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城鎮

桃城鎮

永春縣桃城鎮桃城鎮地處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福建省百強鄉鎮之一。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歷史上,以其“桂亭織畫”、“翹松詩詞”和“桃陵書法”一起被譽為永春三絕。自有記載以來,就有兵部尚書、將軍、探花、大學士等歷史名人,藝術家、實業家、名流人士不計其數。

基本信息

福建省永春市桃城鎮

歷史沿革

永春古稱桃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請升為州,轄德化、大田二縣。背依巍峨大鵬山,面臨悠悠桃溪水的縣城因此博得桃城的美稱,又叫州內。宋至清,先後分屬集慶鄉迎福里十三都、和風裡二十五都、善政鄉昭善里十四都、清白里十九都,民康鄉鳴琴里二十都。民國時期先後劃為桃安鄉、合作鄉、桃城鎮、桃源鎮、福陽鄉。新中國成立至1958年,先後為第四區、第七區、縣直轄鄉、城關區、城關鎮,部分村曾屬東平鄉、化龍鄉。1958年成立城關人民公社,1971年化龍公社併入。1980年改稱城郊公社,劃出桃城、環翠併入成立城關鎮。1984年城郊公社改稱城郊鄉。1986年5月,撤消城關鎮和城郊鄉,成立桃城鎮。全鎮轄區面積72平方公里,下設17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總人口近6.12萬人。現有7條主要街道,即“八二三”東路、環城路、桃源路、衙口街、後路街、北門街、桃城路等。

桃城鎮留安山
歷史人文

桃城,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歷史上,以其“桂亭織畫”、“翹松詩詞”和“桃陵書法”一起被譽為永春三絕。自有記載以來,就有兵部尚書、將軍、探花、大學士等歷史名人,藝術家、實業家、名流人士不計其數。諸如: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永春第一個進士盛均,南唐後主李煜詔贈太尉、靈州大都督的留從效,淳熙十六年(1189年)端明殿學士、丞相留正,乾隆五十八年欽點探花周自超,1914年為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織中華革命黨獨立軍司令余逢時,1906年舉人鄭翹松,新中國成立後永春紙織畫創作第一人黃永源等。旅居海外的僑胞、港澳台胞達9萬多人。新加坡著名僑領陳金聲

桃城鎮福建省永春市桃城鎮政府

李尚維,馬來西亞著名僑領李延年,畫家李家耀,實業家丹斯里拿督陳志遠、拿督陳志成,首相署部長拿督章家傑,工商巨子鄭文堯、鄭棣、鄭景新,拿督陳振南,菲律賓著名華人實業家周卿雲,香港永春同鄉會永遠榮譽會長周守仁,台北市永春同鄉會顧問王超英,知名將軍畫家余承堯,當代詩人余光中等都是桃城人。境內名勝古蹟甚多,有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的文廟,現存“萬世師表”、“生民未有”二塊題匾,分別為康熙、雍正御筆親書。建於唐大中年間的惠明寺,初名臨水寺,又名永春小開元。建於唐代的垂雲寺,俗稱大鵬岩等。最有影響的當數留安塔,為當今永春的標誌。相傳有位略懂地理的縣官,發現縣城附近的留安山為“倒背”,故永春百姓貧窮,就在留安山上築塔,以拯救黎民百姓,塔為石構密檐,素麵實心,七層八角。1961年被強颱風摧倒,1984年,港澳同胞顏彬聲、梁披雲和陳吳愛惜捐資重建。如今富裕起來的永春人,又積極興建留安山公園。

桃城鎮陶瓷燈具
經濟狀況

桃城鎮地處縣城,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福建省百強鄉鎮之一,2001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3.92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4.8億元,鎮財政收入2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並榮獲省文明鄉鎮省、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教育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全鎮建設柑桔、名優水果、蔬菜、麻竹、畜牧、食用菌、淡水養殖、速生豐產林等八大農業基地,每年向社會提供近2萬噸水果和8000噸蔬菜,豐富城鄉市場,增加了農民收入。桃城鎮通訊發達,交通便捷,省道305線、三郊線、泉德線貫穿全鎮,區位優勢明顯,榜頭、探花山、留安、花石、濟川等5個工業小區水、電、路設施齊全,投資環境不斷最佳化,新辦企業以每年40家的速度增長,全鎮形成了陶瓷、建築、鑄造、日用製品等支柱產業,培育了洋興、梅峰、寶華、大陽、三鼎等骨幹企業,優質、精細、名牌產品多,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並成為全國最大的陶瓷燈具生產基地。發揮城區優勢,拓寬就業門路,建設專業市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了“飲食、水果、服裝、小商品批發”等專業市場,城鄉經濟日益繁榮。

