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廷根大學

格廷根大學

喬治-奧古斯都-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y of Göttingen),簡稱哥廷根大學,位於德國西北部下薩克森州南端的大學城哥廷根市,因英王喬治二世創建而得名。始建於1734年,於1737年向公眾開放。哥廷根擁有十分輝煌的歷史,名人輩出,蜚聲世界。格廷根大學還擁有眾多國際知名的研究所:四所Max-Planck研究所、德國宇航試驗格廷根研究中心,德國靈長動物研究中心,科學電影研究所等。格廷根大學的學術機構自1980年起以專業領域劃分,除人文科學學院(以歷史學和語言學為主)和社會科學學院(以政治學和社會學為主)外,其他院系都以一個學科為中心,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全校共開設71個專業。截止至2017年,從哥廷根大學走出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數為45人,數量為德國大學第二位、世界大學第15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世界第114位。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世界第197位。

基本信息

簡介

格廷根大學格廷根大學

格廷根大學 1733年初,奧地利君主、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批准漢諾瓦選帝侯、1714年起任英國國王的喬治二世(GeorgAugustⅡ)關於在格廷根建立一所大學的計畫。1734年,漢諾瓦樞密院官員、德國大臣明希豪森(GeriachAdolfvonMunchhausen)代表喬治二世創辦了格廷根大學,並將由喬治二世出資開辦的這所學校定名為格廷根喬治·奧古斯特大學。同年10月14日,學校開始上課,1734-1735學年的註冊學生人數為147名。但是直到1737年9月17日,格廷根大學才正式舉行開學典禮儀式。

格廷根大學享有極高國際知名度 ,而格廷根市又是一座著名的大學城。城市13萬人口中,在格廷根大學就職的科研人員就達2千5百人,另有1萬名工作人員。目前大學註冊學生2萬5千人,外國學生2千1百人,近700名教授。

格廷根大學還擁有眾多國際知名的研究所:四所Max-Planck研究所、德國宇航試驗格廷根研究中心,德國靈長動物研究中心,科學電影研究所等。此外,許多享有盛譽的從事精密機械、光學、雷射、測試與控制技術的企業也在此落戶。

歷史

始創

1734年時為英國國王及漢諾瓦大公的喬治二世決定委派其重臣馮·明希豪森在哥廷根創辦一所大學,旨在弘揚歐洲啟蒙時代學術自由的理念,哥廷根大學也因此一開歐洲大學學術自由之風氣。大學創辦之初,即設有神學、法學、哲學、醫學四大經典學科,尤以自然科學和法學為重。

18-19世紀

整個18世紀,哥廷根大學因其極為自由的科學探索精神和氛圍而居於德國大學中心地位。到1812年學校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圖書藏量25萬冊,被海內外認可的一所現代化大學。拿破崙曾於此研習法律,並言“哥廷根是屬於全歐洲的”。

哥廷根大學初以法學聞名於世。18世紀德國著名國家法學大師皮特曾於此執教半個世紀,而吸引了大批學生求學,奧地利首相剋萊門斯·梅特涅,柏林大學的創辦者威廉·馮·洪堡都是他的學生。至1837年其建校100年時,哥廷根大學因幾乎每年法學院註冊的學生均占全校在讀學生人數的一半以上而被稱為“法科大學”。而哥廷根大學也因此成為18世紀德國公法學的麥加。

德國哥廷根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

1837年發生了著名的“哥廷根七君子事件”,哥廷根的七名教授因反對漢諾瓦國王廢除憲法之舉而被驅

逐出哥廷根大學,格林兄弟也在此列,這一事件反映出哥廷根的知識份子對自由的熱愛與捍衛憲法的勇氣。此後,古斯塔夫·胡果和愛希霍恩於19世紀在此執教並成為德國歷史法學派的先驅。19世紀末,創造“締約過失責任”理論的著名民法學家耶林在此任教。

更讓哥廷根成為世人矚目的科學中心的是其自然科學,尤其是數學。被稱為“最重要的數學家”的高斯就於18世紀任教於此並開創了哥廷根學派。此後,黎曼、狄利克雷和雅可比在代數、幾何、數論和分析領域做出了貢獻。到19世紀,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和克萊因更是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往哥廷根,從而使德國哥廷根數學學派進入了全盛時期。到20世紀初,哥廷根已成為無可爭辯的世界數學中心和麥加聖地。

