址、左公祠、惜抱軒銀杏樹、“毋忘國恥”大石碑、校史展覽室等校園資源的文化教育功能。繼續開展每年——次的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文化節、秋季田徑運動會、元旦聯歡會等活動。經常開展讀書演講、專家講座、報告會等校園文化活動。
35、豐富教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成立教工文體活動隊伍,經常開展文體比賽。利用節日開展專項文化活動。

學校領導

羅偉,現任桐城中學校長。
彭申清,現任桐城中學黨委副書記(副縣級)。
江喆,現任桐城中學副校長(副縣級)。
洪東國,副校長(副縣級)。

校友風采

儲波,1944年生,男,桐城人,1962年畢業於桐城中學。1967年天津大學畢業。現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他在多年的基層工作中,表現出優秀的政治素質和統領才幹。曾先後擔任過岳陽市委書記、湖南省副省長、省長。在黨的十五大上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慈雲桂(1917-1990),男,桐城人,1935年畢業於桐城中學。中科院院士,著名計算機專家。歷任國防科大副校長,國防科工委常委。1977年擔任“銀河”億次級計算機研製的總指揮和總設計師,並獲中央軍委科技成果特等獎。他是美國IEEE學會高級會員。
方東美(1899-1977),男,桐城人,1913年就讀於桐城中學,著名哲學家,現代新儒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年留學美國。曾在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台灣大學任教授。主要著作有《科學哲學與人生》、《華嚴宗哲學》、《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等,在國際哲學界享有盛譽。
黃鎮(1909-1989),男,桐城人,為桐中第十六屆畢業生。革命家,外交家,將軍。參加長征並留有《長征畫集》。新中國成立後,多次出任大使,在任駐美聯絡處主任時,對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曾任文化部長,中顧委常委等職。
房秩五(1877-1966),男,桐城人,1903年就讀於桐中。著名愛國教育家與社會活動家。1904年赴日本留學,歸來後創辦浮山中學。先生思想進步,同情和支持革命,曾受到周恩來和朱德同志的讚揚。歷任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所作詩文輯入《浮渡山房詩存》。
馬茂元(1918-1989),男,桐城人,解放前在桐城中學就讀和任教。先生愛國思想強烈,治學嚴謹。曾任上海師大教授及該校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著名的楚辭、唐詩研究專家。所著《楚辭選》、《唐詩選》、《晚照樓論文集》等,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方正知,1918年生,男,桐城人。1937年畢業於桐城中學。著名科學家。1946年赴美國留學,1950年回國。歷任北京鋼鐵學院等校教授。曾參與第一顆核子彈研製的爆轟物理試驗。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別獎。1999年光榮參加“兩彈一星”突出貢獻專家表彰大會。
孫德和(1911-1981),男,桐城人,1929年畢業於桐城中學。中科院院士。1935年赴德留學,在德榮獲博歇爾斯獎。解放後,為我國鋼鐵工業發展貢獻卓著,被譽為“鋼鐵泰斗”。在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上被授予“ 有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稱號。
張國威,男,1931年生,安徽省全椒人。少將軍銜,新中國軍事測繪領導人。1947年畢業於桐城中學。1949年渡江戰役參軍。解放後,一直在軍委總參謀部軍事測繪局工作,先後任軍事測繪局副局長、軍事測繪學院院長、軍事測繪局局長等職,為我國軍事測繪事業作出傑出貢獻。

大事年表

桐城中學桐城中學
1960年,出席安徽省和全國文教群英會,被國務院授予教育戰線“先進單位”錦旗一面。本年春節,市委書記處書記桂林棲來校視察工作。
1962年,聯考本科達成率名列安徽省第一,居全國第二,僅次於福州一中。學校提出“學福中,趕福中,再上北京”的口號。
1962-1964年聯考本科達線率在全省“三連冠”。
文革時期,改名為“桐城縣五七中學”
1977年,廢除“桐城縣五七中學”校名,恢復“安徽省桐城中學”校名,安徽省委授予我校“為教育新後代而努力”獎旗一面。
1980年,時任中央文化部長的黃鎮校友又一次回母校視察。
1984年,許奎明同學在聯考中奪得全省理科狀元的桂冠。農工黨主席章伯鈞夫人李健生於九月九日來校參觀訪問。省人大副主任魏心一,婦聯主任應宣權、教育廳長王世傑、朱仇美先後來校檢查指導工作。
1985年,被評為安慶地區教育新興地區先進單位。副省長王厚宏、省教委副主任蘭乾亭先後來校視察。
1986年,被評為安徽省施行《國家體育鍛鍊標準》先進單位。
1987年,省委副書記徐樂義、宣傳部長牛小梅等領導同志來校視察。
1988年,時任中紀委常委的黃鎮同志回母校視察,並贈送四萬元購書款
1989年,吳筱益同學在全國數學聯賽中榮獲一等獎,並參加了國家冬令營,後被保送到中科大。段路明同學在全國化學聯賽中榮獲一等獎,並參加了國家冬令營,後被保送到中科大。在全國青少年第三屆《化智牌》競賽中,我校獲團體冠中,參賽的三名同學,分別獲特等獎和一等獎。台胞、桐中老校友吳淑候先生向母校捐贈了三千美元。本年3月,劉伯承元帥夫人,汪茶花同志來校參觀了西城渡江軍事會議舊址。