廣西省大新縣桃城鎮

桃城鎮桃城鎮
概述

桃城,因古城牆形似桃果而得名,古時又名養利古城,建於明朝弘治年間,歷史上曾是養利土州官衙、養利縣府所在。桃城鎮是大新縣城所在地,是大新縣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轄12個村委和1個街委會,行政區域總面積238平方公里,總人口6.7萬人(含縣直,屬本鎮4.2萬),其中農村人口3.9萬人。

桃城鎮交通便利,崇左至德保的20311國道線橫穿鎮中心而過,與通往南寧的二級路、往靖西的公路幹線形成了“十”字結構交通網路。

桃城鎮地處亞熱帶地區,雨量充沛,氣候適宜耕作,物產資源豐富。全鎮耕地總面積4560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190公頃,有林面積2265公頃。盛產稻穀、玉米、甘蔗、花生和龍眼、柑橙等;主要礦產有石灰石、煤等。近年來,該鎮以糧、蔗、果及畜牧水產為主導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大進展,2001年桃城鎮種蔗面積2萬畝,2000年糧食產量15500噸,水果產量2802噸,肉類產量2993噸,水產品產量1158噸,農業產值達6502萬元(90年不變價)。自1997年以來,桃城鎮生態農業建設成效顯著,先後創建了新光、儂沙、榜屯等三個地區級生態、文明示範點,形成了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農業生態模式。

桃城鎮果園
經濟狀況

桃城鎮是大新縣黨委、政府機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位於大新縣中部。轄社區3個,村委會11個,村(居)民小組227個。有自然屯136個。2004年,全鎮總人口6.89萬人,其中農業4113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75‰。行政區域面積238平方公里,有林面積3793公頃(為二類調查數,不含農場、縣局、礦區,以下各鄉鎮同),年末耕地面積3848.93公頃。全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6937.53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10.87公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220公頃。糧食總產量14124噸。甘蔗種植面積1933.33公頃,入廠原料蔗96759噸(2004/2005年榨季,以下各鄉鎮同)。水果總產量4500噸,其中龍眼產量2500噸。肉類產量4119噸。水產品產量2036噸。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0878萬元(當年價,以下各鄉鎮同),其中農業總產值6908萬元。新建沼氣池508座。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16萬元(實際數,以下各鄉鎮同),一般預算支出3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53元。是廣西鄉鎮企業工業集中區之一。主要旅遊景點有觀音山、弄月鏡台、桃城古城牆等。2008年,桃城鎮獲大新縣三個文明建設目標管理一等獎、黨風廉政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三等獎、人口與計畫生育目標管理三等獎、經濟發展獎、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4年,桃城鎮堅持培植財源與強化征管並舉,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抓好增收節支,財政持續平穩發展。全年財稅組織收入完成7523.38萬元(轄區內收入),完成任務的106.56%。其中:國稅完成4463.20萬元,完成任務的105.50%;地稅完成2948.60萬元,完成任務的108.10%;財政收入完成111.60萬元,完成任務的111.04%。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農業稅及附加徵收完成72.40萬元,耕地占用稅14.40萬元,契稅24.60萬元,分別完成任務的100.56%、128.18%、140.57%。

2004年,桃城鎮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年全鎮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66.40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公路建設:社隆村洞遠、伏弄屯級公路投資6萬元;黎明大橋投資36萬元已竣工通車。人飲工程:德立村上元屯、萬禮村逐克屯人飲工程,投資16萬元,已竣工投入使用。水利建設:全鎮9個村的水壩水利設施進行維修,總投資28.70萬元,水利總長2.80公里,水壩5個,小型電灌站1個,保證灌溉面積1773.33公頃。另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資404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