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燕

桀燕

桀燕(911—913年),五代十國初期的一國,位於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因此又被成為“北燕”,都城幽州(今北京)。原盧龍節度使、燕王劉守光割據的勢力範圍,割據的時間為894年—913年,正式稱帝割據的時間為911年—913年,僅二年;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稱帝,國號“大燕”,定都城為幽州,改元“應天”。後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拔幽州,劉守光出逃,不久被擒,至此,燕國滅亡。 由於劉守光統治期間殘暴不仁,因此此燕國又稱為“桀燕”。

閒話五代之四桀燕天子

為什麼民間傳說中,李克用臨終前留下的三支箭,有一隻是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呢? 其實,在柏鄉之戰末尾那位大言不慚的劉守光,按理說還和山西的李晉軍團,還是頗有淵源的。大家記得當年一直救援王熔,後來試圖奪取王熔地盤的李匡威此人的官職么?他是盧龍節度使。而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的官職,也是盧龍節度使,這是為什麼呢?且聽我慢慢道來。話說李匡威被弟弟李匡籌奪取了節度使的位置之後,正趕上劉仁恭的軍隊戍邊輪換到期了,於是軍隊譁變,擁立劉仁恭為首,回師北伐幽州。劉仁恭外號“劉窯頭”,以攻城善於挖地道而發跡。並且劉仁恭經常對人說,自己經常做夢夢見“大佛幡出於指端”,從小就是一個很喜歡吹牛的人物。結果在實戰中卻一塌糊塗,劉仁恭沒有打過李匡籌,不得不歸附於河東李克用門下。攛掇李克用攻打幽州,說:“只要您給我步騎萬人,幽燕不足道也!”然後李克用很是個實誠人,給了劉仁恭好幾次“步騎萬人”,結果每次都大敗而過。

終於,李克用看不下去了,率軍親征李匡籌,這一次馬到成功,李克用於是留下數十個偏將協助劉仁恭安民之後就放心的回去了,同時表劉仁恭為新盧龍節度使。劉仁恭是怎么回報李克用的呢?李克用要去打朱溫,找劉仁恭徵兵,劉仁恭左推右拖,李克用催了又催,劉仁恭終於撕破臉皮,發動政變把李克用的親信將領全部抓了起來,同時重金引誘李克用留在幽州其他地方的守將。李克用不得已,親自己率兵攻伐幽州,結果在木瓜澗被燕兵擊敗,劉仁恭立刻搖頭擺尾的找朱溫邀功,朱溫大喜,立刻讓唐昭宗加封劉仁恭為“平章事”,也就是唐朝所謂的邊相。劉仁恭更來勁了,又親自出兵,擊敗了義昌節度使的盧彥威,兼併了滄州,然後表自己的兒子劉守文為義昌留後,但是這次昭宗可能有點怒了,覺得擅自攻擊另外一個節度使,然後封自己的兒子當節度使還要自己批准有點欺人太甚,於是就沒有批准。劉仁恭很不高興,就在范陽對朝廷來的觀察使說:“節鉞,我這裡都已經有了,只是要長安點個頭而已,為什麼我每次上表都留中不發啊?回去替我給皇帝說下”。

後來皇帝還是給劉仁恭發了詔書,於是劉仁恭給點陽光又燦爛了,他一看自己兼有河朔,於是他開始想吞併天下了,要連魏博,宣武一起端,以北方一隅,同時挑戰朱溫,羅紹威兩大巨頭,精神不可謂是不可嘉。別說,開始還打了幾個勝仗,把羅紹威打的連連告急,於是朱溫急派大將李思安和葛從周來救援。於是魏博軍和宣武軍設下口袋陣,在清水河大破燕軍,並一路追殺,劉仁恭三十萬大軍只落得個雞飛蛋打,倉皇奔回幽州。

劉仁恭南征失敗,朱溫可沒有忘記這個仇,天佑三年,朱溫親征幽燕,劉仁恭屢戰屢敗,幾乎無兵可用,不得已之下,劉仁恭下令征伐幽燕全境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所有成年男子參軍,為了防止壯丁們逃跑,於是在所有的兵士臉上都文上三個字“定霸都”,士人則在胳膊上文曰“一心事主”。於是當時的幽燕一代的男性就兩種人,一種人是逃犯,就是逃到山林水泊等地方逃避徵兵和紋身紋臉的老百姓,另外全部是軍隊。就這樣,我們的劉仁恭節度使糾集了二十萬大軍迎擊朱溫,結果在滄州,被朱溫包圍起來,劉仁恭不敢決戰,於是這二十萬大軍在城裡面吃完了糧食開始互相吃,大概吃到了十分之八九,劉仁恭已經絕望的時候,大救星李克用又來了,朱溫又退兵了,劉仁恭的命保住了,注定他們父子又要禍害河朔一段時間……