1990年,學校成立“黃鎮校友基金會”。本年12月10日,學校在“後樂亭”舉行“黃鎮同志紀念碑揭幕儀式”。原中央文化部處長,中日友誼促進會顧問孫祥凝、黃鎮同志親屬及有關省市領導參加了儀式。省教委、省體委命名我校為第一批“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本年學校體育隊參加省首屆省屬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獲“道德風尚獎”。
1991年,獲全國青少年書畫大獎賽“曙光杯”集體優秀獎。
1993年,成立中共桐城中學委員會。
1994年,被評為安徽省招飛先進單位。獲全國青少年“祖國萬歲”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
1995年,獲全國“中國精神”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團體優勝獎,被評為安徽省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
1996年,校黨委被評為安慶市、桐城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8年,獲安徽省青少年“愛祖國、講文明”歌詠比賽三等獎、安慶市一等獎
1999年,被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範高中”被評為安徽省學校體育衛生國防教育先進集體
2000年,被命名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被評為安徽省電教設備類達標學校
2001年,被評為安徽省“模範職工之家”和安徽省“花園式單位”,獲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
2002年10月4——6日桐中喜慶百年華誕。獲教育部頒“實驗教學先進集體”
2003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綠色學校。校“清流”雜誌被省教育廳評為校園刊物一等獎。省政協主席、省委副書記方兆祥、省委宣傳部長臧世凱、中宣部組織局楊晉宗、中央黨史辦研究室主任等領導同志先後來校視察工作。中央電視台4套《走遍中國》採訪組來校拍攝一集專題片。
2004年,在高一年級各班開設研究性課題,全面落實《桐城中學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2005年,被評為安慶市文明單位。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農工黨副主席章師明來校視察工作。
2006年,新課程改革在高一年級全面實施。本年底學校領導班子調整,汪年生同志明確為正縣級,為學校督導員;羅偉、彭申清、江喆三同志提拔為副縣級,羅偉同志主持學校工作。
2007年3月,聘請一名外籍老師來校進行口語教學。4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盛華仁一行來校視察。
2007年4月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盛華仁,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長趙樹叢等領導來校視察。
2007年4月6日,紐西蘭ICL教育學院院長來校訪問。學校與紐西蘭ICL教育學院結為友好學校。
2007年4月24日紐西蘭國際語言學院院長來校訪問,與學校簽訂了教師培訓項目協定書。7月初,學校派出3名英語教師赴該學院為期六周的學習培訓。
2007年4月30日我校五屆七次教代會召開。
2007年5月9日——11日,安徽省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大賽在我校舉行,學校教師陳奇珍榮獲一等獎。
2007年6月4日,中科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吳奇來校講學。
2007年6月26日,聯考成績揭曉。達二本控制分數線為1129人,首次突破千人大關。市委、市政府向學校發來賀信。
2007年8月15日,四海助學基金髮放儀式舉行。
2007年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授予我校為中學感恩教育活動研究實驗學校。
2008年3月31日至4月1日,安慶市教育局對桐中進行教育教學視導工作。

學校榮譽

桐城中學桐城中學
學校獲獎情況
全國文教戰線先進單位
全國青少年“祖國萬歲”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
全國青少年“中國精神”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獎、團體優勝獎
全國青少年“中華魂”讀書教育活動優秀組織獎
全國青少年第三屆“化智牌”團體冠軍
第八屆“東華杯”化學團體冠軍
華東六省一市“東華杯”化學競賽團體冠軍
全國先進班集體(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
“國際金獎”美術比賽優秀組織獎
安徽省體育先進單位
安徽省招飛先進單位
安徽省聯考先進單位
安徽省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學校
安徽省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
國家教委“邵逸夫先生中國小贈款建設項目”優秀工程一等獎
安徽省青少年“愛祖國、講文明”歌詠比賽三等獎
皖中地區重點中學聯誼會第七屆交流論文二等獎
皖中地區重點中學聯誼會第八屆交流論文一等獎
安慶地區教
桐城中學桐城中學
育先進單位
安慶地區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安慶地區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安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安慶市造林綠化先進單位
安慶市“花園式單位”
安慶市先進教工之家
安慶市青少年“愛祖國、講文明”歌詠比賽第一名
桐城市先進單位
桐城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桐城市文明單位
桐城市聯考總體成績優異獎
桐城市聯考優勝單位
桐城市聯考先進集體
桐城市體育鍛鍊達標先進單位
桐城市先進教工之家
桐城市教育工會先進集體
桐城市“二五”普法先進集體
桐城市環保先進集體
桐城市先進團委
桐城市團委“八五”建功集體
桐城市文藝演出一等獎
桐城市“振興中華、建設安徽”宣傳教育活動先進集體
桐城市“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先進集體
桐城市“樹、創、獻”先進集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