19世紀末-20世紀初

這一時期,哥廷根大學在全歐乃至世界上的學術地位達到了頂峰。在這半個世紀從這裡走出的諾貝爾獎得主人數位居世界大學第八位,創造了“哥廷根諾貝爾奇蹟”。

此外,德意志帝國時期的“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聯邦德國前總統里夏德·馮·魏茨澤克及前總理格哈特·施洛德均曾於哥廷根大學學習法律。德國大詩人海涅也在此取得法學博士。格林兄弟在此任教並編寫了第一部德語詞典。現象學大師埃德蒙德·胡塞爾在此任教,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社會學大師馬克斯·韋伯與尤爾根·哈貝馬斯等也先後求學於哥廷根。

納粹時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對猶太人進行殘酷迫害,哥廷根大學也因此受到致命重創,大批知名的猶太籍科學家和學者被迫離開哥廷根,前往美國。

專業設定

理工考試專業:農業科學,企業經濟學原理,生物學,化學,新教神學,森林學,地理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地球物理學,數學,礦物學,物理學,心理學,社會學,(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經濟信息學,經濟教育學。

文科考試專業:考古學,亞述學,基督教考古學,拜占庭藝術史,地理學,日耳曼文學,歷史,希臘與文學,印度日耳曼語系的比較語言學,日本與文學,藝術史/藝術科學,拉丁語語文學,音樂學,東歐、東南歐史,教育學,哲學,政治學,漢學,社會學,體育學,語言學,(西)藏學/緬甸語言及文學研究,土耳其學,史前史學,古代史,民族學/人種學,民俗學。

國家考試專業:醫學,法學,牙醫。

有趣傳統

哥廷根老市政廳地窖餐廳的入口處,至今還刻有一句著名的拉丁文古語,用來形容哥廷根大學生的生活:“哥廷根之外沒有生活。即便有生活,亦非這般的生活。”

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BBC公司拍攝的環球系列紀錄片《人之升華》(The Ascent of Man)中,著名英籍猶太數學家布洛諾斯基曾這樣形容哥廷根:“一切古老的大學均有美妙的相似之處。 哥廷根正如英國的劍橋或美國的耶魯那般 - 偏遠而罕為人至。 但除了那些學究們。 教授們深信這裡是世界的中心。 哥廷根老市政廳牆上刻的那句古語 - 哥廷根之外沒有生活。 喔,這句話,哥廷根的教授比學生更把它當成一回事呢。”

德國薩克森州州立暨哥廷根大學圖書館德國薩克森州州立暨哥廷根大學圖書館

學術傳統在哥廷根備受尊重。哥廷根市中心有一座“鵝女孩”雕像,來自於格林童話,說的是一位公主的故事,故事大意是: 有位公主帶著女僕到異國與訂親的王子履行婚約,公主與女僕半途中換了服裝,女僕拿走了信物,抵達時女僕冒稱為公主,而公主被當成女僕放鵝去了。公主身邊有隻會說話的馬欲告訴王子真相卻被殺死,馬頭就掛在城牆上,公主丟了信物,連馬也死了,這下子更沒人可以證明她的身份, 公主傷心欲絕。當王子迎取女僕時經過城門,馬兒開口道出了真相,於是王子到市郊找到放鵝的公主,才順利完婚。悽美動人的故事如今早已與哥廷根大學那有名而有趣的學術傳統聯繫在一起:在博士生通過答辯獲得博士學位的當天,都會頭戴博士帽,在親友的陪同下乘坐花車前往市中心的鵝女孩廣場去向這座“鵝女孩雕像”獻花並親吻鵝女孩,遊客們常駐足觀看,成為哥廷根一景。由於親吻者眾多,鵝女孩也成了“世界上受吻最多的女孩”。為了維護秩序和保護原雕像,市政廳曾下令不得親吻該雕像。後因違令者眾多,原雕像已被博物館收藏,現在矗立於此的是一座複製品,而市政廳也未實際禁止剛出爐的博士們去爬上雕像,獻上他們的熱吻。

