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舊譯格林尼治平均時間或普遍稱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英語:Greenwich Mean Time,GMT)是指位於英國倫敦郊區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標準時間,因為本初子午線被定義在通過那裡的經線。自1924年2月5日開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時會向全世界發放調時信息。由於地球每天的自轉是有些不規則的,而且正在緩慢減速,因此格林尼治時間已經不再被作為標準時間使用。現在的標準時間,是由原子鐘報時的協調世界時(UTC)。

基本信息

簡介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舊譯格林尼治平均時間或普遍稱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英語:GreenwichMeanTime,GMT)是指位於英國倫敦郊區的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標準時間,因為本初子午線被定義在通過那裡的經線。

理論上來說,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正午是指當太陽橫穿格林尼治子午線時(也就是在格林尼治上空最高點時)的時間。由於地球在它的橢圓軌道里的運動速度不均勻,這個時刻可能與實際的太陽時有誤差,最大誤差達16分鐘。

1884年,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標準“時區”的起點。1884年10月13日,格林尼治時間正式被採用為國際標準時間。

譯名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Greenwich的原文念法中,“W”不發音,聽起來比較接近“格林尼治”,但當初的翻譯可能望文生音把Greenwich翻作“格林威治”,此翻譯上的小謬誤在華人世界中廣為流傳。

GMT是“GreenwichMeanTime”的縮寫,中文叫“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是英國的標準時間,也是世界各地時間的參考標準。中英兩國的標準時差為8個小時,即英國的當地時間比中國的北京時間晚8小時。
BST是“BritishSummerTime”的縮寫,即“英國夏時制”比GMT快一小時,每年從三月底開始,到十月底結束。夏時制期間,中英兩國的時差為7小時。
在1884年召開的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上,雖然規定了計算各國地方時間的方法,但是在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活動中,還需要有一個全球範圍內大家都共同遵守的統一時間。因此又規定了國際標準時間。它要求全球範圍內都以零度經線上的時間作為國際上統一採用的標準時間。因為零度經線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所以國際標準時間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又稱世界時。
國際標準時間的套用比較廣泛,它最先用於航海定位,後來在南極科學考察中也得到套用。在南極洲,緯度很高,經線特別集中,時區範圍很窄,加上那裡太陽出沒和中午都不太明顯,時間與當時人們的作息活動關係不大,因此在南極洲的科學考察站中都採用國際標準時間。此外,國際標準時間還用於國際協定、國際通訊、天文觀測和推算以及一些國際性事務中,以取得全球的一致性。

作用

亦稱“世界時”。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標準時間。不光是天文學家使用格林尼治時間,就是在新聞報刊上也經常出現這個名詞。我們知道各地都有各地的地方時間。如果對國際上某一重大事情,用地方時間來記錄,就會感到複雜不便.而且將來日子一長容易搞錯。因此,天文學家就提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且又方便的記錄方法,那就是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時間為標準。格林尼治是英國倫敦南郊原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所在地,它又是世界上地理經度的起始點。對於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都以格林尼治的地方時間記錄下來。一旦知道了格林尼治時間,人們就很容易推算出相當的本地時間。例如,某事件發生在格林尼治時間上午9時,我國在英國東面,台北時間比格林尼治時間早7或8小時,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次事情發生在相當於台北時間當日15或16時。

時間由來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格林尼治天文台確定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1707年,一支由克勞斯利爵士率領的英國艦隊,因測錯了經度而失事,使4艘艦隻被毀,兩千多人葬身魚腹。為解決測定航海經度問題,早在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下令在倫敦東南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村興建天文台。天文學家經過百餘年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一套科學的計時法,並把經這個天文台的子午線,作為地理經度測量和計時系統的起點。全世界的航海者只要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線為起點,便可以在航行中準確地測出自己船隻的正確位置和當時的時間。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科學研究,為繁榮海上航運事業、避免航海事故做出了貢獻。

