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水庫

格爾木水庫

格爾木水庫位於青海省格爾木市東南127KM的格爾木河支流的雪水河上,為格爾木河上的重要水利樞紐工程。該水庫以調節徑流、增加下游各梯級電站保證出力、提高發電質量為主,同時兼顧防洪,屬大(Ⅱ)型水庫樞紐工程。

水庫狀況

格爾木水庫格爾木水庫

格爾木水庫於1987年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並於同年完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由青海省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青海省水電工程局施工。

建設單位為青海省小乾溝電廠籌建處,後根據工作的性質及需要先後更名為青海省格爾木水利電力公司、青海省格爾木河水電綜合開發公司、青海省水利廳格爾木溫泉水庫管理處,負責該工程的資金籌措、建設、管理等工作。

溫泉水庫於1991年8月開工建設;1993年8月開始蓄水;1996年年底全部竣工;1997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

基本情況

格爾木水庫格爾木水庫

規劃區範圍以格爾木河流域為主體,以格爾木區(水資源分區為IX5—6區,面積39700平方千米)為基本輪廊,具體範圍為南到崑崙山分水嶺、北至察爾汗鹽湖北部的綠梁山,東至格爾木河東農場東端的大水溝、西至格爾木河西農場西端的托拉海。重點研究區域為格爾木市區郭勒德鄉、國營格爾木農場的河東灌區和河西灌區、東達布遜湖。規划水平年遠期為2030年,近期為2010年,現狀年為2000年。規劃區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崑崙山區峰巒起伏,海拔高程3000—6000m,北部為細土平原、湖沼和鹽湖區,海拔2675—2700m。地貌上由南向北依次為冰雪高山、雨雪中山、乾旱低山、山前戈壁平原、細土平原、湖沼和鹽湖區。

格爾木河流域水利綜合規劃,分三個專題進行研究,分別為:格爾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格爾木市城市防洪規劃、格爾木地區灌溉規劃。

1972年興建格爾木河水庫,蓄水後因水庫滲漏和調蓄作用,格爾木河滲漏量急劇加大,地下水位普遍上升。上升高度,在洪積扇上部為25.34米,市區1—3米。成災主要集中在細土平原,以格爾木市為中心,南自格爾木水庫,北至洪積扇前沿,東西波及到河東農場、河西農場,分布面積約400餘平方公里,造成格爾木市出現大面積房屋倒塌,並影響到青藏鐵路的正常運行。

受災最嚴重的格爾木市東北角地質一隊等單位,地下水水位上升至地表,局部低洼地段地表積水深約20厘米,造成房屋倒塌,樹木死亡,公路毀壞。據統計,1983年和1989年先後兩次發生的地下水位上升,累計造成8,0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格爾木市河東農場、河西農場因地下水位上升及次生鹽漬化加重,使4.2萬畝耕地棄耕,另有近萬畝農田減產,部分房屋被毀壞。

設計特點

格爾木水庫工程由大壩、放水洞、溢洪道三大建築組成,大壩為複合土工膜防滲斜牆砂礫石壩壩型,壩頂高程3960.8m,最大壩高17.5m,主壩長880m,頂寬8m,總庫容為2.5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5億立方米,防洪庫容0.75億立方米,設計洪水位為3957.4m,校核洪水位為3958.16m,正常蓄水位為3956.40m,防洪限制水位為3956.0m,死水位為3951.7m,回水長度為16KM。泄洪設施為側槽式無閘門控制溢洪道,放水洞為最大可泄27立方米/s的城門洞型無壓隧洞。水庫調蓄按100年一遇設計,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地震設防裂度為8度,工程總投資為3980.7萬元。

截止目前,在省水利廳所建的水利工程中,格爾木水庫工程具有以下特點:

1、海拔最高(3960.8m)、氣溫最低(零下40℃ );

2、抗震設防裂度最高(8度);

3、主壩最長(880m);

4、庫容最大(2.55億立方米);

5、引進新技術最多:

(1)採用振沖碎石置換樁處理液化地基;

(2)採用高壓擺噴水泥漿修築壩前地下防滲牆;

(3)採用PVC複合土工膜做壩面防滲體。

水庫管理

格爾木水庫格爾木水庫

格爾木水庫管理處是2000年12月經水利廳黨組批准成立的,批准文號為(青水黨字[2000]第054號),2001年4月份人員全部到位,現有職工25人,目前,大中專以上文憑的職工占全部職工的48%,取得中級職稱的職工占全部職工的12%,初級職稱的職工占全部職工的32%。水庫管理處在省水利廳的領導下,負責水庫的日常運行管理、維修及水庫安全度汛工作。為下游各梯級電站提供水力保障的同時,兼顧格爾木河的防汛任務及青藏公路、青藏鐵路、蘭西拉通訊光纜、格拉輸油管道等重要交通、通訊設施的防洪保障作用。溫泉水庫管理處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合理設定機構,配備人員,現設綜合辦公室、生產運行科、多種經營科三個科室。

格爾木水庫自一九九三年八月蓄水以來,充分發揮了其應有功能,在防洪方面及時攔洪錯峰,削減洪水流量,有效減輕了下游格爾木地區的防洪壓力,為格爾木市的防洪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水庫年平均蓄放水1.2億立方米,顯示了其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工程狀況

(一)一庫三站
格爾木河已建成一庫三站,即溫泉水庫、乃吉里電站(壩後式)、小乾溝電站(混合式)和大幹溝電站(混合式)。溫泉水庫總容2.55億立方米,溫泉水庫對格爾木河洪水和徑流都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大幹溝電站裝機容量2萬kw,庫容978萬立方米;小乾溝電站裝機容量3.2萬kw,庫容1040萬立方米;乃吉里電站裝機容量0.9萬kw,庫容2400萬立方米。上述電站,在電力緊缺的過去,為格爾木地區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格爾木農場水利工程
農場引水樞紐為攔河式,由4孔進水閘和8孔沖沙閘組成,設計引水流量12.8立方米/s,其中河東灌區渠首設計流量5.6立方米/s,河西灌區渠首設計流量7.2立方米/s。引水樞紐完好,滿足規劃取水要求,無需改建。 東乾渠長35.7km,混凝土襯砌,破壞嚴重,需維修11.5km,延長3.3km;現配套支斗渠28條,長41.7km。現有排水器溝8km,河東4.5km、河西3.5km。對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鹽漬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道治理工程
格爾木市於1985年實施了“格爾木河道整治工程”,1993年開始運行,1996年7月格爾木河發生洪峰流量318立方米/s的洪水,主河槽下游4km被沖毀,當時為保住該工程,在進口東八字開口分洪。下游沖毀後一直停用至今。

國民經濟指標預測

(一)灌溉面積
現狀灌溉面積6.52萬畝,其中農田4.2萬畝、林地2.32萬畝。近期2010年保持與現狀相同面積,將1萬畝農田改種成大棚蔬菜,即灌溉面積仍為6.52萬畝,其中農田3.2萬畝、大棚蔬菜1萬畝、林地2.32萬畝。遠期2030年再將1萬畝大田改種成大棚蔬菜,在城區周邊種植1250畝防風林,同時在河東農場、河西農場及郭鄉發展3萬畝人工草場,作為飼草基地,灌溉面積達到9.645萬畝,其中農田2.2萬畝、大棚蔬菜2萬畝、林地2.445萬畝、草地3萬畝。

(二)人口指標
結合城市發展規劃,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面積56.72平方千米。根據水資源潛力結合地區實際,現狀水平年人口22.64萬人,擬定規劃區近期2010年人口達到35.08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2.51萬人)、遠期2030年人口將達到47.91萬人(其中城市人口45.0萬人)。

(三)工業指標
根據格爾木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現狀水平年為20.5億元,預測近期發展增長率為8.23%,2010年工業產值達到45.2億元;遠期增長率7.51%,2030年工業產值達到192.38億元。