話說朱溫回軍之後,就開始研究篡唐事宜,李克用也無暇和劉仁恭算後帳,於是劉仁恭又開始燦爛了,他開始在幽州城附近的大安山上建宮殿,一方面自然是滿足男人共同的欲望——最大限度的收藏美女,另外一方面,則是雇一群古代的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研究課題就是:如何讓劉仁恭同志長生不老,永垂不朽……同時,劉仁恭還對現行金融制度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首先,他把所有的銅錢都收集了起來,然後在大安山上挖了個洞藏起來,同時把工匠滅口;然後用泥巴來鑄錢,在他的轄區內通行。用銅錢做保證金,然後用泥巴來擔當貨幣的行為和近千年後英格蘭銀行的成立如出一轍,多么偉大的創意啊,可惜太超前於時代,以至於整個河朔沸沸揚揚,民不聊生,著實可悲可悲啊。

劉仁恭在大安山享福,他的兒子劉守光就在幽州城內把他老爸的小妾給享受了,於是劉仁恭就痛打了他一頓,貶到外地去了。無巧不成書,不久後朱溫派李思安再次攻伐幽州,劉仁恭在大安山享樂不知所措,劉守光趁機從外地帶兵占領了幽州,一直抵禦到李思安退兵。結果等李思安退兵之後,劉守光不走了——自稱自己是盧龍節度使,提前接了自己老爸的班。同時可能覺得的自己老爸在大安山不安全,於是派大將李小喜把自己的老爸請過來,請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些波折,劉仁恭不理解自己兒子的苦心,經過一場小規模的戰役之後,李小喜還是成功的把劉仁恭“請”到了幽州的監獄裡。

劉守文,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義昌節度使,聽說自己老爸被囚,如喪考妣,立刻邀請契丹合兵攻擊劉守光,把劉守光打的節節敗退,幽州收復在望,不料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戲劇性的轉折,劉守文志得意滿,覺得自己應該在決戰之前,勝券在握之時,給大家留下仁主的形象,於是在兩軍陣前,放馬走到中央,痛哭流涕說:“大家打仗歸打仗,但是贏了之後請不要傷害我的弟弟啊……”這場表演秀還沒有做完,劉守光的大將元行欽瞅準機會,一個縱馬上前,就把劉守文抓住了,本來占據優勢的劉守文軍隊就這么莫名其妙的主帥被擒,於是戰局發生了戲劇性變化,劉守光一鼓作氣,不但決戰獲勝,並且還把劉守文的滄州也奪了過來,正式接受了他爹劉仁恭的所有地盤。

後來柏鄉之戰之前,王熔請求劉守光援助,劉守光不發一兵一卒,卻在戰後發了一封書信,要求做河朔的元帥,於是晉王李存勖,趙王王熔一合計,說:“劉守光這傢伙惡貫滿盈,早晚該族滅,不如表面上逗逗他,讓他彰顯他的罪惡和愚蠢”,於是晉王李存勖,趙王王鎔,義武軍王處直、昭義軍李嗣昭、振武軍周德威、天德軍宋瑤六節度使共奉冊,推舉劉守光為尚書令、尚父。劉守光一看,剛剛打贏朱溫的晉王和趙王居然這么推崇自己,當即失重,派人給朱溫說:“呵呵,某家不才,但是河朔這群節度使都推舉某家,哎呀,真不好意思啊,陛下乾脆授我為河北都統好了,什麼并州,鎮州,不足平也!”

不知道朱溫接到這個奏章的時候什麼表情,總之朱溫也知道劉守光這個人不可理喻,於是決定配合一下,派一個使節去幽州,真的封劉守光為尚父。等梁朝的使節到了之後,和幽州的禮官商議了一下,決定用唐朝冊封太尉的禮節來冊封尚父。劉守光翻看了說明文檔之後很不滿,問:“尚父的冊封禮儀裡面為什麼沒有郊天,改元呢?”梁使說:“這個……尚父雖然尊貴,他也是人臣啊,人臣哪有郊天,改元的道理?”劉守光於是發飆了,轉過身來發飆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講:“方今天下鼎沸,英雄角逐。朱公創號於夷門,楊渭假名於淮海,王建自尊於巴蜀,茂貞矯制於岐陽,皆因茅土之封,自假帝王之制,然兵虛力寡,疆場多虞。