大學散布於城中各處。文科中央校區“藍塔”緊鄰老城,是神、法、商等社會科學系的所在地。文史哲等人文科系也在附近。數學系老樓在老城西南部。而大部分自然科學系則位於新建的北部校區。醫學系與哥廷根醫院合為一體,座落於山腳處。各系所所在處一般均有食堂,附近也有少量學生宿舍。

除了老城的熱鬧之外,哥廷根東部有山,西南部有集思湖,均是休閒靜思的好去處。

知名校友

(以下包括哥廷根大學的教授、學生及訪問學者)

至2014年,已有47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哥廷根大學學習、任教或研究,其中大部分為物理和化學獎,其他為醫學、和平及文學獎。不過因為大多數諾貝爾獎都是在20世紀上半葉獲得的,其得主多已去世。最近獲得諾獎的與哥廷根大學有關的人士分別是2013年生理學獎得主托馬斯·聚德霍夫教授和2014年的化學獎得主斯特凡·黑爾教授。

自然科學

數學家 -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數學王子)

數學家 -約翰·狄利克雷

數學家 -波恩哈德·黎曼

數學家 -理察·戴德金

數學家 -菲利克斯·克萊因

數學家 -大衛·希爾伯特

物理學家 -羅伯特·奧本海默(第一批核子彈製造者,哥廷根大學博士)

物理學家 -威廉·維恩(191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物理學家 -馬克斯·馮·勞厄(191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榮譽教授)

物理學家 -馬克斯·普朗克(191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學術委員會成員)

物理學家 -約翰尼斯·斯塔克(191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物理學家 -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192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物理學家 -西格巴恩(192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物理學家 -詹姆斯·夫蘭克(192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教授)

物理學家 -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192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物理學家 -沃納·海森堡(193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教授)

物理學家 -保羅·狄拉克(193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訪問學者)

物理學家 -恩里科·費米(193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物理學家 -沃爾夫岡·泡利(194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助教)

物理學家 -布萊科特(194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助教)

物理學家 -馬克斯·玻恩(195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教授)

物理學家 -博特(195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學術委員會成員)

物理學家 -維格納(196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助教)

物理學家 -哥佩特·梅耶(196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物理學家 -保爾(198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物理學家 -德默爾特(198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格廷根大學格廷根大學

物理學家 -克羅默(200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物理學家 -路德維希·普朗特爾(現代空氣動力學之父,哥廷根大學教授)

物理學家 -西奧多·馮·卡門(工程力學和航空技術的權威專家,哥廷根大學學生。錢偉長,錢學森,郭永懷等學者的導師)

化學家 -奧托·瓦拉赫(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教授)

化學家 -西奧多·理查茲(19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訪問學者)

化學家 -沃爾特·能斯特(19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化學家 -理察·席格蒙迪(192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化學家 -阿道夫·溫道斯(192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化學家 -歐文·蘭米爾(193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化學家 -彼得·德拜(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化學家 -哈沃特(193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化學家 -阿道夫·布特南特(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教授)

化學家 -奧托·哈恩(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學術委員會成員)

化學家 -曼弗雷德·艾根(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化學家 -格哈得·赫爾茨伯格(197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後)

化學家 -托馬斯·施泰茨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訪問學者)

化學家-斯特凡·赫爾(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人文社會科學

奧地利首相 -克萊門斯·梅特涅(哥廷根大學法科學生)

德意志帝國宰相 -奧托·馮·俾斯麥(哥廷根大學法科學生)

聯邦德國總統 -里夏德·馮·魏茨澤克(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

聯邦德國總理 -格哈特·施洛德(哥廷根大學法科學生)

聯邦憲法法院大法官 -漢斯·雨果·克萊因(哥廷根大學法學系教授)

歷史法學家 -弗里德里希·卡爾·馮·薩維尼(哥廷根大學法科學生)

民法學家 -魯道夫·馮·耶林(哥廷根大學法科學生及法學教授)

國際法學家 -拉薩·奧本海(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

民法學家 -卡爾·拉倫茨(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

公法學家-哈特穆特·毛雷爾(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

政治家 -路得維希·奎德(192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政治家 -瑟德布洛姆(193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學術委員會成員)