1870年,美國女子學院院長查爾斯·多德教授首次提出,按經度線將全國劃分為若干時區,每個時區自東向西依次相差1小時。他還建議把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作為地理經度和時區的起點。這一方法最先為美國各鐵路公司採納,後又在全美推廣。當格林尼治天文台確定自己的子午線時,世界上有些國家根據本國的地理條件,也確定了自己的子午線,這樣就容易造成混亂。

1884年10月13日,2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就使用統一的國際標準時間和統一的子午線問題作出決議:“會議向與會國政府建議,將通過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儀中心的子午線規定為經度的本初子午線。”於是,通過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經線被世界公認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和世界“時區”的起點,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從此誕生。與會專家一致同意採用時區制度,最後通過決議,以經過格林威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時區”的起點;向東為東經,向西為西經,各為180;每15;為一個時區,相差1小時,將全球按經線等分24個時區。會議還決定在180經線附近設定一條假設的“國際日期變更線”,以避免地球各處因不能在同一時刻看到日出引起的日期紊亂。這次會議確定了格林尼治時間為世界的標準時間。

1924年2月5日開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時會向全世界發放調時信息。

天文台

1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走入天文台,首先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本初子午線,也就是國際上認可的地球零度經度線。那其實是地面上埋下的一條金屬線,上面標示著世界各大城市以這裡為基準而測定的經度。遊客們熙熙攘攘,紛紛在小院裡與地上的本初子午線合影,並在上面尋找自己家鄉所在城市的名字和經度標誌。很多人還會腳跨子午線在此留影。

天文台每天都會有一位穿著英國中世紀服裝的講解員在本初子午線旁為世界各國的遊客講解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來歷。據他介紹,用一年時間總場館除以天數所得的平均數值,以此衡量的時間本即稱為平均時間。

天文台是免費對公眾開放的,但要參觀天象館則需要花費4英鎊。天象館裡可以看到來自各國各個時代的鐘表,我國古代用來記時的日晷也在其中。在各種各樣的時鐘間穿行,你會有一種走在世界時間中心的感覺。遊客只需花上一英鎊,就可以在這裡取得一份印有當日當時格林尼治標準時間的證書,證明自己曾“到此一游”。

領域權威

2格林尼治標準時間
有意思的是,因為格林尼治小鎮是倫敦的一部分,所以當地人是以倫敦時間為準。倫敦大半年都會採用夏時制,因此倫敦時間要比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快一個小時。只有冬天的幾個月里,倫敦時間才和格林尼治時間重合。
為了紀念曾經的輝煌,在格林尼治三層小樓的樓頂上還保留著一個紅色球體,每天格林尼治時間13點時,這個時間球會準時落下。當年泰晤士河上的航船就是靠這個來對表的。

格林尼治天文台在計時領域的權威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褪色。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對21世紀到底應該從2000年開始還是從2001年開始展開一場爭論。最後,還是“德高望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出面,在1996年3月發表新聞公告,宣布21世紀應始於2001年,才算平息了這場風波

天文台上俯瞰倫敦,一個嶄新的巨型建築赫然在目—那就是著名的千年圓頂,英國人迎接21世紀的慶典場所。每到晚上,沿著本初子午線方向從格林尼治天文台射出的雷射在夜色中變得特別清楚,筆直地射向千年圓頂,似乎在提醒人們,這裡是世界時間的起點。

格林尼治

英國英格蘭大倫敦外圍一個區,原經度的起點。原譯格林威治。位於泰晤士河南岸,與北岸城鎮通隧道和公路。1423年格洛斯特公爵亨天雷圍建了格林尼治公園,在河畔山丘建了鎡望塔,後又建造了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1694年建海軍醫院,1873年改作皇家海軍學院。天文台原址現改為國立航海博物館的一部分。格林尼治碼頭處停靠供參觀的吉普賽蛾四號船和短鯊號運茶帆船。

格林尼治,世界計算時間和地理經度的起點,位於倫敦市中心東南8千米。這裡地勢險要,風景秀麗,早在格林尼治,世界計算時間和地理經度的起點,位於倫敦市中心東南8千米。這裡地勢險要,風景秀麗,早在世紀已建起了宮殿,設定了炮台瞭望塔,大片山林草地被王室作為養鹿、放鷹和打獵的御苑
1675年,國王查理二世頌詔,決定將瞭望塔改建成英國王家格林尼治天文台。