我大燕地方二千里,帶甲三十萬,東有魚鹽之饒,北有塞馬之利,我南面稱帝,誰如我何!今為尚父,孰當帝者!公等促具帝者之儀,予且為河朔天子。”這套宣言引用的都是時事,其中朱公就是朱全忠,也就是朱溫;楊渭是淮南軍閥楊行密的後代,就是後來十國中吳國和南唐的前身;王建是在唐昭宗時代奉詔進攻四川陳敬軒的將領,之後在蜀中稱帝,是為前蜀主;而李茂貞則是歧王,因為地盤離長安很近,所以整天欺負唐昭宗,威逼公卿。這四個人便是劉守光的榜樣,並且劉守光還認為這些人不如他,因為他們“兵虛力寡”,而自己是“地方二千里,帶甲三十萬,東有魚鹽之饒,北有塞馬之利”,所以覺得自己不當皇帝,不但自己心裡過不去,而且估計幽燕的人民民眾也不答應啊……既然如此,那就當這個皇帝吧。於是劉守光把斧鉞刀叉一股腦的放在庭前,說:“今天大家都推薦我當皇帝,這個我也難以拒絕啊,那就擇日為帝吧,從我者賞,橫議者,誅!”

還真有不怕死的,或者說理智占上風的,他叫做孫鶴。結果孫鶴上來勸了沒幾句, 劉守光一聲令下,手下的士兵一擁而上,把孫鶴按倒在地,活活的把肉剮瞭然後分著吃了。有了這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劉守光手下都沉默了——反正這是你們劉家的地盤,隨便你怎么折騰吧,我們配合就是了,何必操這個閒心,還害得自己命不保?

於是,劉守光開始召集官吏,研究登基大典的禮儀,同時教習給手下的將軍和文官們。幽燕一代本來就胡化的很嚴重,大家覺得這套禮儀挺好玩的,於是學習的時候也嘻嘻哈哈,相互譏笑。但是登基典禮還是舉行了的,劉守光自立為大燕皇帝,改自己的年號為應天。登基之日,契丹人就給了劉皇帝一個下馬威,把平州,也就是如今的遼東一代給拿下來了。

李存勖聽說劉守光當了皇帝,哈哈大笑,說:“等我們的大燕皇帝還沒有來得及郊天,恐怕他的鼎已經到我的手裡了!”於是派遣周德威為先鋒,回合趙王的軍隊,攻打“大燕”。

周德威勢如破竹,在一次戰役中,單挑劉燕驍將單廷圭(熟讀水滸的人可能會眼熟這個名字,不錯,估計梁山好漢中聖水將軍的名字就是來自於他)於馬下,劉燕的軍隊屢戰屢敗,從周德威出兵到包圍幽州,總共用時不到十五個月,不可一世的“大燕皇帝”又困守孤城了,但是這次,再也沒有好心的晉兵,或者趙兵來救他了。

於是劉守光遣使致書於周德威請和,周德威說:“大燕皇帝還未郊天,現在現在這么雌伏啊!我接受的命令是討伐有罪的人,至於結盟繼好,那不是我能夠決定的。”乾脆連回書也不回了。這會劉守光瀕臨崩潰了,於是他一邊繼續派人哀求以拖延時間,另外一方面,派人火速聯絡梁朝的朱皇帝,希望能抓住這一根稻草。

朱溫出兵了沒有呢?答案是出了,畢竟朱溫不希望晉趙聯盟的實力繼續擴大,所以朱溫親率大軍,號稱五十萬,晝夜兼程奔襲河北,希望一舉圍魏救趙。朱溫率軍到了觀津冢(今河北省武邑縣東南),正巧碰上趙軍的斥候數百人,不知道對方是朱溫,以為只是小股魏軍,所以不但不退避,還向前緊逼了過來。這個時候朱溫懵了,心想難道是誘敵之計?旁邊的人說:“啊,李存勖來了!”朱溫聽到李存勖來了,方寸大亂,立刻下令燒毀所有的營帳,火速退兵,去找大將楊師厚會合。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下江南,被張飛喝水斷橋倉皇后退,這是小說家的誇張;梁太祖被幾個晉國的斥候騎兵加上李存勖的名字嚇的火燒營寨敗退數百里,確實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

