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曆法

格里高利曆是純粹的陽曆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該曆法是由中世紀梵蒂岡教皇格里高利(Pope Gregory XIII )於西元1582年頒布施行的。格里高利曆法的前身儒略曆(Julian calendar)是於西元前45年1月1日執行的。

簡介

格里高利曆是純粹的陽曆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格里高利曆是純粹的陽曆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

曆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天人合一的象徵,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千百年來,它始終如影隨形地與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結伴而行,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之必需。
現行世界公認的曆法簡稱“公曆”,通常又俗稱為“陽曆”或“新曆”,但其正名應該叫“格里高利曆”。之所以叫“陽曆”,是因為它乃依據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天體規律而制定的;之所以叫“新曆”,是因為它系公元1582年由當時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公元1572 – 1585年)改革原“尤利烏斯歷”制定而成的新曆法有別於之前由古羅馬獨裁者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公元前102年 – 前44年)於公元前46年所制定的舊曆法——“尤利烏斯歷”。
現行公曆即格里曆,亦有譯為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歷、格里高利曆,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1582年10月4日之前,套用的是儒略曆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設立了改革曆法的專門委員會,比較了各種方案後, 決定採用義大利醫生利里奧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曆多出的三個閏年。

由來

格里高利曆是純粹的陽曆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格里高利曆是純粹的陽曆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

公元紀年,又稱西元紀年,簡稱“西元”或“公元”。公元紀年就是基督教紀年法。西元在中世紀拉丁文的寫法是Anno Domini,簡寫AD,意為“主的年代”(In the year of the Lord)。以西元525年羅馬僧侶狄歐尼休認定的耶穌生年為紀元元年。西元前則在英語中表示為BC,即基督之前的年代(Before Christ)。西元紀年採用的曆法叫西曆,也稱公曆。西曆的學名叫格里高利曆(Gregorian calendar)。格里高利曆是純粹的陽曆的一種,最初用於計算復活節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頒發了改曆命令,內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這樣,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老賬一筆勾銷了。

二、為避免以後再發生春分飄離的現象,改閏年方法為: 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0”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

由於格里高利曆的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與天時符合較好,因此它逐步為各國政府所採用。

歷史

羅馬教皇頒布的格里高利曆法羅馬教皇頒布的格里高利曆法

1582年,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組織了一批天文學家,根據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理論計算出來的數據,對“尤利烏斯歷”又作了一番徹底修正。將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間的10天宣布撤銷,繼10月4日之後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復歸於3月21日;過去每4年輪設1個閏年,400年總計100個閏年,現在改為400年中只設97個閏年。為什麼?原來,由於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因此,公曆規定有平年和閏年,平年一年為365日,比回歸年短0.2422日,4年合計共短0.9688日,幾近一日。為了保持與回歸年的時間同步,只好每4年多補加一日到二月份,這一年則有366日,成為閏年。這樣,平年的2月為28天;而閏年則為29天。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每4年增加一日,從時間上卻比4個回歸年反超出了0.0312日。400年後將多出3.12日。鑒於此,決定在400年中少設3個閏年,即只設97個閏年,這樣公曆年的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比回歸年的實際長度365.24219日僅差26秒,兩者就非常接近了。於是規定:凡逢百年那一年可用400整除的,就是閏年;不能被整除的,就是平年(比如,1600年是閏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閏年,而2000年才是閏年),從而大體上彌補了上述的11分14秒誤差。後來人們將這一新的曆法稱為“格里高利曆” (Gregorian Calendar),也就是當今世界上所通用的曆法,簡稱“公曆”。
由於新曆法是羅馬天主教教皇頒布的,所以開始時遭到了新教國家的抵制。直到18世紀之後的長達一個多世紀期間,歐洲乃至世界其它國家才陸續啟用。希臘是歐洲國家中的最後一個,遲至1923年才採納。我國自中華民國於1912年1月1日開國時便正式接受公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後繼續沿用。然而,公曆也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伊斯蘭教國家依然使用伊斯蘭曆。佛教國家用的佛教歷,紀元為佛教紀元,即公元2000年為佛教紀元佛祖誕辰2544年。

缺陷

曆法曆法

經過歷次修訂,比起先前所有的曆法,格里高利曆在科學性與實用性方面均堪稱臻於完善了,但也不是十全十美。每月的天數仍然參差不齊,規則性也稍嫌欠缺,特別是每經過三千幾百年後還會有一天的誤差。隨著生產的發展和天文學的進步,這些缺陷仍亟需改進。為此,聯合國早些年在瑞士的日內瓦成立了一個“修訂曆法委員會”。經過數年時間的反覆徵求方案,分析研究,大家意見比較一致的方案大致如此:
每年仍設12個月,分4個季度,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份為31天,另外兩個月份為30天。這樣,每個季度為91天,能被7整除,所以每個季度均有13周,並且可固定每季度的開頭一天為星期日,最後一天為星期六。
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為182天,合起來共364天。剩下一天就不計日期,也不算星期幾,把它安排在全年的最後。若是閏年,則將多出來的另一天安排在6月底或7月初,也照樣什麼都不算,或定為國際性節日,或作為國際休息日。
這個方案確實比現行通用的曆法優越,不但大月、小月、星期都呈現規律,而且每年12個月可以平分為2等分、4等分和6等分,以利於統計。還有一點,即實施了這種未來曆法,人類再也無需年年為印製日曆而枉費大量的人力和資源了。可謂一勞永逸、一本萬利之策。
由於這種未來的曆法與現行的曆法比較接近,易於為全人類所接受,世界曆法學界權威人士普遍預料,它可望於本世紀得以全面推廣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