金融家 - 萊昂內爾·內森·羅斯柴爾德(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三代傳人,哥廷根大學學生)

金融家 -約翰·皮爾蒙特·摩根(摩根家族代表人物,哥廷根大學學生)

企業家 -克萊因費爾特(西門子總裁,哥廷根大學學生)

社會學家 -馬克斯·韋伯(哥廷根大學學生)

社會學家 -尤爾根·哈貝馬斯(哥廷根大學學生)

哲學家 -亞瑟·叔本華(哥廷根大學博士)

哲學家 -埃德蒙德·胡塞爾(哥廷根大學教授)

德國著名詩人 -海因里希·海涅(哥廷根大學法學博士)

童話作家、語言學家 -格林兄弟(哥廷根大學教授)

德國作家 - 沃伊肯(19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德國作家 - 君特·威廉·格拉斯(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著名教育家、柏林大學創辦人 -威廉·馮·洪堡(哥廷根大學法科學生)

中國國學大師、著名作家 -季羨林

醫學

醫學家 -羅伯特·科赫(19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醫學家 -梅契尼可夫(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

醫學家 -保羅·埃利赫(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榮譽教授)

醫學家 -科雷波斯(195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學生、榮譽博士)

醫學家 -德爾布呂克(196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醫學家 -厄溫·內爾(199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教授)

醫學家 -伯特·薩克曼(1991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助教)

生物學家 -托馬斯·聚德霍夫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哥廷根大學博士)

院系設定

格廷根大學的學術機構自1980年起以專業領域劃分,除人文科學學院(以歷史學和語言學為主)和社會科學學院(以政治學和社會學為主)外,其他院系都以一個學科為中心,開展教學與科研工作,全校共開設71個專業。該校大多數專業採取科學研究與教學並重(語言學、外國語和教育等專業以教學為主)、寓教學於科研之中的獨特教育方針,現以各院系的主要科研項目為例加以說明。

1.神學院 下設6個教研室和一個研究所。主要研究課題是下薩克森州教會史、早期基督教作家、非聖經教科書辭典、敘利亞聖經用語索引、基督教考古學與拜占庭藝術史等等。

2.法學院 包括一個教研室和5個研究所。重點研究項目包括古代羅馬法與古代哲學、國家理論史、刑法典史、歐洲法、比較法(勞工法與經濟法之比較)、刑法程式、犯罪學、環境保護與原子能法、稅收法等等。

3.醫學院 下轄19箇中心(包括多家醫院),大學醫院擁有1,500個床位,每年接待4萬病人,在下薩克森州頗有聲望。

4.人文科學學院 下設22個教研室和4個研究所。重要的歷史與文化研究項目包括中歐和北歐古代史與文化,下薩克森州地方史,18世紀啟蒙思想史,斯拉夫研究與東歐史;其人文學科研究課題是東方和亞洲語言文學與文化,文學主題與動機,人種學研究,倫理學和套用倫理學(生態學、心理治療和經濟)的基本問題。

5. 社會科學學院 包括3個教研室和2個研究所。該院的套用學科研究主要涉及工業和管理的結構改革,現代技術的文化含義,地區分析與下薩克森州南部的選擇規劃,國際關係與政府比較(美國、法國和中東),教育史與美學教育,格廷根教學法總目,宣傳工具與大眾傳播學,體操與運動史,等等。

6.教育學院 設有8個教研室和一個研究所,主要研究課題包括教育理論與教育哲學、社會主義史、現代社會中的兒童生活、成人教育與業餘教育、旅遊業與教育、計算機科學教學法、教科書與教學儀器,等等。

7.數學系 該系3個研究所開展的研究項目共分3大類14項,較重要的有非參數統計法、隨機過程、綜合分析、微分方程、代數數論、物理學中的數學問題、套用信息理論,等等。

8.物理學系 下設8個研究所和一個天文台。共開展9大類研究項目,如金屬玻璃、非平衡超導體、重離子核物理學、聽覺心理物理學、半導體結構與化學反應、量子場論、統計物理學、地磁學、日地物理學、合金結構、分子與表面物理學、太陽物理、晶體生長與材料研究等。