和楊師厚會合之後,朱溫膽氣又壯了,梁軍血洗了棗強城,日夜不停的圍攻蓚縣。如果蓚縣一失,則深州冀州門戶洞開,那么晉趙聯軍將不得不回援。正巧晉國的忻州刺史李存審正在趙州屯兵,但是主力已經被李存勖抽走打劉守光,所以兵微將寡,形勢煞是危機。但是李存審對時事的分析很透徹,他對部將史敬瑭,李嗣肱說:“現在晉王在攻打幽薊,無兵可派,南方的事情就我們幾個人負責而已,蓚縣堅決不能丟,我們要用計來退梁軍。”

李存審瞅機會抓了一批梁軍裡面砍柴打水的雜兵(晉國人似乎人人都會充分利用雜兵),每個人砍下一條胳膊,然後對他們說:“回去告訴你們的首領朱溫,我們晉王的大軍已經回師了!”同時又派史敬唐穿上樑軍衣服,趁黃昏混入梁營,四處防火,大殺一場之後悄然退去。朱溫在營中正莫名其妙著呢,心想明明晉軍這么少,怎么還敢主動出擊?這個時侯那批斷臂的雜兵們哭號著來了,連聲告急,說李存勖的大軍已經到了。幾百人異口同聲的說,一個比一個真實,不由得朱溫不信,當即把朱溫嚇的魂飛魄散,怎么辦?老辦法,燒營逃吧……

真是越著急越出錯,燒營而逃的朱溫在夜裡還迷路了,梁軍人人都驚慌失措,連蓚縣的農民兄弟們都奮起鋤頭,在後面驅趕梁軍,等到朱溫等狼狽不堪的趕回了貝州,才想到派人去查看查看晉軍的情況,回來的人說:“進大營的其實是史敬唐的游擊兵,晉軍其實沒有來。”朱溫這個時候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當即羞慚無地,怒火攻心,就此病倒在了貝州,連皇帝的乘輿都坐不了,大軍也就停留在了貝州,而劉守光最後的這跟救命稻草,注定是抓不住了。

劉守光徹底無奈了,對周德威說:“等晉王來了,我就投降,讓晉王來吧。”於是李存勖親自到了幽州城下,折箭為誓,保證劉守光不死。劉守光的愛將李小喜這個時候卻攛掇他不投降,於是劉守光又開始猶豫,說那改天我投降吧。於是他也喪失了自己最後可能的活命的機會。當天夜晚,李小喜越城投降,把城中虛實都告訴了李存勖,第二天,四面攻城,劉守光和妻子老婆逃出幽州。至此幽燕全境都歸屬李存勖了。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上最牢靠,最無條件的信任,不是恩愛夫妻間的,也不是相知君臣間,而是昏君和姦臣間的……李小喜這個人可謂是奸臣的典型,和劉守光一唱一和,劉守光很多做的壞事和設計的酷刑,都是他攛掇的。

李存勖封周德威為盧龍節度使,開始了善後的工作。不久,劉守光被抓到,李存勖笑著說:“主人什麼為這么迴避客人啊”,劉守光無言以對。李存勖於是把監獄裡面的劉仁恭也放了出來,把這一對活寶父子帶回了晉陽,準備在太廟告祭李克用的在天之靈。

當一切儀式做完,李存勖準備親手殺了劉守光的時候,劉守光掙扎的說:“我死不足惜,讓我不投降的是李小喜教我的!”李小喜這個時候厲聲喝道:“你囚父殺兄,烝淫骨肉,也是我教的嗎!”李存勖回手一劍,刺死了李小喜,說:“你這樣不忠不義的臣子,劉守光不管怎么樣也是你的君主,豈有呵斥自己君主的道理!”

劉守光繼續痛哭:“晉王啊,晉王啊,我劉守光善於帶騎兵,你就不能用我打天下嘛,為什麼非要殺了我啊……”這個搖尾乞憐的樣子,連一同被綁的劉守光的“皇后”都看不下去了,說:“皇帝,事情都這樣了,生不如死,你還說什麼啊……”李存勖終於還是一刀宰了劉守光,然後在代州送劉守光的老爸,劉仁恭上了西天,把劉仁恭的心挖了出來,用心尖的血餵飽了在太廟裡面享福的李克用。如果從劉仁恭入幽州算起,到劉守光被擒,統共十七年。

桀燕年表

燕(894-913)

帝王 年號 年代其始

燕太帝劉仁恭 —(13) 甲寅 894

燕末帝劉守光 —(4) 丁卯 907

應天(3) 辛未(八) 9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