1884年,世界20多個國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正式確定以通過該天文台中星儀的子午線為零度經線,向東稱東經,向西稱西經,各為180度。每15度為一個時區,相鄰時區相差1小時。在天文台大門旁的磚牆上,鑲著一台24小時走字的大鐘,它所指示的時間,就是世界各國通用的“格林尼治標準時間”。從此,格林尼治馳名天下。隨著天文觀測儀器的發展,天文台建築已容納不下大量現代化的設備,加之格林尼治已與倫敦市區相連,城市環境對天象氣候的觀測造成影響。1948年,英國政府決定將天文台址遷到英格蘭東南部的赫斯特蒙蘇,但仍然沿用王家格林尼治天文台舊稱。這裡安置了包括直徑為2.49米的望遠鏡、精確到十億分之一秒的原子鐘等先進設備。天文台舊址則闢為博物館,人們可以看到天文台早期使用過的望遠鏡、天文時鐘、天象圖航海圖等。圖為在赫斯特蒙蘇古城堡基礎上改建的天文台新址外景。

零子午線

零子午線線又稱“首子午線”或“本初子午”,是地球上計算經度的起算經線。本初子午線的制定和使用是經過變化而來的。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本初子午線19世紀以前,許多國家採用通過大西洋加那利群島耶羅島的子午線。那條子午線相當於今天的西經17°39′46〃經線。19世紀上半葉,很多國家又以通過本國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線為本初子午線。這樣一來,在世界上就同時存在幾條本初子午線,給後來的航海及大地測量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決定,以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埃里中星儀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全球經度的起算經線。經度值自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西計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時。
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全球經度測量均以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的交點E點作為經度原點。1957年後,格林尼治天文台遷移台址,國際上改用若干個長期穩定性好的天文台來保持經度原點,由這些天文台原來的經度採用值反求各自的經度原點。再由這些經度原點的平均值和E點的差值來決定和保持作為全球經度原點的有點。國際協定原點(cio)作為地極原點,把通過國際協定原點和平均天文台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各種新技術確定的地球坐標系的經度零點都儘量與本初子午線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點差別。

爭議

由於地球每天的自轉是有些不規則的,而且正在緩慢減速,因此格林尼治時間已經不再被作為標準時間使用。現在的標準時間,是由原子鐘報時的協調世界時(UTC)。 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原子時雖精準卻不完美。按照原子時,原子鐘所顯示的時間終有一天會超過世界時。那時,時鐘報時與人們現有生活體驗的差距會越來越大。譬如,太陽可能在原子鍾所顯示的下午1時升至正空。英方立場是,應該依照人們所感知的真實時間計時,這種(時間計量系統)以地球自轉而不是原子鐘為依據。沒有閏秒,人們將失去與地球自轉的聯繫。最終,(原子鐘標示的)“午夜”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正午來臨。

2012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全會1月19日晚間決定,將修改現行世界標準時間——“世界協調時”的有關提案推遲至2015年的下次大會上考慮。這意味著,原子時還沒有被接受為新的世界時間標準,源於格林尼治時間的現有時間標準將繼續有效。

與時間相關的

時間單位 取法自然:銀河年 · 默冬章 · · · · 日[時間概念]
人為單位: · · · · · · 年代 · 世紀 · 千年
天文的年 交點年· 回歸年· 恆星年· 近點年· 儒略年
天文的月 交點月· 回歸月· 恆星月· 近點月· 朔望月
天文的日 儒略日· 太陽日· 恆星日· 曆書日
天文的時 恆星時· 民用時· 曆書時
時間標準 國際原子時· 協調世界時(UTC)·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GMT)· 地球時(TT)· 力學時(DT)
授時與守時 授時原時· 曆元· 歲差· 均時差· 偕日升
守時地方平時· 時區· 標準時間
其他 剎那· 時辰地支)· · 大時· 晝夜平分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