(四)牲畜指標
根據格爾木地區生態脆弱、草場退化的實際情況,為保護天然草場,限制大畜數量,增加羊的出欄數,限制存欄數。規劃區2000年牲畜12.23萬頭,預測2010年將達到12.54萬(只)、2030年將為12.93萬頭(只)。

水資源配置

(一)灌溉用水量控制在8000萬立方米以內。
(二)城鄉生活及牲畜用水控制在3000萬立方米以內。
(三)工業用水控制在15000萬立方米以內。

汛情發生

格爾木水庫格爾木水庫

(青海)崑崙山區連遭大面積降雨,導致格爾木市出現重大汛情,溫泉水庫入庫超汛限水位1.18米。

接到汛情報告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做出部署。在北京開會的省委書記強衛立即指示有關部門,要密切監測汛情,加強防洪抗災工作,採取有效措施,堅決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正在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的省長駱惠寧立即作出批示:要迅速啟動格爾木防洪應急預案,加快庫水下泄,確保水庫安全,確保青藏線安全,確保格爾木市安全。副省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總指揮鄧本太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並當即指派省政府辦公廳、省水利廳、省防汛辦等部門有關人員趕赴格爾木市,指揮防汛排險。

當晚十時零五分,駱惠寧乘K9803次列車趕赴格爾木指揮防洪搶險工作。在列車上,駱惠寧、鄧本太及隨行的省有關部門和武警青海總隊、青藏兵站部負責人,進一步向格爾木了解汛情,研判防洪形勢,部署防洪工作。

國家水利部、省水利廳派出的水庫設計專家和施工人員,已於當日到達格爾木。格爾木市也已按照防大汛,抗大災的要求,緊急部署防汛應急搶險工作。

目前,防洪搶險各項工作正有序展開,當地社會秩序井然。

應對措施

2010年7月6日中午12時30分,青海省召開緊急會議,就格爾木市溫泉水庫險情進行了通報。青海省氣象局於當日14時50分啟動重大氣象服務Ⅳ級應急回響,要求省氣象局辦公室、減災處、觀測處、預報處、省氣象台、省氣候中央、省氣象科研所、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央、省氣象信息中央、省人影辦及海西州氣象局格爾木市氣象局立即進入重大氣象服務Ⅳ級應急回響,嚴格執行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主要負責人實行帶班制度。以上地區氣象台站要加強天氣的監測、預報、預警及服務工作,及時提供最新氣象信息,及時收集上報災情。
7月6日15時,格爾木溫泉水庫水位達到3957.34米,超汛限水位1.34米;蓄水量達到21887萬立方米,入庫流量達到318立方米每秒,出庫流量78.1立方米每秒,防汛形勢非常嚴峻。

面對汛情,海西州委、州Z**F要求格爾木市和州水利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細化工作方案,緊急調運物資,動員全市力量,全力抓好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努力保障水庫安全運行,並提前著手相關工作,組織下游企業和民眾做好一切應急準備,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州垣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民兵預備役要做好隨時支援格爾木抗洪搶險的準備。格爾木市委、市Z**F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抗洪搶險工作,全市各單位、各部門緊急動員,對溫泉水庫大閘等九個險工險段全線排查,嚴防死守;武警部隊積極回響,出動警力220餘人次、裝載機6台及部分設備,全力以赴協助開展有關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動抗洪搶險人力760人,大型機械60台,組織抗洪搶險麻袋13150條、扎絲5卷、8號鐵絲8卷、毛石15車投入抗洪搶險工作。格爾木市西城區已於7月5日晚,緊急對郭勒木德鎮33戶、136名民眾進行了轉移疏散,市民政局也及時派員趕赴相關地區開展受災民眾安置工作。

