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水[詞語]

積水[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積水,是一個漢語辭彙,是指堵塞或未能排除而積聚的水。

基本信息

古意

1.聚水。《荀子·儒效》:“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續編》附錄《一九四九年日記·四月十三日》:“天雨,昨夜有雷聲,今日路上積水,溝渠皆盈。”

2.指積聚的水。《淮南子·兵略訓》:“是故善用兵者,勢如決積水於千仞之堤,若轉員石於萬丈之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地既滓濁,法應沉厚,鑿土得泉,乃浮水上,積水之下,復有何物?”宋趙師俠《小重山·農人以夜雨晝晴為夜春》詞:“積水滿春塍,綠波翻鬱郁,露秧針。”金元好問《山居雜詩》之六:“陂長留積水,川闊盡斜陽。”
3.指江海、湖泊或池沼。南朝宋孝武帝《登作樂山》詩:“屯煙擾風穴,積水溺雲根;漢潦吐新波,楚山帶舊苑。”唐杜甫《別蔡十四著作》詩:“積水駕三峽,浮龍傍長津。”唐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二·何老庵》:“庵後有積水,曰豢龍池,相傳何老擾龍處。”

今意

(1)指由於堵塞或未能排除而積聚的水
(2)空腔器官內積聚液體而膨脹
多用來形容某組織腔內積有漏出液的情況,像是腦積水、腎積水、胸腔積水等等,其中腦積水又常用來諷刺人行為邏輯愚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