9.化學系 3個研究所分別研究電化學、X射線結構分析、非金屬導體的開發、安全工藝與環境、量子力學計算、光化學、儀器分析、高壓反應、雷射在工業程式中的套用,等等。

10.地質學系 下設6個研究所,研究領域廣泛,其中有工業與城市系統、套用礦物學、沉積研究、環境地質化學、水天地質學沉積研究、構造地質學與結構地質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環境沉積與工程地質學,等等。

11.生物系 9個研究所開展6大類研究項目,如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生態地植物學、動物分類學與生態學、生理學與細菌生物化學、發展生物學與遺傳學、人類生態學與社會生物學、臨床與環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組織心理與小組研究等。 12.林學系 10個研究所集中研究森林破壞問題,森林生態學系統平衡的必要條件,林業的自然、經濟和工藝基礎,熱帶亞熱帶林業,樹種保護,林業與木材工業,環境與生物工藝學。

13.農學系 11個研究所的研究課題包括農作物生長生理學,環境對土質的影響,植物綜合保護,飼料理與草地經濟學,增殖生物學與耕作工藝學,現代牲畜生產的衛生問題,農業與環境政策的規劃與評估,農村開發中心社經濟問題,熱帶牲畜傳染病的控制等。

14.經濟學系 下設3個教研室和8個研究所,共開展11個科研項目,如經濟理論與政策(包括收入、增長、貸幣、信貸、國際經濟、開發、環境等領域),福利與保健,法律與經濟學、市場與消費、工業管理與商業規劃,銀行與金融、套用計量經濟學等。 格廷根大學堪稱德國的人才搖籃,首先是因為這所著名學府直接培育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其次是由於在它所聘用的專家學者中有不少人為人類的科學事業作出了特殊貢獻。

著名校友

格廷根大學格廷根大學

在格廷根大學培養的科學巨匠中首推醫學博士科赫(Robert Koch),這位高材生作為結核桿菌、霍亂病原體和炭疽桿菌的發現者,於1905年獲諾貝爾重量學和醫學獎。

奧托·瓦拉赫(Otto Wallach)是有機化學奠基人之一韋勒(Friedrich W?hler)的學生,是格廷根大學第一個在教授任期內榮獲諾貝爾獎(1910年化學獎)的學者。

勞厄(Max von Laue)學生時代從師數學泰斗之一希爾貝特(David Hilbert)學習數學,後來因提出了X射線衍射理論於191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其他畢業生中,朗繆爾(Irving Langmuir)1932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布特南特(Friedrich Butenandt)1939年獲同項獎,博爾恩(Max Born)1954年和他的學生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女物理學家格佩特棗邁爾(G?ppert-Mayer)1963年與人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等等。 在格廷根大學學習和工作過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還有理察(T.William Richards,美國人,1914年獲獎),能斯特(W.Hermann Nernst, 1920年獲獎),德拜(Peter Debye,1936年獲獎),奧托·哈恩(Otto Hahn,1944年獲獎),艾根(Manfred Eigen,1966年獲獎),赫貝格(Gerhard Herberg,1971年獲獎)。

“數學王子”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作為格廷根大學的學生(學習3年)和教授(工作48年)曾使格廷享有“數學界麥加”的稱號。

還值得一提的優秀畢業生和著名學者是農學教授澤多夫(Wilhelm Seedorf)、地理學專家克勒佩爾(Rudolf Kl?pper)、醫學教授波佩(Hanno Poppe)、神學博士齊默利(Walther Zimmerli)、化學教授和1988-1989學年在任副校長的策克(Axel Zeeck),等等。

韋貝爾(Wilhelm Eduard Weber)畢業於哈勒大學,但卻先後在格廷根大學工作長達48年。他被聘教授後兩年,便成功實現了人類首次電報通訊,後來為發展該校的物理學和化學作出了積極貢獻。

曾去格廷根大學求學的世界名人頗多,其中就有我國的朱德同志(1923-1925年在那裡學習),1984-1989年在任的原聯幫德國總統威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s?cker),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創始人威廉·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和他的弟弟亞歷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