據悉,入汛以來,海西、格爾木地區的降水量大大高於往年,目前,溫泉水庫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水位仍繼續上升,形勢嚴峻。為做好格爾木地區的防汛工作,青海省已派出工作組趕赴水庫現場。青海省氣象局副局長張國勝帶領專家奔赴格爾木市,青海省水利廳等部門也派出專家組支援防汛工作。

險情影響

2010年7月5日晚格爾木再降大雨,原來就已不堪負重的格爾木溫泉水庫、格爾木河河堤再次出現險情。6日,格爾木市緊急召開防汛應急預案啟動動員大會,要求駐格部隊、公安武警、工礦企業及相關部門緊急動員起來,全力以赴抗洪,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頻繁強降雨致水庫河流告警

格爾木自2010年6月6日出現大範圍大到暴雨過程以來,截至2010年7月5日的一個月內,多次出現暴雨天氣過程。

頻繁的強降雨致格爾木河上游水庫蓄水量增大,為確保汛期庫區安全,自2010年6月18日起,格爾木河上游水庫陸續開閘放水,湍急的水流在最高峰時達到每秒177米,造成格爾木河多處河堤崩塌。經數百名駐格部隊、公安武警官兵及相關部門單位工作人員連續奮戰數10餘小時才保住河堤。此後,大大小小的險情不斷。

2010年7月5日晚,格爾木再次遭遇強降雨天氣,致格爾木河上游的溫泉水庫水位超過警戒水位,並繼續上升,形勢相當嚴峻。開閘泄洪後,致格爾木河多處河堤再次出現險情。

降雨量大使鹽湖企業損失慘重

頻繁的強降雨還給察爾汗鹽湖的生產企業造成嚴重影響。據一家鉀肥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介紹,往年,察爾汗地區罕有降雨天氣,加之鉀肥生產需要極少降雨的高蒸發量天氣,而今年如此頻繁的強降雨令企業難以正常生產。

據格爾木市相關部門統計,6月以來,頻繁的強降雨天氣嚴重影響了察爾汗鹽湖企業的生產經營,截至6月底,已給鹽湖的生產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6億元。

洪水致格爾木市區大面積停水

2010年7月6日,格爾木河上游的溫泉水庫開閘泄洪後,格爾木河每秒流量已超過550立方米,給格爾木自來水廠、鹽湖集團西水源地、格爾木河東西乾渠水利樞紐以及差格高速公路、格爾木機場、郭勒木德鎮等造成巨大威脅。

當日18時30分許,由於洪水肆虐,格爾木自來水廠無法正常供水,造成市區大面積停水。經供電、供水等相關部門全力搶修,至23時記者發稿時,格爾木市部分城區已恢復供水。

險情回顧

2010年6月30日 頻繁的降雨使得格爾木河多處河堤險情不斷 時間: 2010-06-30 08:43: 據了解,頻繁的降雨致格爾木河上游水庫蓄水量大增,為確保汛期庫區安全。

2010年7月6日中國氣象報記者金泉才報導 7月6日12時30分,青海省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就格爾木市溫泉水庫險情進行了通報。青海省氣象局於當日14時50分啟動重大氣象服務

2010年6月23日本報訊 (記者 王建芳) 進入6月後,頻繁的降雨,使格爾木河上游水庫蓄水 險情就是命令,接到通報後,我市軍警民總計460餘人,緊急出動奔赴搶險

7月6日12時30分,青海省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就格爾木市溫泉水庫險情進行了通報。青海省氣象局於當日14時50分啟動重大氣象服務Ⅳ級應急回響。

2010年7月6日 中國天氣網訊 據青海省氣象局訊息,近日,青海省格爾木市溫泉水庫出現險情。

2010年7月6日青海格爾木水庫出現險情 省氣象局啟動Ⅳ級應急回響

2010年7月6日 中國天氣網訊 據青海省氣象局訊息,近日,青海省格爾木市溫泉水庫出現險情。

2010年7月6日 7月6日12時30分,青海省人民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就格爾木市溫泉水庫險情進行了通報。入汛以來,海西、格爾木地區的降水量大大高於往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